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现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9.95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刊策划 2006 年第 2 期 总第 284 期
俗云:没有发达的金融便没有发达的经济;没有发达的经济更没有发达的 金融。经济与金融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所以要展望新农村的金融面貌,首先 必须冷静分析当今农村的经济现状。
中国农村经济现状分析
■林华
fo rw a rd
近年来,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研 究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 以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认真贯彻 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调动了 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和农村经济取 得了新的发展。但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 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 素并未消除,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 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中国农村的经 济现状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大问题。正 是 基 于 此 , 中 央 在 “十 一 五 ” 规 划 中 正 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 标 , 将 对 “三 农 ” 问 题 的 关 注 提 上 了 前 所未有的高度!
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 管理体制。比较合适的做法是, 政府财 政支农资金总的分配、管理原则及其制 度由财政部门负责, 在财政内部逐步做 到资金由一个部门负责。这样便于财政
部门代表政府对支农资金的统一管理和 统 筹 安 排 。 为 解 决 “重 资 金 分 配 、 轻 资 金管理”的问题, 要进一步完善项目法 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 制、合同管理制等管理制度。
进一步改革征地制度。现行征地制 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征地范围过宽。许 多城镇盲目征地, 片面追求城区规模的 扩张, 大肆征地建工业园区。城市大批 征用农用地, 使大批农民无地可种。现 行征地制度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对 农民的补偿过低。政府在征地过程所收 取的各项费用又较多较重, 这些费用远 远多于对集体和农民的征地补偿费。保 护农民的土地权利是对农民根本利益的 最大保护。为此, 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 度。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缩小征 地范围,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改革征地 补偿方式。在公共利益之外的非公益性 用地, 不再动用国家征地权力, 而足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地转用年度计划 的控制下, 改为征购。为此, 需要开放 集体土地产权市场。
自 1985 年 以 来 的 统 计 资 料 表 明 , 中 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一直处于社会最 低层, 且与社会其他阶层的收入差距越 来越大。尤其是在中国中、西部, 仍有
许多农村地区处于集体贫困状态。从广 大的农村看来, 影响其发展的有这么三 个相关联的问题:
第一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农民收入 近些年增长缓慢, 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 了负增长。其原因不在于农民使劲少了, 而在于: 开支大, 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 涨, 每亩地的投入成本不断增长; 负担 重, 尽管上面三令五申减负, 但各种各 样的税费仍在增加, 很多农民种不起田; 收入减, 粮食价格走低, 棉花价格有所 增 长 , 但 幅 度 也 不 大 , 随 着 进 入 WTO, 其他农副产品的价格也不会高到那里去。 所以, 农民收入增长的前景堪忧。
第三是土地制度问题。这是农村经 济制度的根本。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包括解决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 除 了要清理外部环境如减负外, 从内部 看, 关键是要改革现有农村土地管理制 度。从土地看, 目前存在着三个问题: 一是分散, 每户一小块, 广泛分散在众 多的农户中: 二是闲置, 由于负担重, 种不起田, 很多农民弃农进城打工, 造 成 土 地 “抛 荒 ”; 三 是 非 流 动 性 , 除 极 少数地方外, 绝大部分地方的土地不能 流动。
农民走在经济发展的边缘
■ 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
正如不少媒体指出的, 目前不少中 国农民似乎已不愿再在土地上从事农业 生 产 了 。 去 年 央 视 的 《经 济 半 小 时 》 曾 报 道 : 洪 湖 市 峰 口 镇 唐 嘴 村 , 1900 亩 耕 地 中 就 有 700 亩 没 人 承 包 , 当 地 政 府 不 得不以每亩 30 元 的 价 格 包 给 外 地 人 , 而 这只是村民承包费的十分之一。凡是关 注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人们, 都明白这一 现象已经到了何种严重的地步。
俗话说, 农人恋土, 野人恋山, 热 爱土地是中国农民沿袭了几千年的天性。 今天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土地? 原因很简 单, 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不能得到 相应的产出回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是 人 的 本 性 , 农 民 也 不 例 外 。 在 “不 种 不亏、越种越亏”的情况下, 农民宁愿
选择不种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 农民不爱土地,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以及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笔者认为, 目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积极进行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推进 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中共十六大强调,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总书 记胡锦涛强调, 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 营, 这是战略化经营调整的途径, 这是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 一定要作为 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全局性, 方向性 的工作来抓。通过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 专业化的生产。充分发挥家庭经营和农 村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 依靠精细 加工提高科技含量, 创造出一批比较有 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 在国内外市场竞 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 要增加农民收入, 一个重要的药方是对
9 金融经济 FINANCE & ECONOMY
本刊 2006 年第 2 期 总第 284 期
策划
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这无疑 是一个有效的举措。但问题是靠谁来调 整, 有没有能力调整过来。靠国家来调 整? 国家有没有那么多钱来帮助调整? 不出钱, 出政策? 光靠政策能不能引导 农民来调整? 这是其一; 其二, 往哪里 调整, 哪里是可以预见来钱的可调之处? 谁来支付农民调整后得不偿失的代价? 其三, 能不能调整?
■ 倘若农村能够提供一个发挥农民的人力资本 的环境, 农民是不需要离开土地的。
社的负担。 为农民外出就业创造公平环境。最
近几年, 在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连续 几年下降和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劳动力就 业能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下, 农民纯收入 之所以还能保持低速增长, 关键就在于 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在增长。当前, 有 两个重大政策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0
金融 经 济 FINANCE & ECONOMY
一是在城市化速度加快、大量外来 人口和Biblioteka Baidu民工涌入城市的大趋势下, 政 府如何实施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建议 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大中城市要进 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允许外 来人口按职业或者居住地入户。
二是如何适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 要求, 保障其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建议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 主搞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 作。流入地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 充分 发挥公办中小学的潜力, 使之成为进城 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要降低 他们的入学门槛, 除学杂费外, 严禁对 民工子女入学收取赞助费和借读费。应 考虑将公办学校接收民工子女增加的费 用纳入当地财政有关教育事业费的预算, 教育附加中也可安排一部分经费, 设立 专项资金。
农民离开土地涌入城市, 只不过是农民 对负担沉重而收入菲薄的一种消极抵抗 罢了。倘若农村能够提供一个发挥农民 的人力资本的环境, 农民是不需要离开 土地的。
与菲薄的收入相伴而来的是, 农民 的生活得不到有力改善, 健康与营养的 投入不足, 农村少年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等等。而这些, 正进一步成为限制农村 经济发展的因素, 致使农民难以脱贫。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一 是解决农村资金流出问题, 做到资金取 之于农、用之于农。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审批、发放权过于集中, 制约了基层行 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利时效性, 加之激励 机制和约束机制失衡, 严重制约了信贷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要制定政策, 鼓励商业银行将在农村吸收的资金更多 地用于农村。二是解除信用社沉重的包 袱, 理顺管理体制, 提供有利环境。过 去几年应由中央财政承担的保值储蓄补 贴而由信用社自己消化, 加大了信用社 的利息支出。而其他专业银行是由财政 补贴, 这不利于金融业的公平竞争。鉴 于农村信用社储蓄所占份额过大, 存款 成本较高等原因, 建议国家提高信用社 的转存银行款利率及贷款浮动利率, 降 低支农再贷款利率。国家可借鉴国外合 作金融经验, 对农业贷款利息收入免收 营业税, 降低所得税率, 减轻农村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