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3.50 KB
- 文档页数:40
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年级:二年级学科:音乐科任教师:授课时间:。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1课聆听《夏天的阳光》教案一. 教材分析《夏天的阳光》是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歌曲。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词曲表现了夏天的阳光明媚、充满活力的特点。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听觉能力和模仿能力,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对夏天的阳光有直观的认识,但对于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夏天的阳光,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夏天的阳光》。
2.学生能够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创造力,丰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夏天的阳光》,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教学难点: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夏天的阳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用示范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绪。
2.引导法: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创编法:老师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编排动作,表现夏天的阳光。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夏天的阳光》音频、视频资料。
2.教学乐器:打击乐器。
3.教学道具:太阳、花草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歌曲《夏天的阳光》,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引导学生谈论对夏天的印象,以及夏天的阳光给人的感觉。
2.呈现(5分钟)老师再次播放歌曲《夏天的阳光》,让学生边听边用动作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老师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
3.操练(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夏天的阳光》,注意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在演唱过程中,老师适时停下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唱,互相观摩和交流,巩固所学内容。
《小红帽》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2/4拍,C大调,歌词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孩子们熟悉的“小红帽的故事”。
歌曲旋律流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歌曲内容富有童话色彩,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学情分析我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对童话接触较少,但喜欢童话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富有同情心,这也是他们学好本课的优势。
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力,所以用童话故事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有为本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在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理解歌曲中培养爱护生命,憎恶凶恶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旋律的起伏中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想象创造”的学习方式。
3、知识与能力: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作,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内容。
三、课程资源:本节课教学遵循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挖掘了艺术资源与网络资源,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综合艺术能力,教师利用电脑网络制成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展示,使学生在学习中全面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策略本课从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加强音乐教学的综合性与探索性,注重教学方式的民主性与互动性,注重多种评价的激励功能。
五、教学准备电子琴,头饰六、教学流程(一)调节情绪,集中注意通过复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做律动(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律动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同时做发声练习,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童话世界的主人公常到我们小朋友中间来做客,今天,她又来了,你们想和她见面吗?(播放多媒体课件《小红帽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把学生带到童话的王国里,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一个极富吸引力的童话中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引入了课题,又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认识音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定义和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音乐的基本元素3. 音乐的感受和表达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讲解:讲解音乐的定义和特点,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唱、奏、听等方式,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
四、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课后听一首歌曲,并尝试分析其中的音高、音长、音色等基本元素。
2. 评价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节奏与节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奏和节拍的概念,掌握简单的节奏和节拍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节奏和节拍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节奏和节拍的概念2. 简单的节奏和节拍知识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拍手、敲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节奏和节拍的存在。
2. 讲解:讲解节奏和节拍的概念,介绍简单的节奏和节拍知识。
3. 实践:让学生通过拍手、敲击等方式,练习节奏和节拍。
四、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课后练习敲击简单的节奏和节拍。
2. 评价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节奏和节拍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音阶与和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阶的和弦的概念,掌握简单的音阶的和弦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音阶的和弦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阶的和弦的概念2. 简单的音阶的和弦知识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音阶的和弦的存在。
