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醛试题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04.26 KB
- 文档页数:9
涝酒州涉消市浩海学校高二化学醛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醛1. 醛基和醛2. 乙醛3. 甲醛二. 重点、难点:1. 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
2. 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3. 甲醛的性质和应用。
三. 教学过程[复习](1)写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能够氧化成醛的戊醇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醇氧化成醛,醇分子的结构中必须含有“-CH 2OH ”的结构,能够氧化成醛的醇可看成“-CH 2OH ”取代了烃中的氢原子,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应把醇写成:R-CH 2OH 。
再判断烃基-R 有几种同分异构体。
C 5H 12O →C 4H 9CH 2OH ,-C 4H 9有四种同分异构体:则能够氧化成醛的戊醇的同分异构体有四种。
(一)醛基和醛1、醛基:结构式:H O ||C --电子式:H :..O ::C .2结构简式:CHO注意:醛基的结构简式不能写成—COH 。
2、醛的定义:从结构上看,由烃基(或氢原子)跟醛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醛。
3、饱和一元醛的通式:C n H 2n+1CHO 或C n H 2n O4、醛的命名:选择包括醛基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从靠近醛基的一端开始,因醛基总是出现在分子首端,故命名时不用标出醛基的位次。
(二)乙醛1、乙醛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 键线式:乙醛分子结构中含有两类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因此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组峰,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
因此峰面积较大或峰高较高的是甲基氢原子,反之,是醛基上的氢原子。
2、乙醛的物理性质: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能和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3、乙醛的同分异构体:[练习]写出C 2H 4O 可能有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
4、乙醛的化学性质:(1)乙醛的加成反应:①C=O 双键的加成不如C=C 容易,通常情况下C=O 双键与溴水、水、HX 等很难加成。
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1课时醛和酮[课标要求]1.了解醛、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能列举简单的醛、酮并写出结构简式。
2.能比较醛、酮分子中官能团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能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3.从反应条件、生成物种类等角度对比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醛、酮与羧酸、醇等烃的衍生物间的转化。
1.醛和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即,醛分子中羰基一端必须和氢原子相连,酮分子中羰基两端与烃基相连。
2.饱和一元醛、酮的通式均为C n H2n O,同碳原子数的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3.醛、酮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
4.醛基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Ag(NH3)2]OH、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生成羧基,醛基也可被其他强氧化剂氧化为羧基。
常见的醛和酮1.醛和酮的概述(1)概念①醛是指羰基碳原子分别与氢原子和烃基(或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②酮是羰基碳原子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2)饱和一元醛和一元酮的通式皆为C n H2n O,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3)命名醛、酮的命名与醇的命名相似,一是选主链(含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二是定碳位(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如,命名为3甲基丁醛;,命名为3甲基2丁酮。
2.常见的醛和酮名称结构简式状态气味溶解性应用举例甲醛(蚁醛) HCHO 气刺激性易溶于水酚醛树脂福尔马林乙醛CH3CHO 液刺激性易溶于水—苯甲醛液杏仁味难溶染料、香料中间体丙酮液特殊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有机溶剂、有机合成原料[特别提醒]醛基可以写成—CHO,而不能写成—COH。
1.丙醛CH3CH2CHO与丙酮CH3COCH3有何联系?提示: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2.分子式为C2H4O和C3H6O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吗?提示:不一定,C2H4O是乙醛,分子式为C3H6O的有机物可能是丙醛,也可能是丙酮,还可能是环丙醇或烯丙醇。
1.醛和酮的区别和联系官能团官能团位置简写形式区别醛醛基:碳链末端酮酮羰基:碳链中间联系相同碳原子数目的饱和一元醛与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2.甲醛结构的特殊性(1)一般醛的分子分别连接烃基和氢原子,而甲醛分子中连接两个氢原子。
5 醛 酮例1.配制银氨溶液并进行实验,过程如下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银镜反应可以检验醛基B.滴加稀氨水后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C.实验后,可以用硝酸洗掉试管上的银镜D.将乙醛换成蔗糖,同样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例2.对羟基苯甲醛俗称水杨醛,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主要工业合成路线有以下两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对羟基苯甲醇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C.对甲基苯酚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有4种(不包括其本身)D.水杨醛中所有原子共平面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B.醛的官能团可以表示为—COHC.醛可以被氧化也可以被还原D.能发生银镜反应的一定属于醛类2.下列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甲酸甲酯 B.