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2P网贷目前主要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51.78 KB
- 文档页数:12
205我国P2P 网络借贷现状、风险敞口及监管对策罗子瑶作者简介:罗子瑶(1990-),女,汉族,贵州省贵阳市人,助教,金融学硕士,贵州商学院,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行为金融学。
(贵州商学院贵州贵阳550014)摘要:全球首家P2P 网络借贷平台Zopa 诞生于2005年的英国伦敦,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创新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纷纷效仿并于2007年上线国内首家P2P 平台。
P2P 平台的出现满足了众多小额且信用等级不高的民间借贷需求,也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给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我国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战略以来,P2P 网络借贷产业发展迅速。
但与此同时,信用风险、平台违约风险、法律维权风险、信息泄露风险等相伴而生,层出不穷,一度让P2P 在大众视野成为非法集资的代名词。
目前我国对P2P 产业的监管逐渐收紧趋严,P2P 开始面临发展瓶颈。
因此,本文将探讨目前我国P2P 的产业现状,研究分析阻碍我国P2P 发展的风险敞口,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P2P 网络借贷;金融风险;行业监管;金融创新一、引言自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互联网金融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网络众筹,第三方支付,P2P 网贷等普惠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继进入大众视野。
其中以P2P 网贷的发展速度尤其令人瞩目,成为规模最大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
传统金融行业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不够,P2P 网贷的出现填补了传统金融的短板,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搭建平台,连接借贷双方进行资金融通交易需要,不仅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动能,同时也为有投资需求的投资人开辟新的投资渠道,赚取可观的投资收益。
然而P2P 网贷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爆出提现困难、非法集资、平台关停、负责人跑路等负面消息,一时人心惶惶质疑不断。
自2016年开始,国家开始加大P2P 网贷专项整治力度,各项法律法规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P2P 平台。
网络贷款的主要模式、特点及风险分析【摘要】近期,互联网金融成为市场热点,作为起步较早且初具规模的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网络贷款受到许多机构、媒体及专家关注。
本文主要就网络贷款的概念及起源、主要模式及比较、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贷款主要模式风险分析一、网络贷款的概念、起源及主要模式网络贷款最初起源于英国,全球第一家网贷平台是2005年3月在英国成立的Zopa。
网络贷款,简称“网贷”,是近几年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当前我国国内网络贷款主要有P2P模式和B2B模式,其中,P2P模式主要适用于个人对个人,借方和贷方均是零星散户;B2B模式适用于机构对机构,借方是机构,贷方均是小微企业或个体业主。
1、P2P网贷模式P2P是“Peer to Peer”的简写,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融资模式。
所谓P2P 网贷,就是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通过网络平台,将资金借给有资金需求的借款者。
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是成立于2005年3月的英国Zopa,中国第一家P2P 网贷平台是成立于2007年8月的拍拍贷。
目前,P2P融资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产业。
按照P2P网贷发放贷款的责任大小,其业务可划分为四种模式:无担保线上模式、有担保线上模式、线下模式、以及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模式。
由于借款人对于无担保线上模式信用风险的担忧以及线下模式存在过大的潜在政策风险,目前的主流是有担保线上的模式。
(1)以拍拍贷为代表的“无担保线上模式”以拍拍贷为代表的无担保线上模式主要借鉴美国P2P网贷领导者Prosper的经验,属于单纯的网络中介,只负责制定交易规则和提供交易平台,不负责交易的成交以及贷后资金管理,不承担借款人违约带来的损失,对出借人不承担担保责任。
其盈利模式主要通过扮演中介信息平台的角色,在借贷成交以后根据借款期限的不同,对借款人征收不同额度的手续费。
50作者简介:李奕蓉(1989— ),女,汉族,云南曲靖人。
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审计。
2007年,我国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在上海成立,这是一种全新的借贷模式,借助 P2P 网站,资金需求者将在网站上发出贷款需求。
本文将对 P2P 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风险及建议展开探讨。
一、我国P2P借贷存在的风险(1)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P2P 网络借贷与互联网相结合,具有快速搜集信息的优势,借贷双方可以通过对方在平台上填的资料快速了解到对方的相关信息,这大大减轻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却依然不能排除道德风险的出现,资金需求者想要能快速筹集到资金,很可能会粉饰自己的财务状况并报告虚假借款用途,用来表明自己的资信情况与偿债能力。
