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灌浆法施工工艺.doc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灌浆措施实施方案一、前言。
灌浆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通过孔洞或者裂缝注入特定的浆液,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密实性和耐久性。
灌浆措施的实施方案对于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灌浆措施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灌浆措施实施方案。
1. 灌浆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灌浆前,首先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确定需要灌浆的位置、孔洞大小以及灌浆材料的选择。
同时,需要清理孔洞周围的杂物和灰尘,确保孔洞表面干净,以利于浆液的充分渗透和固化。
2. 灌浆材料的选择。
灌浆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灌浆材料包括水泥浆、环氧树脂浆、聚氨酯浆等。
不同的灌浆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灌浆施工工艺。
灌浆施工的工艺流程包括浆液的配制、注浆设备的选择、注浆压力和速度的控制等。
在进行灌浆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浆液能够充分填充孔洞,并且与混凝土结构形成良好的结合。
4. 灌浆后的处理。
灌浆完成后,需要对灌浆部位进行保护和养护。
特别是对于环境湿度和温度要求较高的灌浆材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灌浆材料能够充分固化和硬化。
5. 质量检验与验收。
灌浆施工完成后,需要对灌浆部位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
主要包括对灌浆材料的固化情况、灌浆部位的密实性和结合性等进行检测,确保灌浆工程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三、结语。
灌浆措施的实施方案对于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在实际工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灌浆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软基处理规范软基处理是指对建筑地基进行加固和处理的一种工程技术,主要目的是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软基处理规范是指在软基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下面将从软基处理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软基处理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一、软基处理原则1.安全原则:软基处理应保证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地基沉降过快或不均匀导致建筑物倾斜,严禁出现地基沉降过大使建筑物产生裂缝或倒塌的情况。
2.经济原则:软基处理应达到经济合理的效果。
处理方法应选择合理,施工工艺和设备应结合实际情况,尽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效益。
3.可行原则:软基处理方法应科学可行,能够在实践中解决地基处理问题。
处理方案应符合地质条件、沉降控制要求等技术指标,达到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软基处理方法1.预处理:对软基地层进行排水、振实、加固等处理。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排水处理、土体加固、电渗排除法等。
2.加固方法: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灌注桩加固、钢板桩加固、冲积法加固等。
3.防沉方法:对地基进行防沉处理,以控制地基沉降速度。
常用的防沉方法有连续灌浆、加固墩基础、使用注浆材料等。
4.修补方法:对已发生沉降或破坏的地基进行修补处理。
常用的修补方法有填充加固、基础扩挖加宽、内荷载加固等。
三、软基处理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试验,确定地基的地质情况、承载力和稳定性等参数,以选择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法和施工方案。
2.软基处理过程中应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工程施工和监督检测,及时修复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
3.软基处理过后应及时进行检测和监测,对软基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和确认,以确保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软基处理时应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相互影响,避免过度振动或震动对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
5.软基处理应与其他工程施工协调一致,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其他工程的影响。
综上所述,软基处理规范是软基处理工程中的重要标准和指导原则,对软基处理的方法选择、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速公路路基软基常见处理方法杨帅◎(作者单位:辽宁省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一、高速公路路基软基概述相关数据显示,高速公路路基软基的填筑区一般是农作物种植区、鱼塘段等,一般来说,其土质具有比较松软、含水量较大和承载力较低等特点,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所以往往需要进行特殊的地基处理,以达到设计施工的需要。
而高速公路路基软基的处理应该尽可能在施工早期完成,因为这样就有充分的间隔时间使得软基沉降稳定以后再进行填土等接下来的操作。
目前高速公路路基软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如换填法、砂垫层施工法、表层处理法、抛石挤淤法等,每一种方法的使用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即使用最适合的方法进行施工,提高安全性、经济性,总之,对高速公路路基软基的处理一定要引起设计者的重视,最终保证人们和车辆的出行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高速公路路基软基常用的处理的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过程,以满足设计者的需要。
