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措施摘要: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对地表水进行质量监测评价,可以提升地表水的使用安全性,对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保证检测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需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归纳。
然后,根据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对不同环境的地表水检测,制定适合的方案。
最后,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作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此保证地表水的安全。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引言: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
无论是维持生命,还是发展经济都需要对水资源进行使用,保护水源安全,至关重要。
地表水是人类可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保证地表水的安全,对整体水源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地表水检测的主主要方法有物理检测、滑雪检测、生物监测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类型的水源,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分。
一、主要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地表水的环境质量监测主要有三种,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在部分情况下,需要将监测方法搭配使用,以此保证监测结果具有准确性。
1、物理监测物理检测的方法实际使用比较简单,主要的检测流程是对水源进行抽样,通过对水样的观察,推断出被检测地表水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物理检测法耗时短且实际用法比较简单,但是,检测的准确性同比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有所差距,一般适用于简单检测或水源环境质量较高的检测。
如果,对检测结果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另外两种方法。
2、化学监测使用化学监测的方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测方法。
化学监测会对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同样需要对水源进行抽样。
在收集水样时,要保证设备具有无菌性,避免设备中的细菌污染水样,进而导致化学监测结果失准。
化学监测的方法具有准确性的优势,缺点是对设备和试验环境要求较高。
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具有相同点,能够提高监测的准确度,同时,对设备和实验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1监测点位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监测断面设在项目废水所排入的河流上游1000m处(背景断面),下游500m处(控制断面),下游1000m处(削减断面),共3个监测断面1.2监测项目本次评价选择的监测项目有pH、CODcr、BOD5、DO、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等因子,同时测水温和流量。
1.3监测频次本次现状监测一次性连续监测三天,每天采样一次。
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2.1监测点位监测点位为项目预选厂址,以及项目预选厂址2.5km范围内的敏感点。
2.2监测项目本次监测项目为: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NH3-N和总大肠菌群。
地下水取样同时测水温、井深。
2.3监测频次地下水监测与地表水监测同时进行,一次性监测2天,每天采样1次。
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3.1监测点位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监测点位分布在项目预选厂址内、以及项目预选厂址附近2.5km内的敏感点3.2监测项目本次监测项目为TSP、PM10、SO2、NO X、氨。
3.3监测频次各监测项目连续监测7天,TSP日均值每天不少于24h采样,PM10、SO2、NO X、氨的日均值每天采样不能少于20h,SO2、NO X、氨小时均值每天监测四次,每次采样不少于45min,时间为02、08、14、20时。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4.1监测点位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监测点位分布在项目预选厂址四周、以及项目预选厂址附近2.5km内的敏感点。
4.2监测项目噪声。
4.3监测频次每天2次,昼夜各一次,连续监测3天。
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的现状与进展探讨发布时间:2021-05-28T14:30:14.41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5期作者:王自清施佳娟丁腾霄[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开始实行技术系统的应用王自清、施佳娟、丁腾霄嘉兴聚力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嘉兴31411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开始实行技术系统的应用。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环境破坏的程度也相对较大,严重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
因此,对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实行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各种问题,防止被污染的地下水流入河流中。
但是由于水质监测系统还不够完善,在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人员应针对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促进系统更加有效的应用。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的现状与进展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检测;地表水监测;现状;进展引言在地表水水质常规监测工作开展中,相关部门及监测机构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不断调整监测工作策略,对常规监测体系进行精简化和针对化调整。
同时,持续研发各项新型常规监测技术,采取多方位监测方式,不断提高水质监测准确性,做好地表水水质的保护工作。
1、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概述(1)采样系统。
采样系统用于采集水样,通常由采样管、初滤器及采样泵构成,采样管材质一般选用PVC复合管,加装初滤器是为了防止粗颗粒悬浮物及杂质影响采样泵正常运行,采样泵规格型号选择取决于扬程和排水量。
采样点为非固定点,随水位变化而调整,以距离水面0.5~1m为宜,与水体底部距离应当>1m,确保取样口不受水体底部泥沙影响。
采样系统须设置压力传感器、旁通阀及流量计,便于调节采样系统水样流量。
(2)预处理系统。
预处理系统是为了有效解决管路堵塞问题而采取的水样过滤处理措施。
通过安装水样过滤装置来解决问题,常用的滤芯目数为40μm,其承担过滤水样中诸多悬浮物的重任,为防止滤芯堵塞,需设计相应自动清洁系统,预先设定清洗周期,利用高压气反吹辅以化学药剂清洗。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地表水是指地表流动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沟渠、水库等。
地表水的水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是对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和监测的依据,是保障地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监测项目。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包括对地表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监测项目,如有机物、重金属、细菌、氮、磷等。
