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家乡的小吃人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4课家乡的小吃(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特色小吃文化。
2、尝试用彩泥或绘画等形式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名片。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独立动手能力,对家乡的小吃也比较熟悉,因此学习本节课难度相对较小。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家乡的特色小吃,运用绘画、彩泥等形式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名片。
教学难点:文字说明的书写。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创设以国宝熊猫为原型的新朋友“川川”,以和老师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们一起走进家乡的小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对家乡的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家乡的故事,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川川。
川川:大家好,我叫川川,接下来请跟随我和李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家乡的小吃吧!2讲授新课(1)领略家乡特色小吃:师:川川,你最喜欢什么小吃呢?川川:我的家乡在四川,当然最喜欢四川的小吃啦!师:四川的小吃历史悠久,要说有代表性的,那钟水饺定然是其中之一。
川川:老师,都是水饺,有什么区别么?师:讲解钟水饺。
钟水饺之所以好吃,跟它的选料和调味密不可分,选用红辣椒面和菜油炼制的红油,加上四川特制的酱油等多种调料巧配妙合而成,具有皮薄、料精、馅嫩、味鲜等特色。
2016年,钟水饺被授予“四川金牌旅游小吃”的称号。
钵钵鸡:起源于乐山,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钵钵”是一种瓦罐,将鸡肉串串放入精心调制的料汁里煮熟,然后放在钵钵里涮着吃,这就叫钵钵鸡。
是“四川的传统名小吃”。
赖汤圆:创始于1894年距今已有IOO多年历史。
虽然看起来和所有汤圆一样,但是在口感上却大不相同。
赖汤圆细腻柔和、皮薄馅多、软糯香甜、好吃不腻,是“成都最负盛名的传统名小吃之一”。
四川的小吃数不胜数,光是面就有二十多种。
川川:这我知道,有成都担担面、宜宾燃面、内江牛肉面、邛味奶汤面、广安麻哥面等等。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了解民间艺术。
2.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关于家乡小吃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掌握绘画技巧。
2. 难点:如何将家乡小吃的特色和情感融入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地的特色小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家乡小吃,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绘画家乡小吃,讲解绘画技巧。
4. 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绘画家乡小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创作: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将家乡小吃的特色和情感融入作品中。
6. 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家乡小吃2. 制作过程3. 特点4. 民间艺术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深入了解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
2. 结合课堂所学,完成一幅关于家乡小吃的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家乡小吃的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将家乡小吃的特色和情感融入作品?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5. 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关注的细节: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中,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回家后,深入了解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
《家乡的小吃》名师教案【课时】一课时【课型】综合·探索【年级】六年级【版本】人美版【教材分析】《家乡的小吃》一课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美版教材第11册中的第14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
美术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乐趣。
不过,创新不是意味要完全摒弃传统,而是应该在认识中国传统、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加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我设计的《家乡的小吃》一课教学案例就是让孩子们用视觉、嗅觉、味觉去感受,在合作学习中去体验,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情分析】根据教学内容,我首先制定了综合性的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尝试融绘画、设计、泥塑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宣传单及实物展示,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其次,通过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发展,加深对本地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在日常生活中,风味小吃充斥在孩子们周围,但基于有限的生活和观察环境,学生只会在意它是否好吃,而忽视了小吃对我们地域文化的影响、发展及其意义。
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好吃、好玩的心态,通过观察欣赏视频与图例,通过他们自己讨论、探究、甚至用ipad直接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领他们贴近生活、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从而能带着激情带着自豪与感动来进行创作,设计完成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本地区的饮食文化和小吃特色;能用绘画、设计、泥塑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宣传单及实物展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感受并体验设计小吃宣传单所带来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对家乡小吃的宣传,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文化,加深对本地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多种形式介绍家乡的小吃。