甲酸 C.乙醛 D.乙酸乙酯3.只用下列一种试剂,能鉴别甲酸、甲醇、乙酸、乙醛的是A.石蕊试液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4.下列反应中反应类型和其余三个不同的是A.乙醛发生银镜反应B.乙醛转化成乙醇C.工业上用乙醛制乙酸D.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下反应5.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加成 ②消除(消去) ③水解 ④氧化 ⑤还原 ⑥加聚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6.有机物A(如图)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检验A中官能团的试剂及相关操作均正确的是A.先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入银氨溶液,微热B.先加入溴水,后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先加入银氨溶液,微热,再加入溴水D.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微热,酸化后再加入溴水7.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A.1-溴丙烷与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共热:CH3CH2CH2Br+KOHCH3CH2CH2OH+KBr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2+CO2+H2O→2+CO C.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CH3CHO+2Ag(NH3)+2OH-CH3COO-+NH+3NH3+2Ag↓+H2OD .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2+Br22+H2↑8.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肉桂醛中含有碳碳双键与醛基两种官能团,现要检验它们,做如下实验:步骤1:向试管中加入 10%氢氧化钠溶液2mL,边振荡边滴入2%硫酸铜溶液 4~6 滴;步骤2:向试管中再加入少量肉桂醛,加热充分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步骤3:取实验后试管中的清液少许,加入硫酸酸化,再滴加到溴水中,溶液褪色。
高二有机化学醛类物质的性质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1卷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正确的是( )A.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必须过量B.1mol甲醛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2mol AgC.银镜反应通常采用水浴加热D.银镜反应的试管一般采用浓硝酸洗涤2.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乙醇、乙酸、乙醛、甲酸四种物质。
该试剂可以是下列中的( )A.银氨溶液B.溴水C.碳酸钠溶液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3.已知甲醛(HCHO)分子中的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苯乙烯B.苯甲酸C.苯甲醛D.苯乙酮4.下列醛、酮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A.醛的银镜反应B.醛在空气中久置变质C.2-丁酮制备2-丁醇D.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5.下列关于银镜实验的操作过程图示正确的是( )A.B.C.D.6.下列各组物质中,既不互为同系物又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甲醛、丁醛B.丙酮、丙醛C.乙醛、丙酮D.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醛7.对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B.与H2发生加成反应,产物只有一种C.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D.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醛,也不属于酮的是( )A.B.C.CH2=CH-CHOD.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C.醛类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D.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乙醛和乙醇,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10.为了鉴别己烯、甲苯和丙醛,可以使用下列试剂组中的( )A.新制Cu(OH)2悬浊液与溴水B.KMnO4酸性溶液和溴水C.银氨溶液及KMnO4酸性溶液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入下:其中B可发生银镜反应,C与石灰石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第三节醛酮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醛、酮的组成与结构1.(原创)下列物质属于酮的是( )A. B.C. D.2.(2020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下月考)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醛的官能团是B.所有醛中都含醛基和烃基C.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2n OD.醛都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题组二醛、酮的性质与应用3.(2020广东新会一中高二下期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明乙醛具有氧化性B.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醛C.有些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对应的醛D.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消毒和制作生物标本4.(2020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月考)下列关于常见的醛或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甲醛和乙醛都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B.丙酮是结构最简单的酮,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也可以加氢还原C.丙酮难溶于水,但丙酮是常用的有机溶剂D.苯甲醛可由苯甲醇氧化得到5.(2019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下期中)不能由醛或酮加氢还原制得的醇是( )A.(CH3)2C(OH)CH2CH3B.CH3CH2CH(OH)CH3C.(CH3)3CCH2OHD.CH3CH2OH6.迄今为止科学家在星云中已发现180多种星际分子,近年来发现的星际分子乙醇醛分子模型如图所示。
