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图ppt
- 格式:ppt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形态: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易错点: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货币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易错点: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③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④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原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伴随赊账产生而出现。
例: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随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易错点: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4、通胀与通缩实质表现影响通货膨胀供小于求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定义商品基本属性定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价值尺度(观念中)基本职能流通手段(现实,时间差)纸币现金结算结算方式转账结算定义信用卡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特点信用工具定义支票类别供求影响价格基本内容:2点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价值决定价格作用:3点多变的价格一般情况下价格与消费需求成反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互为替代品(反向)和互补商品(同向)需求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P10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当前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因素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总体水平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消费的类型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食品开支)多彩的消费求异心理——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攀比心理——不健康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与消费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 必要性原因大力发展生产力 重要性内容 措施—改革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地位 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公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组成:个体、私营、外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有利于”)地位:细胞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定义 有限责任公司法定形式 P38公司 决策机构 组织机构 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成功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经营与发展 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兼并与破产 劳动光荣就业意义(3点) 劳动与就业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都比较大 党和政府就业形势 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劳动者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劳动者意义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权利 维权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途径 维权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权途径:法律储蓄存款 机构:商业银行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分类: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定义 商业银行 存款业务——基本业务主要业务 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办理结算股票(定义、特点、收入、影响股票价格因素、意义) 股票债券和保险 债券(定义、组成、类别)保险(定义、类别、订立原则)地位: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 基本内容和要求原因意义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含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 内容: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意义: 原则: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收入分配方式的合理的意义收入公平 定义: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制度保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体现 保证“两个合理比重”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矛盾)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要求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形式: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分配政策定义财政支出财政 类别:经济建设、科学教育文卫、行政管理和国防、社会保障支出收入>支出,财政盈余财政收支关系 收入<支出,财政赤字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作用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含义 强制性税收 基本特征 无偿性固定性种类: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必要性依法纳税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抗税、骗税纳税意识优点:合理配置资源市场调节局限: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配置资源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共性)市场规则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制度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根本目标——共同富裕定义(个性)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原因:3点促进经济增长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总体小康现状全面小康特点:6个“更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经济建设目标:4点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建设新要求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必要性第一要义——发展科学发展观内涵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定义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定义经济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目的: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作用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利经济全球化影响与对外开放弊WTO的地位WTO的作用WTO的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我国加入WTO的利弊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我国对外开放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策略: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