2. 讲解:讲解音阶的和弦的概念,介绍简单的音阶的和弦知识。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唱、奏等方式,练习音阶的和弦。
四、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课后听一首歌曲,并尝试分析其中的音阶的和弦。
2. 评价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音阶的和弦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问声好教学目标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聆听《森林水车》编创与活动表演《早上好》表演《小麻雀》。
编创与活动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表演《早上好》2、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提出本学期学习要求复习上学期最喜欢的歌曲,唱一唱,并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1、出示幻灯:(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适时鼓励。
2、按节奏朗读歌词4/4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太阳天空照,(拍手)花儿对我笑(拍手),小鸟说早早早,你为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什么背上小书包(拍手)。
3、分组编创(家动作,打击乐,编不同节奏)。
4、分组表演。
5、学生评价。
四、新歌教学:1、导入:师;每天早上见到老师,小朋友都要打招呼,你知道英语“早上好”怎么说?跟老师读一读“MORNING”2、听录音,感受歌曲。
3、听后说说你觉得歌曲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4、联系拍手、跺脚2/4 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手拍腿3/4 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手第三拍拍腿5、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这学生拍手,跺脚教师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再来一边6、教师范唱,边常边拍节奏,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7、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奏,小声跟唱。
8、听老师弹琴,学生自己拍节奏,小声跟唱。
分组唱9、唱着歌,走一走要求:两组学生围成小圆圈顺时针走三拍子逆时针走二拍子边唱边走。
10、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
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五、小结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早上好》是一首乌干达民歌,歌曲为F大调,3/4、2/4变换节拍,歌曲反映出乌干达人民真挚、友善的情感和爽朗明快的性格。
这节课我由提问“同学们,我们早上在路上在学校里遇到同学遇到老师是怎么问好的?”导入课题,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学生都举手回答,回答各种各样,有“早上好”“老师您早”“你好”等等,接着进入歌曲的学习。
第一课问声好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听赏歌曲《夏天的阳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森林火车》。
2.通过聆听歌曲《夏天的阳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唱歌《森林火车》(二)欣赏《夏天的阳光》(三)综合复习教学评价1.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学生的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对人文知识的反馈和认识是否客观和恰当。
4.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歌曲《森林水车》;复习《夏天的阳光》,感受音乐的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教学目标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歌曲《森林水车》,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夏天的阳光》,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
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三)教学评价1.能否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
2.学生是否对音高的练习感兴趣。
3.学生是否在音乐游戏中有创新精神。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早上好》。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早上好》。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麻雀的了解。
3.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评价是否能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早上好》并表演。
2.听赏歌曲《小麻雀》。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早上好》,并背唱歌曲。
2.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3.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第二课幸福的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罗嗦》教学目标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小鸡的一家》教案第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小鸡的一家》教案《小鸡的一家》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唱、演大胆自信地用自己的声音和形体表现《小鸡的一家》,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与他人合作用打击乐为歌曲做伴奏。
3、通过动物活泼可爱、热情好客的特点培养学生礼貌待人、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能够快乐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唱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并且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作准确、生动的伴奏。
(一)激趣导入(5’)1、师:今天在学习新的歌曲之前啊,老师想先找一位小朋友,请他说说,他的家里有几个人,分别是谁呢?生:我的家有x个人,有爸爸、妈妈…… 师:你们真是幸福的一家呀!2、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快乐的三口之家做客!看,这是它们的房子!【出示PPT房子】。
我们先要有礼貌的敲敲门【咚咚咚】,门没开。
里面传出一个声音说:“小朋友们,你们猜出我们是谁了,我才能给你们开门。
” 我们能不能接受这个挑战?生:能!3、【出示谜语】:头戴大红帽身穿花花衣。
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
身体胖胖的咯咯会下蛋,一身黄衣裳唧唧啄小米4、学生猜师:小朋友你们真棒,一家三口人都被你们猜出来了,欢迎来到小鸡的一家!(二)教学过程1、初识歌曲(10’)(1)熟悉歌曲节奏①师:谁先来说说公鸡是怎么叫的呢?生:喔喔喔师:那母鸡呢?生:咯咯咯师:小鸡的叫声呢?生:叽叽叽②有节奏的朗读:【ppt】大公鸡喔喔喔老母鸡咯咯咯花小鸡叽叽叽③师:小鸡的一家都在玩游戏,还是跳舞,还是在唱歌呢?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吧!看看谁听的又仔细,说出的答案又正确!【播放音乐】生:它们都在唱歌。
师:你回答的真对。
下面请大家听听公鸡爸爸是怎么样唱歌的?唱了什么呢?【播放音乐】生:大公鸡伸长脖子在唱歌。
在唱:天亮了!【师生合作,有节奏朗读第一段歌词,强点“伸“字】师:母鸡妈妈呢?生:老母鸡跳出草窝在唱歌。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让学生再次聆听《森林水车》,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编创出与音乐相符合的舞蹈或动作。
