滑轮 2
- 格式:doc
- 大小:964.38 KB
- 文档页数:5
滑轮知识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1)滑轮:滑轮是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3)滑轮的轴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4)滑轮的实质: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以看做连续旋转的杠杆。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分别使用同一物体在不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使用动滑轮时匀速运动,记录整个过程需要用力的大小,物体移动的距离及动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的方向,然后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钩码两个,滑轮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等。
实验过程:①按图甲所示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①按图乙所示安装定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按图丙所示安装动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换用数量不同的钩码,重复上面的步骤。
使用简单机械情况拉力大小F/N钩码提升10cm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cm拉力方向不使用简单机械24610上使用定滑轮24610下使用动滑轮12320上交流论证:①对比用甲、乙两图所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定滑轮时,拉力F与钩码重力G相等,绳端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升高的高度h相同。
(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力,绳子的重力)①对比用甲、丙两图所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时,拉力F=1/2G,绳端移动的距离s=2h。
(忽略动滑轮与绳的重力和摩擦力)实验结论:①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①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要匀速拉动。
①动力的方向与并排的绳子平行。
①选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
①保证滑轮轴间摩擦较小。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①定滑轮可以看成一个变形的杠杆,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l1=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Gl2可知: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铁佛中学活页教案授课教师李中权授课日期课型新授课班级三(4)、(5)、(6)课题第二节滑轮(第2课时)定、动滑轮的实质及滑轮组的组装与特点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2、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3、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和课堂实验等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实质教学难点1、动滑轮的瞬时支点的确定方法。
2、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集体备课个人修改教学过程一、复习纠正作业中的错误1.滑轮的识别,尤其是乙图中的滑轮,它是动滑轮,作用力作用在中心的轴上,虽然费力但是省距离。
2.讲清动滑轮重力不能忽略的情况下,如何判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二、预习设计、成果展示三、小组合作、师生探究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6.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
三、滑轮组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四、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2滑轮一、教学目标1.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
2.学会使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的分类、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难点:滑轮组的组装与力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滑轮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滑轮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滑轮有什么作用吗?它有哪些种类?2.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力的传递、力的分解。
讲解滑轮的使用方法:如何组装滑轮组,如何使用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实验探究实验一:观察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准备器材:定滑轮、绳子、钩码。
实验步骤:将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绳子穿过滑轮,一端悬挂重物,另一端施力。
实验现象:用力拉绳子,重物上升。
实验二:观察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准备器材:动滑轮、绳子、钩码。
实验步骤:将动滑轮挂在铁架台上,将绳子穿过动滑轮,一端悬挂重物,另一端施力。
实验现象:用力拉绳子,重物上升。
实验三:组装滑轮组,观察力的传递和分解。
准备器材:滑轮组、绳子、钩码。
实验步骤:将滑轮组装好,将绳子穿过滑轮组,一端悬挂重物,另一端施力。
实验现象:用力拉绳子,重物上升。
提问:同学们,通过实验,你们发现滑轮有什么优点和缺点?5.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思考:如何利用滑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教学反思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滑轮的分类:我会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分辨定滑轮和动滑轮,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两个滑轮有什么不同吗?”2.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力的传递和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呢?”3.滑轮的使用方法:我会演示如何组装滑轮组,并让学生尝试操作,同时提问:“你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二、教学难点1.滑轮组的组装:我将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尝试,并鼓励他们:“试试看,你们能组装出一个滑轮组吗?”在学生尝试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他们的疑问。
知识点睛滑轮与轮轴知识点一:滑轮滑轮的分类:固定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作用力的方向;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相当于等臂杠杆第九讲机械讲解(2)F2F1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说明: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h(或速度vG)2、动滑轮:①定义: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说明: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 2G ;s = 2h。