借款人钻P2P网贷平台无法对它的资金进行监管的空子,不按照交易时所填贷款用途使用,相反,贷款所得资金被投入高风险项目中,如果项目汇报不及时,还款困难不能及时还款便造成道德风险。
P2P网贷平台的监管缺失或者是对员工综合素质培养不到位都会产生员工的道德风险问题,员工为了谋取私利很肯会泄露客户信息。
(2)网络安全风险高。
大部分P2P网贷平台系统维护和防范存在很大弊端,保密措施也不到位,由于缺乏信息保护意识,安全性较差,这样就使得黑客们有了可乘之机。
黑客一般是通过窃取客户的登录和支付信息,在平台上以客户的名义登录,然后进行非法交易,或者是破坏网络借贷平台的内部系统,篡改贷款信息从而进行非法转账,还有影响更大的就是通过传播木马病毒,使得网络借贷平台崩溃,从而使得黑客可以乘机进行信息的获取、非法编程,或者是截取贷款等操作。
黑客入侵以及信息泄露是P2P 网贷平台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要保障小微企业顺利筹集到资金,就一定要增强P2P网贷平台的安全性。
(3)资金来源和资金流向无法保障。
P2P网贷的进入要求低,有众多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无法知晓投资者的资金来源,投资者的资金可能是合法所得也有可能是非法所得,如果投资者的资金被相关部门或者第三方发现是非法所得,即使借贷双方已经完成交易,其资金也将被收回或者冻结,如果此时债权已经转让,但资金不到位,便会给出借人造成损失,平台也会丧失信用,投资者从P2P网贷平台上获取借款信息,而P2P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注入资金,大多会许诺收益率来吸引投资,高收益会促使借款人将资金投资于高风险项目,我国对于借款人通过 P2P平台筹集到的资流向没有明确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无法保障所有资金都流向正规合法的项目。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03P2P网络借贷的风险防范贾 蕊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P2P网贷平台与整个时代的发展需求相适应,P2P网贷平台作为一个全新的借贷模式,能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借贷需求,正因为此,P2P网贷平台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P2P网贷平台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
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P2P网贷平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现行的P2P网贷平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与问题,此外,我国对于P2P网贷平台的相关研究同样有所欠缺。
因此本文就民商法层面,对P2P网贷平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进行的研究分析,以期能帮助P2P网贷平台做好风险监控并且成功解决问题。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征(一)平台运营成本较低P2P网贷平台与传统借贷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P2P平台主要通过互联网方式为用户提供借贷服务,P2P平台通过互联网为借贷双方搭建桥梁,并且各项借贷手续皆在互联网上进行,借贷双方无需见面,便可完成借贷交易。
由于P2P网贷平台主要在互联网上运营,并不存在线下网点,而传统的借贷方式例如银行借款以及借贷公司借款等必须依赖于线下网点。
外加P2P网贷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能轻易获取大量用户数据,因此,其获取信息的费用与运营成本较传统借贷方式而言较低。
(二)借贷形式方便快捷在传统的借贷模式下,需要用户亲自去银行以及小贷公司等物理网点,并且需要经过繁琐的借贷流程,而P2P网贷平台借助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不仅简化了借贷流程,还大大缩短了贷款时间。
用户只需要拥有一定的信用程度,便能在P2P网贷平台上进行贷款活动,整个借贷过程极为迅速,借款人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资金支持,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借贷双方的意愿及需求。
然而,在借贷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与问题,例如,虽然P2P网贷平台降低了对借贷双方的信用门槛,却依旧需要借贷双方具有一定的信用度,若是借款人信用较低,有可能会对出资人带来风险,从而导致出资人利益的损失。
国内P2P网贷行业现状浅析与再思考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P2P网贷业务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发展。
但是,P2P网贷行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分析角度入手,对P2P网贷行业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再思考的建议。
一、行业现状我国P2P网贷行业迅速发展,但是,面对市场的快速扩张,行业管理层面尚未能够跟上步伐,行业风险层出不穷,已经形成危机。
1、资金来源不透明P2P网贷平台的资金来源缺乏透明度,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源于庞大的私募车队,与正规银行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资源链条断开,缺乏监管约束,运作风险增加。
2、风险隐患大量涌现有人预测,P2P网贷将是下一个雷曼兄弟危机的引爆点。
涉及虚假宣传、内幕交易、刻意瞒报、空中楼阁等多种风险隐患。
3、监管缺位P2P网贷行业缺乏统一规范的监管机制,监管缺位已经成为行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许多P2P网贷平台大肆吹嘘的“双边监管”、“风险评估”等,其实也只是表面的形式主义。
