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写一则本地或本校的消息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一、训练目标:1、学会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2、缩写时应忠于原文,不改变原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不改变原文的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3、思路清晰,畅通连贯,结构完整。
二、写作指导:(一)导入: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用形式。
所谓缩写,就是把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在不改变基本内容、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不改变顺序的情况下写成较短的文章。
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具体的缩写方法有以下三种。
(二)指导:1、摘录法抓住原文的中心和要点,以摘录原文重要语句为主,适当增加衔接语言,连缀成文。
缩写记叙文可摘录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重要语句。
缩写议论文可摘录原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保留主要论据,次要的事例、引文等,有的可以略去,有的可以从中作些摘录。
缩写说明文,可把最能说明事物主要特征的部分较多地摘录下来,而文中的枝节问题、与事物本质特征关系不大的部分可少量摘录或不录。
2、删除法原文叙述或说明具体而细致,缩写时将这些删除,剪掉枝叶,留下主干。
缩写句子,保留强调的分句。
段落缩写可以抓住段中主句,其余的字句适当保留。
如记叙文,可删除次要人物、次要情节、非关键性的细节,以及一些描写和渲染性的语言等。
说明文可删除部分重复的例证、描写、议论性的文字,删除那些不直接影响说明对象的修饰性语言、叙述和次要细节,保留事物特征和本质的部分。
议论文可删除重复的分析、次要的例子以及非论证的部分。
3、概括法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原文的意思。
记叙文,细致描写的部分可压缩成粗略的描写,详尽叙述的部分可压缩为概括叙述,详细的对话可以改为简略的对话等。
说明文,可概括那些对特征、本质解释的文字。
议论文,可将理论论据由具体引用压缩成概括引用,事实论据可由具体详细叙述变成概括略述,有的论据还可以一语带过。
也可以把几段文字压缩成一段文字。
1、新闻两则导学案【预习检测】给加点的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芜.湖() cuī()枯拉xiǔ()溃.退()荻.港()诸.()城坚jué()泄气( ) 要塞( ) 签订( ) 督.战( ) 歼.灭( ) 锐不可当.( )():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知识链接】一、新闻相关知识(一)什么叫“新闻”“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是指消息,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二)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是新闻必不可少的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所以,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看标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是对标题的(扩展)。
所以,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看导语。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所以,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看主体。
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部分。
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新闻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新闻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 :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四)新闻的特点:准确性、客观性、及时性、简明性。
(五)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小知识:电头:电头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交代槁子的来源和发稿的时间。
1.在报道的开头。
2.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
3.交代稿子的来源和发稿时间。
如:体会[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电头所含的信息量参考:[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中”新华社“是通讯社的名称,交代了稿子的来源;”长江前线“交代了发稿的地点,说明稿子的真实性;”22日22时“交代了发稿的时间,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电“说明了发稿所采用的形式”。
写作学习写消息【目标导航】1.学习消息的基本特点,掌握消息的要素和结构。
2.尝试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消息的写作。
3.学会通过消息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时代风貌。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从近期报刊、网络上搜集你最感兴趣的一则消息,带到班上交换阅读。
大家一起评议,进行“好消息奖”推选,各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
就本次活动撰写一则短消息。
100字以内。
2.在上述消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适当增加过程介绍或者背景资料,撰写一则长消息。
不少于500字。
3.除了上述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最近都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
不少于500字。
【新课导入】消息,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
要写好这样的事件,你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深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最基本的材料,一般包含“六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掌握消息的写法。
【写作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体现消息的及时性。
2.所报道的人或事必须是真实的,要体现消息的真实性。
