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坤 环境监测
- 格式:doc
- 大小:596.66 KB
- 文档页数:38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青海天诚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达明钰等18名同志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核合格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生态环境厅
•【公布日期】2021.07.05
•【字号】青生发〔2021〕171号
•【施行日期】2021.07.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
正文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青海天诚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达明钰等18名同志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核合格的通知
青生发〔2021〕171号
青海天诚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你公司《关于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的申请》(青天诚检字〔2020〕24号)悉。
根据省生态环境厅考核组对青海天诚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结果,达明钰等18名同志考核合格(附后),并在厅门户网站公示后无异议,准予颁发上岗合格证。
2021年7月5日
附表
持证上岗考核合格人员名单。
武汉市SO_2监测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龚淑贤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1992()2
【摘要】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五日制常规监测,由市、区(县)等14个实验室共同承担.为了保证各个实验室数据的准确,除了统一规范要求外,对各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五年来,在大气环境监测中,我们始终坚持进行质量控制和考核,做到及时发现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指导帮助,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总页数】2页(P29-30)
【关键词】武汉;二氧化硫;监测;质量控制
【作者】龚淑贤
【作者单位】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1.01
【相关文献】
1.2001年全国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实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 [J], 付松波;万桂敏;徐春蓓;宋丽;吴玉;赵新华;孙殿军
2.成都铁路局环境监测网COD测定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J], 李力
3.碘量法测定烟道气中SO_2监测质量控制探讨 [J], 赵永志
4.用树叶、树皮含硫量监测包头市大气SO_2污染的探讨 [J], 邱军
5.济南市学龄儿童对空气污染物SO_2个体接触量的监测 [J], 于青;唐子安;刘雪锦;张绍永;原田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检测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孝辉;刘霄云
【期刊名称】《清洗世界》
【年(卷),期】2024(40)3
【摘要】我国对于水环境安全的重视程度一直是有增无减。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水环境的重视,人们对水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有关主管机关应针对现实状况,强化整体监测与治理,并持续提高其风险预警的水平;要提高水质监测的能力与水平,科学合理地利用多种技术与方法,实现水体污染的综合治理。
水环境又是衡量居住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水体环境可以为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和更多的文化底蕴,从而促进我国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基于此,文章对当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3页(P127-129)
【作者】陈孝辉;刘霄云
【作者单位】临沂市临沭县环境监控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2
【相关文献】
1.环境经济手段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
2.水污染环境检测及治理技术研究
3.我国化工和城市水污染治理现状和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4.
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5.生物修复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顶端空间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甲醇
徐光;史宝成
【期刊名称】《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年(卷),期】1996(016)004
【摘要】采用顶端空间气相色谱法分析废水中的甲醇,能将污水中街测挥发组分甲醇提取出一,而其它不易挥发的有机组分和基体干扰物质仍保留在原水样中,用气相色谱仪分析顶端空间气体,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8分钟完成测定。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徐光;史宝成
【作者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02
【相关文献】
1.液上空间—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1,1,1—三氯乙烷等卤代烃的研究 [J], 潘金芳;钱群
2.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甲醇制烯烃副产汽油及甲醇制汽油产物中的含氧化合物 [J], 田文卿;李继文;王川
3.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低浓度甲醇 [J], 钟明
4.顶端空间气相色谱法在皮革化工材料研制中的应用 [J], 唐晓彬
5.浸出油中残留溶剂顶端空间气相色谱法的研究 [J], 宋鹏翔;苏艳;王秀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监测B》课程设计题目:湖北理工学院校园空气及声环境质量的监测学生姓名:盛明坤学号: 201330330108班级: 2013级环境监测与评价(1)班学院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环境监测与评价指导教师:汤平时间: 2015年7月目录前言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1)3、环境监测基本概论 (1)3.1 环境监测的概念 (1)3.2 环境监测的监测方向 (2)3.3 环境监测的分类 (2)3.4 环境监测的目的 (3)1、湖北理工学院校园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5)1.1 校园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5)1.1.1 校园地理位置 (5)1.1.2 校园污染源调查 (5)1.2 校园采样点布设 (5)1.2.1 采样点布设原则 (5)1.2.2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6)1.3 实验方法 (7)1.3.1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7)1.3.2 二氧化氮(NO2)的测定 (12)1.3.3 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PM10)的测定 (14)1.3.4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15)1.4 数据统计 (16)1.4.1 二氧化硫(SO2)数据统计 (16)1.4.2 二氧化氮(NO2)数据统计 (18)1.4.3 可吸入颗粒物(PM10)数据统计 (19)1.4.4 TSP数据统计 (20)1.5 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21)1.5.1 各监测项目变化情况,见图1~8 (21)1.6 API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24)1.7 API指数和空气质量的等级关系 (24)1.8 分析与评价结果 (24)1.9 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5)1.9.1 SO2的防治 (25)1.9.2 NO2的防治 (25)1.9.3 PM10和TSP的防治 (25)2、湖北理工学院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 (27)2.1 目的要求 (27)2.2 仪器 (27)2.3 实验内容 (27)2.4 测量步骤 (27)2.5 数据记录 (27)2.6 数据处理 (30) (31)2.7 噪声质量评价标准 (31)2.8 湖北理工学院噪声质量分析与评价 (32)2.9 保护校园环境噪声污染的方案和建议 (32)3.课程设计总结及感想 (33)4.参考文献 (34)前言1、课程设计的目的本次环境监测课程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湖北理工学院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和噪声污染状况。
此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对校园内外进行观察,布点采样,数据处理,综合分析等一系列监测过程而撰写得到。
从而有效地对湖北理工学院校园空气质量和校园周边的噪声污染进行系统的评价。
进而让我们巩固、消化《环境监测》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加深我们对大气污染检测和噪声污染检测的基本理论的了解。
