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学年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0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提高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流利、准确、自然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关怀,让学生懂得感恩、彼此关心,培养良好的品格。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语文》第十二册展开,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学习经典诗词和古典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2.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作文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形式与结构的训练: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任务驱动教学:通过设置各种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 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工具,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合理安排考试:根据学习大纲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2. 明确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在考试和平时作业中注重综合评价,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其对课文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启发他们对文学和艺术的独立、主动的欣赏与评价。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风花雪月第二单元:拜访名人第三单元:固定词组第四单元:语文课堂第五单元:品读古文第六单元:单元复习及期中复习第七单元:新标准第八单元:主题作文第九单元:阅读策略第十单元:小说与戏剧第十一单元:单元复习及期末复习三、教学方法1. 细读课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3.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通过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通过写作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安排第一周:介绍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进行第一单元的教学。
第二周:进行第一单元的复习与测试。
第三周:进行第二单元的教学。
第四周:进行第二单元的复习与测试。
第五周:进行第三单元的教学。
第六周:进行第三单元的复习与测试。
第七周:进行第四单元的教学。
第八周:进行第四单元的复习与测试。
第九周:进行第五单元的教学。
第十周:进行第五单元的复习与测试。
第十一周:进行第六单元的复习与期中测试。
第十二周:进行第七单元的教学。
第十三周:进行第七单元的复习与测试。
第十四周:进行第八单元的教学。
第十五周:进行第八单元的复习与测试。
第十六周:进行第九单元的教学。
第十七周:进行第九单元的复习与测试。
第十八周:进行第十单元的教学。
第十九周:进行第十单元的复习与测试。
第二十周:进行第十一单元的复习与期末测试。
第二十一周:教学总结与评价。
五、教学资源和评估1. 教材:使用《语文第十二册》,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和学习。
六年级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包括:•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相关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其写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综合应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学生阅读的层次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梁祝》本单元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领悟爱情和道德的力量,具体内容包括:•介绍《梁祝》的情节、主要人物和情感表达;•分析文本中的文学特点和语言技巧;•阅读课文并理解词汇的含义和整体意义;•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梁祝相关的文章或绘画作品。
第二单元:《国家地理》本单元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介绍世界各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分析《国家地理》的特点和写作技巧;•阅读有关国家地理的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与国家地理相关的作品。
第三单元:《荷马史诗》本单元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方古典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介绍荷马史诗的情节、主要人物和文学价值;•分析史诗的文学特点和写作技巧;•阅读史诗或相关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史诗相关的文章或绘画作品。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阅读、讨论、写作、自由创作等多种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学评价本次教学的评价将以学生的学业成绩、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自主创作的质量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定期的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确保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改善教学方法和措施。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最后一个学期了,孩子们就要毕业了,面临着升学的竞争,着实有些压力,孩子、家长、我都一样。
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灵活多样地让孩子自主快乐地学习、扎实灵活运用是核心任务。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除加强自身业务提升和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外,还将在习惯培养、快速阅读以爱学语文上多下功夫,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主动地、自信地学语,用语文,体会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二、教材分析A、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
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
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
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六年级第十二册语文教学参考计划一、教材内容: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忆拓展四部分组成。
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接着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思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的小学生活。
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老师预备了9篇复习材料一共期末复习时使用。
教材重点难点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的:1、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遭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遭到孝敬父母、关怀别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加强保护环境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熏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咨询题和分析咨询题的正确思想方法。
2、复习稳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一般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才能,学会140个生字,复习查字典的方法,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适应。
4、进一步提高联络上下文和联络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才能。
留意积累词语,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适应。
5、接着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
进一步训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6、阅读合适程度的课外读物,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适应,本学期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预备,能讲清晰本人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8、能抓住重点进展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考虑和乐于动笔的适应,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详细,事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
2024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阅读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取主旨大意。
2. 能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理解和运用词语、短语和句子。
3. 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章的书写和写作。
4. 能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赏析名篇(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学习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意识。
2. 学习解析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学习写作技巧,初步掌握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安排本册的教学内容较多,需要全面掌握和理解,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课文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进行教学。
1. 第一模块:导学与课堂讲授(1周)- 导学: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预测课文内容。
- 课堂讲授:结合幻灯片、课件等多种手段,进行对课文的独立阅读、教师讲解、学生讲解等形式,全面理解课文。
2. 第二模块:阅读理解与课文分析(2周)-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题目、阅读理解题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逻辑思维能力。
- 课文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3. 第三模块:写作训练(2周)- 记叙文写作:通过学习记叙文的写作要点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写作自己的记叙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说明文写作:学习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引导学生写作自己的说明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议论文写作: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引导学生写作自己的议论文,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述水平。
4. 第四模块:文学作品赏析(2周)- 文学作品欣赏:通过名篇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 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和分析。