二、再思考上述问题损害了P2P网贷行业的正常发展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政策监管趋严化政府应当采取严格的监管政策,完善法规体系,规范行业规范,真正实现P2P网贷行业中的“双重监管”,规范市场行为。
2、行业自律机制建立加强P2P网贷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借鉴海外同类行业自律经验,增强行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3、普及投资教育投资者在进行P2P网贷投资之前,应当了解细节和投资本身的风险特征,需要知识、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个人投资素质,减少政策和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4、风险评估优化P2P网贷平台应当建立全面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实时监控业务风险,提高整体风险管理能力,严格风险控制,确保客户贡献最大化。
结论: P2P网贷业务的快速发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投资渠道。
但是,P2P网贷行业对于法律监管和行业自律机制建设方面还有待于加强与完善。
我们期待,行业管理人员将在政府、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实现P2P网贷行业的稳定发展,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和更为安全的保障。
P2P网贷平台这个产业的产生,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它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民融通指出,在方便民众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其他的现象,比如说信用卡的套现,还有洗钱的交易频繁出现,而且这个越来越隐蔽,很难发现。
与此同时,由于借款方的信息不透明,同时缺少第三方的机构,对借款人进行测评评估,网贷平台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信用危机。
建议从三个方面下手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一打造安全可信的网站认证体系。
第二采取多种手段保障金融交易的安全。
第三对民众加大教育引导和宣传。
首先就是说综合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有三个阶段。
宁波网络投资公司介绍,第一传统金融的电子化,从1967年国际上第一台ATM存款机在英国诞生,从此银行业开始电子化革命,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传统金融电子化,主要通过自助的方式实现金融交易,减轻网点的压力,方便用户。
第二阶段互联网,这个代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对传统的渠道替代率越来越高。
CFCA每年都会对中国银行做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2012年调查结果发现,平均的渠道网银替代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同时充分说明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对银行的运营成本有非常大的降低,效果还是很好的。
第三个阶段互联网金融移动化,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是互补的。
现在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使传统的银行业务逐渐的从PC终端转变成了移动终端,这是大家都共知的现象。
主要有两方面的风险,第一类就是信息安全风险,第二类是信任的风险。
信息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两块,一个是大数据下的数据存储的安全,具体的相对来说,对数据存储的物理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同时对数据的容灾机制要求比较高。
大数据下信息本身的风险,主要有信息泄露,犯罪分子对大数据的收集分析,最后有机会获得更精准有用的信息,这是信息本身的安全性。
第二大类是信任风险,新的商业模式和更加灵活的业务架构基本上都是基于信任体系建立的。
电子认证和信任体系建设就成为互联网金融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的核心。
摘 要:在P2P 网贷的运作过程中,出借人面临着借款人违约以及网贷平台自身的运营风险,而借款人则面临着隐私泄漏以及其他与传统融资渠道相类似的风险。
一个理想的P2P 网贷的法律规制模式应当是在不抑制P2P 网贷行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同时为出借人以及借款人提供充分的权益保护。
在出借人的利益保护方面,应当着力解决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有效防范借款人违约的风险;同时,针对我国P2P 平台异化的特殊问题,应当防止由平台越界经营而给出借人所带来的权益风险。
在借款人利益的保护方面,有必要强化P2P 平台在收集、使用以及管理借款人个人信息方面的审慎义务,以防范借款人的隐私泄露;同时,还应兼顾防范P2P 行业所存在的条款误导、信贷歧视以及不当催收债务等与传统融资渠道相类似的风险,以全面维护平台客户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P2P 网贷平台 借款人违约 隐私泄露 P2P 网贷平台异化黄丽娟 毛建农我国P2P 网贷的风险及其法律规制※(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成都 611130 成都金融街企业家协会 四川成都 610021)在P2P 网贷(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or Online Person -to-Person Lending )中,出借人能够在去除传统金融媒介的情况下与陌生的主体发生借贷交易,而P2P 网贷平台则是通过提供借贷信息、信用审查以及债务催收等各种服务来帮助平台的消费者也就是出借人与借款人来实现这一交易。
这一模式通常借助一个中间服务方即P2P 网贷平台来实现,该平台是以非债权债务方的中介身份为网络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信息价值认定和其他促成交易完成的服务”。