若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2(G物+G动) ; s= 2h知识点二: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s = nh。
说明: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知识点三:轮轴1.定义:大轮和轴绕着共同的轴线一起转动的杠杆为轮轴,如自行车的龙头,自行车上的飞轮与车轮等。
2.轮轴的本质是连续转动的杠杆,若轮上的力为F1,轮半径为R,轴上的力为F2,1轴半径为r,则有F1R=F2r(轮轴公式)。
若动力作用在轮轴上,则为省力,但费距离;若阻力作用在轮上,则费力,但能省距离。
例题精讲【例1】关于使用滑轮组的论述,较全面的是:A、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B、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C、一定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D、一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答案】B【例2】学校国旗的旗杆下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该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答案】D【例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a方向的拉力最小 B.b方向的拉力最小C.c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答案】D【例4】如图所示,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答案】C【例5】 如图所示,物体 A 和 B 的质量相等(滑轮重力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 和B 时,F A ︰FB =。
滑轮评课1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图文并茂、富有动感的信息化教育手段呈现了学生生活中极易接触的事物和常见的现象,为学生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提供了一点扶持、一些支撑。
滑轮的构造特点老师是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掌握,滑轮的作用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概括,使得难度大大降低。
老师运用杠杆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模型,然后调动已知,与学生一起运用已有的杠杆知识,用演变图帮助学生理解。
并通过列表比较,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更加明显,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沟通了几种简单机械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记录、搜集、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一直要求学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搜集到的证据,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
结果固然重要,而得出结果的过程更是重要的。
数据在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应该有的科学态度。
作为看课者的我认为:这种付出应该是有价值的,是会有收获的!滑轮评课2现代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证实,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善于引导,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持续的学习行为。
旗杆上的小小的装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怎么样的?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够把旗子升到旗杆的顶端?从安炎老师的导入中很好的将学生的疑问从心底升起,学习由此拉开序幕。
在教学中,安炎老师通过图文并茂、富有动感的信息化教育手段呈现了学生生活中极易接触的事物和常见的现象,为学生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提供了一点扶持、一些支撑。
尽管学生已经五年级了,可科学课上还是要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深入的观察活动来认识新事物,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
通过观察,学生对滑轮的结构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一个模糊的概念慢慢地清晰起来了。
滑轮的构造特点安炎老师是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掌握,滑轮的作用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概括,使得难度大大降低。
但要运用杠杆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滑轮是变形的杠杆,这具有相当的难度。
《12.2滑轮教学设计》主讲人:学科:物理(人教版)年级:八年级下学期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具体情境,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2、通过实验分析,理解两种滑轮的特点。
3、通过滑轮组的绕绳情况和受力分析,掌握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能分析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滑轮组的绕绳情况和受力分析,掌握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体自身重力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周一都会升国旗,在升国旗的过程中,五星红旗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旗手施加给绳子的力向什么方向?(思考:为什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红旗还可以顺利升起呢?起关键作用的部件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滑轮”。
(二)自学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根据学案上的思考问题,自学P81-P83页,并完成自学检测。
(小组内对答案,统一对)思考问题: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2、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是如何操作的?3、滑轮组是什么? 施加的拉力有什么变化?(三)讲授新课一、滑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1、定义:定滑轮:轴固定不动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2、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步骤和学案上的实验装置图,组装器材,完成实验。
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结合思考问题,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数据用展台拍照展示,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探究定滑轮的特点物重物体移动方向物体移动距拉力拉力方向拉力移动距离(2)探究动滑轮的特点思考:1、拉力与物体重力有什么关系?省力吗?2、拉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3、拉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省距离吗?结论:定滑轮 力, 距离;但 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 力; 但 距离,且 改变力的方向。