3.所写的篇幅要短小精悍,要体现消息的简洁性。
4.要注意先列好消息的提纲,严格按照消息的要求和格式进行规范写作。
【技法点拨】1.制作醒目的标题消息的标题是全文的眼睛,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它主要有四种形式:主题式、主题加肩题式、主题加副题式、完全式(主题加肩题、副题)。
例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文眼就是新闻标题。
《若希拉里入主白宫——克林顿“头衔”将成问题》这篇新闻的主标题是《若希拉里入主白宫》,因为新闻主要内容是希拉里将参与美国总统竞选,后面的内容很明显不是主要内容,其目的是引起读者兴趣,属于副标题。
2.提炼精彩的导语导语是消息写作的重心,是消息的头一句或第一段话,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写作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汲取鲜活的写作素材,并作出快速反应。
2.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有关消息写作的具体要求,并努力在实践中达到这些要求。
(重难点) 3.让学生在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写作兴趣。
【学习指导】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报纸、电视、电台每天都会在第一时间为我们播报新近发生的事实,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新闻以它独有的真实、及时、简洁,向我们提供了事实真相。
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新闻的实战演练。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知识卡片1.消息的基本结构(1)标题:全文的眼睛对标题的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标题形式:主题式、主题加副题式、完全式等。
(2)导语:消息的头一句或第一句话——最有价值,最核心。
对导语的要求: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注意事项:精心写好导语,是消息写作的重心。
(3)主体:躯干,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对主体的要求:材料具体、充实、典型性。
知识板块二方法指导2.消息是一种常见的实用文体,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个部分,写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标题要醒目。
消息的标题,是全文的“窗口”。
它要求用醒目的语言对新闻内容作富有个性特色的浓缩和概括,有的还对新闻事实作精要的评论,点明报道的意义,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消息的标题有四种形式:正题式,正题加眉题式,正题加副题式,完全式(正题加眉题、副题)。
采取哪种形式,要根据内容的需要。
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精心考虑,仔细斟酌,要准确、新颖、醒目。
(2)导语要简洁。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是“将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最前面”,满足读者“一睹为快”的心理,从而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全文。
导语的形式有叙述式、描写式、引语式、提问式、评论式几种。
(3)主体要充实。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紧承导语,紧扣中心,对导语中的事实用足够的材料、典型而有说服力的实例,加以展开和补充,是发挥和表现消息的主题的关键部分。
课题: 30.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观刈麦》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大意,体会诗中感情。
学习过程:预习(一)简介作者和作品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贞元进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和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著有《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朗读课文,并完成下列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刈()荷()箪()饷()灼()秉()穗()吏禄()2、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妇姑()荷( ) 惜()丁壮()秉()相顾言()岁晏()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三)、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刈”是“割”的意思。
白居易看割麦子都看到了什么呢?又想到了什么呢?(四)、熟读课文,说说本诗的大意二、展示:1、预习效果。
2、我们的问题3、合作探究:(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2)、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
(3)、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4)、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哪一个场面更倾注了诗人情感?(5)、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
三、知识梳理(学生自主完成)这首诗中,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把农民的生活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做了对比,就是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课题:第六单元作文训练导学案【训练目标】学会写作读后感【训练过程】一、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及写作格式要求:1、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2、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3、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亲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
