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特点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1]。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进而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
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引起多系统损伤,导致眼、肾脏、神经系统,心脏等组织及器官的慢性病变。
本文就糖尿病对COPD 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的COPD 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COPD 合并糖尿病组(观察组)和单纯COPD 组(对照组),COPD 合并糖尿病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平均年龄65±10岁,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单纯COPD 组27例,男21例,女6例,平均年龄(66±9)岁。
1.2方法1.2.1疾病诊断标准(1)COPD :病史、体检及胸片、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与急性加重期各项指标[2]。
(2)糖尿病:依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3]:糖尿病症状和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大于或等于11.1mmol/L (200mg/dL ),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 )大于或等于7.0mmol/L (126mg/dL ),或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h 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11.1mmol/L (200mg/dL )。
1.2.2排除标准(1)伴有不稳定型冠心病以及既往有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病史者;(2)存在肝肾功能失代偿;(3)既往确诊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
1.2.3血气分析所有病例在呼吸室内空气、静息状态下使用罗氏公司compact Ⅲ型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气指标,记录PaO 2及PaCO 2。
58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0 No.24 December202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谢小月△ 张 敏▲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广州 510220[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发展,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引起多系统损伤。
T2DM 是COPD 重要且常见的共患病,有研究发现其可以影响COPD 的进展和预后,也有研究认为COPD 是T2DM 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文评估了T2DM 和COPD 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分析潜在的病理机制联系以及两者合并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糖尿病;系统性炎症;氧化应激;高血糖[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24-58-04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XIE Xiaoyue ZHANG Min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dong,Guangzhou 510220,China[Abstract]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s a commo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linic, characterized by persistent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airflow limitation. COPD is a progressive disease that can be prevented and treat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s a common metabol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hyperglycaemia, which can cause multi-system injuries with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2DM is a common comorbidity of COPD. T2DM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to influence the progress and prognosis of COPD. Some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COPD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T2DM. In this review, the epidemiolog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T2DM and COPD was evaluated, and the underlying pathomechanical association and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ir combination were analyzed as well.[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ystemic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Hyperglycemia△暨南大学医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OPD 合并T2DM 可影响疾病的进展和预后,这方面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
◇慢性气道疾病药物治疗新进展◇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 )合并2型糖尿病(T2DM )的临床特点,分析与其相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
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的住院AECOPD 患者479例,经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患者为275例。
其中AECOPD 组患者为215例,AECOPD 合并T2DM 组患者为60例。
收集变量包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血常规、感染指标、随机血糖、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等指标。
基本描述分类资料采用率及构成比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
等级变量数据采用秩和检验。
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探讨AE-COPD 患者合并T2DM 的独立相关因素。
最后,采用nomogram 、效验曲线、ROC 曲线和DCA 曲线对Logistic 回归结果进行验证和可视化。
设P <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Af )、肺功能(GOLD stage )、血中性粒细胞(NS )数、血淋巴细胞(LYM )数、动脉血气(PaCO 2)、谷丙转氨酶(ALT )和随机血糖值(RBG )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5)。
采用上述10个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 回归方程(C -index =0.847),结果显示BMI (OR=1.309)、Af (OR=8.188)、LYM 数(OR=0.474)、PaCO 2(OR=1.082)和RBG (OR=1.434)与AECOPD 患者合并T2DM 独立相关(P 均<0.05)。
Nomogram 及相关曲线对Logistic 回归结果进行验证和可视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
为了更好地评估慢阻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临床上采用了多种评分系统。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这些评分系统。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慢阻肺评估测试(CAT)。
这个测试主要是通过让患者回答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来评估疾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比如,“我咳嗽得厉害”“我爬坡或上一层楼梯就气喘吁吁”等等。
每个问题都有相应的分值,最后将所有问题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
CAT 评分的范围是 0 到 40 分。
