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也是世界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一章。
本文将从战争的背景、战争的经过以及战争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论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意义。
一、战争的背景1.1 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敌对势力联合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国和苏联是朝鲜的友好邻邦。
1.2 美国冷战政策美国政府制定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企图推翻新中国,阻止共产主义在亚洲的传播。
二、战争的经过2.1 中国决策介入战争中国政府决定抗美援朝,派遣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力挺朝鲜。
2.2 双方激战三年自1950年起,中朝军民和志愿军与敌对势力进行了激烈战斗,经过三年的持久抗战,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战争的意义3.1 维护国家安全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为了维护自身安全而进行的正义之战,确保了中国的边境安全。
3.2 维护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对侵略行为的有力回击,体现了中国拥护和平、反对侵略的立场,为亚洲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3.3 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崭露头角,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和实力,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
3.4 促进中国经济建设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为了加速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国转变重心向发展内部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意义不仅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反侵略抗争的精神,为后来的中国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舍生忘死精神的永恒象征。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五篇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我国出兵援助。
我国审时度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抗美援朝英雄事迹1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
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
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
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
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
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
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五次战役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第一次战役将美军击退到清川江以南。
1950年10月19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侵占平壤后,气焰十分嚣张。
他调集13万人的兵力,从东西两线多路向朝鲜北部边境地区冒进。
西线由美军第8集团军指挥1军和南朝鲜2军团等共6个师、1个旅、1个团的兵力,于10月25日推进到清川江以北的博川、云山、温井、熙川,其中南朝鲜军一部于26日进到鸭绿江边的楚山等地。
英军27旅由博川继续向新义州前进,其先头部队进至新义州东南20多公里的南市洞。
美军24师由博川继续向朔州前进,其先头部队进到距中朝边境40余公里的大馆以南的院兴洞。
南朝鲜军6师主力由温井向北镇、碧潼前进。
东线由美10军指挥5个师向北进犯,南朝鲜军首都师和3师占领五老里、咸兴后,继续向北部边境图们江推进;美军陆战1师经咸兴向长津、江界迂回前进;美军7师经咸兴向北部边境惠山镇方向前进。
美机到处扫射轰炸,地面部队和坦克到处袭击窜扰。
麦克阿瑟妄图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全歼朝鲜人民军,占领全朝鲜。
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定方针和部署是,先敌进至德川、宁远东西一线组织防御,初期只打防御战,稳住战局,待补充新的武器装备后再配合人民军举行反攻。
由于美军已抢先占领志愿军预定进占的地区,因此,原来的防御部署方案已不可能实施。
10月21日,彭德怀在北镇西北的大洞里会见金日成,研究了战场形势,商讨了作战问题。
10月21日至25日,彭德怀在大榆洞指挥所根据敌情的发展变化和毛泽东的一系列电报指示,适时地定下转变战略的决心,会同邓华等研究制定战役计划,采取了一系列应急作战措施。
首次战役的作战方针是,将原定的阵地防御改为以运动战为主,从运动中寻机歼敌。
为不贻误战机,以各军、师分别歼敌一两个团,争取全战役歼敌一两个师的兵力,制止"联合国军"向中朝边境的进攻,稳定战局。
具体打法是,先打推进速度快、战斗力较弱的南朝鲜军,后打美、英军。
从熙川向德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割断东、西两线敌人的联系,不让其互相支援,集中主力打击西线进犯之敌。
高三历史抗美援朝知识点抗美援朝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至1953年间,参与朝鲜战争期间对美国的抵抗和援助朝鲜的行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高三历史中与抗美援朝有关的知识点。
一、抗美援朝的背景与起因抗美援朝的背景是朝鲜战争爆发。
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遭到韩国和美国联军的进攻。
随后,中国政府决定派遣志愿军支援朝鲜,以维护东北边防安全、保护中国的独立和安全。
二、中国参战原因与意义参与抗美援朝有着重要的原因和意义。
一方面,中国需要保护自身国家安全,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安全,避免战火蔓延至国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援助朝鲜人民抵抗侵略,维护国际公义,捍卫新中国的威信与国际地位。
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和战况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中旬开始秘密组建,11月底正式进入朝鲜战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面对着朝鲜战争的敌人,还需要应对美国军队及其盟友的强大压力。
然而,经过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战斗技能,成功抵抗了美军联合国军的进攻。
四、抗美援朝的最终结果1953年7月27日,由于各方达成停火协议,朝鲜停战谈判结束,双方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通过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为朝鲜战争的停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次战争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安全。
五、抗美援朝对中国的影响抗美援朝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次战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军队的强大,巩固了中共中央在军队和人民中的威望。
其次,抗美援朝使中国军队赢得国际尊重,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此外,抗美援朝也推动了国内的军事和科技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最后,抗美援朝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积极的影响。
