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之战--抗美援朝
- 格式:doc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6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抗美援朝战争,是 20 世纪 50 年代初爆发的一场重要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伟大抗争。
这场战争的背景复杂而严峻。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立即出兵进行武装干涉,并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在这种危急形势下,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
志愿军战士们面临着极其恶劣的作战条件。
朝鲜的冬季寒冷刺骨,而志愿军的装备相对落后,物资供应也十分困难。
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战场上,涌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和感人至深的事迹。
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他们的英勇行为,彰显了志愿军战士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战争。
志愿军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联合国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迅速隐蔽入朝,对敌军发起突然袭击,取得了初战胜利,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给予敌军沉重打击,收复了平壤等地,将战线推回到三八线附近。
此后,又进行了多次战役,志愿军始终坚守阵地,奋勇作战。
在战争中,志愿军不仅在陆地作战,还在空中和海上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志愿军空军在战斗中迅速成长,多次击落敌机,为保卫后方运输线和前线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同时,这场战争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让世界看到了新中国的力量和决心。
中国建国时期的抗美援朝和抗美救国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着内外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和抗美救国战争(1954-1975年)成为中国建国初期的重要战争。
一、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始于1950年,是中国对美国干涉朝鲜战争的回应,也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重大战争。
此次战争中国主要参与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且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1. 背景和原因抗美援朝战争发生的背景是朝鲜战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进攻朝鲜,威胁到了中国的东北边境安全。
同时,美国还企图通过侵略朝鲜,扩大其在东亚地区的势力范围。
面对这一威胁,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援助朝鲜,以保卫国家边疆安全。
2. 援朝行动和战果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进入朝鲜战场,与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小打小闹、分散战斗的方式,对抗美军的重兵压制,使用了土方法与口号“游击战争最基本的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胜利才有保证”的口号,在朝鲜半岛西部的战斗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胜利。
这场战争表明了中国进军全社会动员、人民战争的能力和决心。
抗美援朝战争凝聚了全中国人民的民族团结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奋战。
3. 战争的结束与影响抗美援朝战争持续了三年,并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这一战争对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跻身世界大国的行列。
同时,抗美援朝战争也加强了中国与苏联的合作关系,对于中国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抗美救国战争1. 背景和原因抗美救国战争是中国抵抗美国侵略的一场持久战争,从195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75年。
此次战争是中国抵御美国军事干涉的结果,也是对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进行统一的一场战争。
2. 伟大的长征抗美救国战争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中国红军的伟大长征。
1934年,面对国民党的反动军队围攻,中国红军迅速展开了长征。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
志愿军原计划先组织防御,稳定战局。
可就在志愿军入朝当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占领平壤,并分兵多路疯狂地向朝中边境开进。
我军果断改变原定计划,采取在运动中歼敌的方针。
至11月5日,战役结束。
此役,志愿军共毙伤俘敌1.5万余人,第二次战役第一次战役胜利后,志愿军主力全部后撤休整,于11月6日开始诱敌深入。
美军仍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出兵,判断入朝志愿军不过几万人。
11月25日,志愿军西线部队突然发起反击。
并对突围的美军展开了层层阻截和追击,第二次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是对美军打击最沉重的一次战役,共歼敌3.6万余人。
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遭到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后,全线崩溃,被迫撤至三八线及其以南地区转入防御。