二、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常见施工质量问题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软土地基施工环境,一旦施工单位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合适,就会使高速公路软基出现路面沉降、路面开裂以及含水量较大等问题。
其中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路面沉降的问题。
要想避免沉降问题发生,就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细节,增强地基的强度。
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强度往往达不到施工要求,使高速公路路面出现变形现象,加快其沉降速度。
其次,软基的沉降量相对大。
而软基最大的缺陷就是其土层之间存在空隙,如果相关施工单位不重视其空隙的均匀度,那么路面就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最终使其裂缝问题加重。
第三,软基含水量问题。
软基含水量一旦升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需要加强控制其含水量,使软基的强度得到增强,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安全。
三、高速公路路基软基常见处理方法1.夯实法。
使用机械设备对软土层进行夯实作业也是软土路基处理的常用方法,通过大型设备对土层的不断锤击,提高软土路基的荷载能力和强度,减少后期受力变形的可能。
基础裂缝灌浆处理施工方案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概述基础裂缝灌浆处理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所需材料和潜在风险的预防措施。
2. 施工方法
2.1 清理基础裂缝
- 首先,对基础裂缝进行彻底清理,包括清除松动的碎石、尘土和油污。
- 使用刷子和高压水枪进行清洁,确保裂缝表面干净。
2.2 粘结剂准备
- 准备适当的粘结剂,如环氧树脂或聚合物混凝土粘结剂。
- 按照粘结剂制造商的说明书准备粘结剂。
2.3 灌浆注入
- 选择适当的灌浆注入方法,如压力灌浆或泵灌浆。
- 根据裂缝的深度和宽度,确定注入灌浆剂的压力和速度。
- 从裂缝底部开始,逐渐向上注入灌浆剂,确保灌浆充满整个裂缝。
2.4 灌浆养护
- 灌浆完成后,根据粘结剂的要求进行养护。
- 避免在养护期间施加额外的负荷或震动。
3. 所需材料
- 刷子
- 高压水枪
- 粘结剂(如环氧树脂或聚合物混凝土粘结剂)
- 注入灌浆剂
4. 风险预防措施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护目镜。
- 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确保周围没有人员或动力设备。
- 在灌浆过程中,遵循粘结剂的安全操作指南,并避免直接接触粘结剂。
5. 总结
基础裂缝灌浆处理施工方案包括清理裂缝、准备粘结剂、注入灌浆和养护。
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修复基础裂缝,并为建筑物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
灌浆工程施工基坑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商业综合体的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基坑工程,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深度约7米,周边环境为老旧城区,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条件为软岩和粘土,地下水丰富。
二、灌浆工程施工目标1. 对基坑墙壁进行加固,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防止地下水渗透,保障基坑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安全。
三、灌浆工程施工方案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灌浆工程前,需要对基坑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和地质勘察,获取基坑附近的地下水位、土质及地质情况等信息,并制定相应的灌浆方案。
2. 施工材料及设备准备灌浆工程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注浆剂、加固材料等,设备包括注浆设备、泵车、搅拌设备等。
3. 施工工艺流程(1)对基坑墙壁进行凿孔处理,打孔间距不超过1.5米,孔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将凿孔和墙体表面清洗干净,并将注浆设备接入孔口。
(3)根据设计要求,将水泥和注浆剂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然后通过泵车送入基坑墙壁孔中进行注浆。
(4)注浆完成后,等待一定时间使其固化,然后进行下一道工艺流程。
(5)再次对基坑墙壁进行检测和清洗,确保基坑墙壁完全加固和防水。
四、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注浆的质量和数量符合标准。
2.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基坑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保护,避免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 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4. 施工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地下水变化、地质条件变化及施工效果,随时调整施工方案。
五、施工质量验收1. 结束灌浆工程后,需进行全面的施工质量验收,确保灌浆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2. 需对基坑墙壁进行专业的检测和测量,确保墙壁的加固和防水效果。
3. 应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验收和记录,做好相关的工程档案和报告。
六、施工效果评估1. 在施工结束后,需对灌浆工程效果进行评估,对加固和防水效果进行全面检测和测量。
2. 需对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估,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1F413000 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与灌浆施工考点1 软基特点P601. 砂砾石地基特点:空隙大、孔隙率高、因而渗透性强。