这些项目是评价地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监测这些项目可以全面了解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二、监测方法。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监测方法和技术标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监测方法应包括取样方法、样品处理方法、分析检测方法等,这些方法应科学合理,能够真实反映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三、监测频次。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监测的频次和时段,以确保对地表水水质的全面监测。
监测频次应根据地表水的使用情况和水质状况确定,一般来说,地表水水质监测应定期进行,以及在重大污染事件发生后进行应急监测。
四、监测标准。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地表水水质的评价标准,包括各项监测项目的限值和评价方法。
这些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五、监测报告。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监测结果的报告要求,监测报告应真实反映监测结果,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标准等内容。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相关部门,并向社会公开,以保障公众知情权。
六、监测责任。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监测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分工,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监测职责和义务。
监测责任主体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负责,确保地表水水质的安全。
七、监测管理。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监测管理的要求,包括监测设备的管理、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监测数据的管理等。
监测管理是保障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
结语。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是保障地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标准,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地表水的水质状况,保护地表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与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监测方法和有效的评价标准,才能及时发现水环境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与评价方法。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和分析。
采样是获取水样的过程,分析是对水样中各种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1. 采样方法地表水的采样需要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样。
为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采样点:采样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水体的特点,包括河流的流速、水深、水质变化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到排污口、工业企业等因素对水体的影响。
(2)采样容器:采样容器需要选择干净、无杂质的容器,常用的有玻璃瓶、聚乙烯瓶等。
采样容器应提前清洗并用纯水漂洗。
(3)采样方法:采样时要注意避让船只、人群等干扰因素,确保采样的准确性。
采样时应尽量将容器浸入水中,避免采集到水表面的杂质。
2. 分析方法地表水的分析方法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地表水质量的评价主要依靠指标检测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分析、生物学分析和环境监测技术。
(1)物理化学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酸碱性、氧含量、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等。
(2)生物学分析:通过对水生生物的观察和计数,了解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状况。
例如,鱼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的出现和数量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水体的质量状况。
(3)环境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被应用于水质监测中。
例如,多参数水质监测器可以同时测量多个指标,实时反映水体的变化情况。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质评价和污染评价。
1.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评价是通过对水样中各种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并参照相应的水质标准进行评估。
如何进行地表水质监测地表水是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的稳定。
为了保护和改善地表水质量,进行地表水质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从采样、测试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表水质监测。
1. 采样采样是地表水质监测的第一步,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准确地反映水体的实际情况。
为了得到准确的采样结果,首先应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样点的选择应参考水域的地理、水文、水质特征和周边环境等因素,以及监测目的和要求。
在采样时,应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具,如玻璃或塑料容器,并进行充分的清洗和消毒。
在实施采样时,应注意采样器具的完整性和密封性,以避免水样污染和水质变化。
2. 测试测试是地表水质监测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地表水质检测项目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悬浮物和重金属等。
为了进行准确的测试,应选择具有良好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如电子酸度计、溶解氧仪、分光光度计、氨氮仪、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同时,还应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测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地表水质监测的最后一步,它能够提供地表水质量的全面评估和趋势分析。
在数据分析中,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如均值、方差、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等,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此外,还可以绘制图表和趋势线,以更直观地展示地表水质量的变化和趋势。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水质改善措施,以保护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地表水质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包括采样、测试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
通过合理选择采样点、进行准确的测试和科学分析数据,可以提供准确的地表水质量评估和趋势分析,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持续加强地表水质监测工作,才能确保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的改善。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2—20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2—2023是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项规范,用于指导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