12月31日17时,志愿军和人民军按预定计划,全线发起进攻。
此役,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毙伤俘敌1.9万余人。
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8日,美帝国主义中断停战谈判,于14日发动“金化攻势”,妄图夺取朝鲜金化东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上甘岭阵地。
志愿军依托坑道,打退了敌人数百次冲击,坚守阵地四十三天,于11月25日粉碎了人的进攻。
此役歼敌两万五千五百余人,志愿军指战员在缺水、缺氧、缺粮、缺弹等极端困难残酷的作战中,发扬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迫使美帝国主义于次年4月恢复了其无理中断的停战谈判。
金城战役1953年6月,正当各方准备签字实现停战时,6月18日凌晨发生了李承晚蓄意破坏谈判协议的事件。
为保证朝鲜停战后形势的稳定,我军决定再打一仗,选定了金城以南南朝鲜军的阵地作为攻击目标。
7月27日,战役结束。
金城之战,志愿军共消灭敌人5.3万人,巩固占领阵地160余平方公里。
抗美援朝的性质: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抗美援朝的目的: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安定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人物事件: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
•战争背景与原因•战争过程与重要战役•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力量对比•战争结果与影响目•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与感人事迹•战争反思与教训总结录01战争背景与原因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南北双方沿着三八线附近实际军事控制线,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冲突。
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
朝鲜半岛分裂与南北对峙美国干涉朝鲜内政及军事威胁0102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扩大侵朝战争规模,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镇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中朝两国历史渊源及友好关系中朝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和合作关系。
在近代史上,中朝两国都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有着共同的斗争历史和民族感情。
新中国成立后,中朝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军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02战争过程与重要战役输入标题02010403战争爆发及初期交锋第一次战役:云山战斗此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首次交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第二次战役:长津湖之战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03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力量对比中朝联军组成及武器装备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武器装备“联合国军”组成及武器装备军队组成武器装备“联合国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自动步枪、冲锋枪、坦克、火炮、战斗机和战略轰炸机等。
他们还使用了大量的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
人数对比武器装备对比战术与战略优劣势评估01020304双方力量对比分析及优劣势评估04战争结果与影响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战争期间,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共有19.7万余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战争结果概述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战争加速了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使其在亚洲地区的扩张受到遏制抗美援朝战争对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05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与感人事迹杨根思:坚守阵地,英勇牺牲事迹概述杨根思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法律类关键信息项:1、战争背景2、战争过程3、法律性质4、国际法准则的适用5、战争中的人道法律问题6、战争对国际关系法的影响11 抗美援朝战争背景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
当时,美国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111 国际局势的紧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通过控制朝鲜半岛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发展。
112 中国的国家安全考量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但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中国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12 抗美援朝战争过程抗美援朝战争历时约两年零九个月,可分为多个阶段。