与传统的主流借贷行业相比,P2P 网贷平台的一个显著优势是:通过去除银行媒介的运营成本,借款人可以较低的利息获得无须担保的借款,而出借人则可对其投资获得较高的回报。
在未来5年,几乎每个主流银行都将可能拥有自己的P2P 网络,P2P 网贷服务也将成为未来10年最为重要的金融服务创新之一。
P2P行业及其爆雷P2P(Peer-to-Peer)行业是指点对点的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平台将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和有闲置资金的投资人进行撮合,实现资金的借贷交易。
这一模式在金融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投资者和借款人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利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多选择。
P2P行业自诞生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加入。
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风险。
爆雷事件层出不穷,不仅对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对整个行业的信誉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P2P行业的爆雷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监管不严P2P行业的监管一直是一个难题。
在行业初期,监管部门对P2P行业的监管比较宽松,许多平台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管理不善和监管空白,一些不法平台乘机而起,进行欺诈和非法集资,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即使在监管部门出台了一些严格的政策和规定,一些不法平台仍然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监管,继续进行违法操作,最终导致爆雷。
二、风险把控不力P2P行业的核心业务是金融借贷,平台的风险把控能力直接关系到其经营的成败。
一些P2P平台在开展业务时,对借款人的风险把控不力,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和资金用途进行不严格的审核,导致了一些不良借款人借款后无法按时按量还款。
而一些平台为了追求高利润,将借款资金非法挪用或擅自投资他项,致使出现资金链断裂。
三、信息披露缺失在P2P行业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了解平台的运营情况、财务状况、风险提示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一些P2P平台为了掩盖自身的问题,故意隐瞒相关信息,使得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平台的真实情况。
这种信息披露缺失直接导致了投资者的不知情性和被动性。
四、资金流动性差P2P平台的资金流动性是指投资者提现的便捷程度,资金能够及时变现,能够快速提现。
一些P2P平台为了追求高利润,大量使用短期资金滚动融资,导致了资金流动性的严重不足,当出现一定程度的资金返还压力时,便发生了爆雷事件。
P2P网贷模式的风险及其原因分析作者:陈建军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20期P2P网贷模式的风险及其原因分析陈建军长春财经学院摘要: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后,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作为一种新兴的民间中介机构,P2P网贷平台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存在意义。
网贷行业满足了特定人群的投融资,表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其规模也始终高速增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成长性,然而当前P2P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风险、项目风险、模式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因素使行业中乱象充斥。
本文从P2P网贷模式的特征出发,分析了P2P网贷模式的风险及其产生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我国P2P网贷模式监管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建议,进而寻求我国网络借贷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P2P网贷;风险;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0-0-01P2P的实质是为资金的借贷者提供一个较传统金融机构更透明的平台。
然而相关机构还未完整、系统地监管我国的P2P网贷,因此假借平台直接实施诈骗或进行企业资金自融的现象层出不穷。
其次,虽然我国目前采取资金可操作性强、风险控制率高和信用审核可靠度高的模式来运营P2P网贷平台,但线上线下结合的运营模式无法规避互联网金融交易所带来的法律风险。
一、法律监管缺失的风险P2P网贷平台社会危害性低、发展周期短,我国并未制定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和发展这一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也没有对其实施专门性监管的指定机构。
但犯罪行为很可能发生在这种无法律约束、无机构监管的环境之中。
网贷平台可能会被不法分子作为一种洗钱活动的工具,而其本身也有可能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诱发集资诈骗,我国的法律秩序会被上述行为严重危害。
P2P网贷平台是新型网络时代金融脱媒的产物,其存在对现有的体制具有严重的冲击。
可约束平台的法律监管制度目前还没有颁布,相关监管部门对平台性质的认识会因此出现偏差。
Rule of law+ 法制远拒危机:P2P网贷公司风控攻略文/陶然还有一些平台企业用募集来的资金做其他投资,如房地产、股票、投资实业等,如果这些投资出现亏损,引来查处,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般为八年以下有期徒刑。
