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导学案讲课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154.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课导学案第一节交通运输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重要作用: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
2、交通运输:指使用把或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3、现代运输工具:、、、等。
4、现代运输方式:、、、、等。
5、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优点缺点公路运输方便、机动、速度。
运费较、运量较。
铁路运输速度、运费、运量、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航空运输速度、舒适、安全。
运量、运费。
水路运输运费、运量。
速度受天气影响较大管道运输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灵活性差6、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①贵重、急需、最小的货物,运距远,适宜选择运输。
②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运输,运量大,运距远,则采用运输。
③大宗笨重货物,运距离运输,一般选择运输或运输(起止点都临海,选择运输,起止点都临江河,选择运输,起点或终点既不临海也不临河,则选择运输。
)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1、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2、我国铁路运输网分布格局:东部铁路网,西部铁路网。
3、从铁路基本延伸方向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为干线和干线两大组,在铁路干线交会处,多形成重要的。
4、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 (P88中的图4.5)走向干线名称起止点南北干线(五纵)线北京——线北京————线——北京——————线————————线————东西干线(三横)————线——北京——————线———————线——南昌———项目所在省(区)交汇的铁路北京北京、、、、成都四川、徐州江苏、株洲湖南、、兰州甘肃、、、杭州浙江、郑州河南、第二节农业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农业部门:主要包括、、、。
2、重要地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1、东西差异:大致以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西部地区农业分布:①天然广布,以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牧区、牧区、牧区、牧区。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述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工业、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距离深入理解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掌握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
3.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
3.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原理和政策。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教学演示。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2.呈现(10分钟)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如何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一下自己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5.拓展(10分钟)讨论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
该产业特点:a.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b.科技投入的含量大c.产品更新换代快5.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如北京的中关村--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地区: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国防军工有密切联系的产业二、巩固练习1.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人不在居住的城市工作,每天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一样,这种现象称为“同城效应”。
据此回答下题。
这种生活方式主要依赖的条件是()A.快捷的交通B.便利的服务C.发达的农业D.丰富的资源2.如图为我国铁路枢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铁路线是包兰线 B.②铁路线是京九线C.③城市既是铁路枢纽,又是省会城市 D.④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煤炭工业发达3.高速磁浮列车作为目前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它可用于长途运输,在大型枢纽城市之间或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形成高速“走廊”。
关于高速磁浮列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更加方便人们出行B.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C.逐步代替高速公路D.促进城市群“同城化”4.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目技术应用可以①推进农业生态化②加速农业现代化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④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某同学家住农村,春季金色油菜花令人心醉,夏季绿色的稻田一望无际,去年棉花又获得了丰收,该同学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东南丘陵6.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连云港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地种植香蕉7.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C.增加农业人口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8.深圳拥有华为、腾讯、中兴等一大批电子信息类企业,各企业研发投入高,这反映了深圳是中国的()A.金融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商贸中心 D.高新技术产业基地9.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形成的优势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科技力量雄厚 D.劳动力资源丰富10.读图,回答问题。
一、二、知识要点。
1、交通运输(1)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我国铁路干线分布: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线——贵昆线。
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最高:青藏线。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不大的,多由最快捷的航空运输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短途多采用最机动灵活的公路运输,长途利用铁路专用车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运输西气东输:管道运输5、农业(1)重要作用:国民经济的基础(2)东西部(400㎜等降水量线)农业分布差异:西部:畜牧业为主(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牧区);东部:种植业(小农业)、林业(东北、西南、东南林区)、渔业(舟山渔场、长江中下游淡水渔业)三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影响农业的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等因地制宜:山区—林业;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5)科学种田,提高粮食单产。
“生态农业”中的“基塘生产”模式6、工业(1)沿海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京津唐(北方最大综合性)、沪宁杭(长三角、全国最大综合性)、珠三角(轻工业)辽中南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沪宁杭地区:交通便利、靠近市场、科技条件好(2)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分布特点:东部稠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稀疏。