2024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以下是一份2024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的示例: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自信地进行朗读和演讲。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散文选读- 《小念头的故事》、《夜的故事》、《我们的祖国》- 学习理解散文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第二单元:诗歌选读- 《在阳光中》、《春天里》、《暑假里》- 学习理解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3. 第三单元:古诗词欣赏- 选取若干篇古诗词进行欣赏和理解,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 学习古诗词的背景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4. 第四单元:作文训练- 针对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如描写自然景观、描述人物特点等。
-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活动安排:1. 阅读理解训练: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上或课后进行阅读,并提供问题让学生回答。
2. 诗歌韵律练习: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并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3. 古诗词欣赏:教师解读古诗词的背景和意境,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4. 作文训练: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课上或课后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并进行互评和讨论。
评价方式:1. 阅读理解训练:学生根据问题回答的准确性和深度。
2. 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能力。
3. 作文评分: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以上是一份2024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的示例,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掌握《小呆呆和小萌萌》、《牡丹亭》等课文的阅读技巧,理解课文的主旨,并能够进行适当的语文感悟和文学欣赏。
2. 能够自主归纳、总结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技巧,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通过《红楼梦》的选读,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4. 继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小呆呆和小萌萌》:阅读课文并分析其主题和情节,理解其中包含的中心思想。
2. 《红楼梦》选读:分析和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价值观念。
3. 文言文阅读和写作:归纳总结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技巧。
4. 作文写作:继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 分析法:分析和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传统文化背景。
3. 手抄报、展板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4. 作文指导:通过讲解范文和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小呆呆和小萌萌》的阅读与分析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导读: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阅读:学生课前预习后,进行整篇课文的阅读。
4. 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
5. 总结:让学生自主汇总和总结课文的重点和启示。
第二课时:《牡丹亭》的欣赏与理解1. 导入:通过介绍《牡丹亭》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此课文的阅读。
2. 欣赏: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音乐和表演艺术。
3. 理解:展示相关画面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分析:学生课堂讨论,分析《牡丹亭》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观念。
5. 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课文的核心思想和情感表达。
六年级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计划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
生字(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
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
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教学目标: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隔音符号。
3、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度课文。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
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班级情况分析:我班学生进入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增强,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求知欲强。
但同时也存在知识基础不扎实,课外知识面窄的问题,而且,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实践小班化理念,关注每个学生,让鲜花和绿叶一起享受阳光。
爱国主义教学结合点:1、《日月潭》、《难忘的泼水节》、《葡萄沟》等课文,描绘了祖国的迷人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2、《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倡导动脑动手。
3、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4、《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主要介绍了自然科学知识,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品质。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1. 持续巩固正确的读写姿势,使之成为自觉行为。
2. 持续培育细致观察的习惯,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并养成在阅读时做标记的良好习惯。
3. 持续培养撰写日记的习惯,爱护图书,并使之成为日常行为规范。
4. 持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激发朗读兴趣,形成良好的朗读和背诵习惯。
5. 持续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养成经常查阅字典的良好习惯。
6. 持续培养专心聆听他人讲话的习性,能够在公众场合大声讲话,态度自然,并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7. 持续学习正确的钢笔字书写姿势和方法,形成习惯,并培育预习课文的习性。
8. 持续学习正确的毛笔字书写姿势和方法,使之成为习惯。
9. 持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使之成为习惯。
10. 持续培养自主修改作文及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语文的习惯。
11. 持续培养积极搜集资料和遇到疑问及时提问的良好习惯。
12. 培养践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理念,以及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习惯。
继续加强汉语拼音的学习,利用汉语拼音辅助识字、阅读学习及普通话的运用。
1. 精确认知特定数量的生字。
2. 能按照笔画顺序正确书写特定数量的生字,并能按照字的结构规范书写,使之端正、匀称。
3. 持续练习使用钢笔书写,确保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4. 继续练习毛笔字,理解不同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特点。
1. 认真聆听他人讲话,理解他人所表达的一段话和一个简单事件,并能准确转述其基本内容。
2. 在观察图像或事物后,能够用普通话表达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陈述。
3. 针对所听所读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 能够在公众场合表达,使语句通顺,态度礼貌。
5. 积极参与讨论,勇于主动发言,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1. 继续提高正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技巧。
能够背诵指定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并参与分角色朗读。
2. 继续培养不出声、不指读的默读习惯,边读边思考。
2004学年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工
作计划
2004学年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
二、教学要求:
1.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碴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地课文。
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
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
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
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9.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字、词、句、段的教学和训练,尤其是提高差生这方面的能力。
2、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注意渗透读书方法。
3、继续加强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倾听、表达
和应对的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进一步训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结合重点阅读项目加强阅读训练。
5、继续加强写作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以单元作文为阵地,结合写作训练重点加强训练,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写作水平。
6、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把字词教学同写字教学结合起来,在练习写字的同时达到巩固字词的目的。
四、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表
组别
序
课题
课时
周次
预备课
发新书、提新学期要求
1
1--3
一
组
1
卜算子咏梅
2
2
十六年前的回忆
3
3
灯光
1
4
为人民服务
3
5
延安,我把你追寻1
积累*运用一
5
第
二
6
向往奥运
3
4--5
7
詹天佑
3
8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1
9
走向生活
1
注意收集有关材料1
积累*运用二
5
第
三
组
10
古诗三首
3
6--8
11
草船借箭
3
12
将相和
3
13
景阳冈
2
14
猴王出世
1
积累*运用三5
第
四
组
15
古诗两首
9--10
16
匆匆
3
17
难忘的启蒙
1
18
三克镭
1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1
积累*运用四
5
第
五
组
19
卖火柴的小女孩
3
11--13
穷人
3
21
鲁滨孙漂流记1
22
奴隶英雄
1
积累*运用五5
第
六
组
23
世纪宝鼎
3
14--15
24
清明上河图
2
25
古代寓言两则
3
26
关尹子教射
1
积累*运用六5
选
读
1
有的人
1
16
2
难忘的一课
1
3
科林的圣诞蜡烛1
4
半截蜡烛
1
5
拉萨古城
1
6
名碑荟萃
1
期末考试
期末总复习、考试
17
注:期中期末考试按学校统一安排进行2004学年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