熟悉大气环境监测和噪声监测的全过程,熟悉大流量采样器、空气采样器和声级计的使用和操作,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检测原理、方法、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熟悉在监测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具备制定和实施污染源调查、环境影响评价和治理所必须的监测方案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湖北理工学院学校大气环境现状和噪声污染现状调查,拟定监测方案。
采集样品并做分析实验,并提出改善校园空气环境的噪声污染的对策和建议,最后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3、环境监测基本概论3.1 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
其任务是要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本次课设的监测就是以湖北理工校园环境作为对象进行监测研究。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2 环境监测的监测方向环境监测的监测方向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污染源监测,即在排放污染的工厂设置自动监测仪器或定期定时定点采集样品,分析有害物质浓度和排放量;另一方面是环境监测,是对环境污染物质以及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监视,明确污染趋势、数值和污染的实际状态。
这两方面监测都是以国家颁发的排放标准和卫生标准为依据,监测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过国家标准,从而为正确评价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和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为改善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服务。
3.3 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或监测介质对象进行分类按监测目的分类⑴.监视性监测:①环境质量监测:a.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b.水环境质量监测 c.环境噪声监测;②污染源监督检测⑵.特定目的性监测:①污染事故监测;②纠纷仲裁监测;③考核验证监测;④咨询服务监测⑶.研究性监测:①标准方法、标准样品研制监测;②污染规律研究监测;③背景调查监测;④综合评价研究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以监测介质为对象,分为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热污染控制监测等。
3.4 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监测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并判断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确定污染物的分布现状,追溯污染物的污染途径,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提出应该注意的主要环境问题;判断污染源造成的影响,判断污染物浓度最高和潜在问题最严重的区域,评价防治对策和治理措施的实际效果;提供环境的污染破坏对生态和人群影响的信息,评价当前存在问题的大小和发展的趋势,为不断完善全面的环境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监视全面环境管理的效果,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对策积累大量不同地区的污染数据,结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技术经济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法规和环境质量标准;通过大量的监测数据验证和建立污染模式,包括大气扩散模式、大气污染统计模式、水质模式、污染对生物和人体健康影响模式等,科学地预报污染的发展趋势,为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以实测数据为依据的可靠资料;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提供预测模式、提供可类比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使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尽可能符合实际;随时监测环境质量的变化,为不断修正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和综合防治对策提供数据,使之不断完善,并使全面的环境管理切实可行。
(3)积累环境本底值资料,掌握环境容量数据。
(4)研究环境新污染,建立新的监测分析方法因此,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科学研究、企业环境管理和政府环境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手段,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信息角度来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判断环境质量,仅对某一污染物进行某一地点、某一时刻的分析测定是不够的,必须对各种有关污染因素、环境因素在一定范围、时间、空间内进行测定,在对监测信息进行解析、综合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揭示监测数据的内涵,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作出正确的评价。
因此,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含义也扩展了,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延伸到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1、湖北理工学院校园大气环境质量监测1.1 校园大气环境现状调查1.1.1 校园地理位置湖北理工学院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工业重镇的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
校园位于黄石经济开发区青龙山下,磁湖之滨,山清水秀,风景怡人。
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
1.1.2 校园污染源调查据调查,湖北理工学院在校人数为2万人,食堂有5个,每个食堂都设有一些开水锅炉,校内还有一个较大的驾校。
其次还有校外的餐厅,居民区,矿山,施工工程,及来往的车辆等,这些都会对学校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其中食堂和施,而驾校和校外的车辆则主要会带来工工程建设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SO2一些氮氧化合污染物。
1.2 校园采样点布设1.2.1 采样点布设原则(1)在污染源比较集中地地方、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量点作为对照;(2)污染源较密集,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3)采样点的会走位应该视野应该比较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的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4)各个采样点的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其获得的监测数据只有可比性;(5)采样的高度根据检测目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应该将采样器或者测定仪器设置于常人呼吸带的高度,即在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m-2m处。
综上所述,在校园中布点应根据污染物类型,数量,位置,排放浓度以及校园地形,功能区以及人口密集现象,地形及其他客观原因确定布点位置和数目。
据校园污染源的特点,建议使用功能区布点法。
综合各种因素,本次课程设计的大气采样点定位于腾龙公寓,义诚公寓,第一食堂和体育馆操场四个主要地,每个采样点分别采集SO2、NO2、PM10、TSP四种指标,设置情况如下表:表1 大气采样点布设情况表检测项目检测地点SO2NO2PM10TSP 腾龙公寓 1 1 1 1义诚学生公寓 1 1 1 1第一食堂 1 1 1 1体院馆操场 1 1 1 11.2.2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频率:连续采样十五天;时间:2015年6月19日至2015年7月6日,每天早上8:00至下午17:00表2 现场采样项目和方法项目采样方法流量时间分析方法SO2液体吸收法0.5L/min 45min 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NO2液体吸收法0.5L/min 45min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PM10滤膜富集法100L/min 45min 重量法TSP 滤膜富集法100L/min 45min 重量法1.3 实验方法1.3.1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1.3.1.1实验目的、要求⑴、掌握SO2测定的原理及大气采样器的使用方法。
⑵、了解掌握SO2测定的显色要求、条件以及学习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空气中的SO2。
⑶、复习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
1.3.1.2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
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硫与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根据颜色的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处进行测定。
本方法的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臭氧及某些重金属。
可用氨基磺酸钠消除氮氧化物干扰,采样后放置一段时间可使臭氧自行分解,可用磷酸及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