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消息二则》导学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消息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內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內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新闻:从广义上讲,泛指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最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特写、通讯、人物专访、新闻评论、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讲,新闻就是指消息。
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新闻的三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公开性新闻的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新闻的五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1)五大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背景和结语是辅助作用)2.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
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3. 写作背景1948年秋天起,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蒋介石政府玩弄“和平”阴谋。
1949年4月,国共双方谈判,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毛泽东、朱德共同发布的进军令,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击即溃。
2、周庄水韵学习目标:1、感知周庄的动人情韵,朗读出真情实感。
2、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重点研读、品味描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
3、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预习案☆☆☆【开扩视野】周庄简介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被誉为“梦里水乡”,古称贞丰里,是江南六个著名古镇之一。
出生于上海、现旅居美国的画家陈逸飞,曾创作一幅名为“故乡回忆”的油画,画中景物便是周庄的双桥。
此画在美国画廊展出,引起轰动,后被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收藏。
1984年11月,阿曼德·哈默来华访问,将这幅油画作为礼品,赠给了邓小平。
从此,周庄便名扬海内外。
拱桥、水巷、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
小小周庄,就有十四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
其中,有国内仅存的桥楼富安桥及双桥,形成独特的风景。
周庄人文荟萃,至今仍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文人雅士旧居。
解读文题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
周庄为水乡,因河成街,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之感,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致。
“水韵”是指周庄水的韵味,即多姿多彩的水乡风韵。
本文是作者赵丽宏三进周庄,以心灵的的感悟写下的一篇美妙绝伦的游记散文。
作者档案赵丽宏,上海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作家协会副主席。
迄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
【自主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周庄水乡的动人情韵,标好段号。
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生难字斑斓.()眩.目()摇曳.()参差..()谛.听()娴.熟()仲.春()璀璨..()剔.透()丝弦.()木橹.()黑黝.黝()屋脊.()勾勒.()给多音字注音()参加()差距参()参差差()出差()人参()差不多()勒紧()鸡笼勒()勾勒笼()笼罩给形似字注音组词曳(渗(拽()掺()炫(缀(眩()啜(根据课文理解词义斑斓:迷离:眩目:晶莹:参差:谛听:娴熟:如诉如泣:瞬息万变:摇曳:稍纵即逝:⑤上百度百科、百度图片区分水墨画、版画、油画。
写一则本地或本校的消息
写作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和写消息的要求。
情感与价值:教会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并作出快速反应。
写作重点:掌握写消息的一些基本要求,写作的表达能力。
写作难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写作过程:
知识回顾:
一、什么样的消息是好消息:对新闻的判别系统包含了一些重要元素: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和人情味。
二、掌握消息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全文的眼睛:
对标题的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标题形式:主题式、主题加副题式、完全式等。
(举例)
(二)导语:消息的头一句或第一句话——最有价值,最核心。
对导语的要求: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注意事项:精心写好导语,是消息写作的重心。
导语的类型:
1、直接式导语
例1:本报讯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例2:路透社(1963年)11月22日电肯尼迪总统今天遭到刺客枪击身亡。
例3: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显示,受今年几次强台风影响,今年1-9月份我国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共发生地质灾害95454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49%。
2、延迟性导语:如果我们从报道的文字表现方式上对导语进行分类,主要有几种类型,概述式,描述式,评述式,提问式等。
最常用的是概述式。
概述式导语就是对新闻的内容用概括的方式或者说直接叙述的方式写成的导语。
例:本报讯记者从北京市委、市政府昨天召开的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北京市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将吃上“皇粮”,现阶段先对市、区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医疗、药品等全部收入全额上缴区县财政专户,全部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待遇、机构运行经费将由财政予以保证。
注意:在概述式导语的写作中,特别要注意使用具体的新闻事实,对新闻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
记住:你是用概括式的语言对新闻的核心事实进行概括,不是对新闻进行概括性的评价,更不是概括表述你对新闻的观点!