一般来说,得分越高,表明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大。
然后是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
这个量表主要关注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
患者根据自己日常活动中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进行选择,从 0 级(仅在剧烈活动时感到呼吸困难)到 4 级(在静息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
mMRC 评分主要用于评估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再来说说肺功能检查中的一些指标和评分。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FEV₁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慢阻肺的严重程度。
通常,FEV₁占预计值百分比大于80%为轻度,50% 80%为中度,30% 50%为重度,小于 30%为极重度。
除了上述单独的评分系统,临床上还常常综合使用这些评分来全面评估慢阻肺患者的病情。
比如,结合 CAT 评分和肺功能检查结果。
如果一个患者的 CAT 评分较高,同时肺功能检查显示 FEV₁占预计值百分比较低,那么说明他的病情可能比较严重,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这些评分系统不仅对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患者自身了解病情也很有帮助。
患者可以通过定期进行这些评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
比如说,一位患者在治疗前 CAT 评分是 25 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降到了 15 分,这就说明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减小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肺康复治疗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本文首先介绍了康复治疗的定义和意义,明确了其在COPD治疗中的重要性。
随后探讨了康复治疗的目标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运动康复的应用以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提供了参考。
这些研究进展对于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研究进展、康复治疗、药物治疗、运动康复、营养支持、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阻塞性气道炎症和气道狭窄,导致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
COPD患者常常面临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COP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针对COPD患者症状较为持久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的特点,康复治疗逐渐受到重视。
康复治疗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体力功能,减少急性加重事件频率,并延缓病情进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COPD肺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总结。
本文将从康复治疗的定义和意义、康复治疗的目标和方法、药物治疗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运动康复在COPD中的应用以及营养支持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全面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随着不断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相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2. 正文2.1 康复治疗的定义和意义康复治疗是指通过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逐步获得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
·287·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具备明显的气流受限、肺部炎症特点,包括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症状等情况,在不能及时的采取针对性治疗模式情况下,就会加快疾病进展,产生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
在世界范围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都属于一种公共健康问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
这种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提升,是我国排名第三的疾病负担和死因。
随着危害性程度不断增加,临床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提供给临床实践治疗和诊治工作有价值的指导[3-4]。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1.1…多元化的发病危险因素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较关键的就是环境因素、基因的易感性之间产生的互相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关于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的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键性原因就是环境因素,其中涉及到了空气污染、吸烟、生物燃料污染等[5-6]。
其中的生物燃料污染会主要影响到农村地区人群,特别是对于长期的在厨房里面接触厨房油烟,使得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小颗粒物等污染物等,随之提升此疾病的发病率。
而且接触到理化刺激因子、粉尘,同样也为危险因素,从事采石工作、铸造工作或者长时间的接触谷尘等人员,比较容易由此因素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另外,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中,也涉及到了雾霾等空气因素、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物等等。
1.2…发病机制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明确其发病机制尤为关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多样化的发病机制,属于众多因素合成的复杂过程,其中就包括了结合机体的损害与修复过程、环境因素以及变态反应等等相互作用而成。
我国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期间,通常是着手于基因的层面,对于此病跟α1-抗胰蛋白酶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血清标志物方面显示,因吸烟引发的肺气肿易感基因,属于CHRNA3/CHRNA5/ IREB2…家族基因、Hedgehog…交联蛋白[7-8]。
信必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血糖影响【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信必可治疗效果。
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研究,经电脑随机抽样分组得,40例采取常规治疗患者选为常规组,40例采取信必可治疗患者选为研究组。
关注患者血糖情况、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可见(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39例(9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可见(P<0.05)。
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信必可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够使患者症状得到快速改善,使患者血糖恢复正常,而且能够保证治疗效果,让患者得到尽早康复,值得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信必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563文献标志码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糖尿病均属于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糖尿病极易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两种疾病通过全身炎症、共同致炎因子、氧化应激、瘦素等相互联系[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损伤,而且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此,患者需要及时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干预[3]。
本文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信必可治疗效果。