有关乙醇醛说法错误的是( )A.有2种含氧官能团B.能发生银镜反应C.与乙醛互为同系物D.与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7.苯甲醛()在浓NaOH溶液中发生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一分子苯甲醛被氧化,一分子苯甲醛被还原。
由此判断最终的反应产物是( )A.苯甲醇B.苯甲酸C.苯甲醇和苯甲酸D.苯甲醇和苯甲酸钠8.香料茉莉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茉莉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是C11H16OB.1mol该有机物与H2充分反应,消耗4mol H2C.该有机物属于不饱和酮类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D.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9.(2020广东高二下期末)研究表明,当豆油被加热到油炸温度(185℃)时,会产生如图所示高毒性物质,许多疾病和这种有毒物质有关。
高二化学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醛类的是()A. 乙醇B. 乙酸C. 丙酮D. 甲醛答案:D2. 醛基的官能团是()A. -OHB. -CHOC. -COOHD. -NH2答案:B3. 醛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的沉淀是()A. 银B. 银氨络合物C. 银镜D. 银氨盐答案:C4. 甲醛的化学式是()A. HCHOB. CH3OHC. HCOOHD. CH3CHO答案:A5. 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是()A. 乙醇B. 乙醚C. 乙酸D. 乙醛答案:A二、填空题1. 醛类化合物的通式为______。
答案:R-CHO2. 醛类化合物具有______的性质。
答案:还原性3. 乙醛的沸点比乙醇的沸点______。
答案:低4. 甲醛的水溶液称为______。
答案:福尔马林5. 醛类化合物的氧化产物是______。
答案:羧酸三、简答题1. 简述醛类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答案:醛类化合物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剂氧化,如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等。
它们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如与氢气反应生成醇。
2. 描述乙醛的制备方法。
答案:乙醛可以通过乙醇的氧化制备,常用的氧化剂有铬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四、实验题1. 描述如何通过银镜反应来检测醛类化合物的存在。
答案:将待测样品与银氨溶液混合,加热至沸腾,如果出现银镜,则说明存在醛类化合物。
2. 写出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CH3CHO + H2 → CH3CH2OH五、计算题1. 计算1摩尔乙醛与氢气完全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时,需要多少摩尔的氢气。
答案:1摩尔乙醛与氢气反应生成1摩尔乙醇,因此需要1摩尔氢气。
高二化学醛试题1.做乙醛被新制Cu(OH)2氧化实验时,有以下步骤:①加入0.5 mL乙醛溶液;②加入2% 硫酸铜溶液4—5滴;③加入10% NaOH溶液2 mL;④加热至沸腾。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乙醛和新制的Cu(OH)2反应: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该反应的本质是:乙醛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新制的氢氧化铜具有氧化性,醛基与氢氧化铜中的+2价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做该实验先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然后加乙醛,实验的步骤:因碱需过量所以第一步加入10% NaOH溶液2mL选③;然后加入2% 硫酸铜溶液4-5滴,配制氢氧化铜选②;加入0.5mL乙醛溶液选①;加热至沸腾选④,所以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排列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B。
【考点】考查醛的性质2.某有机物能跟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相对分子质量为44。
燃烧该有机物2.2 g 生成2. 24 L(标准状况)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属于醛类B.1 mol该有机物一定条件下能与l mol H2加成C.燃烧该有机物4.4 g,生成1.8 g水D.0. 0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充分反应,析出金属银2.16 g【答案】C【解析】能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醛基,故A正确;-CHO相对分子质量为25,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44得该醛为乙醛,乙醛和氢气1:1加成,故B正确;4.4g为0.1mol,生成水0.2mol,故C错误;D中-CHO—2Ag,0.01mol有机物生成0.2mol的银,故D正确;故选C。
【考点】醛的化学性质和燃烧的相关计算3.某甲酸溶液中含有甲醛,用下列方法可以证明的是A.加入足量的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煮沸,有砖红色的沉淀B.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的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C.将试液进行酯化反应后的混合液能发生银镜反应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后,蒸馏出的气体通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答案】D【解析】A.甲酸分子中也含有醛基,所以无论是否含有甲醛,都会有该现象。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化学《醛》知识点归纳+例题解析醛【学习目标】1、掌握乙醛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甲醛、苯甲醛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能理解醛、酮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的异同;3、利用醛的主要化学性质实现醇、醛、羧酸的相互转化。
【要点梳理】要点一、醛的结构、通式和性质1.醛的组成和结构。
(1)醛是由烃基(或H)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醛类的官能团是醛基,醛基可写成或—CHO,但不能写成—COH,且醛基一定位于主链末端。
(2)醛类按所含醛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和多元醛等。
2.醛的分子通式。
一元醛的通式为R—CHO,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为C n H2n+1—CHO(或C n H2n O)。
分子式相同的醛、酮、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3.醛的物理性质。
