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碱中和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126.15 KB
- 文档页数:8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习目标】1.掌握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要点梳理】要点一、中和反应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中性的水。
表达式为:H++ OH-=H2O。
3.现象:有些中和反应进行时有明显的现象,生成的盐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有些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要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或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要点诠释】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容易使稀盐酸过量。
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要点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用于医药(1)人的胃液呈酸性,当胃液的pH为0.9~1.5时,有助于食物消化。
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胃酸过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使碱和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
俗语“烧心”其实是“烧胃”也就是胃酸过多了,一般服用小苏打或胃舒平,它们均可以降低胃酸的浓度,但一旦并发有胃溃疡或胃穿孔症状,那么用小苏打就不合适了,因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胃粘膜,反而使胃酸分泌更多;气体的存在也有加剧胃穿孔的危险。
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生成具有收敛作用的氯化铝,治疗效果好一些。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2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2.掌握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4.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二、教学重点1.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酸与碱的定义;–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其颜色变化;–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酸与碱的认知和兴趣,如“你们都吃过柠檬吗?柠檬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引导学生思考,并简要复习酸和碱的定义。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1.酸与碱的定义–酸的定义: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化合物;–碱的定义:能够接受H+离子的化合物。
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特点:反应产生盐和水,pH值接近中性,有放热现象。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酸的通式:H+ + 阴离子→ 盐 + H2O;–碱的通式:OH- + 阳离子→ 盐 + H2O。
2.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
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作用:用于酸碱溶液的测定和判断;–原理: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在不同酸碱溶液中发生变化,通过观察颜色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其颜色变化–酚酞:酸性溶液为无色,碱性溶液为粉红色;–甲基橙:酸性溶液为红色,碱性溶液为黄色;–酸性紫:酸性溶液为红色,碱性溶液为蓝色。
3.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取少量酸碱指示剂滴于待测溶液中;–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如颜色变化为酸性则为酸性溶液,颜色变化为碱性则为碱性溶液,颜色无变化则为中性溶液。
初中化学教案:酸碱中和反应与pH值的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与pH值的实验探究一、引言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pH 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初中化学课堂的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以及pH值的变化,增强他们对这一化学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2. 理解pH值的概念,并能使用试纸进行测量。
3. 建立酸碱中和反应与pH值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盐酸(HCl)溶液2. 碳酸钠(Na2CO3)溶液3. 稀硫酸(H2SO4)溶液4. 甲基橙试纸(或酸碱指示剂)5. 天平6. 烧杯7. 软饮料(例如可乐)四、实验步骤1. 将两个小烧杯分别称取10ml盐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2. 将盐酸溶液缓慢倒入烧杯中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3. 使用甲基橙试纸浸湿后,将其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HCl溶液,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4. 重复第3步,但这次使用稀硫酸代替盐酸。
5. 取一小瓶软饮料,用甲基橙试纸浸湿后放入,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在第2步中,当盐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溶液会变得更加清澈。
2. 在第3步和第4步中,试纸会由橙色变为红色,表明溶液为酸性。
3. 在第5步中,试纸也会变为酸性,表示软饮料中含有酸性物质。
六、实验分析1. 盐酸与碳酸钠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水和相应的盐。
2. HCl溶液与甲基橙试纸反应,试纸变红是因为甲基橙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
3. 稀硫酸也具有酸性,与甲基橙试纸发生类似的反应。
七、实验讨论1.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2. 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范围从0到14,其中7表示中性,低于7表示酸性,高于7表示碱性。
3. 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和稀硫酸溶液都呈现酸性,而软饮料中也含有酸性物质,这也是为什么喝过可乐后口感酸涩的原因。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中的中和反应和滴定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中的中和反应和滴定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酸碱的知识。
酸和碱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而酸碱中的中和反应和滴定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
本文将对酸碱中的中和反应和滴定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酸碱中的中和反应在化学中,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其中酸和碱的化学式需要互补配对。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按化学计量比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1. 反应类型酸碱中的中和反应按反应类型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指酸和碱在反应中产生电子转移的现象,而非氧化还原反应则是指酸和碱在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的现象。