①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②本质: 等臂杠杆(讲解)】 动滑轮: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12.2。
2 轮轴和斜面【学习目标】1.轮轴的实质。
2.斜面的特点。
重点难点:斜面和轮轴的实质分析。
学习内容:轮轴和斜面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83科学世界内容,注意观察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自学检测】轮轴是由共同转轴的大轮和和小轮组成的,通常把大轮叫轮,小轮叫轴,常见的轮轴有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丝。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一、轮轴的几种情况。
1.(观察右图)轮轴的实质:轮轴相当于一根可连续转动的杠杆。
轮轴的中心相当于杠杆的支点,轮半径R和轴半径r相当于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分析:轮轴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结论:轮半径R是轴半径r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动力就是作用在轴上阻力的几分之一。
轮轴平衡时,有F1×R=F2×r。
2。
如图所示是自行车上两个典型的轮轴装置,从图中可知脚踏板与齿轮盘组成了一个省力的轮轴,飞轮与后车轮组成了一个费(选填“省”或“费")力的轮轴。
3.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会用到轮轴,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轮和轴构成。
分析:辘轳截面图如图所示,它就是轮轴的一种.辘轳也可以看成是变形的杠杆,辘轳绕着转动的轴心就是支点,辘轳的把手转动一圈就是如图所示的轮,作用在把手上的力为动力F1,水桶对轴向下的拉力是阻力F2,请在辘轳的截面图上画出辘轳的杠杆示意图。
通过示意图可以发现辘轳是省力(填“省力”或“费力")杠杆.二、提问:为什么上山的公路修成盘山路,而不是从山下直通山顶?模拟实验:将三角形的纸片绕在铅笔上,如图所示。
讨论:汽车爬山相当于沿三角形的哪一边爬到山顶的?走的路程是多了还是少了?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还有哪些场合利用了斜面?【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使用任何机械,能省力就必然费距离,而省距离就必然费力,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即时练习】1.斜面是省力(填“省力”或“费力")的简单机械,但要费距离。
滑轮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是在杠杆的基础上,学习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探究这些滑轮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探究,已经知道杠杆的分类及其作用,已基本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并且明确了观察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对观察探究的兴趣比较高. 本节探究的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研究过. 本节的探究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器材】F 1学生器材:滑轮(单2个双2个),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学生两人一组.教师器材: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另一套同学生使用的器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生活中常见的滑轮抢修现场用到的滑轮 旗杆上的滑轮 吊车上的滑轮 二、新课教学 一、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的分类: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1、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叫定滑轮. 2、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叫动滑轮.探究活动一 定滑轮的使用特点: (1) 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 能否省力? 定滑轮不能省力. (3) 能否省距离? 定滑轮不能省距离. 受力分析: 物体匀速上升: F 1 = G 物理论上 不省力也不费力. F 1>G 物 绳子与定滑轮之间有摩擦,拉力略大.假如摩擦忽略不计,使用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F 1G 物 F 1杠杆的支点在O 点处ll 1=理论分析: 转轴固定不动,相当于支点 O ,拉力相当于动力,物体对绳子的拉力相当于阻力.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缺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优点: 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探究活动二: 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1) 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 能否省力? 动滑轮能省力. (3) 能否省距离? 动滑轮不能省距离. 理论分析: G ·R = 2R ·F ; F = GR/2R = 1/2 G 优点:在使用动滑轮拉物体时,可以省力. 缺点:拉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实质:是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思考: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但不能省力;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方便.怎样才能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呢? 二、滑轮组: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探究活动L 1 = L 2 F 1 = F 2 F 2 = G 物F = G2动G G F +=3动G G F +=方法一方法二三 滑轮组-绕线播放flash 课件,总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 性质: 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应用: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1) 一动一定滑轮组绕线(2) 探究一动一定滑轮组的使用特点使用此滑轮组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使用此滑轮组不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思考:有几段绳子对研究对象施加拉力? 不计轮与轴间的摩擦及绳重 匀速提升物体时3动G G F +=2动G G F +=思考:有几段绳子对研究对象施加拉力? 若不计轮与轴间的摩擦及绳重 匀速竖直拉绳子的自由端时 实际在使用时,不计轮与轴间摩擦及绳重,匀速提升 ,滑轮组省力但费距离 总结:当定滑轮和动滑轮个数相同时,滑轮组有两种绕线方式,已知吊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为n , 当n 为偶数时,绳的起始端应先结在定滑轮上,向动滑轮绕线.GF当n 为奇数时,绳的起始端应先结在动滑轮上,向定滑轮绕线.思考题:在右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为5 (a) 若动滑轮重G /不计,拉力F 是多少? F=1/5 G(b) 若动滑轮重G /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力F 应等于多少? F =1/5 (G+G /)如图所示,拉力F 的大小等于 F=1/3 f . 探究活动四 滑轮组—力的计算1、不计摩擦、绳重时:2、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的自重时: 四、滑轮组的组装组装原则: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FF例:一根绳子只能承受100N 的力,要把330N 的物体拉起,怎样组装滑轮?绳子的股数必须是整数,因此需要4股符合条件的滑轮组的组装形式课堂小结: 1.