【教学难点】怎样把传统的小吃造型和宣传介绍设计得更有美感和新意。
《家乡的小吃》教学目标:1.了解泸州的饮食文化,简单了解泸州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2.尝试着采用橡皮泥、刮画纸等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来制作完成一份家乡小吃作品,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家乡小吃的宣传,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习俗,加深对本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小吃。
通过宣传介绍家乡小吃的特色,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难点:怎样把传统的小食品做得更有创意和新意。
教学流程:一:猜礼物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猜猜礼物2.品尝“泸州白糕”,说说白糕的味道3.了解白糕的制作观看白糕的制作录象二.学生介绍家乡小吃1.师:刚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现在请大家也给老师送份礼物吧,就请你们把了解的家乡的小吃介绍给我作为礼物。
说说它的形状、色彩、口味等,如果知道它的名称由来和传说故事也可以说一说。
2.学生介绍:猪儿粑、泸州白糕、串串香、铺盖面等3.教师小结谢谢同学们给老师介绍了这么多泸州的小吃,好多小吃就连老师都不知道呢,同学们让老师知道了咱们泸州有这么多有特色的小吃,还有精彩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美好的寓意,真是大饱耳福啊!三.欣赏家乡的小吃,教师归纳及拓展(一).欣赏家乡小吃的图片师:(刚才我们口福享了,耳福也享了,现在让我们的眼睛也来享受一下。
)1.泸州猪儿粑2.泸州白糕3.串串香4.糖葫芦5.凉面(二).教师归纳后板书我们家乡的小吃远远不止这些,它们伴随着我们幸福生活的每一天,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欢乐,正因为它们有着精湛的技艺、深刻的寓意、多姿的造型、丰富的色彩,还有怡人的口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是我们家乡人民智慧的结晶。
出示板书:家乡的小吃精湛的技艺深刻的寓意多姿的造型丰富的色彩怡人的口感(三).拓展欣赏(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快速而广泛地流传开来,像各地的小吃,由于社会的发展、交通的便捷,很多外地的小吃现在也成为了我们身边的小吃。
)①北京的烤鸭②天津的大麻花③云南的过桥米线④日本的寿司⑤法国的蛋糕……1.教师:这些小吃大家喜欢吃吗?说说为什么?2.生:喜欢吃……因为它们……3.教师小结:现在我们家乡的很多传统小吃正面临着一些困难,它们有的正在渐渐被人们遗忘,有是甚至已经失传了,同学们:作为一个家乡人,你愿意为家乡小吃的传承和发扬出一份力吗?师:你有什么好的点子能让我们的传统小吃更有吸引力、更受大家欢迎,或名气更大呢?生……师:同学们的这些点子真的太好了,令老师很感动!相信我们泸州的家乡小吃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四.教师示范师:现在我们马上来试一下!老师这里有些普通的橡皮泥,怎样把它们变得更有创意呢?1.学生说,教师现场做2.教师示范各种技法,出成品(最普通最简单的橡皮泥,在同学们的妙计下,都变成一件件充满创意的小艺术品了,有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是一点不错!你们都是很棒的小艺术家!)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今天我们要来举行一个校园美食节,你们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
14.家乡的小吃【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本地区的饮食文化。
2、学会用彩泥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怀,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3、学习与人交往合作,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彩泥设计、创作家乡的小吃。
【教学准备】学生:彩泥、彩泥工具、辅助材料,课前搜集家乡特色小食品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教师:课件(本地区饮食文化的视频、家乡特色小食品图片、学生作品)。
【实施目标过程】(一)视频引导,揭示课题。
引入:(略)老师:花椒、辣椒、葱花……放进小面里,麻辣有味!这辣椒的火红,就是重庆的颜色,代表着重庆人的热情、直爽!小面和火锅一样,是重庆的标签和名片。
不少外地朋友为了吃一碗正宗的重庆小面,来到我们城市做客。
身为重庆人,应该借着这个机会,把更多的家乡小吃介绍给大家!★(板书课题:《家乡的小吃》)(二)交流与发现1、组内交流:老师:现在组内,小组长带领大家,说说你还知道哪些重庆小吃?并尝试选一种小吃,介绍它的味道、形状、颜色的特点等。
学生:1分钟交流2、小组反馈:老师:请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种家乡的小吃。
学生:(麻花、汤圆、米花糖、……根据学生所说,点击放大图片)3、感受摆盘和装饰的效果:老师:重庆小汤圆糯米的甜润!麻花的酥脆!串串的香辣都回味无穷!为了让这些美味小吃更加赏心悦目!重庆师傅们有自己的办法!看!为什么它们的模样让人想吃又舍不得吃?学生:因为摆放好看,餐具装饰很漂亮,颜色也有变换等等……★(板书内容:摆盘和装饰)老师:虽然咱们教室里没有厨具做出美味小吃,但是我们可以用彩泥制作出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小吃作品!定格它的魅力!让欣赏作品的人,似乎能感受到它的香味!过渡:那我们来看看下列彩泥作品!学学技巧和方法!(三)自学与探究老师:同学们看看图片,独立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表现出小吃特点的?学生:抓住颜色、外形等特点……★(板书:抓住特点:颜色、外形)老师:用彩泥制作小吃,我们会用到哪些手法呢?学生:(预设:制作方法:搓、揉、捏、压、盘、刻……)老师示范:■换成展示台屏幕:演示搓、揉、压……等手法老师给大家做一个锅贴饺子……并建议加些其他材料辅助,感受到锅贴底面的酥脆!最后摆盘组合成一道秀色可餐的锅贴!★(板书:搓、揉、捏、压……)老师:同样的手法,我们还可以制作出面条劲道的小面呢!注意步骤。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家乡的小吃 | 人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14课,名为《家乡的小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剖析、分类的方式来了解家乡的小吃。
本节课时长为1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绘画的几何形状构成方法,能够模拟表现外形与空间透视形式。
2.了解中国和国外的各类传统美食。
2.技能目标1.能够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家乡小吃的外形和特点。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感知并了解民间文化的魅力。
2.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价值和意义。
4.教学重点1.能够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家乡小吃的外形和特点。
2.掌握画几何形状的构成方法。