例:在风云激荡的改革长河中,2003年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例:好消息!一项大幅度降低5岁以下幼儿患龋率的杭州市幼儿免疫防龋工程近日正式实施。
小结:这两个导语都犯了新闻写作的大忌,记者跳出来表达情感或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
导语写作的步骤:第一,发掘新闻中能够构成导语的事实,找出新闻中最值得人们关注的要素。
苛刻地问一下自己,在你报道的这个新闻事件中,什么是最为重要的?什么是与读者关系最为密切的?什么是前所未有的、独一无二的?什么是最不寻常的?什么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只有完成这个判断,你才有可能用最有吸引力和震撼力的事实写出有吸引力、有震撼力的导语。
第二,判断事件与谁有关?谁做的?谁说的?时间影响到谁?人,永远是新闻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第三,决定导语写作的形式。
第四,寻找能够吸引受众的关键词语。
第五,审读导语。
(三)主体:躯干,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对主体的要求:材料具体、充实、典型性。
其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最经典也是最基本的新闻报道结构。
这种结构的核心要求用概括型导语描述出核心新闻事实,然后在新闻主体部分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先轻后重地依次展示对导语进行具体说明的各种新闻要素。
这种结构往往用于突发性新闻、重要事件新闻、硬新闻的写作。
导语和主体的区别:导语,最重要的新闻的简要概述;主体,依照构成新闻事件的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对新闻进行详细解释。
2、沙漏型结构:这种主体结构类型是按照新闻发生的时间进展展开新闻内容,它也被称为“纵向结构”。
它的特征是按照新闻事件的自然进程,以时间为主线,叙述出新闻事件的全貌。
这种结构的开始部分与金字塔结构非常近似。
3、其他常用的写作形式:焦点展开结构、版块组合结构
这是一种按照新闻的主题要素,将新闻内容分门别类划分为不同的板块,通过板块的组合,完成整体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
(四)背景的写作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件酝酿生成、存在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背景材料有助于人们理解新闻真实含义。
作用: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分析新闻的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说明新闻事件的意义;表现新闻事实的特性、注释某些专有名词、专用术语等。
(五)消息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1、消息写作的结构问题
2、新闻价值提炼不够
3、新闻要素缺失:没有新闻由头、没有背景交待、没有交待信息来源
4、对新闻的价值判断有误5 、写作艰深晦涩、堆砌专业词语
范文导引
郑家驿中学校园艺术月文艺汇演盛况空前
桃源县郑家驿乡中学107班吴成亮
郑家驿中学澄溪社2009年10月22日讯(记者吴成亮)暂时让所有的老师放下辛勤的工作,所有的同学停下紧张的学习,来尽情地欢度这黄金般的美好时光。
当校长刚宣布完演出开始,2009年郑家驿中学校园艺术月文艺汇演拉开了序幕。
聚集在大礼堂的上千名师生、家长一片欢腾,脸上洋溢着轻松的喜悦,流露出对多彩校园生活的赞美。
13时整,迎来了四年级(1)班小朋友的舞蹈《祖国你好》,接着有师生的诗朗诵、合唱、独唱等。
全校共18个班级都热情参与了本次汇演。
15时31分,八年级105班8位漂亮女生带来了舞蹈《和谐中国》,她们身着靓丽的服装,面带甜美的微笑,伴着温馨的乐曲,完全投入地展示着完美而协调的舞姿,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丰硕成果,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好,中国社会的和谐,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
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台下无数的数码相机、视频手机都高高举起,灯光闪烁,撷取这绝不能错过的精彩瞬间,此刻的情景已永远在人们心中定格,评委也打出了惊人的高分,全场演出进入最高潮。
105班班长热泪盈眶地说:“我班演出能获得这样的效果,离不开班主任老师、音乐老师的精心编排和热心指导;也离不开全班同学的支持和演员的苦练;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今年是祖国诞辰60周年大庆典,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正因为今年是伟大祖国60华诞,最后一个节目也是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由学校音乐教师吴老师倾情演唱。
他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歌声,昂扬潇洒的舞台动作,激发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他们情不自禁地与台上共同唱起了这首歌:“河山只在我梦萦……”待到吴老师演唱完毕,全场一片欢呼,又一次将演
出推向高潮……
【简评】作为一名中学生,初步接触新闻体裁,能写出这样具有较高水平的消息,确属不易。
这则消息报道了本校开展艺术月文艺汇演的盛况,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表达了师生们欢乐的心情。
这则消息主要结构完整,采用了描写式导语(仿照了《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再现现场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背景材料的运用(祖国诞辰60周年大庆典)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其语言简明,符合消息的三个特性,又紧扣了标题中的“盛”,写得引人入胜。
学生写作
就本地或本校新近发生的同学们关心的、有价值的事情写一则消息。
写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