企业尤其要避免将资金用来做“灭失性投资”如期货、直接归还债务等,这些甚至可能会涉嫌集资诈骗,最高可判至无期徒刑062随着P2P网贷行业在中国逐渐兴起,尽管数量上膨胀式发展,然而在网贷平台的质量上却良莠不齐。
虽然国家监管和法律层面上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引导其健康发展,但目前问题平台、甚至“跑路平台”仍不在少数。
除去少数平台自成立伊始便以“跑路”为目的,多数平台在成立之初还是以融资中介为经营目标,然而在经营过程中主观上由于自身经营方式和风险控制上的偏差,客观上监管层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也是动态的,很多网贷平台逐渐暴露出一些风险,出现危机甚至迈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P2P网贷公司应当如何看待面临的风险,又如何进行防范?两大模式一方面受制于非法吸存的红线限制,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面三令五申网贷平台要定位于“中介”属性。
目前国内的网贷平台总体分为两大经营模式。
一类是“直接撮合”模式,以陆金所P2P和拍拍贷为代表,基本模式为平台公司作为纯中介,作为居间和服务角色,撮合借贷双方点对点成立借贷关系,平台公司除撮合交易之外,还提供基本的资料审核、信息披露、资金代收付等服务,收取服务费用。
此类模式与国家政策鼓励模式最为相符,也是传统的P2P模式。
另一类是债权转让模式,以宜信为代表,即平台公司引入一个“专业放贷人”,通常是平台公司的高管或其他关联个人,先以自有资金对外放贷,再将取得的债权通过网贷平台转让给投资人,平台的角色为居间和服务。
该模式的合法性一直没有明确定论,而在司法实践中,确有对此模式明确的肯定态度,定性其为一种新颖的金融模式,法无禁止即自由,不违法,而宜信的宜人贷对外目前在向第一类模式转型。
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College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问题分析魏庆凯(悉尼大学商学院,澳大利亚悉尼2138)[摘要]近年来,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我国P2P 网贷平台迅猛发展,在解决资金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出现一系列负面问题,如跑路、提现困难,甚至诈骗等现象。
因此,如何对P2P 网贷平台进行风险防范和监管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引发的风险;投资人引发的风险;担保人引发的风险;平台引发的风险。
对P2P 网络借贷进行风险防范和监管的措施应包括: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法律地位;完善网络借贷行业规则和监管标准;建立完善透明的征信机制;加强网贷平台的行为监管;加强消费者保护和消费者风险教育。
[关键词]网络借贷;风险防范;监管[中图分类号]F724.6;F832.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11-25[文章编号]1671-6671(2019)01-0042-05[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CFX02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7-ZZJH -021)、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资助项目(2016-YXXZ -18)[作者简介]魏庆凯(1993-),男,河南郑州人,悉尼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在“金融压抑”几十年的背景下,经过若干年的经济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取得爆发式发展,但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井喷式发展与粗放型发展并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P2P 网贷行业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之一,但由于准入门槛低,没有成熟的监管经验,P2P 网贷平台在不断增多、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圈钱跑路、提现困难、融资诈骗、非法传销等问题频繁出现,既隐藏着不小的投资与法律风险,也严重威胁P2P 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财产权益,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P2P网络借贷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53 P2P网络借贷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张婷孙慧楠樊守伟(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延安710100)摘要: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迅速发展,P2P网络借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本文从P2P网络借 贷的相关概念入手,在当前国内P2P网贷发展情况下,着重分析了 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探索了 P2P网贷 风险控制策略,提出了关于P2P借贷风险控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管理措施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7) 17-0053-02一、P2P网络借贷的概述P2P网络借贷,是在中介机构的协调下,将资金有富余且想要增值的个人与想要获得贷款的人联系起来,达成各自目的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中介结构对资金需求方的整体水平、经营管理方式、偿还能力等进行详细评估,并 从中收取一定的账户管理费与服务费。
P2P网贷本质上是一种民间的借贷方式,这种操作模式以合同法为主要的依据。
