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劝齐王教案 语文S版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30晏子劝齐王_语文s版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全文内容。
想一想晏子一开始什么缘故不让齐王去求百姓呢?1.正确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得课文内容,感悟晏子的聪慧才智。
3.了解晏子是如何样劝说齐王的。
小黑板、卡片2课时一、导入1讲故事导入古代有一个人个子专门矮,他是齐国的大臣,他确实是晏子。
有一天,晏子去出使楚国,楚国国王想戏弄他,便在国门的旁边挖了一个矮矮的小门,请晏子进入。
晏子心知楚国人想侮辱他,便心生一计,针锋相对道:“只有出使狗国,才钻狗洞。
”楚国人十分尴尬,只好灰溜溜地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楚国。
2同学们听了晏子的故事,你觉得晏子是个如何样的人?让我们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晏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晏子什么缘故劝齐王?2晏子是如何样劝说齐王的?什么缘故不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劝齐王去求百姓呢?3 晏子劝说齐王的结果如何样?4 你觉得晏子是个如何样的人?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拼读。
2全班齐读。
3 学会用生字组词。
决定劝说饥饿枯死庄稼4 全班齐读生字、词语。
“开火车”读、指名读。
5 教师范写,指导书写。
劝:第二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枯:左边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稼:第五笔是点,不要写成捺,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饿:第三笔是竖提,第八笔斜钩要写得略微长些,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撇。
6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正确、流利地齐声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说一说。
1依照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晏子什么缘故要劝齐王?(2)晏子是如何样劝齐王的?什么缘故不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劝齐王去求百姓呢?(3)晏子劝齐王的结果是什么?(4)你觉得齐王是个如何样的人?2观看插图,看看晏子劝齐王时候的表情是如何样的?齐王的表情又是如何样的?晏子说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语气的把握感受齐王、晏子不同的人物形象。
2、通过抓关键词“很久、一滴、干了、枯黄”,拓展训练写话,培养扩写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话了解“劝说”的委婉形式及技巧,并学习晏子劝说的表达句式。
4、学习古人尊重自然规律战胜天灾,同时了解到今天科技的发展,认识“科技控雨”的知识,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劝说“打比方”“反问”的表达特点,并学习晏子劝说的表达句式。
2、教学难点了解晏子委婉劝说的策略。
教学方法用情境教学法出示“天旱”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画面体会“着急”的情感;分角色朗读感知人物形象;通过启发教学认识打比方和反问句式的表达特点和效果,并学习该语句的表达形式,达到迁移运用、学会语言的教学目的。
学习方法看图写话,说写中理解“枯黄”、“着急”等词的内蕴。
听读、分角色读,读中把握人物语气,从而感悟人物形象“齐王的忧民、无策”“晏子的善谏、智慧”。
说写结合学习打比方、反问的表达方式。
媒体链接认识科技的发展对降雨的影响。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晏子和齐王的相关资料;同时通过网络了解目前科技降雨的一些知识。
2、多媒体课件、写话本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认识主要人物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晏子劝齐王》(齐读课题)。
从课题我们知道,本课的主要人物是“晏子”和“齐王”。
2、你对这两位历史人物有什么了解?谁来给我们说说?(学生汇报、多媒体再出示人物简介的资料。
)3、扣题概述文章主要内容:课题的中心词是哪一个?(“劝”),书空“劝”。
谁能用“劝”来组词造句?(通过组词造句体会“劝”的用法、情境。
)那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可以学习运用‘拓展课题’的方式来概括,“本课主要讲齐国久旱,晏子劝说齐王放弃向山神、河神求雨,发动百姓,掘井灌溉、战胜了天灾”。
4、听朗读,强化全文感知,强化主要内容的感知。
二、品读“劝谏”感受人物形象1、出示课件,展示天旱,学生拓展描写。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会写5个字及以下词语:饿肚子、枯死、庄稼。
2、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晏子的聪明才智。
3、练习写出句子中的反义词。
重、难点: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晏子是怎样劝说齐王的。
第一课时一、兴趣引入:1、简介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爱国忧民,敢于说真话,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2、今天我们就学习发生在晏子和齐王之间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指导“劝”的写法。
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寻到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同桌同学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屏幕出示生字词。
(1)滴一滴雨齐国已经很久没有下一滴雨了。
滴商注意:滴的右边是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2)谁(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shéishuí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那我该求谁呢?(指导读出语气。
)(3)加一加:又+力=劝用劝组词劝说规劝劝导劝架能用劝说一句话吗?(4)猜字谜:一棵古树。
枯枯黄给枯换偏旁:古故姑固咕换了偏旁的字和枯字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5)稼庄稼(稼的本音读几声调?在庄稼这个词里读几声调?)河水干了,田里的庄稼也枯黄了。
用什么方法记住稼?(6)灌溉(灌溉是三点水旁,说明什么?灌溉是什么意思?)有了井水的灌溉,齐国的庄稼慢慢变青了,百姓也不再饿肚子了。
(给慢慢寻个近义词,饿寻反义词)三、认识了生字词,指名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齐国很久没下雨,齐王预备向山神和河神求雨,晏子用自己的才智劝说齐王向百姓求雨。
齐王接受了劝说,让全国各地多挖水井,庄稼得到灌溉,百姓不再饿肚子。
四、指导书写生字。
强调书写方法和姿势,要有师生互评,重点指导“谁”。
五、作业:抄写生字表,朗读课文。
26 晏子劝齐王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晏子的聪明才智。