5.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对小吃的理解和认识画出相应的外形。
2.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发挥出创意和想像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 (10分钟)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主题《家乡的小吃》,激发学生对各种小吃的热情和兴趣。
2.学习知识点 (20分钟)老师以简单的形式介绍绘画的几何形状构成方法。
同时,讲解一些小吃的外形和特点,激发学生思考想象。
3.示范画画 (30分钟)老师在黑板或者白板上简单画几个小吃的形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独有的小吃形状,并把这些形状组合起来,再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吃。
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去体会小吃的味道和美妙。
4.交流展示 (20分钟)学生交流自己画的小吃,老师点评指导,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对于绘画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了解到更多不同家乡小吃的魅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了解家乡的小吃,借此激发他们对于家乡文化的热情。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创意和想象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是主人翁,他们是教学过程中的受益者。
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们在交流展示环节中也展现了他们的特点和潜力,并表现出一定的绘画技巧。
四川特色小吃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四川的特色小吃,体验制作特色小吃的方法。
注重学习过程的游戏性、愉悦性和体验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四川的特色小吃,认识家乡的传统习俗和社会风貌,挖掘小吃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爱故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思路多样化、丰富化。
特色小吃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学生对学习内容熟悉且喜爱。
前面通过《玩泥巴》的学习,学生对关于泥塑技法有了初步感知,有一定的表现力和造型基础。
但学生对家乡小吃的了解比较匮乏,有些甚至一无所知,更谈不上了解小吃中蕴含的深远含义。
在课前,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品尝食物、调查的方法,让学生对小吃有直观的感受,对小吃文化也有一定的客观认识。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简单了解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
运用团、搓、压、捏、切等手法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家乡的菜肴,体验形与色带来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示范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设计、制作、宣传家乡小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宣传、介绍、彩泥制作家乡小吃的探究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提升对家乡饮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用彩泥把自己想象中或记忆中的四川小吃的造型和色彩大胆表现出来。
2、教学难点怎样把传统的小吃做得更有创意和新意。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论法、讲授法、示范法等。
五、教学准备课件、超轻粘土、展板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川特色小吃历史文化艺术特点:形状、颜色制作方法题单设计仔细观察小吃的外形和颜色,并连线。
半圆形钟水饺甜水面椭圆形白色蛋烘糕糖油果子长方形绿色龙抄手军屯锅盔长条形黄色叶儿粑赖汤圆圆形伤心凉粉三大炮三角形。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4课家乡的小吃》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传统小吃。
2.学习运用颜色、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表现小吃的形态和特点。
3.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小吃形象。
4.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家乡的传统小吃:老北京糖葫芦、天津狗不理包子、山东煎饼果子等。
2.学习小吃的形态和特点:使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表现小吃的轮廓和质地。
3.运用颜色塑造小吃的形象:使用明暗对比、色彩搭配等手法,表现小吃的鲜艳和美味。
4.设计自己的小吃形象: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小吃形象,并给予适当的配色和质感表现。
5.绘制小吃画作:将自己设计的小吃形象绘制成画作。
三、教学重点1.运用美术元素表现小吃的形态和特点。
2.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和观察力。
四、教学难点1.如何使用颜色、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表现小吃的特点和形态。
2.如何设计自己的小吃形象,使之有鲜明的个性和视觉效果。
1.各种传统小吃的图片、实物或介绍。
2.绘画工具:颜料、画笔、画布或纸张等。
3.教学PPT或教学板书。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展示各种传统小吃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小吃。
第二步:讲解美术元素1.通过PPT或板书,讲解颜色、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介绍运用美术元素表现小吃的特点和形态的方法。
第三步:设计小吃形象1.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小吃形象。
2.提供相关素材和参考,帮助学生了解小吃的形态和特点,并思考如何表现。
第四步:绘制小吃画作1.提供绘画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小吃形象,绘制成画作。
2.在绘画过程中,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颜色、线条和形状表现小吃的特点和形态。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1.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小吃画作。
2.通过分享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1.观察学生对传统小吃的了解程度和绘画作品的质量。
2.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美术元素表现小吃的特点和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