二、P2P网络借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国家提出重点扶持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在政策上对P2P网贷行业给予全面的肯定与放松管理,各种借贷平台纷纷成立,使P2P在国内激进野蛮地发展与增长,截至2015年年末平台数量突破4900家,其中多数为成交额在1亿元的小平台,但依然有12家平台年成交额达到160亿以上,成交额突破万亿,贷款余额达5800亿元。
同时P2P开 始进人公众的视野范围,尽管在2013年部分平台的倒闭和跑路为行业和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利率回落到合理区间,但仍高出银行存款利率。
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长既是利益的驱使也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空缺和相关监管不确定,造成了巨大风险。
无 法兑现,平台跑路倒闭,高坏账率,风险平台此起彼伏。
2015年平台数量爆发,而其中问题平台的数量达到1156 家,超过历年问题平台总和的三倍。
2015年7月18日,中央银行颁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深圳 在全国率先尝试将P2P网贷综合监管,互联网金融第一次纳人了央行统计体系,从此P2P行业全面进人了以规范监管为主的政策调整期,政府的最新动作都表明P2P网贷行业的转折点已经到来。
一、金融创新与P2PP2P 是互联网顺应了金融发展的大趋势,而不是乱颠覆金融。
P2P 网贷行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P2P行业不仅是对互联网发展的创新,也是对金融行业发展的创新。
P2P 行业在中国发展已有几年之久,也在广大投资者心中产生了或轻或重的影响,以其收益高、风险可控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然而,P2P 平台目前面临着各种成长中的烦恼,诸如市场竞争白热化、虚假融资信息、坏账率高企、平台卷款跑路等问题频频曝光。
自2013年以来,累计已有60多家P2P 平台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倒闭、跑路的现象,行业遭到外界质疑,呼吁完善监管的声音不断。
二、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在P2P 平台的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对投资者的安全性保障,吸引到的都是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国外如LendingClub,国内以人人贷为代表的平台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交易过程中去,通过提供诸如担保等服务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参与。
目前,国内的P2P 平台已经演化为三种主要经营模式:一是纯中介型,平台本身仅作为借贷信息的提供者,不介入交易,也不提供担保。
在借贷双方之间处于居间地位,以佣金为收入,“拍拍贷”是这一模式的代表。
二是以“人人贷”为代表的线上担保模式,这类平台提供线上借贷信息,并对贷款者的本金提供担保。
三是线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以“宜信”为典型代表。
这类平台既负责审核借款人信息,又对贷款人的本金提供担保,在借贷双方间扮演了代理角色。
第二种和第三种模式也是目前业界争议较大的。
P2P 平台介入交易本身,有了担保之实后,违约风险并没有分担或消失,只是转移到P2P 借贷平台。
目前投资者对于P2P 平台本身仍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三、P2P 风险监管与控制随着我国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民间借贷所依靠的非正式契约的执行缺乏一个外在的权威保证,容易导致民间借贷的运行脱离原有轨道,风险频发。
因此,制定政策适时地将P2P 网络借贷平台等民间借贷形式纳入法制和监管的轨道,是当前金融管理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P2P网络借贷现存风险及其监管问题分析张 璇(华东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 200241)[摘 要]近年来,P2P网贷在中国迅猛发展,对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停业、跑路、提现困难等许多问题。
文章在分析P2P网贷存在的各类风险的同时,提出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发挥行业自律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适度监管鼓励创新等监管建议,以期帮助其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P2P网贷;风险;监管[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37 1061 引 言P2P(PeertoPeer)网络借贷是指借款人与贷款人借助网络中介平台进行直接借贷的行为。
尽管通过这种方式成交的贷款利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但因银行贷款申请条件严苛、等待过程漫长,而P2P网贷操作便捷、资金供给充分,因此其发展对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累计网贷平台数量4127家。
2016年6月P2P网贷行业实现了1713 71亿元的整体成交量,截至2016年6月底,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经达到了22075 06亿元。
2016年1—6月累计成交量达到8422 85亿元,是去年1—6月累计成交量的2 80倍,去年同期的累计成交量为3006 19亿元。
2 P2P网贷问题频发在P2P网贷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
网贷之家数据指出,2016年6月,新增停业及问题平台94家,累计总数1778家。
最近1年来,停业及问题平台发生率逐月增加。
2016年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地区多集中在山东、上海、广东等地(见图1),问题集中在停业、跑路、提现困难上(见图2)。
