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02地基与基础工程砂石地基施工艺标准(202-1996)
- 格式:doc
- 大小:32.51 KB
- 文档页数:3
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平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
3.3.1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前言砂石地基是土方工程中常见的基础形式,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制定相关施工工艺标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建筑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进行系统介绍。
材料选择砂石材料砂石材料是砂砾、石子等经过筛分、洗涤、筛检等工艺后得到的材料,其颗粒大小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砂石材料的直径应大于地基厚度的1/6,小于地基厚度的1/3,在通常情况下石子比砂砾使用要多。
选料时,应保证材料干净、无杂质、无腐蚀性等缺陷。
水泥水泥是砂石地基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其主要作用是黏合砂石材料形成固体结构。
在选择水泥时,应考虑其强度、稳定性等因素,并应避免使用不合格的水泥。
砂浆砂浆是由水泥、砂子等组成的混合物,用于填充地基石子之间的空隙,增加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在选择砂浆时,应保证其强度、粘结力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筛网筛网是将砂石材料分选的关键工具,一般来说,其网眼尺寸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在使用时,应保证筛网平整,网眼无变形、破裂等缺陷。
水平仪水平仪是用于测量地基平整度和水平度的工具。
在选择时,应优先考虑其测量准确性和灵敏度,应保证水平仪的准确性满足设计要求。
手动工具手动工具包括斧子、铲子、镐子等,其选择时应考虑工程规模、工具质量等因素。
在施工中,应保证工具使用完好、无损坏、无危险隐患。
施工工艺地面准备在施工前,应先将施工区域清扫干净,清除所有障碍物和杂物。
接下来,需要进行地面平整,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水平仪测量地面高低差异,将高处削平,低处填补,确保地基平整。
将经过筛选并分类的石子铺满在地面上,并用镐子将石子互相压实。
在铺设过程中,应注意石子的选料和铺设顺序,以保证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砂浆填充经过石子铺设后,需要用砂浆填充石子之间的空隙,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填充时,应注意砂浆的质量和浇注量,控制砂浆的水灰比,避免出现空洞和裂缝等缺陷。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背景砂石地基是土建工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基础形式,尤其在道路、桥梁等交通工程项目中应用广泛。
在进行砂石地基施工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工艺流程1. 地基准备工作在进行砂石地基施工前,必须对地基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地面垃圾和碎石、修平地面、组织好各种机械和工具等。
2. 布置基础标高及料面标高控制在进行砂石地基的施工时,需要通过仪器和测量工具对基础标高和料面标高进行控制,确保地基的高度和水平度满足设计要求。
3. 砂石分层铺设砂石地基的施工是分层铺设的,每层厚度一般为20-30cm,每次铺设完成后,应进行均匀碾压,并使用水泥和水进行浇灌。
每层的铺设高度和均匀性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地基的密实性和承载能力。
4. 压实和封闭处理在进行砂石地基施工后,需要进行压实处理,以确保地基的密实度和坚固程度。
同时需要进行封闭处理,以避免地基出现裂缝或者沉降等问题。
5. 基础验收在砂石地基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基础验收,包括对地基的高度、平整度、水平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测量,以确保地基的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砂石地基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砂、石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2.施工时需要保持地基的水平度和高度,避免局部高低不平;3.铺设时需要注意每层之间的过渡和联接,避免出现缝隙和裂缝;4.碾压时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以避免地基的反弹和摩擦损失。
5.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基础验收,确保地基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结论砂石地基施工是土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施工,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相关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出现各种问题和安全隐患。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b5E2RGbCAP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p1EanqFDPw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DXDiTa9E3d2.2 作业条件: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RTCrpUDGiT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平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5PCzVD7HxA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jLBHrnAILg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xHAQX74J0X3.3 分层铺筑砂石。
3.3.1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砂石地基施工艺标准<202-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b5E2RGbCAP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p1EanqFDPw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DXDiTa9E3d2.2 作业条件: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RTCrpUDGiT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5PCzVD7HxA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jLBHrnAILg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xHAQX74J0X3.3 分层铺筑砂石3.3.l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砂石地基施工艺标准(202-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3.3.l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
砂石地基施工艺〔202-1996〕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2 作业条件: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3.2 对级配砂石进展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到达设计要求或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3.4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正确含水量一般为8~l2。
3.5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 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
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
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实。
3.6 找平和验收:质量4.1 保证工程:4.2 根本工程:4.3 允许偏向工程见表2-4。
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向表2-4项次项目允许偏向 (mm) 检验方法1 2 顶面标高外表平整度±15 20 用程度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成品保护5.1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5.2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
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展挖掘工程。
5.3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5.4 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装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5.5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展上部施工;否那么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缺乏等。
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6.2 部分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
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6.3 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6.4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与地面垫层(夯实与碾压法)。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要紧机具: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者人工级配砂石:宜使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者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与砾石的地区,可使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者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者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者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 要紧机具:通常应备有木夯、蛙式或者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者细铅丝、钢尺或者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2.2.1 设置操纵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者标高桩,或者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与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者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者降低地下水平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含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固,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与积水。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者碾压找平验收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者规范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
3.3.1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通常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操纵。
视不一致条件,可选用夯实或者压实的方法。
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使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与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一致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与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平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
3.3.1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2施工预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自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纳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纳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2.2.1 设置掌握铺筑厚度的标记,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实行排水或降低地下水平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状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去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匀称,其质量均应到达设计要求或标准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
3.3.1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掌握。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纳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留意压〔夯〕实。
砂石地基施工艺标准(202-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
3.3.l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
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3.3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3.4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
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3.4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3.5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
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
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3.6 找平和验收:
3.6.l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
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3.6.2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
4.2.2 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4。
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表2-4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2 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15 20 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
成品保护
5.1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5.2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
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5.3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5.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5.5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
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6.2 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
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6.3 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6.4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
6.5 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
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
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
6.6 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二质量记录:
7.1 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 地基钎探记录
7.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4 砂石的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