正因为抗美援朝的作用和意义,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以继承和传承抗美援朝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斗争的优良传统。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1. 背景抗美援朝战争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及其盟国进行的一场历时3年的战争。
该战争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派遣进入朝鲜参战,持续到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这场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目的是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抵抗美国及其盟国的。
2. 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 美国的介入:在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被分为南北两个政权,南方为亲美的韩国,北方为中朝友好的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为了防止社会主义势力在朝鲜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并派兵支援南韩。
- 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与朝鲜半岛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中国担心美国的介入可能会威胁到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利益,于是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协助朝鲜抵抗美军。
3. 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3.1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派遣- 1950年10月,中国政府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由朱德、彭德怀等领导。
-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主要任务是支援朝鲜人民抵抗美军,保卫朝鲜半岛。
志愿军先后经历了平津战役、三八线战役等重要战役。
3.2 战争的进展- 在志愿军的协助下,朝鲜人民取得了一系列战争胜利,成功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 抗美援朝战争也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留下了许多英勇、悲壮的战斗事迹,如九连突围、百团大战等。
3.3 国际影响力- 抗美援朝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战斗精神激励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
- 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4. 战争的结果- 1953年,中朝和美国派遣的军队达成了停战协定。
- 该协定划定了朝鲜的停战线,并确认朝鲜半岛的分界线为三八线。
-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依然分为南北两个政权。
5. 行动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正义战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英勇。
- 这场战争加深了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友谊,在国际社会中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抗美援朝PPT课件目录•抗美援朝概述•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与启示•抗美援朝的精神传承•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抗美援朝的未来展望CONTENTSCHAPTER01抗美援朝概述1945年,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
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事介入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向南进攻。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进行军事介入,支持南朝鲜军队。
030201战争背景战争过程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
出兵决策1950年10月,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战争结果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保卫国家安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提高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推动国内建设抗美援朝的意义CHAPTER02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事迹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荣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事迹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荣誉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
事迹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利用手雷炸毁敌人两个火力点,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抗美援朝》课件优秀课件一、背景介绍《抗美援朝》课件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制作的,旨在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深入的分析解读,向学生全面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课件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胜利的意义、英雄人物和抗美援朝精神。
二、课件内容1.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课件从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入手,介绍了美苏冷战的背景,以及朝鲜半岛分裂的情况。
通过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使学生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2.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课件详细介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入朝作战、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重要战役。
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和详细的战役介绍,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有深入了解。
3.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意义课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意义,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打击美帝国主义的气焰、提升国际地位等。
通过深入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深远意义。
4.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课件介绍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包括黄继光、邱少云等。
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使学生感受英雄的伟大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5.抗美援朝精神课件深入解读了抗美援朝精神,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等。