图1 2016年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地区图2 2016年6月事件类型3 P2P网贷存在的风险3 1 法律风险P2P网络借贷从事金融贷款业务,但现有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章等对其进行有效规范。
遇到法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我国P2P网贷目前主要的法律风险是什么核心内容:我国p2p网贷目前主要的法律风险是什么?p2p网贷从业者及贷款人需要关注那些主要的法律风险?2p网贷从业者需要关注的主要法律风险有不合格借款人导致的风险、未认真核查贷款资金来源导致的风险等。
接下来,赢了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p2p网贷从业者需要关注的主要法律风险作为p2p网贷行业者,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如下几种碰触“红线”的风险。
1、理财-资金池模式导致的风险目前有很多p2p网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产生资金池。
此类模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不合格借款人导致的风险相当多的p2p网贷平台未能及时发现甚至默许借款人在平台上以多个虚假借款人的名义发布大量虚假借款信息(又称借款标),向不特定多数人募集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等市场,甚至有的不合格借款人直接将非法募集的资金高利贷出赚取利差。
这些借款人的行为会造成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3、典型的“庞氏骗局”导致的风险个别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者通过发布虚假的高利借款标募集资金,并采用在前期借新贷还旧贷的“庞氏骗局”模式,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后用于自己生产经营,有的经营者甚至卷款潜逃。
此类模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
4、未认真核查贷款资金来源导致的风险p2p网贷的资金来源于持有闲散资金的出借人,但由于平台往往缺乏对资金来源审查的手段,因此不能排除其来源的非法性,这就使得平台有被用作洗钱或者从事高利贷的工具的风险。
(二)贷款人需要注意的主要法律风险贷款人在p2p网贷过程中最关注的就是贷出资金的安全风险,而目前危及贷款资金安全的因素有很多,较典型的有:1、缺乏客观全面的借款人信用信息。
如前所述,目前p2p网贷平台在进行交易撮合时,主要是根据借款人自己提供的信息来评价其信用,此种证明信息极易造假,即便都是真实的,也因为存在片面性而无法全面体现借款人的信息。
2、难以监管贷出资金的实际用途。
资金贷出后,如何保障借款人按照承诺的用途使用资金,目前并无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而一旦出现利用贷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不按照承诺使用资金导致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等情况,则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贷款人仅能向借款人追责。
3、缺乏保障在途资金安全的措施。
p2p网贷会产生数额巨大的在途资金,在网贷平台内控不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非法挪用资金、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p2p网贷法律风险的防范建议(一)明确p2p网贷平台的法律性质如前所述,p2p网贷平台的本质功能应该是提供咨询、场所、促成买卖,而并不直接介入融资活动之中,不是借贷关系中的任何一方当事人,不能接触客户资金。
为有利于其进一步规范健康发展,应将p2p网贷平台界定为为借贷双方提供中介服务的“信贷服务机构”。
(二)构建健全的监管体系1、监管范围有法可依建议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以明确p2p网贷平台的“中介”地位,并制定市场准入标准,规范行业日常经营活动。
此外,还需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2、合理完善监管体系从内部监管的角度看,一方面,要鼓励行业协会自律监管;另一方面,要完善平台内控机制。
从外部监管的角度看,由于网贷平台经营业务的区域性和地方化色彩非常强,因此要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能,同时建立中央与地方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备案制度。
(三)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目前,中央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仅限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个人使用,p2p 网贷平台在运营过程中无法直接便利有效使用。
为此,一方面建议要积极促进央行与p2p网贷平台征信系统的对接,另一方面,要建立改行业内部征信体系并制定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建立黑名单互换机制。
(四)建立平台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建立平台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平台或个人非法挪用客户资金,也有利于实现破产隔离,对于控制金融行业风险、切实保护贷款人利益以及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有重要作用。