121 初期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入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通过一系列战役,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
122 战略相持双方在战场上形成僵持局面,通过谈判和军事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寻求战争的解决。
123 最终胜利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将“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以南。
13 抗美援朝战争的法律性质从法律角度来看,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和合法性。
131 自卫权的行使美国的侵略行为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出兵是行使自卫权的表现,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32 对朝鲜的援助合法合理朝鲜的请求以及中朝之间的友好互助关系,为中国的援助提供了法律依据。
14 国际法准则的适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际法的一些准则得到了体现和应用。
141 战争法的遵循双方在战争中都应遵守战争法规,如禁止使用极度残酷的武器、保护平民和战俘等。
142 国际人道法的尊重尽管战争残酷,但双方都有责任保障人道主义救援的进行,减少平民的伤亡和痛苦。
15 战争中的人道法律问题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来人道问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不例外。
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出兵主要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不得已的选择。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是在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爆发的。
在朝鲜战争历史研究领域很有影响的美国学者艾伦·怀廷(《中国跨过鸭绿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认为,中国领导人在朝鲜战争前夕正专注于解决压倒一切的国内问题,而中国的介入是由于中国安全受到现实威胁的结果。
他的结论得到拉塞尔·斯珀尔(《龙的参与:1950~1951年中国在朝鲜对美国不宣而战》)和安东尼·法勒-霍克利(《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回忆》)的支持。
美国学者乔纳森·波拉克通过对披露的新材料的研究认为,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是受形势支配的。
他说,关于是否介入战争的争论在1950年10月份甚至在周恩来与印度大使潘尼迦著名的深夜会见后还在继续进行。
只是到了10月13日,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再次权衡了中国介入的风险和代价之后,才重新确定有必要在朝鲜部署军队,因为如果中国军队不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就会受到明显的威胁。
当美国决定越过“三八线”、美国强大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东北边境的时候,“中国领导人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认为,中国进入朝鲜冲突是被迫的,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一个威胁要使用核武器的强大敌人的入侵。
他说:“麦克阿瑟想拿下整个朝鲜,而且或许向更北的地方推进,迫使毛介入一场他几个月来一直试图避免的战争。
”他在一次与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会上强调说:“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
如果苏联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派军队去的。
抗美援朝历史事件有哪些_抗美援朝历史事件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朝鲜战争国际化引起,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下,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抗美援朝历史事件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金日成欲武力统一朝鲜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韩国、南越等政权,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1950年1月,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1月底,斯大林同意金日成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
在4月10日至25日苏朝领导人三次会谈中,斯大林强调,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美国不进行干预和获得中国领导人的支持。
金日成很自信,他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军队统一朝鲜,美国不会冒险发动一场大的战争。
5月13日,金日成秘访北京,通报了准备进攻南方的计划。
毛泽东感到很意外,但还是建议朝鲜人民军要速战速决,对大城市要迂回而不要恋战,要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他说,他曾设想等中国攻占了台湾后,朝鲜再进攻南方,那时中国就可以给予朝鲜充分的支援。
毛泽东的建议,金日成没有接受。
在他看来,既然莫斯科已经首肯给予援助,他此番到中国,只是奉斯大林之命而行。
因此会谈刚一结束,金日成即当着毛泽东的面向苏联大使罗申宣称,所有问题都达成了一致意见。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一场战争。
对刚满周岁的共和国来说,这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不期而至的战争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中国的安全形势,无论从国际环境还是从国内环境来看,都处在相当紧张和不稳定状态。