通过阐述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内涵,使学生深刻理解抗美援朝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三、课件特点1.图文并茂:课件采用了丰富的图文资料,包括历史照片、地图、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2.深入浅出:课件在深入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的同时,用词严谨、简洁明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课件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际主义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建议1.结合课件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抗美援朝的资料一、背景介绍抗美援朝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至1953年间,在朝鲜战争中对抗美国及其盟友,向朝鲜提供军事援助的行动。
这场战争被认为是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面外战,也是中国军队参与的最大规模的国际军事冲突之一。
二、战争原因抗美援朝起因于朝鲜战争的爆发。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即朝鲜北方)与韩国之间的对立升级。
美国等西方国家出兵支援韩国。
随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不断后退,局势对中国来说具有严重威胁。
中国政府决定援助朝鲜,并参与其中,以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
三、军事援助1. 第一次战术转移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进入了朝鲜半岛,并展开了多场战斗,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有效地协助朝鲜军队,并成功地改变了朝鲜半岛的战局。
2. 数量和装备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展现了强大的实力。
根据不完全统计,军队总计约有190万人参加了抗美援朝,其中约有150万人从中国境内出征。
此外,中国还将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提供给朝鲜。
3. 人员伤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根据统计,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约为148,000人,其中牺牲了约40,000人。
四、战争影响1. 战略影响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地位,并且证明了自己在军事技术和作战能力方面的实力。
2. 军事经验积累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军队在这次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进一步改善了自己的作战策略和战术。
3. 对军队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军队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场战争对中国军队进行了改革和重组,推动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
五、战争结果1.停战协议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署了《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各方决定停止敌对行动,并且划定了韩国和朝鲜之间的非军事区。
2. 边界变化战争结束后,中朝边界发生了变化。
抗美援朝资料简介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
一、背景与起因抗美援朝的爆发源于朝鲜战争的爆发。
朝鲜劳动党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希望获得中国的军事援助,以对抗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
中国出于对自身安全和地区稳定的考虑,以及支援朝鲜人民的正义之战的立场,决定出兵朝鲜。
二、主要过程1. 起始阶段: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这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正式开始。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2. 重要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如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等,这些战役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与决心。
3. 结束阶段:经过多次战役和谈判,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美国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这标志着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三、胜利成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
同时,还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并击毁和缴获了大量的敌军作战物资。
这一系列的胜利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善战和强大的战斗力。
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不畏强敌,不惧艰险,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每一次冲锋,每一次陷阵,都是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即使在严寒的冬天,双手冻得红肿,他们也依然紧握着钢枪,屹立在阵地之上,为了胜利,为了尊严,为了和平。
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信念的较量。
在严寒的冬季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志愿军战士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四、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而且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抗美援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万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
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
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从1950年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
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
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多人。
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人。
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8.2万余人。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
美国在谈判桌上进行政治讹诈,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控制的三八线以北地区。
论抗美缓朝战争
摘要:抗美缓朝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反美帝国主义战争中一次重大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再次向世界展现了我军的实力和意志,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出近代史上壮丽的一页。
同时,抗美缓朝战争是世界尊重中国的开始。
本文通过分析朝鲜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以便更加清楚了解抗美缓朝战争。
一抗美援朝的原因:
(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二)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1950年6月七日杜鲁门再度命令美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