3、练习写出句子中的反义词。
重、难点: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晏子是怎样劝说齐王的。
第一课时一、兴趣引入:1、简介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爱国忧民,敢于说真话,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2、今天我们就学习发生在晏子和齐王之间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指导“劝”的写法。
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到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同桌同学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屏幕出示生字词。
(1)滴一滴雨齐国已经很久没有下一滴雨了。
滴商注意:滴的右边是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2)萎(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那我该求谁呢?(指导读出语气。
)(3)加一加:女+生=姓用姓组词姓名姓氏能用姓说一句话吗?(4)猜字谜:一棵古树。
枯枯黄给枯换偏旁:古故姑固咕换了偏旁的字和枯字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5)稼庄稼(稼的本音读几声调?在庄稼这个词里读几声调?)河水干了,田里的庄稼也枯黄了。
用什么办法记住稼?(6)灌溉(灌溉是三点水旁,说明什么?灌溉是什么意思?)有了井水的灌溉,齐国的庄稼慢慢变青了,百姓也不再饿肚子了。
(给慢慢找个近义词,饿找反义词)三、认识了生字词,指名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齐国很久没下雨,齐王准备向山神和河神求雨,晏子用自己的才智劝说齐王向百姓求雨。
齐王接受了劝告,让全国各地多挖水井,庄稼得到灌溉,百姓不再饿肚子。
四、指导书写生字。
强调书写方法和姿势,要有师生互评,重点指导“饿”。
五、作业:抄写生字表,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认读生字词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品读感悟1、默读课文,想想晏子劝齐王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板书:求雨→挖水井结果他这个办法能行得通吗?2、一个国相,竟然敢劝说自己的大王改变主意,他要冒多大的风险?他究竟是怎样劝说的?请同学们看课文的2---6自然段。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劝齐王教学目标:1.理解古代寓言故事《晏子劝齐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学习认读生字词,掌握词义和用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味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古代寓言故事《晏子劝齐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学习认读生字词,掌握词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味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本、教学辅助工具、幻灯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一些关于蚂蚁工作和草h草榻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与学生讨论蚂蚁和草h草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晏子劝齐王》。
Step 2:呈现1.教师指读故事标题和内容简介,引导学生预测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2.教师逐段朗读故事,让学生仔细倾听并理解故事的情节。
Step 3:讨论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故事的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晏子劝齐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让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Step 4: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蚂蚁为什么坚持工作?草h草榻为什么倒下?如果你是齐王,你会怎么做?2.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Step 5: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晏子劝齐王》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教师给学生一个小练习,让学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Step 6:巩固1.教师提供一些与故事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学生自主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生词词义和用法。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Step 7: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课后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并写一篇小短文谈谈自己的感想。
2.布置学生认读生词,并整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Step 8:课堂小结1.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巩固知识。
语文(S )教学设计教 课 板材:语文(S )二年级下册 文:30晏子劝齐王 块: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滴、枯、灌、溉”4个生字,会写“劝、决、饿、枯、稼、谁”6 个生字,理解“枯黄、好比、毛发、难道、灌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3.会写带有反义词的句子。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会认“滴、枯”等4个生字,会写“劝、决”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会写带有反义词的句子。
教学难点:1.理解晏子劝齐王时讲话的内容,体会晏子的聪明与智慧。
2.能读好反问句,并尝试写一写。
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
2.课件。
4.阅读课文,理解晏子劝齐王时讲话的内容,体会晏子的聪明与智慧。
5.明白“天不下雨并不是神灵在作怪,抗旱救禾要靠百姓”的道理。
3.晏子的其他小故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介绍人物(一)知道他是谁吗?(展示课件第三屏) 介绍晏子。
开门见山介绍课文主要人(二)板书课题。
指导“劝”字的书写。
物,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一)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 的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展示课件第四 屏步骤一)1.指名拼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评价。