3.让学生在分组表演时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能力。
三、编创与活动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编创出与自然相关的歌曲或舞蹈,让他们在表演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让学生在表演后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3.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练和创作,以提高他们的音乐和表演能力。
第一课:问声好教学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音乐,用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并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和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和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教学难点:正确演唱歌曲3/4、2/4变拍子。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表演《早上好》教学基本要求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和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注: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以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
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7.指导学生编创“中午好”或“晚上好”等歌词。
二、聆听《森林水车》教学基本要求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三、编创与活动1.这是一段歌谣。
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也可以编创读歌谣的节奏,并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和动作。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及反思第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及反思《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2、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八分音符节奏。
3、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性,能跟音乐有表情地舞蹈,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4、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休止符和八分音符节奏的掌握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约2分钟)(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小朋友们参与到故事中去,引出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歌曲的教学做铺垫。
)故事大意: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城堡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决定在城堡里举行一个盛大的PARTY,于是,他给所有的朋友们都发了请柬。
请柬上是这样写的:我亲爱的朋友,今晚我将在城堡里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来庆祝我的生日,诚挚的邀请您前来参加,您的朋友小熊。
在离森林很远的波兰,住着小熊最好的朋友----小洋娃娃,她也收到小熊寄来的请柬,于是,小洋娃娃便开动起脑筋,创作了一首歌曲送给小熊当礼物,并取名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小熊收到礼物乐坏了,拉着洋娃娃,合着歌曲,欢快的跳起舞来。
二、新课教学(约25分钟)(一)音阶练习(通过反复试唱练习,让小朋友们大致掌握“1,2,3,4,5,6,”六个音的音高并进行发声练习,为接下来的乐谱学唱打好基础。
)小洋娃娃可厉害了.她只用了6个我们熟悉的音符宝宝就完成了创作了这首非常美妙的歌曲大家来看看,都是哪些音符宝宝呢?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些音符宝宝吧(1,2,3,4,5,6).(二)歌曲教学1、聆听范唱,感受情绪,说说歌词内容(通过反复聆听,使小朋友们大致熟悉歌曲旋律。
听前出示问题,要求小朋友们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他们会更加认真的去聆听歌曲。
)① 你感觉到这个歌曲是怎么样的音乐情绪?(高兴的,快乐的,兴奋的,活泼的,开心的……)② 整个歌曲都在说些什么呢?按节奏歌词接龙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
二年级音乐第三册教案第一课问声好教学目标:1. 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 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材分析:《早上好》是一首乌干达民歌,F大调,3/4、2/4变换节拍。
第一部分3/4拍两句,旋律级进,抒情、活泼。
流畅上口。
第二部分旋律2/4拍两乐句,旋律采用切分节奏式,富有动感,表现了热爱生活的人们明朗而热情的情绪。
歌曲反映出乌干达人的真挚、善的情感。
《小麻雀》是一首创作儿童歌曲,3/4拍,五声商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
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只彬彬有礼、惹人喜爱的小麻雀。
旋律流畅、优美,词曲结合紧密,有着抒情优美的风格,通过对小麻雀行为的描述,潜移默化地教给小朋友待人有礼貌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教学难点:歌曲3/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教学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表演《早上好》教学基本要求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注: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以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
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7、指导学生编创“中午好”或“晚上好”等歌词。
二、聆听《森林水车》教学基本要求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心情是什么样的?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三、编创与活动1、这是一段歌谣。
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读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2、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制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3、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的走近又走远。
4、歌谣可以读成这样的节奏:4/4 XX XX X XX | XX XX X XX |太阳天空照,(拍手)花儿对我笑,(拍手)XX X XX X | XX XX XX XX | X XX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拍手)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表演《小麻雀》教学基本要求1. 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 第二次边听录音边拍节拍,用以轻声哼唱。
3. 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歌词。
4. 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
5. 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学生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二、聆听《森林水车》教学基本要求1、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2、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