∙仲裁代理人 /fl/666263.html∙军婚诉讼应由哪个法院管辖/fl/666262.html∙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261.html∙仲裁与诉讼相比有哪些优点/fl/666260.html∙劳动仲裁由谁来裁决 /fl/666259.html ∙法院调解指的是什么 /fl/666258.html ∙法庭规则 /fl/666257.html∙二审诉讼中的新证据指的是什么/fl/666256.html∙收到起诉书应该怎么处理/fl/666255.html∙老年人被侵权起诉的诉讼费有哪些照顾/fl/666254.html∙以奖券抵债,奖券中奖所得应归谁所有/fl/666253.html∙当事人提供了担保后法院是否应该解除保全措施/fl/666252.html∙诉前财产保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fl/666251.html∙我想要起诉,可是法院那么多,我该找哪个/fl/666250.html∙视听资料的证据效力 /fl/666249.html ∙反诉 /fl/666248.html∙申请再审或申诉,应当提交哪些材料/fl/666247.html∙海事法院受理的其他海事海商纠纷案/fl/666246.html∙打医疗官司诉讼有技巧/fl/666245.html∙对起诉的审查 /fl/666244.html∙债务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243.html∙几种常见纠纷案件的管辖/fl/666242.html∙移送管辖 /fl/666241.html∙债务人失踪的执行案件应怎样处理/fl/666240.html∙哪些房产纠纷可向法院起诉/fl/666239.html∙双方均在外地,离婚应如何起诉/fl/666238.html∙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或者已经起诉的债权人发 /fl/666237.html∙哪些案件适用于先予执行/fl/666236.html∙公告送达指的是什么 /fl/666235.html ∙国际司法协助原则 /fl/666234.html∙上诉状的书写方法 /fl/666233.html∙不知是赃物而收购,损失谁负/fl/666232.html∙买卖合同的诉讼如何确定管辖/fl/666231.html∙起诉以后还可以撤回吗/fl/666230.html∙法院决定不立案的,原告该怎么处理/fl/666229.html∙裁判文书生效后,法院应主动强制执行/fl/666228.html∙如何写答辩书 /fl/666227.html∙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226.html∙举证责任的分担 /fl/666225.html∙怎样委托他人替自己打官司/fl/666224.html∙送达的方式 /fl/666223.html∙送达的效力 /fl/666222.html∙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fl/666221.html∙企业法人破产还债,应由哪个法院管辖/fl/666220.html∙法院先予执行必须符合哪些条件/fl/666219.html∙诉的分离 /fl/666218.html∙哪些侵权诉讼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fl/666217.html∙起诉的期限 /fl/666216.html∙再审判决 /fl/666215.html∙仲裁委员会应具备的条件/fl/666214.html∙执行的主体 /fl/666213.html∙私下录音能作为证据吗/fl/666212.html∙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的是什么/fl/666211.html∙企业破产案件如何确定管辖权/fl/666210.html∙案件受理费 /fl/666209.html∙举证常识 /fl/666208.html∙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fl/666207.html ∙能否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对他人的到期债权/fl/666206.html∙经济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如何上诉/fl/666205.html∙审判公开原则指的是什么/fl/666204.html∙报案后司法机关不立案怎么处理/fl/666203.html∙留置盘问超过12小时合法吗/fl/666202.html∙对财产保全裁定不服怎么处理/fl/666201.html∙怎样书写申请证据保全申请书/fl/666200.html∙合并审理 /fl/666199.html∙巧用视听资料证据 /fl/666198.html∙指定管辖 /fl/666197.html∙哪些案件由被告举证 /fl/666196.html ∙原告在递交起诉状的同时需提交那些附件/fl/666195.html∙我国(仲裁法)的特点 /fl/666194.html∙录音可以成为证据吗 /fl/666193.html ∙反诉的提起和审理 /fl/666192.html∙取证要注意形成证据环/fl/666191.html∙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的怎么处理/fl/666190.html∙辩护人的权利 /fl/666189.html∙传票有何法律效力 /fl/666188.html∙二审法院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上诉费是否退回/fl/666187.html∙管辖权转移 /fl/666186.html∙债务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185.html∙申诉过程中证据应如何提供/fl/666184.html∙诉讼官司中债务纠纷案件应提供哪些证据/fl/666183.html∙什么时候可以请律师 /fl/666182.html ∙合议制度 /fl/666181.html∙经济纠纷案件的诉讼费由谁负担/fl/666180.html∙打官司要交诉讼费 /fl/666179.html∙由于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应由哪个法院管辖/fl/666178.html∙审判监督程序 /fl/666177.html∙具有司法精神鉴定权利的单位和个人的条件是什么/fl/666176.html∙诉的合并 /fl/666175.html∙当事人应在什么时候提出回避申请/fl/666174.html∙追诉时效的例外 /fl/666173.html∙协议管辖 /fl/666172.html∙延期审理的情形 /fl/666171.html∙法院在先予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fl/666170.html∙未经审判 /fl/666169.html∙法律监督原则 /fl/666168.html∙怎样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fl/666167.html∙借条与欠条在适用诉讼时效上的异同/fl/666166.html∙哪些案件告诉才处理 /fl/666165.html ∙我国(仲裁法)的简介 /fl/66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