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三、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1、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是()A、京广铁路B、京哈铁路C、青藏铁路D、成昆铁路2、连接香港与祖国内地的铁路干线是()A、京哈线B、京广线C、京沪线D、京九线3、下列铁路干线中,东西向的是()A、京沪线B、京广线C、京九线D、陇海线4、汶川大地震影响最大的铁路线是()A、宝成线B、京沪线C、陇海线D、浙赣线5、家住南京的小强暑假坐火车经徐州、兰州到新疆旅游,他依次经过的主要铁路干线是()A、京沪线——陇海线——兰新线B、京沪线——京包线——包兰线C、京广线——陇海线——兰新线D、京广线——京包线——包兰线6、在郑州交汇的两条铁路干线是()A、陇海线与京沪线B、陇海线与京九线C、陇海线与京广线D、陇海线与京哈线7、乘火车沿京沪线自南向北经过的铁路枢纽是()A、南昌、合肥、北京B、南京、郑州、北京C、株洲、郑州、北京D、徐州、天津、北京8、由上海到南京,经过的铁路干线是()A、京九线B、京广线C、京沪线D、京包线9、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中,最为机动灵活的是()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内河运输D、航空运输10、有一批急救药品由南京运往地震灾区,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A、水路运输B、管道运输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11、一吨活螃蟹从固城湖运到南京城区,应选择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水路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12、从南京的新街口到奥体中心,最便捷的运输工具是()A、火车B、飞机C、地铁D、轮船13、东北平原农作物的耕作制度是()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C、一年三熟D、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14、上海市郊农业主要种植花卉、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条件B、市场需求量C、农业技术装备D、农民文化技术水平15、在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地资源丰富的牧区,发展农业生产应该()A、开垦草地,发展粮食生产B、辟草地为果园C、发挥牧业优势D、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16、下列最适合于发展种植业的地区是()A、山地B、山坡C、湿度大的沼泽D、温带冲积平原17、发展农业按照“因地制宜”原则,为保持水土,我国山区主要适宜发展()A、林业B、种植业C、渔业D、畜牧业18、我国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应该()A、陡坡垦殖,扩大耕地面积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把草原、山区开垦成为耕地 D 、围湖造田,兴修圩垸19、“生态农业”中的“基塘生产”模式主要在我国哪个地区比较典型()A、东北地区B、青藏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D、华北地区2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交通运输业被人们誉为经济发展“先行官B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C工业是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的生产部门D工业的发展与农业无关21、关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沿海工业地带B、矿产资源和水资源都很丰富的是沪宁杭工业基地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的是京津唐工业基地D、图中D就是沪宁杭工业基地22、主要依托区内能源和矿产资源,并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区域是()A、京津唐地区B、沪宁杭地区C、辽中南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23、某外商欲在南京建立光纤通信技术与生产公司,他选择在南京投资所考虑的因素有()①临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4、下列部门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是()A、电子产品制造B、石油化工C、机械制造业D、煤炭工业25、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是()A、南京珠江路B、武汉东湖C、北京中关村D、上海浦东26、发展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条件是()A、自然资源丰富B、科技力量雄厚C、劳动力资源充足D、位置优越(二)判断题(下列地理事物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2.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3.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4.运用铁路分布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5.通过认识我国铁路建设的情况,激发爱国之情。
1.铁路网的地区分布特点。
2.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枢纽等特点。
表格对比、读图分析法、讨论法等。
如何解读“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是“交通运输业”学习重点和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求同学们一是要说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特点:东密西疏,西部地区在不断完善;二是要掌握我国主要的几条铁路动脉,并能说出几个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对于第一个要点,学生能从图中顺利读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特别是对于成因分析,同学们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涉及前面学过的中国自然地理知识和人口、民族等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对学生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综合、全面地进行分析。
1.关于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成因分析,设计突破思路如下。
第一步:提供我国的地形地势图、资源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相关地图。
第二步:分组讨论(地形地势组、资源组、人口密度组),说明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特征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辩证综合分析:我国西部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较小,为什么还修建某某铁路?让学生考虑民族的融合和团结、国家政策、促进西部开发等内容。
2.关于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名称、交通枢纽的学习与识记,设计突破思路如下。
第一步:老师先介绍几种铁路干线的命名方式,然后让学生补充他们所知道的其他一些铁路干线。
第二步:给出一些我国主要铁路干线上的站名,让学生回答铁路干线名称,在图中找出来,并说出铁路干线的延伸方向。
延伸方向不同的铁路干线用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标示出来。
学生找出五条南北纵向铁路干线名称:京沪线;京广线─京哈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三条东西横向铁路干线名称: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考热点】热点一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命题分析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部分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中考中,命题的主要形式有选择题和综合题。
主要命题方式有:利用铁路干线图考查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结合生活实际,考查铁路干线的分布,比如给出外出旅游的目的地,设计旅游路线;结合新开通的高铁和“一带一路”等方面的时事热点来考查我国的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
对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的考查一般以新闻报道为背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例1 [漳州中考] 一批急救药品由北京运往尼泊尔地震灾区,最佳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解析急救药品属于急需物品,质量较轻,最佳的运输方式为航空运输。
答案 D例2 [滨州中考]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的实施,得益于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
材料二2019年7月至9月,由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组织的“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采访团,沿渝新欧铁路所经各国采访报道。
(1)请你简述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
(2)渝新欧铁路从我国重庆出发到西安,沿着_________ 线到乌鲁木齐,然后经过北疆线进入邻国_______……至德国的杜伊斯堡。
(3)杜伊斯堡地处___洲西部,该地区乳畜业发达。
请你简要分析该地区地形特点对其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重要影响。
(4)重庆又一批货物要水运到杜伊斯堡,首先要经过_____(河流)水运到上海,然后依次经过东海、南海、图中甲______海峡、乙_____大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到达德国。
