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联合王氏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36例
- 格式:pdf
- 大小:95.01 KB
- 文档页数:1
王氏颈椎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作者:范小春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4期摘要:目的总结王氏颈椎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颈椎旋转手法治疗24例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15例患者资料完整,男10例,女14例;年龄16~48岁,平均37.4岁,其中颈型5例、神经根型3例、脊髓型6例、椎动脉型3例及交感神经型7例。
结果24例均获回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7个月,治愈7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无效1例。
结论王氏颈椎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
关键词:颈椎病;旋转手法;王氏手法颈椎病为一种常见、多发的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国内文献资料统计其患病率为1.7%~17.6%,平均为7.3%[1],王拥军、施祀[2]调查某煤矿职工颈椎病患病情况,发现井上为8.10%,井下为 13.44%,平均为11.32%,井上井下有显著性差异,并将其归因于工作环境的不同。
在此调查基础上总结出与颈椎病有关的十项危险因素为井下工作环境、吸烟史、烟龄和烟量、卧高硬枕史、急慢性咽喉部感染史、慢性咽喉部感染的时间与程度、每日平均低头工作时间 (>4 h),其中急性和慢性咽喉部感染也是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3]。
胡亚明等[4]调查肇庆市居民 4674例,发现发病率为 8.11%,患病率为13.26%,男女相比无明显差别,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在经分析后认为: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
颈椎病为一种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加强对颈椎病的防治的研究,在人类即将跨入老龄社会的今天有其巨大的社会效益。
非手术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治疗方法包括牵引、推拿、药物、针灸、理疗等;综合疗法则有针对性地采用 1种以上的治疗方法。
牵引是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温针灸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60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等。
笔者采用温针灸颈段夹脊穴结合手法弹拨理筋为主,治疗60例颈椎病(不含脊髓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60例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6年。
临床分型:颈型12例、神经根型16例、椎动脉型10例、交感神经型8例、混合型14例。
所有病例均以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片或CT检查为诊断依据。
2 治疗方法2 1 温针灸法患者取俯伏位,医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取颈段夹脊穴常规皮肤消毒后,用28号1 5寸毫针直刺0 8~1寸,得气后捻转5秒钟,留针,于各针柄末端套置1 5cm长的艾条,在近穴位端点燃,待艾条燃尽,针柄冷却后,小心取除艾条灰烬,出针。
头晕头痛者,加毫针刺风池、四神聪、阿是穴;肩及手臂疼痛麻木者,加毫针刺极泉、合谷、列缺、阿是穴;有恶心、心慌、半身汗出等交感神经刺激症状者,加毫针刺内关、大椎、三阴交、太冲等穴。
加刺诸穴除极泉速刺不留针外,其余各穴均于得气后留针20分钟。
不能在俯伏位针刺的穴位,待颈段夹脊穴温针灸完毕后,改用适当体位针刺。
2 2 弹拨手法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先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横向弹拨患者左侧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手法要求缓慢、柔和,反复6次,再用左手拇指同样弹拨患者右侧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6次,然后以左、右手拇指同时分别弹拨患者左右两侧曲垣穴3次。
弹拨手法完毕后,继以两手拇指自颈椎两侧同时向对侧挤压按揉,沿颈椎上下反复操作3遍之后,左右摇颈各3周,拔伸颈部10秒钟,轻拿颈项1分钟。
头晕者加按风池、太阳,拿捏枕部,指尖击头顶;肩及上臂疼痛麻木者,加弹拨天宗、极泉,拿、抖、搓患肢;心慌者,加按揉心俞;呕恶反胃者,加按揉脾俞、胃俞。
以上治法先针灸后推拿,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以2个疗程为疗效判定时间。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年3月第1卷第3期(总3期)Chinese 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Mar2010,Vol.1,No.3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陈武杰陈秀玲林妙君刘锐坚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中医医院(510360)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組36例采用普通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等变化。
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而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疗法牵引术温针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为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
近年来,笔者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72例均来自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针灸科门诊及骨伤科住院部病例,将72例患者按首次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8.26±15.42)岁;病程(4.38±0.36)年。
对照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50.22±14.72)岁;病程(4.46±0.22)年。
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温针灸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江崛;宋南昌;徐涵斌;何勇【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分别给予温针灸合推拿手法、温针灸合颈椎牵引、温针灸合药物导入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PRI、VAS及PPI评分3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显愈率(92%)明显高于对照一组(74%)和对照二组(68%)(P <0.05).结论:温针灸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无内服药副作用,有推广价值.【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1(042)010【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温针灸;推拿手法;颈椎牵引;药物导入【作者】江崛;宋南昌;徐涵斌;何勇【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昌,330003;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昌,330003;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昌,330003;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昌,33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60% -7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工作。
该研究采用温针灸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0例病例均来源于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软伤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均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一组(温针灸合颈椎牵引治疗)和对照二组(温针灸合药物导入治疗)。
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4-66岁(平均50.10±8.71岁);病程3天-5年(平均11.32月)。
对照一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0-68岁(平均48.31±13.64岁);病程6天-5年(平均11.43月)。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0 V ol.(12) No.12 -108- 中华医学·针灸推拿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Observ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张钊敏陈国华王洁许秀玫(汕头市中医医院,广东汕头,515000)中图分类号:R24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0)12--02证型:BD【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汕头市中医医院在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
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 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和总有效率指标。
结果:通过比较,试验组患者的V AS、NDI以及总有效率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能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关键词】温针灸;推拿;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war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warm acupuncture treatmen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massag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V AS, NDI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3 treatment courses. Results: By comparison, V AS, NDI and total effective index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Conclusion: War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can treat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with remarkable effect.【Keywords】Warm acupuncture; Massage; Radicular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ment effect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12.043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颈椎病患者呈现年轻化,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属其中类型之一,患者由于脊柱神经受压[1]而感到颈部疼痛和椎旁肌肉压痛,甚至会引起睡眠障碍[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氏刺血疗法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病例王氏刺血疗法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病例
颈椎病(神经根型)病例:
崔xx,女,51岁,皖淮南市乳品公司职员。
病例摘要:颈肩部疼痛酸胀,伴右上肢麻木肿胀感5余年,每于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天气变化时亦加剧。
颈部活动时有弹响,劳累后头晕,颈痛,心情烦踝,平时易出汗。
T36.9摄氏度,BP126/80mmHg,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右(+),椎间孔挤压试验(+),C5、6棘突颈韧带上能触及条索状硬结,触之弹响,压痛(+)。
X线颈椎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想消失,C5、6椎体唇样骨质增生。
治疗经过:2009年9月7日出诊,三棱针取穴双委中、双尺泽、双肩井、大椎和颈后压痛点直接点刺,刺后每穴均拔罐多吸出血,出血量总计约100ml。
9月24日二诊,仅经一次刺血治疗多年的颈肩部疼痛酸胀及右上肢麻木不适均治愈,精神好转,无急躁易怒。
因又患左下肢坐骨神经痛,在治疗腰腿痛的同时又点刺了大椎和颈后压痛点。
此患者颈椎病和坐骨神经痛均一次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