2. 软土地基特点:孔隙率大、压缩性大、含水量大、渗透系数小、水分不易排出、承载能力差、沉陷大、触变性强等特点,在外界的影响下很易变形。
考点2 灌浆方式和灌浆方法P62-63(一)灌浆方式1. 纯压式浆液流动速度较慢,容易沉淀,堵塞岩层缝隙和管路,多用于吸浆量大,并有大裂隙存在和孔深不超过15m的情况。
2. 循环式浆液保持流动状态,可防止水泥沉淀,灌浆效果好。
(二)灌浆方法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6m时,可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
考点3 帷幕灌浆P63-67帷幕灌浆施工工艺主要包括:钻孔、裂隙冲洗、压水试验、灌浆和灌浆的质量检查等。
(一)钻孔灌浆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不应大于10cm。
终孔孔径不宜小于φ56mm。
(二)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裂隙冲洗宜采用压力水冲洗,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lMPa。
(三)灌浆方式和灌浆方法帷幕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
(1)三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再灌注上游排孔,后灌注中间排孔,每排孔可分为二序。
(2)两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后灌注上游排孔,每排孔可分为二序或三序。
(3)单排孔帷幕应分为三序灌浆。
帷幕灌浆段长宜为5~6m,具备一定条件时可适当加长,但最长不应大于10m。
(四)灌浆压力和浆液变换灌浆浆液的浓度应由稀到浓。
(五)灌浆结束标准和封孔方法当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 后,继续灌注30min,可结束灌浆。
(六)特殊情况处理1. 冒浆、漏浆: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待凝、复灌等方法。
2. 串浆:①应阻塞串浆孔,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再对串浆孔进行扫孔、冲洗、灌浆。
②一泵一孔同时灌浆。
3. 灌浆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按下列原则处理:(1)应尽快恢复灌浆(2)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进行灌注。
注浆技术在建筑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詹锦泉一、注浆法概述:1、定义:注浆法是一种人为地把具有充填、胶结性质的材料注入到岩土体的裂隙或空隙中,以增加其强度或密实性的施工方法。
注浆法的核心和实质为,通过浆体的充填、挤压、胶结、凝固、固结等作用,增加有关土体的密实度、强度及稳定性。
因此,在日本把注浆称为“土质稳定”(Soil Stabilization)而欧美称之“地基处理”(Soil Treatment)或“地基加固”(Soil Improvement)。
2、目地和应用范围:注浆目地:岩土体及构筑物的加固、堵水与防渗应用范围:a 堤、坝灌浆工程b 地铁、遂道、矿山灌浆工程c 房屋、高速公路、桥梁灌浆工程d 桩底注浆及提高混凝土灌注桩标号等3、注浆材料:注浆材料现今已有多品种、多系列,粗划分为:水泥浆、化学浆,或分为颗粒性浆材、溶液性浆材。
4、注浆加固原理从注浆原理上分类如表2。
从注浆作用机理上可大体划分为、充填注浆、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层间注浆(接触注浆)、搅拌注浆(高压旋喷注浆、深层搅拌注浆、粉喷注浆)、压密注浆(挤压注浆、布袋注浆)等。
二、软基加固处理:1、软基(土体)加固原理:通过钻孔在土体中形成极浓的浆液,,在注浆点周围使土体压密而形成浆泡,当浆泡直径较小时,注浆浆泡基本上沿钻孔的径向(即水平向)扩展,随着浆泡尺寸的逐渐增大,便产生较大的上抬力使地面抬动。
当合理的使用注浆压力并造成适宜的上抬力,能使下沉的建筑物回升到相当精确的范围。
简单的说,土体注浆是用浓浆置换和压密土的过程,其过程以压密(挤压)作用为主,而以劈裂和渗透作用为辅的加固过程。
压密注浆技术是美国首先研究,并于本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应用的。
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继而该技术出口到日本及欧洲,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展。
随之提出一些新设计理论与原理研究。
该技术被认为是革命性的。
目前压密注浆技术已进入其应用的第五个十年。
在国内,压密注浆技术也逐步被认识。
软基处理灌浆法施工工艺
(1)钻孔
注浆孔施工是注浆第一道工序,对于较浅的软土,可采用螺旋钻,较深则宜采用回转式钻机。
为防止冒浆,孔径宜小一些,一般为75-110mm,垂直偏差小于1%。
(2)制浆
根据材料试验确定配比、选择浆材,制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按程序加料,准确计量,掌握浆液性能,用多少浆制多少浆。
②浆液应进行充分搅拌,并坚持注浆前不断搅拌,防止再次沉淀,影响浆液质量。
(3)注浆
注浆是通过注浆设备、输浆管路,将浆液注入到目的层中。
用于公路下卧软弱土层处理工程中的注浆方法有:
①自下而上式孔口封闭注浆法。
这种工序一次成孔,孔口用三角楔止浆塞封口,分段自下而上注浆,注浆段高度在1.5-2.0m之间。
该方法对于黏性土层较多或地层下部具有少量中粗粒砂土层的软弱土层较为适用。
②自上而下式孔口封闭注浆法。
这种方法一次只钻成一段注浆孔,孔口用三角楔止浆塞封口,分段自上而下注浆,注浆段在 1.5-2.0m 之间。
该方法对于地层中上部中粗粒砂土层较多的软弱土层较为适用。
在开始注浆前,应进行现场注浆试验,确定单孔注浆量,然后按
照所采用的注浆工艺施工。
先施工边缘帷幕孔,再施工加固孔,宜采用序次施工,即先注第1序次孔,再注第2序次孔,其次注第3序次孔。
当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时可终止注浆。
边缘帷幕孔孔距应为一般注浆孔孔距的1/2,以确保注浆工程的质量。
在边缘帷幕孔施工后,应根据治理段水文地质情况来确定是否施工排水孔。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应在治理范围内用钻机钻成1-3个排水孔,其目的是将边缘帷幕孔所围范围内的地下水随注浆施工排出,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注浆质量。
当排水孔周围注浆孔施工时,排水孔内见到注浆浆液时,可将该排水孔用注浆浆液灌实,并封孔。
在注浆过程中,当地面隆起或地面有跑浆现象时,应停止注浆,分析其原因,对下一个注浆段宜减量注浆,并检查封孔装置、注浆设备等,如仍然有地面隆起或地面跑浆,应结束该孔注浆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