醛类除甲醛是气体外,其余醛类都是无色液体或固体。
银镜反应。
醛类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和银氨溶液反应,被氧化为羧酸,同时得到单质银,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
因此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试管内壁必须光滑、洁净.b.应使用水浴加热;c.加热过程中不可振荡和振动试管;d.实验的银氨溶液应现配现用;e.乙醛的用量不宜太多;f实验后附着银镜的试管可用稀硝酸浸泡,再用水洗除去。
与新制的Cu(OH)2反应。
醛类可在加热条件下与新制的Cu(OH)2反应,醛被氧化为羧酸,同时Cu(OH)2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
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硫酸铜与碱反应制取Cu(OH)2时碱应过量;b.混合液必须加热到沸腾时才会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④醛类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
⑤缩聚反应。
条件不同时可得到线型酚醛树脂或体型酚醛树脂。
5.重要的醛类物质简介。
(1)甲醛(HCHO)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甲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常用于制造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纶、染料等,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等。
高二化学醛试题答案及解析1.(12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操作步骤如下:A.在试管里先注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
把NaOH溶液倒去后,再用蒸馏水洗净试管备用。
B.在洗净的试管里配制银氨溶液。
C.沿试管壁加入乙醛稀溶液。
D.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A中加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2)步骤D应选择的加热方法是(填下列装置编号)(3)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对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①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是。
②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 mL,乙醛的量为3滴,温度为55℃,反应混合液pH为11时,出现银镜的时间为 min。
(填范围)③你认为探究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除了测定银镜出现的时间外,还需要比较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银镜的。
【答案】(1)去除试管内壁的油污,保证试管洁净;(2)乙;(3)CH3CHO + 2Ag(NH3)2OH CH3COONH4+ 2Ag↓+ 3NH3↑+ H2O;(4)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 5~6.5 ;③光亮程度。
【解析】(1)步骤A中加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的目的是去除试管内壁的油污,保证试管洁净,以便于银镜均匀的镀上;(2)步骤D应选择的加热方法是热水浴加热,乙醇选项是乙;(3)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 + 2Ag(NH3)2OH CH3COONH4+ 2Ag↓+3NH3↑+ H2O;(4)①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 mL,乙醛的量为3滴,温度为55℃,反应混合液pH为11时,出现银镜的时间为5~6.5 min。
③你认为探究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除了测定银镜出现的时间外,还需要比较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银镜的光亮程度。
【考点】考查银镜反应的有关知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醛类物质才能发生银镜反应B.甲醛、乙醛、丙醛都没有同分异构体C.将2%的稀氨水逐滴加入2%的溶液中,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可制得银氨溶液D.将2%的NaOH溶液4~6滴,滴入2mL10%的溶液中制得悬浊液,用作检验醛基的试剂【答案】C【解析】A、含有醛基的物质均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如葡萄糖等;B、丙醛(CH3CH2CHO)与丙烯醇(CH2=CHCH2OH)分子式均为C3H6O,属于同分异构体;C、正确;D、悬浊液的制备是将CuSO4溶液滴加到2%的NaOH溶液中得到。
【考点】考查醛的结构与性质、银氨溶液的制备、Cu(OH)2悬浊液的制备等知识。
3.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l mol/L的硫酸铜溶液2 mL和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4mL,在一支试管里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氧氧化钠的量不够B.硫酸铜不够量C.乙醛溶液太少D.加热时间不够【答案】A【解析】l mol/L的硫酸铜溶液2 mL和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4 m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小于硫酸铜的物质的量,导致制得的氢氧化铜浊液不呈碱性,而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是在碱性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实验失败,答案选A。
【考点】考查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的试剂的制取的判断4.与醛基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叫α-H。
无α—H的醛在强碱作用下生成酸和醇的反应被称作康尼扎罗反应,如:2HCHO+NaOH→CH3OH+HCOONa。
由此判断,下列化合物中可以发生康尼扎罗反应的是A.CH3CHO B.C.D.(CH3)2CHCHO【答案】C【解析】无α—H的醛在强碱作用下生成酸和醇的反应被称作康尼扎罗反应,据此可以判断。
A、乙醛分子中含有α—H,不能发生康尼扎罗反应,A不正确;B、有机物分子含有α—H,不能发生康尼扎罗反应,B不正确;C、苯甲醛分子没有α—H,能发生康尼扎罗反应,C正确;D、有机物(CH3)2CHCHO分子中含有α—H,不能发生康尼扎罗反应,D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判断5.某有机物的氧化产物甲和还原产物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甲、乙反应可生成丙,甲、丙都能发生银镜反应,此有机物是()A.甲醛B.乙醛C.甲酸D.乙酸【答案】A【解析】有机物中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物质是醛,其氧化产物是酸,还原产物是醇,酸与醇作用生成酯,酸和酯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结构中含有醛基,则说明甲应为甲酸,乙为甲醇,丙为甲酸甲酯,则有机物甲为甲醛,所以本题的答案选择A。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推断,考生要熟悉的是甲酸、甲酸甲酯虽然不是醛类,但是可以发生银镜反应,本题难度不大。