该规范的目的是规范和统一地表水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和要求,以保障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HJ 91.2—2023规范包含了地表水监测的一般要求和方法,包括采样点的选择、采样器的选用、采样方法、样品处理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
同时,该规范还对地表水环境监测设备的选用、现场操作流程、实验室设施和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该技术规范的发布对于保护地表水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通过规范化的监测方法和要求,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水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该规范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和单位之间监测数据的比对和交流,提高地表水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2—2023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对于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地表水环境监测领域具有约束力。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监测断面设置在该项目污水纳污河道A河设置5个监测断面,别离为该项目污水排口A与B河交叉处、排污口、排口下游1000米、排口下游2000米、排口与C河。
二、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为:水温、pH、SS、石油类、总磷、COD、BOD5、DO、NH3-N、硫化物、TN,共11项。
3、采样时刻、频率及分析方式监测分析方式按《地表水及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二、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一、监测点设置布设3个监测点,厂区范围内一个点,及厂区周围两个点。
二、监测项目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铅、铬、镉、汞、砷,共13项。
监测分析方式按《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
三、大气环境现状监测一、监测点布设拟建厂址上风向、下风向及爱惜目标区域布设4个测点,要紧考虑评判区范围内的要紧居民灵敏点,在灵敏点处要布点监测。
大气监测布点一览表二、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为NO2(小时值和日均值)、SO2(小时值和日均值)、PM10(日均值)、氨气、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乙二醇、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乙胺、甲苯、甲醇、二苯醚(小时值),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3、监测频率及时刻小时浓度天天四次;日均浓度按国家标准和导则要求采样七天;4、监测方式污染物分析方式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方式进行。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在场界周围布设4个监测点(厂界周围各一个),持续监测两天,日夜各一次。
测量方式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布点:在场界内及周边共布设2个监测点;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六、底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布点:在排口位置布设1个监测点;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分析摘要: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越来越紧张,地表水是其中最主要的水源,而由于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地表水环境状况也有所恶化,那么要解决地表水环境问题,最终使得水资源利用状况得到改善,就必须要在地表水环境的监测环节作出改进,因为地表水环境的质量监测对于我国的整体环保工作及水资源水质改善工作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就当前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其中还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地表水水环境监测进展问题分析我们都知道,地表水的水环境监测是一个流域或者是一个行政区域内整体水资源的管理方面所必不可少的项目,在监测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对地表水(一般是河流、湖泊等等)中水环境的污染物以及造成其污染的因素进行定期的监测,根据观测的数据来评价各种污染物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各自的污染途径,从而可以对整体的水污染的问题来进行一个总体的鉴别和评估,也为这个流域或者地区防治地表水污染来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
1 我国地表水污染现状及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1.1 我国地表水的整体污染现状就我国目前的地表水资源状况来讲,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是:洪涝灾害、缺水及水环境恶化。
其中最主要的是水环境的恶化,也就是水污染的问题。
那么,据2010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来看,我国的地表水水环境的质量状况总体上变化不是很大,水污染形势依然是非常严峻的,而且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率还比较低,从而导致大部分的未经处理生活污水又直接或间接的排入到当地的地表水体,大大的超过了其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使得水体的污染问题更加的突出。
1.2 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及现状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以350余个主要的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的,3000多个各类不同的水质监测的站点为基础的,并已经覆盖了全国的江河湖库及各大流域的水质监测的非常有效的网络体系;并且已经有近百家规格较高的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验室顺利的通过了我们国家的国家级的计量认证系统。
4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成都市锦江区环境监测站2011年9月14日至9月16日对牧山二支渠的监测结果和《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2011年3月20日至22日对岷江的监测结果。
4.1.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 监测断面设置根据评价等级划分、评价范围及导则要求,在项目所在区域共设置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
表4-1 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2) 监测项目1#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为pH、CODcr、石油类、DO、NH3-N、N-NO2-、N-NO3-、T-P、Mn、粪大肠菌群;2#-4#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为pH、COD Mn、NH3-N、T-P、石油类、DO、N-NO2-、N-NO3-、Mn。
(3) 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本次环境监测为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一次。
其中,1#监测断面由成都市锦江区环境监测站2011年9月14日至9月16日进行采样监测;2#-4#监测断面采用《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2011年3月20日至22日的监测结果。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4) 地表水监测结果与分析评价区域4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列于下表4-2中。