另外,美国对中国国内进行各方面的渗透和破坏。
大有要将我新中国颠覆的企图。
因此,我们不得不战。
(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美军方面,由于担心朝鲜情报人员及破坏分子混入南逃难民,因此对成群的难民进行扫射。
经公开的美军屠杀平民行为有老根里事件,以及信川郡大屠杀。
此外美国飞机还对城市及平民目标进行了轰炸。
韩国军队方面,在韩国军队收复的本国领土以及随后占领的朝鲜城市及乡村中组织“治安队”、“灭共团”等组织,对朝鲜劳动党党员和被怀疑为亲共人士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处决。
(四)美国妄图借朝鲜为跳板,对新中国进行更严重的破坏和侵略。
我国领导人深悟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决定出兵。
二:抗美援朝的经过:
抗美援朝期间我军历次的大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日发起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
该次战役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
其中著名的战役“云山战斗”中重创美军"开国元勋师"
此战,歼灭美骑兵第1师第8团和南朝鲜军15团大部,毙伤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坚定了志愿军的战斗信心。
第一次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面告捷结束。
第二次战役
清川江围歼战:最可爱的人美誉神州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教育了几代人的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著名的清川江围歼战中。
清川江围歼战给予美第9军以重创,粉碎了联合国军意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狂言,在志愿军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虽然第一次战役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中国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时他也承认“联合国军面临全部被歼的危险”,可是一次失利并不能将美国吓倒。
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
志愿军发动了第二次战役。
激战中,112 师335团3连进至松骨峰后,与敌遭遇,该连立即占领路旁高地,在毫无工事依托的阵地上,与蜂拥而至的美军激战5个多小时,始终未让美军前进一步。
美军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下,集中数十门火炮和近20辆坦克对该连阵地猛烈轰击,并以飞机投下了凝固汽油弹,将高地打成一片火海,步兵随后一拥而上。
3连在人员伤亡较大、粮弹殆尽的严峻情况下,毫不畏惧,所有能战斗的人员,包括伤员,带着满身的火焰,奋勇扑向敌军,用枪托、刺刀、石头,甚至用牙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肉搏,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后来,著名作家魏巍主要依据3连的英雄事迹,写成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于1951
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3连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从此,祖国人民把一个崇高的称号---最可爱的人,送给了志愿军全体将士。
第三次战役
此战著名战役“高阳追击战”
1950年12月31日黄昏,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向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并很快突破其防线向纵深发展。
此时,已连续遭受志愿军两次战役打击的联合国军已成惊弓之鸟,对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攻势稍作抵抗,就仓惶逃跑,像决了堤的洪水一般……联合国军被迫于1951年1月2日开始实施全线撤退,只留一部兵力在汉城以北进行掩护,继续阻止志愿军进攻。
志愿军乘胜追击,直逼汉城,1月4日下午,志愿军攻占汉城。
而此时杜鲁门政府的另一个心患竟是自己的前方指挥官。
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半岛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
4月11日,杜鲁门最定免除麦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职务,由马修·李奇微将军接任。
第四次战役
著名战役“横城反击战”:天兵天将敌胆寒
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一次作战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他所说的这次战斗,就是志愿军第四次战役中著名的横城反击作战。
联合国军重整旗鼓,于1951年1月25日开始,集中其所有地面部队23万人,在空军支援配合下,全线发起了反攻。
此时,志愿军已连续打了三次战役,部队减员严重,物资补给十分困难,刚刚进入休整。
鉴于美军的猖狂进攻,志愿军总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决定发起第四次战役,命令各部队停止休整,采取西顶东反的方针,转入防御作战。
由于缺空现代化空军编制,使得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没有所谓前线与后勤的区别,整个战线几乎曝露于美军的狂轰滥炸,空袭猛烈之下,只能利用夜战突击。
战场上缺乏新鲜果蔬,我们的志愿军普遍患有夜盲症,更不利于作战。
由于我们的后勤供应落后,志愿军的士兵只能背负五天的粮食,到了第七天弹尽粮绝,不得不停止进攻,联军趁机发动“屠夫作战”和“撕裂作战”,志愿军在联合国军的立体作战的炮火下挨打,损失异常惨重,士兵经常整营的战死。
51年3月14日,志愿军放弃汉城。
第四次战役以失败告终,但是志愿军仍然将联合国军阻滞在三八线附近,消灭联合国军78000多人。
上甘岭战役:迫使美军最后认输
黄继光,一个值得中国军人骄傲的英雄。
这位用胸膛堵枪眼的特级战斗英雄,就产生于上甘岭战役。
为了挽救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提高谈判桌上的要价,同时给参加联合国军的其它国家一点胜利刺激,以便让他们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生命,联合国军决定发动金化攻势。
为粉碎金化攻势,志愿军进行了著名的上甘岭坚守防御作战。
在上甘岭这块仅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了3个多师6 万余人、300余门火炮、近200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山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
然而,志愿军的阵地屹然未动。
这次战役,共毙伤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4架。
参与策划这次进攻的美国军事专家哀叹: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上甘岭的志愿军部队全部消灭。
金城战役:抗美援朝最后一战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和我军历史上惟一一次向坚固阵地之敌发起的进攻战役,创造了阵地进攻战的经验。
此次战役,志愿军火炮和炮火的密度达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高水平,整个战役消耗弹药1.9万吨,相当于志愿军前五次战役消耗弹药总和的2.2倍,充分表明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1953年7月13日黄昏,志愿军撼天动地的大炮轰鸣声拉开了战役帷幕。
西集团203师穿插分队先头侦察班在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化装成南朝鲜军,通过了重重哨卡,摸到了南朝鲜
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
侦察班立即发起突然袭击,打毁了该团的指挥系统。
部署于周围的南朝鲜军失去了指挥,迅速溃乱。
这就是后来在国内广泛流传的奇袭白虎团。
志愿军的攻势震惊了联合国军。
联合国军第三任司令官克拉克亲自飞临前线督战,并调集了8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支援下全力反攻,企图夺回失地。
志愿军遂转入防御,与敌展开了反复的阵地争夺战,共击退敌军反扑1000 余次。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此战,共歼敌5.3万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