从国际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打破了美苏在雅尔塔构想的远东战略平衡,这使得亚洲特别是中国周边地区的形势一时变得更为复杂。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为亚洲其他国家的共产党树立了榜样,鼓舞了他们的斗志。
美国则以此为由开始在中国周边构筑“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新防线。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在国内面临三项任务:第一,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第二,恢复饱受长期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第三,继续完成国家统一的任务,追歼残余的国民党军事力量,并准备进军西藏和渡海解放台湾。
在外交方面,新中国同苏联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改善了中苏关系,为新中国提供了安全保障和经济援助,但同时也使中美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中国内战期间,美国采取了无条件支持蒋介石集团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敌视政策。
冷战的兴起更使中美对立的状态难以改变。
在中共领导人看来,美国的威胁具有双重含义:既针对中国革命,也针对新国家的安全。
正当中共全神贯注地为完成国内任务而努力时,中国北方邻国朝鲜的局势却骤然发生变化。
抗日战争期间,中朝两国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军和苏军在朝鲜以北纬38度线(以下称三八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
1948年下半年,朝鲜南方在美国的支持下成立了大韩民国,朝鲜北方在苏联的支持下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分裂局面正式形成。
当美苏两国自朝鲜撤军后,朝鲜南北双方因统一问题斗争日趋激烈。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抗美援朝是哪一年抗美援朝起始时间:1950年的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朝鲜战争,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纪念日为10月25日。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立即出兵干涉。
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苏联由于抗议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而缺席〕。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在朝鲜半岛的各国部队的提案。
共有19个国家参战(朝鲜,中国,韩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希腊,荷兰,比利时,哥伦比亚,埃瑟俄比亚,南非联邦,卢森堡)。
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港登陆。
10月1日越过“三八线”,19日攻占平壤。
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援朝部队12个师赴朝参战。
战争持续了两年九个月的时间。
抗美援朝战争过程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
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志愿军入朝后,在开进中发现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前进甚速,志愿军已来不及先敌占领预定防御地区,且“联合国军”尚未发现志愿军入朝参战。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胜利的抗美援朝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抵抗美帝国主义侵略而出兵援助朝鲜的战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几年,最终在1953年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的结束为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基础,也对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美援朝的战争背景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朝鲜战争的背景下。
朝鲜战争于1950年爆发,是由朝鲜半岛冲突升级而引起的。
战争开始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受到中国和苏联的支持,而大韩民国(南朝鲜)则得到美国和联合国的援助。
朝鲜半岛沦为东西方势力对抗的战场。
在战争初始阶段,北朝鲜军队占领了南朝鲜领土的大部分地区。
面对北朝鲜的侵略,中国决定派遣援朝军队,以保证中国的边境安全并消除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历经三年多的时间,在中朝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在1953年获得了胜利。
胜利的关键在于中朝军队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采取了一系列战术和战略手段。
中国军队以战略转移、运动战为主,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不断打击和削弱美军的战斗力。
此外,中国军队还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利用山地和林地的掩护,打出了一系列有利于自己的战役。
同时,中朝军队在战争中为了保证战线的稳定,积极开展政治工作,加强宣传和组织动员,以保持战士的斗志和士气。
最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得益于国际形势的支持。
苏联在军事援助、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等方面给予了中国和朝鲜的极大帮助。
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扬起了头来。