2.全班拼读、小组比赛拼读、分男女声拼 读……培养学生“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的学习习惯。
本课要 求写会的 6个字,全是左右结 构的字,如何将左右结构的字 写规范、写美观,是本课写字 教学的重点。
3.指名读不带拼音的词语,评价。
(展示 课件第四屏步骤二)4.开火车读、齐读……(三)全班集体交流识记生字好方法。
(四)会认、会写生字词语拓展。
如:劝:劝说规劝劝导劝架 枯:枯黄枯萎干枯枯死 决:决定坚决决议决斗(五)测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指名读、 齐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一)点名分段读文,评价。
(二)请大家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完成这道填空练习。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范文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范文精选2篇(一)教案范文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晏子对齐王的劝说的故事。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3.了解古代士人的礼仪与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文教材。
3.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课文教材封面,并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步骤二:预习(5分钟)教师提醒学生预习课文,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并提问导入下面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
步骤三: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将课文分段呈现,先通过读一段再提问的方式进行学生的阅读理解。
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进行口述或是互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四:课文讲解(1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注重讲解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句子的结构和语义。
通过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步骤五: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讨论晏子劝齐王的观点及原因,并确定他们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步骤六:总结梳理(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回顾本课的要点和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课后阅读理解题、写作练习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八:课堂点评(5分钟)教师在课堂下节课之前对这节课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学反思:这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活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通过课堂的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晏子劝齐王记叙了春秋时齐国久旱无雨,齐王决定向山神、河神求雨,聪明的晏子用自己的才智劝齐王不要求山神、河神,应该求百姓。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晏子劝齐王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晏子劝齐王课文原文齐国已经很久没下一滴(dī)雨了。
河水干了,田里的庄稼也枯(kū)黄了。
齐王心里很着急,决定向山神求雨。
晏子知道了,就劝齐王说:“求山神有什么用呢山上的草木好比是山神的毛发,这么长时间不下雨,山上的草木也要枯死,难道山神不想下雨吗山神要是能叫天下雨,大雨早就下了。
〞齐王说:“那么去求河神吧!〞晏子说:“求河神也没有用啊!水里的鱼虾好比是河神的百姓,天再不下雨,鱼虾就会死光,河神比我们还着急呢。
〞齐王问:“那我该求谁呢〞晏子说:“求我们的百姓啊!〞齐王听了晏子的劝告,就下令在全国各地多挖一些水井。
有了井水灌溉(guàngài),齐国的庄稼慢慢变青了,百姓也不再饿肚子了。
晏子劝齐王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语气的把握感受齐王、晏子不同的人物形象。
2、通过抓关键词“很久、一滴、干了、枯黄〞,拓展训练写话,培养扩写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话了解“劝说〞的委婉形式及技巧,并学习晏子劝说的表达句式。
4、学习古人尊重自然规律战胜天灾,同时了解到今天科技的开展,认识“科技控雨〞的知识,学会用开展的眼光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劝说“打比方〞“反问〞的表达特点,并学习晏子劝说的表达句式。
2、教学难点了解晏子委婉劝说的策略。
教学方法用情境教学法出示“天旱〞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画面体会“着急〞的情感;分角色朗读感知人物形象;通过启发教学认识打比方和反问句式的表达特点和效果,并学习该语句的表达形式,到达迁移运用、学会语言的教学目的。
学习方法看图写话,说写中理解“枯黄〞、“着急〞等词的内蕴。
听读、分角色读,读中把握人物语气,从而感悟人物形象“齐王的忧民、无策〞“晏子的善谏、智慧〞。
一、自主阅读,整体理解。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后,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再依据问题进行讨论。
阅读思考题是:
(1)晏子为什么要劝齐王?
(2)晏子是怎样劝齐王的?一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就劝齐王求百姓呢?
(3)晏子劝齐王和结果怎样?
二、图文结文,突破难点。
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晏子劝齐王时讲话的内容,教学时,要图文结合,抓住晏子劝齐王时说的“求山神有什么用呢?”“求河神也没有用啊!”“求我们的人民哪!”这些话,体会晏子的聪明与智慧。
1.自主阅读,整体理解。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后,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再依据问题进行讨论。
阅读思考题是:
(1)晏子为什么要劝齐王?
(2)晏子是怎样劝齐王的?一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就劝齐王求百姓呢?
(3)晏子劝齐王和结果怎样?
2.图文结文,突破难点。
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晏子劝齐王时讲话的内容,教学时,要图文结合,抓住晏子劝齐王时说的“求山神有什么用呢?”“求河神也没有用啊!”“求我们的人民哪!”这些话,体会晏子的聪明与智慧。
用心爱心专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