4.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 评价因子根据监测结果,确定1#监测断面评价因子为pH 、CODcr 、石油类、DO 、NH 3-N 、N-NO 2-、N-NO 3-、T-P 、Mn 、粪大肠菌群;2#-4#监测断面评价因子为pH 、COD Mn 、NH 3-N 、T-P 、石油类、DO 、N-NO 2-、N-NO 3-、Mn 。
(2) 评价方法为了能直观反映水质现状,科学的评判水体中污染物是否超标,评价采用单项水质指数评价方法。
单项指数法数学模式如下: ① 对于一般污染物:siij ij C C S =式中:S ij ——单项水质参数i 在第j 点的标准指数; C ij ——污染物i 在监测点j 的浓度(mg/L); C si ——水质参数i 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预测研究摘要: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社会发展当中地表水环境情况,为环保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使得相关人员在落实工作时能够根据目前情况科学地制定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使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高效落实,为未来水资源的使用提供保障。
因此,在实际开展工作时需要工作人员加以重视,特别是针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才可以使得环保工作更具针对性,有助于环保工作高质量、高效率落实,为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评价;水质预测引言城市化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愈来愈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颁布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明确了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开展的方向。
1水环境的现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稳步上升,同时,许多工业企业的建成,不仅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还产生了许多有毒的污水。
这种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大,以前可以直接饮用的井水和溪水,但现在却并不安全了。
从我国当前的水质现状来看,必须找出污染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控制。
从宏观上看,水环境污染是由自然和土壤侵蚀引起的,而在微观层面,则是人为的破坏。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水资源保护对策。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2.1评价标准的限值不够准确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地理环境、气候、社会活动等差异比较大,地表水水质、污染物等复杂多样,评价标准限值并未根据地域差异进行设置,缺乏合理性,对工作的落实影响也非常大,在开展工作时需要相关人员以及单位重视起来,对标准限值情况进行分析,清楚地掌握当前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开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评价标准限值不够准确的因素。
地表水的监测方案1. 简介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的湖泊、河流、水库等自然水体以及人工建设的水体。
地表水监测是指通过对地表水质量进行定期、系统的监测,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和保护水环境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2. 监测目的地表水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评估地表水质量状况,发现和预防水体污染;•确定水体的污染源和影响程度;•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水环境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监测水体的变化趋势,评估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3. 监测内容和参数地表水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参数的测量。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悬浮物浓度•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重金属含量•细菌总数•叶绿素-a浓度等。
监测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参数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4. 监测方法和频率地表水的监测可以使用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现场测试常用的设备包括水质分析仪、悬浮物采样器和浊度计等。
实验室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传统化学分析法等。
监测频率应根据地表水的特性和要求确定。
常见的监测频率包括每月、季度和年度等。
在水体受污染源影响较大或需要长期观测的情况下,监测频率可以增加。
5. 监测点的选择选择地表水监测点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表水体的分布情况: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能够反映整个地表水体的质量状况;•污染源的位置和影响范围:选择污染源附近的监测点,能够及时发现和监测污染情况;•地理环境特点:选择不同地理环境特点的监测点,能够全面评估地表水体的质量状况。
监测点的选择应考虑上述因素,并进行合理布局,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6. 数据管理和分析地表水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数据管理包括监测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理和归档等。
监测数据应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也需要得到重视。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设置
在该项目污水纳污河道A河设置5个监测断面,分别为该项目污水排口A与B河交叉处、排污口、排口下游1000米、排口下游2000米、排口与C河。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水温、pH、SS、石油类、总磷、COD、BOD5、DO、NH3-N、硫化物、TN,共11项。
3、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二、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
1、监测点设置
布设3个监测点,厂区范围内一个点,及厂区附近两个点。
2、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铅、铬、镉、汞、砷,共13项。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
关规定进行。
三、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拟建厂址上风向、下风向及保护目标区域布设4个测点,主要考虑评价区范围内的主要居民敏感点,在敏感点处要布点监测。
大气监测布点一览表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NO2(小时值和日均值)、SO2(小时值和日均值)、PM10(日均值)、氨气、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乙二醇、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乙胺、甲苯、甲醇、二苯醚(小时值),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3、监测频率及时间
小时浓度每天四次;日均浓度按国家标准和导则要求采样七天;
4、监测方法
污染物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方法进行。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在场界四周布设4个监测点(厂界四周各一个),连续监测两天,昼夜各一次。
测量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场界内及周边共布设2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六、底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排口位置布设1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