中国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国家,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中国的威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其次,抗美援朝战争对于新中国的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场战争加速了新中国的军事、工业和科研领域的发展,使得中国在技术、装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战争也迫使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久这里就成为了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中国也在1950年的10月25日正式卷入这场至今仍然没有签订和平协议的局部战争。
虽然这场战争至今仍有很多争议,但也正是因为它,才使得诞生不足一年的新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跨过鸭绿江正式入朝参战。
一般人们都称呼这场战争为“朝鲜战争”,中国的官方文献对此场战争则有着严格的名称定义。
从南北双方开战开始,朝鲜战争就已经爆发。
而直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中国所说的“抗美援朝战争”才正式开始。
可见,抗美援朝战争只不过是朝鲜战争中的一部分,尽管这个部分是绝大部分。
朝鲜,这个二战中日本的殖民地,在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即将迎来自己民族的独立解放的时候,遭遇了人为导致的民族分裂。
随着美军一个下级军官在地图上随便画出的三八线,苏美双方分别接受朝鲜半岛日军的投降,随后在苏美双方各自的支持下,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两个对立的政权分别成立。
在南北朝鲜对立的情况下,两个政权都想要统一整个朝鲜半岛。
南北朝鲜正式开战之前,两个朝鲜都在政治上进行互相的攻讦。
直到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第七警备旅向韩军第十七团发起进攻,朝鲜战争正式爆发。
不论是朝鲜宣称的韩军先挑衅进攻,人民军自卫反击并全面进攻韩国,或者是韩国宣称的朝鲜率先挑起战争,都已不重要。
金日成和李承晚都宣称过要武力统一朝鲜半岛。
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鲜人民军在苏联武器装备的支持下,战斗力和军事实力均超过韩军。
所以,在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韩军全面溃败。
6月28日人民军占领汉城。
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至9月15日的进攻,红色为各时期人民军的推进战线朝鲜半岛问题从二战结束后就一直处于美国操控的联合国的监管之下。
面对美国利益的损失,害怕共产主义势力在东亚像东欧一样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决定让联合国作出决议干涉朝鲜战争。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决定派遣由美国为首,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和卢森堡组成“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此外,丹麦、意大利、挪威、瑞典和印度派出了医疗支援人员,日本秘密派出了扫雷部队。
到7月31日,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将联合国军压缩在半岛东南部的釜山环形防御区内,此后一直到9月,朝鲜人民军的脚步停止了前进。
这时,中国毛泽东主席向朝鲜提出了注意仁川一带防御的建议,但是没有得到金日成的重视。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十军团在朝鲜半岛西海岸,靠近三八线的仁川港发动突然登陆,切断朝鲜半岛,迅速占领仁川港及周边岛屿。
朝鲜人民军后路被断。
9月22日起,釜山的联合国军开始反击,9月28日,仁川登陆的美军和反击的联合国军重新占领汉城。
有了美军的支持,韩军和联合国军迅速北进,朝鲜人民军一路溃败。
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将战线推进到鸭绿江。
朝鲜面临亡国。
美军在仁川登陆中国的反应则是显而易见的。
7月当美军介入朝鲜战争的时候,中国政府就警告美国,一旦越过三八线,中国将不会坐视不管。
7月7日,部署在河南的38军、39军、40军和黑龙江的42军开始向中朝边境集结,组成东北边防军,积极备战,一旦朝鲜军队战败,东北边防军则伺机而动。
10月8日,鉴于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以及东北部分城市遭到美军的轰炸,美国对中国的安全威胁极大,故中国政府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的战争部分,即为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目的,是在把美军赶回三八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美军往南赶。
在中国决定出兵的同时,苏联秘密派遣空军和防空部队进入朝鲜和中国东北,协防空中安全。
美军越过三八线联合国军在1950年9月15日至10月24日的进攻,蓝色表示各时期推进的战线位置。
1950年10月19日,原东北边防军五个军中的四个军改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第42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安东(丹东)、长甸河等地渡过鸭绿江,成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
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后,一直隐匿自己的行踪,美军和联合国军一直不知道中国人介入了朝鲜战争。
远东美军总司令兼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人不会参战,美军、韩军对中国军队参战的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10月25日凌晨,在温井地区的韩军第6师的一个加强步兵营向北进犯。
当该部进至两水洞地区时,遭遇了在此地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
118师在发现韩军动向后,立即发起突然攻击,经一小时激战,全歼该部并乘胜攻占温井,揭开了第一次战役的序幕。