6.向2.9 g某饱和一元醛中加入足量银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析出10.8 g银,该醛是()A.HCHO B.CH3CHO C.CH3CH2CHO D.CH3CH(CH3)CHO【答案】C【解析】1mol饱和一元醛生成2molAg,计算得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量为58,即为丙醛。
故选C。
【考点】有机计算点评:解答本题弄清楚醛和银的反应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计算能力。
7.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A.乙醛的银镜反应B.乙醛制乙醇C.乙醇制乙醛D.乙醇制乙烯【答案】B【解析】乙醛的银镜反应被氧化,乙醇制乙醛氧化反应,乙醇加水加成制乙烯。
乙醛制乙醇是还原反应,加氢还原。
8.某学生做乙醛还原的实验,取1mol·L-1的硫酸铜溶液2mL和0.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4mL,在一个试管里混合加入0.5mL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A.氢氧化钠不够量B.硫酸铜不够量C.乙醛溶液太少D.加热时间不够【答案】A【解析】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氢氧化钠不足,而该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答案选A。
9.下列有机物,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也可以催化氧化为醛的是()A.C(CH3)3OH B.CH3OH C.CH3CH(CH3)OH D.(CH3)2CHCH2OH【答案】D【解析】发生消去反应要连羟基的邻碳要有氢,催化为醛要伯醇,D正确。
10.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脂肪醇,氧化后能生成醛的有()A.2种B.3种C.4种D.5种【答案】A【解析】醇氧化生成醛的条件是和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至少含有2个氢原子。
丁醇有4中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CH3CH2CH2CH2OH、CH3CH(CH3)CH2OH、CH3CH2CHOHCH3、(CH3)3COH,其中前2种可以生成醛,第三种生成酮,最后一种不能发生催化氧化。
因此答案选A。
11.香草醛广泛用于食品、饮料、烟草、酒类、医药、化工和各类化妆用品等,是一种性能稳定、香味纯正、留香持久的优良香料和食品添加剂。
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草醛的分子式为C8H8O3B.加FeCl3溶液,溶液不显紫色C.能与NaOH溶液反应D.能发生银镜反应【答案】B【解析】这种类型的题关键是准确找出相应的官能团,什么样的官能团就应该具备相应官能团的性质。
根据结构简式并结合碳原子的4价理论可判断选项A是正确的。
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酚羟基、醛基和醚键,所以选项CD均正确。
酚羟基的存在,可以和氯化铁溶液反应显紫色,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答案是B。
12.(9分)乙醛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
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铜粉,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
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
有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请完成下列问题:(1)试管A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题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当试管A内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B内盛装甘油,甘油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想检验试管C中是否含有产物乙酸,请你在所提供的药品中进行选择,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
所提供的药品有:pH试纸,红色的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碳酸氢钠粉末。
实验仪器任选。
该方案为(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分)(1)(2)试管A的反应液中略低于试管A的支管口处收集含乙酸的馏分(3)使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使生成的乙酸变成蒸气进入试管C粉末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管C中的液体,若有气体(4)方案一:将少量NaHCO3产生,则说明试管C中含有产物乙酸;方案二:把一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管C内的液体,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后,用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进而说明是否有乙酸生成【解析】思路分析: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使空气中的氧气与A中的乙醛在温度为60—80 ℃时反应生成乙酸,因乙酸是液体,要在C中收集到乙酸,须使A中混合液的沸点在117.9 ℃以上,而该反应采取了水浴加热的方式,若要使反应正常进行,并使乙酸顺利蒸出,所选溶液的沸点必须比117.9 ℃高,根据题中信息,只能选择甘油。
乙酸最典型的性质就是它的酸性,故要检验C中是否含有乙酸的设计方案应以此为切入点。
分析题中提供的四种试剂,红色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不能选用(因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醋酸铅与乙酸不反应),则方案设计时便可从pH试纸和NaHCO粉末着手。
3具体解析:(1)在加热并有从;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醛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方程式为(2)反应开始阶段,需要控制溶液的温度,所以应插入溶液中。
当反应结束后需要通过蒸馏分离乙酸,才是需要控制蒸汽的温度,所以应放在试管A的支管口处。
(3)因为乙酸的沸点大于100℃,所以烧杯内液体的温度就必须大于乙酸的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需要用甘油。
(4)通过乙醛与乙酸性质的差异进行方案设计,例如:乙酸与NaHCO3反应产生CO2或根据其酸性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