(5)结合下表,对比分析渝新欧铁路运输的优势。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一带一路”沿线的铁路线、气候、重要水域等知识。
第(1)题,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内容涵盖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等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经济发展这一块内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等四大产业的特点和重要性。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四大产业的特点和重要性。
2.难点:对经济发展背后原因的理解,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2.数据图表法:利用数据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济发展的变化。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数据和图表。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课堂提问。
3.准备好PPT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经济能够取得这些成就?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针对案例和数据,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四大产业的特点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和数据,分析背后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学生对经济发展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发展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四大产业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八年级】第四单元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教案m第四单元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教案【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掌握中国主要的铁路线路和城市。
2、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和发展。
3.了解中国工业的分布和发展,掌握几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
【重点】几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教学过程】1.交通的发展、方式和选择。
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五种方式。
我国最重要的是铁路。
铁路干线分布:南北方向:京哈铁路、京广铁路、京沪铁路、交柳铁路、宝鸡至成昆铁路东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青藏铁路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
(重点)认真把握这些铁路干线经常跨越的省市,并将它们跨越的河流结合起来。
2、农业的分布和发展。
农业的定义和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
最重要的是种植。
列表比较各个部门的分布和特征。
(补充)关注秦岭南北的农业差异和典型作物。
畜牧业四大牧区的典型牲畜。
这些是调查的关键内容。
3、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工业的定义和分类:重工业和轻工业。
我国工业的分布: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
四大工业基地:辽宁中南部、京津唐、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关村,大分散,小集中。
(重点)辽宁中南部和沪宁杭工业基地是调查的重点。
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城市分布、特点和发展条件。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方,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农业、工业,重点是工业的发展和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的分布,需要在复习的时候加以注意认真掌握。
[操作设计]描画我国铁路干线图。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课导学案
第一节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重要作用: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
2、交通运输:指使用把或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3、现代运输工具:、、、等。
4、现代运输方式:、、、
、等。
5、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公路运输方便、机动、速度。
运费较、运量较。
铁路运输速度、运费、运量、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航空运输速度、舒适、安全。
运量、运费。
水路运输运费、运量。
速度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
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6、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①贵重、急需、最小的货物,运距远,适宜选择运输。
②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运输,运量大,运距远,则采用运输。
③大宗笨重货物,运距离运输,一般选择运输或运输(起止点都临海,选择运输,起止点都临江河,选择运输,起点或终点既不临海也不临河,则选择运输。
)
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1、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2、我国铁路运输网分布格局:东部铁路网,西部铁路网。
3、从铁路基本延伸方向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为干线和干线两大组,在铁路干线交会处,多形成重要的。
4、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 (P88中的图4.5)
走向干线名称起止点
南北干线
(五纵)
线北京——
线北京——
——线——北京——
————线——————
——线————
东西干线
(三横)
————线——北京————
——线————
———线——南昌———项目所在省(区)交汇的铁路
北京北京、、、、
成都四川、
徐州江苏、
株洲湖南、、
兰州甘肃、、、
杭州浙江、
郑州河南、
第二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部门:主要包括、、、。
2、重要地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1、东西差异:大致以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西部地区农业分布:①天然广布,以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牧区、牧区、牧区、牧区。
P93图
②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东部地区农业分布:①业:东部和的地区。
②业:和的林区,以及
部的林区。
③业:地区是我国基地;
地区是发达。
2、南北差异:东部以业为主地区,以——为界。
P94图
耕地
类型
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东北平原:年熟
华北平原:年熟
或年熟
、、
、、
、。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平原年熟
华南及海南岛:年熟
、、
、。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这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考虑条件:①条件:、、、和。
②条件:市场、运输、
水平、国家。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①: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③: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我国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
、、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第三节工业
1、概念:工业生产包括开采,以及对(产品、产品)进行和的过程。
2、分类:
3、重要性: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和、
和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4、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工业中心,并
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A 、
B 、
C 、
D ;中部地区工业中心;
西部地区工业中心,分布。
5、北京的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
发试验区,湖北新技术开发区被
称为“”。
6、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
,、
、成
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工业以提供资料为主采矿、冶金、电力、机械、化学工业、核工业等工业以提供资料为主纺织、食品、皮革、造纸、钟表、家用电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