2. 过程与方程式中和反应的过程通常是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并且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氯化钠盐和水:HCl + NaOH → NaCl + H2O3. pH值变化酸溶液和碱溶液在中和反应中,pH值会逐渐接近中性。
酸性溶液的pH值大于7,而碱性溶液的pH值小于7。
中和反应后,生成的盐是中性的,pH值为7。
二、滴定滴定是一种实验方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的浓度或化学物质的含量。
在滴定实验中,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称为滴定液)被滴加到待测溶液中,通过观察滴定终点的变化可以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或化学物质的含量。
1. 实验原理滴定实验基于化学计量的原理,滴定终点通常使用指示剂来判断。
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滴定终点时改变颜色的物质,它会随着滴定液与待测溶液反应的进行而发生颜色变化。
2. 滴定过程滴定过程中,使用滴定管将滴定液逐滴滴加到待测溶液中,同时不断搅拌反应体系,直到出现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
滴定终点是指待测溶液中的反应物与滴定液中的反应物完全消耗,反应达到化学计量比例,这时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可以观察到。
3. 计算公式滴定时需要使用滴定方程式来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或化学物质的含量。
滴定方程式通常与反应物的反应比例有关,通过滴定液消耗的体积和滴定方程式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或化学物质的含量。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的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一个常见而重要的概念。
在我们日常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酸碱中和反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的酸碱中和反应进行详细解析。
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会失去其酸性和碱性质,生成中性的产物。
在化学等式中,酸通常用H表示,碱通常用OH表示,生成的盐则根据其成分进行命名。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示例如下:HCl + NaOH → NaCl + H₂O二、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特点1. 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这是因为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成水,此过程是放出热量的。
2. 酸碱中和反应发生在物质的分子层面,酸和碱的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在中和过程中,酸和碱中的氢离子(H+)与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
3.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化学方程式平衡的过程。
在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的摩尔比例要满足一定的化学方程式。
4. 酸碱中和反应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浓度增加和催化剂的存在都会加快反应速率。
5. 酸碱中和反应是不可逆反应,即一旦形成了盐和水,就很难再恢复原来的酸碱性质。
三、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1. 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常见的应用包括制备食盐(NaCl)、洗涤剂中的酸碱中和、胃酸中和等。
2. 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SO2和NOx的氧化产物溶于大气水分形成酸性沉淀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酸性沉淀物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3. 中和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许多化学工业过程中需要进行酸碱中和反应,例如制备肥料、玻璃、纸张等。
四、要注意的事项1. 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对身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2. 在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化学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反应进行调整。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分别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一、酸碱中和反应1.1 酸碱及pH值概念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在水溶液中,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而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
1.2 酸碱中和反应基本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当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该反应中,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H2O),同时产生相应的盐。
1.3 酸碱中和反应实例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实例如下:(1)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反应产生氯化钠(NaCl)和水(H2O)。
(2)硫酸(H2SO4)和氢氧化钾(KOH)反应产生硫酸钾(K2SO4)和水(H2O)。
二、氧化还原反应2.1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的过程,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失去氧原子的过程。
2.2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通过物质之间的电子转移发生的。
在该反应中,会有某个物质被氧化,同时有另一个物质被还原。
氧化过程中,物质失去电子;还原过程中,物质获得电子。
2.3 氧化还原反应实例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实例如下:(1)铁(Fe)和氧气(O2)反应生成氧化铁(Fe2O3)。
(2)氢气(H2)和氧气(O2)反应生成水(H2O)。
三、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区别3.1 反应物和产物在酸碱中和反应中,反应物是酸和碱,产物是盐和水,而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可以是不同的物质。
3.2 原子氧和氢离子的存在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水的生成是由酸中的氢离子(H+)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
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以有其他反应物和产物,不一定涉及氢和氧原子。
3.3 反应类型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是另一种反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