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比例尺(1)》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比和比例 -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 比例尺的应用4. 比例分配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分配问题。
2. 教学难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 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比例尺的应用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5. 比例分配问题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地图、设计、建筑等领域。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一、引入。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比例尺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究。
学习任务一:把实际距离画在纸上师:我们先来研究“为什么要学习比例尺?”。
由现场听课的部分老师来自山东菏泽引出“菏泽到北京大约600千米”,提出学习任务1:你能在纸上画出这段距离吗?学生尝试画图,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全班交流。
让学生借助实物投影,讲解自己是怎样在纸上画出600千米的。
随着学生的讲解,教师逐次进行板书(有序排列,一列是“图上距离”,另一列是“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6厘米 600千米3厘米 600千米10厘米 600千米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不同点:缩小的比例不同。
师:在画图上,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比就是比例尺。
归纳:一幅图,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学习任务二:求比例尺师:以6厘米这幅图为例,怎样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呢?1.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先统一单位,再化简成前项是1的比。
3.让学生独立求出另两幅图的比例尺,巩固求比例尺的方法。
学习任务三:两种比例尺表示方法的互化出示地图,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讨论1:如何将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强调线段比例尺上的最后一个数据带上单位。
讨论2.如何将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全班交流。
三、练习。
1.认识“放大比例尺”2.分层练习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资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7、48页,练习八第1—3题。
设计理念: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仅要思考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构成。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10篇)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例尺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二册《比例尺》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脑筋急转弯师: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了。
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1、操作计算。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画线段游戏。
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①橡皮长5厘米②圆规长11厘米③米尺长1米师:咦?怎么不画了?生:画不下。
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师:这个办法不错。
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人教版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具准备:课件、方格图。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成语吗?生:以一当十。
(指名回答)师:那这样的话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生:以三当三十,以七当七十。
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
(指名回答)师:那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几当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生:以五当五十,以十二当一百二十。
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师:大家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一下在数学中如何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甚至以一当更多。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如果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
师:估测一下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
(生画师巡视)(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9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9厘米,宽6厘米。
或者是长3厘米,宽2厘米。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观点一: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3:2。
观点二: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2.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3. 比例尺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比例尺的应用;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2)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2.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1)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通常用分数表示,如1:100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000000厘米。
3. 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 = 地图上的距离÷ 实际距离;(2)举例说明:如果地图上的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实际距离为500公里,求比例尺。
4. 比例尺的应用(1)地图上的比例尺;(2)建筑设计图纸的比例尺;(3)其他实际应用场景。
5.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例尺?(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1)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观察生活中的比例尺应用,下节课分享。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比例尺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教师讲解: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
(板书)
(2)、教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指出: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2、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改写。
出示例1:把教材第49页线段比例尺改写数值比例尺。
(1)、说一说方法。
(2)、改写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1㎝:5000000㎝ =1:5000000
3、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教师板书解答过程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距离为Xcm。
10:x=1:500000
X=500000×10
X=5000000
5000000㎝=50㎞
巩固练习。
做第52页的“做一做”。
指名做,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19页的练习。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4篇比例的应用篇一教学内容:比例尺应用课题:比例尺设计教师:屈菊红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学习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习方法:自学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地图。
(挂图)比例尺1:500000000(1)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注的比例尺。
(2)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3)引出课题,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及自学要求(4)结合课件检验自学情况:师: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比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做比例尺?提问: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数值比例尺。
(1)出示课文插图。
(2)找到比例尺1:100000000。
(3)认识数值比例尺。
①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
②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③因为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所以1厘米:100000000厘米=1厘米:1000千米1:10000000也可以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千米。
④1:100000000有时也写成分数形式。
3.线段比例尺。
(1)050km(2)表示什么?因为:1千米=100000厘米,50千米=5000000厘米出示课文插图。
(2)找到比例尺050千米。
认识线段比例尺。
①说明:比例尺050千米是线段比例尺。
②比例尺050千米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千米。
(写出相应板书)(4)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例1)①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②学生尝试改写,并与同学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改写。
《比例的应用——比例尺(1)》教学设计
砚山县盘龙乡翁达小学:陆永葵课题:比的应用——比例尺(1)
教学目标:1、学习比例尺,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学会利用化简比的方法计算一副图的比例尺;
3、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计算过程中注意比例尺的格式必须前项或者后项
为1,计算过程中距离单位必须一致。
教学重难点:比例尺的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和前项或者后项必须为1。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化简比:
25:500= 9:18000= 300:2=
2、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的含义
3、板书课题《比例的应用——比例尺(1)》
二、新课;
1、教学比例尺的含义:
(1)谈话
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形时,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扩大),在画在图纸上,这就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那什么是比例尺呢?
一副图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用关系式表示就是: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2、教学比例尺的写法:
(1)比例尺有哪几种书写方式呢?
a 、数值比例尺:1:1000000
b 、分数形式数值比例尺:
1 c 、线段比例尺:
(2)观察上面三种类型的比例尺,它们各表示什么含义?
(3)你能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cm : 50km
=1cm : 5000000cm
=1:5000000
思考:1:5000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
3、教学精密仪器比例尺:
除了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小的这种比例尺,同学们还见过什么样
的比例尺?
如果加工精密的零件,零件的图形绘制时,就会将图形进行放大,这时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就会大于实际距离,如一幅图的比例尺是2:1,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120km,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是2.4cm。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2.4cm : 120km
=2.4:12000000
=1:500000
四、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2cm : 5mm
=20mm:5mm
=4:1
五、拓展
(1)我们在计算比例尺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a、把比例尺的前项或者后项改写成1的方式;
b、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相同。
六、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小结本课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