后来,这一天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第40军向韩军率先进攻就在118师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的同时,华北军区第66军改为志愿军,进入朝鲜,沿西海岸部署。
第二天,东北边防军的最后一个军第50军也开入朝鲜。
第66军、第50军进入朝鲜后即参加了第一次战役。
韩军在温井受挫后,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军队已经大规模进入朝鲜,根据获得的番号“志愿军”,麦克阿瑟以及韩军都认为中国军队仅仅是小部分自发的志愿者而已。
10月26日,韩军继续冒进。
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下,入朝的38、39、40、42、50、66六个军全面在东西两线战场上对冒进的敌军进行阻击、伏击和反击。
此时,在北部的敌军除了韩军外,还有美军24师和英军27旅,另,美军骑兵第一师也在向北前进。
在东部,42军主力在黄草岭设下阻击阵地,阻击韩军首都师、第三师。
东线战场呈现在黄草岭地区的胶着状态,牵制着东线的敌军。
而与此同时,西线志愿军则在向南运动中寻机歼敌。
11月2日,39军攻克云山,歼灭美骑兵第一师一个团的大部分。
40军攻击宁边受阻,38军前出至院里地区。
此时,美韩军感到压力增大,开始全面南撤。
志愿军全面开始反击,于11月4日将美韩军赶到清川江以南。
由于敌军已经和志愿军主力脱离,歼敌机会消失,同时经过激战,志愿军各军需要补给弹药,于是11月5日,志愿军结束了第一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主力撤回北部山区,迷惑美韩军。
第39军在第一次战役中与美国“开国元勋师”第1骑兵师遭遇爆发了著名的云山之战。
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经过要图经过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已经稳定了溃败的朝鲜战局,但是美韩军被假象所迷惑,甚至认为所谓“少量的”志愿军向北撤退是完成了保卫中朝边界的任务,不会再继续介入战争。
按照麦克阿瑟“感恩节前结束战争”的计划,美韩军计划发起全面占领朝鲜的攻势,同时决定轰炸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和渡口,阻止中国增兵。
而志愿军则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开始计划第二次战役,彭德怀认为美军会发起大规模攻势妄图占领整个朝鲜,于是设下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案。
美军第八军团于11月6日起开始由西线向北试探性攻击,而美第十军则在东线经长津湖北进。
志愿军为了诱敌深入,主动将战线后撤,美韩军见志愿军后撤,则全面北进。
而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下属第20军、第27军和第26军,在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的带领下,于11月7日、11月12日和11月19日改为志愿军进入朝鲜。
此时,朝鲜的天气已经进入冬天,气温极低,对双方的作战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麦克阿瑟在巴丹号飞机上。
第二次战役前他曾乘此飞机到鸭绿江上空观察,随后判定志愿军只是象征性出兵。
11月24日,联合国军全面发动圣诞节攻势,而志愿军继续撤退。
11月25日,全部进攻的联合国军全被诱至志愿军预定地区。
志愿军的反击即将开始。
11月25日黄昏,西线志愿军率先发起反击,第38、第42军从侧翼攻击韩军第2军团,第40军向新兴洞、苏民洞地区美军第2步兵师进攻,第50、第66、第39军,分别在定州、泰川、云山地区从正面攻击美国第1军所属第24步兵师、英军第27步兵旅和韩军第1师。
在西线美军北进后,西线美军和东线美军之间留下一个数十里宽的缺口,而西线和志愿军侧翼接触的是韩军第二军团。
志愿军38、42军迂回包抄,将韩军第二军团分割包围并歼灭,并于11月26日攻占德川、宁远。
至此,西线联合国军战线被打开一个缺口。
志愿军司令部命令38、42军迅速通过缺口,向敌后穿插。
38军向三所里实施内线穿插,包抄美军第八军团后方,42军则执行外层穿插。
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某部机枪班在“联合国军”的飞机和坦克轮番进攻下,坚守高地。
三所里,这个朝鲜西部的一个小山村,注定将在中国军队的战史上留下它的名字。
这个小山村南临大同江,北靠群山,只有一条南北公路从北通向平壤,是联合国军北进和南逃的必经之路。
38军接到穿插三所里的命令后,命令113师率先出发。
在穿插过程中,113师多次与美军相遇。
由于志愿军军服没有任何符号标志,志愿军毫不进行躲藏,大大方方地向南“溃逃”。
美军则通知三所里的韩军,说“有一股撤退中的大韩民国国军”正在向三所里撤退,要他们准备好饭菜进行招待。
而志愿军战士见美军把他们当成了韩军并毫不阻挡,更是大大方方地向三所里穿插。
113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三所里时,该地韩军还正在做饭。
经过短暂的战斗解决了这些韩军,113师部队立即在三所里摆开阻击阵地。
刚刚准备好,美军的撤退部队就扯了下来。
到11月30日,志愿军穿插部队截断了美军退路,至此,美军第9军的第2、第25步兵师、土耳其旅和美军第1骑兵师,韩军第1师各一部陷入包围之中。
美军为了撤往南方,出动大量飞机和坦克对志愿军阻击阵地发起突击,而志愿军则牢牢地在各阵地上承受着美军的狂轰滥炸。
在阻击中,三十八军打了许多艰苦的阻击战,比如在著名的松骨峰阻击战就是在此阶段出现的。
到11月30日深夜到12月1日凌晨,志愿军向被包围的联合国军发起总攻。
美军第2、第25师主力大部被歼灭,韩军第一师和土耳其旅也大部被歼灭。
美第九军突围无望,抛弃大量辎重装备,阻塞志愿军追击道路,向安州方向撤退。
而联合国军其他部队也有部分未被歼灭的部队撤出包围圈。
12月5日,志愿军收复平壤。
由于三十八军在战役中出色的表现,彭德怀司令员在通电嘉奖令中写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此后,三十八军以“万岁军”的名号名扬天下。
油画展示的三所里阻击战。
志愿军俘虏的美军士兵在东线,北进的联合国军也没有遇到志愿军的抵抗,而负责东线的正是刚刚进入朝鲜的第九兵团。
第九兵团是原本准备解放台湾的部队,每个军都是四四制或五五制的营编制,但是从南方紧急入朝的第九兵团缺少冬衣,在朝鲜的冬天忍受着严寒作战,11月25日第九兵团15万人避开美军的侦查,潜入长津湖地区设伏。
11月27日,长津湖一带大规模降雪,在美军尚未发现志愿军集结的时机下,九兵团于当日黄昏突然发起反击。
在长津湖以东的新兴里,27军以4个团的兵力向美军第七师第三十一团级战斗队发起进攻。
当志愿军发起进攻时,这支因干涉苏俄革命而被授予“北极熊团”称号的部队大部分士兵正在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