定滑轮:(1)特点: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等臂杠杆. 2.动滑轮:(1)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1)s =nh (2)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动力的方向;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 (3)公式:F=G总/n =(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 拓展知识:轮轴与斜面简单的机械还包括轮轴与斜面,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斜面也是大家经常接触的,下面我们给出了常见的轮轴与斜面的图例:水龙头(轮轴) 自行车轮(轮轴)杠杆、滑轮都是简单机械,它们还可以变形为轮轴.播放斜面的视频,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能够省力.n = --- = ---- = 3.3(股) 330N100NF=?F=G/4斜面的应用习题巩固1.根据绕线确定F与G 的大小关系(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2、根据F 与G 的大小关系画出绕线F=1/2GF=1/3GF=G/5绳子的绕法: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端(或末端)在定滑轮上;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端(或末端)在动滑轮上.。
[第十一章二、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滑轮组的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的滑轮组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B.有的滑轮组既能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C.有的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同时省距离D.滑轮组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可以不相等2.用如图2-K-15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图2-K-153.小明利用如图2-K-16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特点,他将重为5N的物体匀速提高了1m,每个滑轮重均为1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有关绳端移动距离s、绳端拉力F的大小正确的是( )A.s=3 m,F=2NB.s=3m,F=1。
7 NC.s=2m,F=3 ND.s=2 m,F=2。
5 N图2-K-164.家用的手摇晾衣架如图2-K-17所示,它实际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假设衣服和晾衣架的总重为100 N,则静止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 )图2-K-17A.100 NB.50 NC.25ND.20 N5.用如图2-K-18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已知物体重200 N,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所用拉力为52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A.定滑轮总重为2 NB.动滑轮总重为8 NC.绳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5 m/sD.有5段绳子向上拉动滑轮和重物图2-K-186.如图2-K-19所示,滑轮组的结构不清,但知道动力F拉着绳下端移动 5 m,物体G才上升 1 m.若滑轮重及摩擦力都不计,则要提起200 N的重物,动力至少等于()图2-K-19A.40 NB.50 NC.1000ND.200 Nﻬ7.如图2-K-20所示是“一动一定”滑轮组,a、b为两个弹簧测力计,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当匀速提升G=300N的重物时,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图2-K-20A.300N、100NB.200 N、100NC.300 N、150 ND.100N、100 N8.要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200N的物体,而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10 N(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所用滑轮中至少使用( )A.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B.一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C.两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D.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二、填空题9.如图2-K-21所示,甲和乙都是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但是它们有不同的特点.请回答:图2-K-21ﻬ(1)______滑轮组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而________滑轮组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2)甲滑轮组有________段绳子承担物重,乙滑轮组有__________段绳子承担物重,____________滑轮组更省力些.(3)若物重都为300 N(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则F甲=____________,F乙=____________.(4)若动滑轮重力是30 N,绳重和摩擦都不计,则F甲=____________,F乙=____________.(5)若物体上升高度为 2 m,那么甲滑轮组的绳子自由端必须向下移动____________,乙滑轮组的绳子自由端必须向上移动____________.10.如图2-K-22所示,物体重力为1200N,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500 N,物体上升了0。
教学设计课题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构造、特点及其作用;3.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滑轮的应用,初步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构造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自制带刻度的铁架台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提问:三类杠杆及特点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为本节学习变形的杠杆做准备引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种简单的机械——滑轮定义:周边有槽,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位置是否移动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举例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滑轮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学生认真阅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本节课内容新课学习观察和欣赏漫画一、定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2、特点:《演示实验一》:教师演示定滑轮试验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什么?2.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吗?3.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总结: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理论分析》:1、L1=L2,F=G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认真看动画结合刚才的动画尝试理解这一概念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不能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师生共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思考和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结合上节课的力臂画法得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走进文本2、距离: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距离h关系:S=h;3、速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绳=V物;二、动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滑 轮