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我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研究,经电脑随机抽样分组得,40例采取常规治疗患者选为常规组,40例采取信必可治疗患者选为研究组。
常规组:男性、女性分别为19例、21例,年龄值最大不高于69岁、最小不低于49岁,取均值为(50.02±0.02)岁;研究组:男性、女性分别为18例、22例,年龄值最大不高于68岁、最小不低于48岁,取均值为(50.04±0.03)岁。
慢性堵塞性肺病〔COPD〕防治指南一、前言:1、慢性堵塞性肺病〔简称慢性阻肺、COPD〕是可以引起劳动力丧失和死亡的主要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多,老年人群更多,是慢性病防治重点之一。
2、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病开头进展深入争辩,为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欧洲吸呼学会〔ERS〕、美国胸科学会〔ATS〕及一些国家先后制定了慢阻肺防治钢要。
我国也于1997 年制定了慢阻肺病防治标准。
3、据统计:在欧洲慢阻肺病和支气管哮喘、肺炎一起构成第三位死因,在北美是引起死亡的第四位疾病,近年对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近10 万成年人调查,COPD 约占15 岁以上人群的3.17%,其患病率很高,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二、明确几个概念:COPD 一词是用于临床已30 多年,其含义在不同年月有不同的变化,1958 年伦敦召开的专题会将慢支、支哮和肺气肿命名为“慢性非特异性肺炎”。
1963 年将临床上以持续性呼吸困难为主,有持续性堵塞性肺功能障碍一组性肺疾病称之为“慢性堵塞性肺疾病”,1965年美国胸部疾病学会鉴于哮喘、慢支、和肺气肿在发生慢性气道堵塞后鉴别诊断颇为困难,遂将此三种疾病列为COPD,此后在世界广泛应用,以后随着医学的进步又有了一些补充,1987 年AST提出慢阻气道堵塞〔CAO〕、这包括COPD和支气管哮喘,但认为支气管哮喘包括在COPD 之内,而COPD 包括肺气肿,对于慢支和肺气肿已有堵塞性通气障碍,两者不能鉴别或两者并存的病例可承受COPD 的病名,下面是具体就几个病名再介绍一下:1、什么是慢阻肺〔COPD〕?慢阻肺的定义:(1)COPD 是具有气道气流堵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通常气流堵塞呈进展性进展,但局部有可逆性可伴有高气道反响。
(2)支气管哮喘的气流堵塞有可逆性,是一种具有简单的细胞和化学介质参与的特别炎症性疾病,故不属于COPD,但一旦哮喘进展成为不行逆性气流堵塞与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重迭存在或难以鉴别时也应列入COPD 范围。
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住院期间血糖升高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发作期(COPD -AE)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131例COPD-AE患者入院3 d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
根据空腹血糖把患者分为血糖异常组(空腹血糖≥6.1 mmol/L),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6.1 mmol/L)。
结果82例(62.6%)COPD-AE患者空腹血糖≥6.1 mmol/L,其中确诊糖尿病患者36例(27.5%),血糖升高组多为高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
结论住院期间血糖升高是影响COPD-AE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对血糖升高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ole of admission hyperglycemia on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PD-AE.Methods There were 131 patients with COPD-AE.Fasting blood sugar level on admission and in the next three days were recorded.Blood sugar≥6.1 mmol/L was considered hyperglycemias.Results of 131 patients with COPD-AE 36(27.5%) cases were diabetes mellitus,82(62.6%) had blood sugar≥6.1 mmol/L on admission.Patients with hyperglycemias were older,edveloped had higher mortality(P<0.05).Conclusion The admission hyperglycemia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itic factor.More aggressive treatment for hyperglycaemia is important.
【Key words】Hyperglycemi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包含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是引起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COPD常反复发作,预后不良,急性发作(COPD-AE)的次数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现将高血糖对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院呼吸内科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住院,根据2002年“中国COPD诊治指南”标准[1]确诊为COPD-AE患者131例,其中男78例,女53例,平均年龄(62.1±14.5)岁。
入院前均无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1.2 方法入院3 d内进行2次空腹血糖测定,根据血糖定结果及临床确诊糖尿病标准[2],把患者分为血糖升高组(空腹血糖≥6.1 mmol/L),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6.1 mmol/L),观察住院期间〔(26±4)d〕COPD-AE患者病死率。
1.3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校正χ2检验,经SPSS 统计学软件处理。
2 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血糖升高组(82例)比血糖正常组(49例)多(P <0.05=,年龄血糖升高组(65±15.4)岁比血糖正常组(50±17.6)岁高(P <0.05=。
比较两组合并高血脂、饮酒、高血压等危险因子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见表1)。
空腹血糖≥6.1 mmol/L 82例(62.6%),其中有36例(27.5%)临床确诊糖尿病,46例(35.1%)临床确诊无糖尿病,血糖<6.1 mmol/L 49例(37.4%)。
在血糖升高组中,不管是否确诊有糖尿病,只要住院期间血糖≥6.1 mmol/L的患者,住院期间〔(26±4)d〕,重型78例,SpO-2<0.95,70例,气管插管8例,用无创呼吸机16例,死亡12例,均高于血糖正常组的40例,23例,0例,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本试验旨在观察COPD患者在急性期血糖升高是否会增加病死率。
结果表明,在急性期血糖升高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而血糖升高组老年人多于血糖正常组。
老年人由于其生理特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急性感染后血糖升高进一步削弱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使感染更难控制,特别是高龄患者许多器官功能处于衰竭的临界状态,难以控制的感染可能导致肺、心、肝、肾等多种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3]。
本试验结果还显示高血糖患者明显增多,糖尿病患者合并COPD-AE更易发展至呼吸衰竭,预后更差。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COPD防治全球倡仪(GOLD)指出[4]:全身糖皮质激素(GCS)治疗对COPD-AE的治疗是有益的,能缩短患者急性发作的康复时间,有助于肺功能的快速改善。
但治疗COPD-AE由于激素和其他药物的使用,可能引起继发糖尿病,药源性肝肾损害等一系列综合征,应用激素循环展开应激反应使血糖升高,严重时会出现酮症。
因此使用激素应根据病情,以小剂量为好,疗程不宜过长,病情一旦改善即应减量。
综上所述,高血糖与COPD-AE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对COPD-AE 合并高血糖患者应严密监测血糖,尤其发病后1~3 d,除针对COPD本身治疗外,及时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注意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3-460.
2 叶任富,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
3 陆明,杨蕊敏.老年慢性肺心病多器官衰竭48例临床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0(3):51.
4 NHLB/WHO Workshop Report.Global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structiv.Lung
Disease,200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