3、也可让学生分组根据音乐的情境进行简单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麻雀》伴奏。
第一行图谱:可选择木鱼或双响筒。
第二行图谱:可选择串铃或沙球。
第三行图谱:可选择三角铁或碰钟。
1. 选择打击乐器可让学生自行选择。
可分组选择,每组选择三种乐器搭配在一起,演示给大家听,尝试搭配的效果。
2.合着同学们的歌声伴奏,看哪一组做得协调、好听。
教学反思:第二课幸福的歌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情景。
3、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五声d语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舞蹈鞋的节奏贯穿始终。
“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的描绘出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教学重点: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教学难点: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师:欢迎一(3)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A、X X ︱X X ︱B、X X X X ︱X X X X︱C、X X X ︱X X X ︱D、X X XXXX ︱X X XXXX ︱E、X X XXXX ︱X X X ︱(1)、学生拍手(2)、启发创造:用其他的方法拍击。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
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出示图片: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启发学生回答)3、出示课题:彞家娃娃真幸福4、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二、激趣体验(一):1、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3)、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4)、问:还有哪些歌词?(5)、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初步体验歌曲:(1)、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1、2句。
(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
(4)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师:我们彝族人唱歌时边唱边动,你也试试!3、深入体验歌曲:(1)、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2)、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4、情感激发:(1)、问: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2)、启发学生说: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3)、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
(4)参与表现:全体起立边唱边跳。
三、寓教于乐(1)、参与表现:师生合作表演,尽情参与表现音乐。
(2)、小结延伸: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他们还会跳起欢快的舞蹈《阿细跳月》(点击图片:阿细跳月)四、完美结课1、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从云南归来,领略了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
(点击图片:情系彝族)2、随彝族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乃呦乃》课型:综合课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也很丰富的特点,歌唱表演处于初级阶段,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
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是我这节音乐课的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教材内容分析】:《乃呦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民歌,乃呦乃在土家语中是来呀来的意思,歌词一开始运用富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少年儿童快乐的呼唤“乃呦乃,乃呦嗬、乃乃呦、乃呦嗬”表现了一群无拘无束幸福、快乐的土家族小朋友形象。
乐曲为简短的一段体四乐句旋律,只用do、mi、sol三个音写成,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旋律简单但并不单调,巧妙构成了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旋律,给人以奇特、清新之感,充分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
【教学目标】:1、能以准确的节奏和音准,欢快动听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电子琴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引导启发法,听赏感知法,对比体验法,歌唱教学法,联想模仿法等。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形象直观;教学中运用游戏,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肢体语言渲染。
2、导入新课,聆听体验。
师:同学们,咱们祖国有56个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其中有个少数民族叫土家族。
今天呀,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他们有一个像我们过年一样非常热闹的节日叫社巴节。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土家族的社巴节上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的。
(课件)(聆听歌曲1)师:他们是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的?你来说生:唱歌师:你说(用歌声来庆祝)生:摆手舞(用舞蹈表达自己欢快的心情)师:摆手舞,这是社巴节里最热闹的一个活动了。
大家一起跳摆手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土家的摆手舞好不好?(师生跳摆手舞)(聆听2)师:你们想不想再试试?(聆听3)3、揭示课题。
师:我们一起用舞蹈感受了土家人的欢乐,耳边还回荡着他们欢乐的歌声,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就是土家族有名的儿童歌曲歌曲的曲名叫《乃呦乃》4、简单介绍土家语“乃呦乃”师:《乃呦乃》好奇怪的名字呀,你猜猜他会是什么意思呢?师:谁来猜猜?生:少数民族。
师:噢,真勇敢!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谁还来猜猜生:跳舞师:让我们来看谜底就是?生:快快来师:哦,快快来,乃呦乃,它是一句土家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快快来。
其实,聪明的土家人在“乃哟乃”的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类似的语言。
象“乃乃哟”和“乃哟嗬”,他们都是快快来的意思,都表达了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师:你看这个土家族小朋友在招呼我们快来呀一起跳摆手舞,你们想不想学一学,也来体验一下土家族小朋友的快乐!我们一起学一学这句土家语好不好,谁来试一试,学一学?大家一起学一学,如果你要想招呼更多的小朋友来呀,你会怎样说?来我们试试。
“乃呦乃”“快快来”。
师:好热闹呀,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土家族小朋友这么热情邀请我们,我们赶快去看一看吧。
二、歌曲教学。
1、歌词。
师:我们感受了土家族小朋友的热情、快乐,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歌声,用小耳朵仔细听。
师:谁的小耳朵最灵,听出唱什么了吗?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句“乃呦乃、乃呦嗬,乃乃呦、乃呦嗬”师:你们发现吗?这四个词有哪个是相同的?请你说生:乃呦嗬师:乃呦嗬分别出现在第二次和第四次对不对?嗯,让我们来一起读一下,“”师:记住了吗?他把乃呦乃,重复着说,变化着说,还是让我们快快来,让我们快快来干什么呢?师:来干什么呢?生:来唱歌师:大家一起读一下,“唱起歌儿乃呦乃乃呦嗬”师:再大声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