一、知识体系:
典型习题:
1.如图1所示的滑轮或滑轮组装置中,或不计滑轮的重力和绳子的摩擦力,所拉物体的重力均为G ,则三图中的拉力大小依次为:F 甲_=________;F 乙_=______;F 丙_=________。
2.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牵引重物沿水平地面匀速滑动,拉力的大小为50N ,则重物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___N 。
3.如图4所示,是一工人帅傅用于粉刷楼房外墙壁的升降装置示意图,上端固定在楼顶。
若动滑轮质量为 2.5kg ,工作台质量为7.5kg ,涂料和所有工具质量为20kg ,工人师傅的质量为60kg ,绳重及摩擦不计。
当工作台停在距地面10m 高处时,工人师傅对绳子的拉力为N ;若工作台从距地面10m 高处升到20n 。
高处,工人师傅最少需要做______J 的功。
(取g=10N /kg )
4.采石工人用如图5的示的装置将一块石头从5m
前人的拉力为
3000N ,石头出水后人的拉力为5000N 。
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
求(1)石头的重力(2)石头的体积(3)石头的密度。
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1.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请问这个滑轮是__滑轮(“动”或“定”),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 ,需要拉力F 或'F ,F 和'F 大小的关系是
F 'F 。
(填大于、小于、等于)
3.如图2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
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
了。
这幅漫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3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__图。
5、如图4所示,动滑轮重为50牛顿,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绳子的拉力是260N ,则物重是 N ;若重物上升的高度是0.2m ,则绳子自由端下降 m 。
6、如图5所示,当物体A 在滑轮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1示数为30N ,则测力计2示数为____N ,A 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N 。
(测力计及滑轮重不计)
7、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 的重物,现用如图6所示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N ,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水平拉力 F 为______N 。
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则物体移动速度为 。
8、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7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图4) 图2
图6
9、如图8有一动滑轮提升重物,要求在图中标明支点O ,画出F 1 F 2的力臂L 1 L 2。
10.如图9所示,每个滑轮(不分大小)重为5N ,要提升的重物重为120N ,用来串绕滑轮组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30N 。
画出能安全提升重物的滑轮组的绕法。
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在严冬还是盛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
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27所示的恒拉力系统,其简化原理图如图28
所示。
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体积为 1.5×10-2m 3,共悬挂20个水泥块。
已知水泥块的密度为
2.6×103kg/m 3,g 取10N/kg 。
(1)请指出图中的动滑轮、定滑轮;
(2)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多少?
(3)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是多大?
根据初二学习的滑轮有关知识,请你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 滑轮除了可以省力外,还有哪些优点?请说出1个。
(2) 什么样的滑轮不能省力?
(3) 现在,有一个由1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我们将它颠倒与由1个
定滑轮和2个定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则后者比前者可多省几分之几的力?
图
8
G 图9
课堂小测
一、填空题
1.使用__________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__________滑轮能省一半力。
2.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杠杆。
3.如图所示,滑轮A 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滑轮B 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整个装置叫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G=200N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_____N 时可使重物G 匀速上升。
4.如图所示,绳子与滑轮重不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m 1=5kg ,那么m 2应等于__________ kg 。
5.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用这个滑轮组提起重物时( )
A . 动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
B . 动滑轮半径越小越省力
C . 定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
D . 用力的大小跟滑轮半径大小无关
6.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 1、F 2、F 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2>F 1>F 3
D 、F 2<F 1<F 3
7.下图中,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则当
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N ,物体乙所受的
合力为__________N 。
8.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 的相同重物,在A 端
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1=__________,F 2=_________,F 3=_________,不计
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1
1
F 1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