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气处理技术16.4
- 格式:wps
- 大小:875.00 KB
- 文档页数:17
有机废气处理设计方案有机废气处理是指对有机废气进行收集、净化处理,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有机废气处理设计方案的简要描述:1. 废气收集系统:设计高效的废气收集系统,包括合理设置的废气收集罩和管道网络,确保能够有效地收集废气。
同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废气泄漏。
2. 废气净化系统:选择合适的废气净化设备,常用的设备包括吸收塔、活性炭吸附器、催化氧化器等。
根据废气成分和特性,综合考虑各种废气净化方法,设计合理的废气净化系统。
3. 净化剂选择:根据废气成分和净化要求,选择合适的净化剂。
例如,对于含有酸性气体的废气,可以选择碱性净化剂;对于含有有机物的废气,可以选择活性炭吸附剂等。
4. 废气处理效率控制:根据废气净化效果要求,设计合理的净化设备参数,如废气流量、净化剂用量、净化时间等。
同时,定期监测废气处理效果,及时调整和维护设备,确保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5. 废气能量回收:对高温有机废气进行余热利用,通过热交换器回收废气中的热能,用于加热水、供暖等用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 废气排放监测:安装废气排放监测设备,定期对废气排放进行监测,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及时处理超标废气,并记录和报告相关数据。
7. 废气安全防护:设计合理的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包括设置排风设备,进行通风换气,以及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等。
8. 废气管理和控制:建立科学的废气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废气排放标准、建立废气治理档案等,加强废气治理的监督和管理。
综上所述,有机废气处理设计方案包括废气收集系统、废气净化系统、净化剂选择、废气处理效率控制、废气能量回收、废气排放监测、废气安全防护以及废气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能够有效地处理有机废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6—2013)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的防治工业有机废气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有机废气吸附法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指导性文件。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天辰(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华辉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绿创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通有限公司、嘉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3年3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3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J 2026—2013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有机废气吸附法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有机废气的常压吸附治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咨询、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T 3923.1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 7701.2 回收溶剂用煤质颗粒活性炭GB/T 7701.5 净化空气用煤质颗粒活性炭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20449 活性炭丁烷工作容量测试方法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51 排气筒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HGJ 229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J/T 1 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HJ/T 386 工业废气吸附净化装置HJ/T 387 工业废气吸收净化装置HJ/T 389 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HJ 200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JJF 1049 温度传感器动态响应校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87]00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国家计划委员会 1990年《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2]第13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有机废气(VOCs)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UV光解工艺原理概述:本进化装置是根据吸附(效率高)和催化燃烧(节能)两个基本原理设计的。
即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法。
设二个吸附床可交替使用,一个催化燃烧室,先将有机废气用活性炭吸附,当快达到饱和时停止吸附操作,然后用热气流将有机物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使活性炭再生;脱附下来的有机物已被浓缩(浓度较原来提高几十倍)并送入催化燃烧室进行催化燃烧,预热到220℃,在催化剂上于250~300℃左右进行催化氧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
当有机废气浓度达到2000ppm以上时,有机废气在催化床可维持自燃,不用外加热,燃烧后的尾气一部分排出大气,大部分送往吸附床用于活性炭的脱附再生。
这样能满足燃烧和脱附所需的热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再生后的活性炭可用于下次吸附。
工艺特点:原理先进、用材独特、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节能省力、无二次污染。
采用新型的活性炭吸附材料--蜂窝状活性炭,与粒状相比具有优越的动力性能。
极适合大风量下使用。
催化燃烧室采用陶瓷蜂窝体的贵金属催化剂,阻力小、活性高。
吸附有机废气的活性炭床,可用催化燃烧后的的废气进行脱附再生,脱附后的气体在送入催化燃烧室进行净化,运转费用低。
活性炭再生冷却:在再生过程中,如果活性炭床内温度超过150℃时,补冷风机和补冷阀门开启,当温度降到145℃时,补冷风机和补冷阀门关闭,使活性炭床内温度保持在150℃以下;在再生过程中,如果活性炭床内温度超过160℃时,活性炭吸附装置内的温度感应器启动,自动打开喷淋系统的电磁阀,喷淋系统开始工作,对活性炭进行冷却降温。
UV光解:高效去除恶臭气体、挥发性有机物VOC。
效率最高可达90%以上,无需添加任何物质,只需设置排风管道和排风动力,使工业废气通过本设备进行分解净化,无需添加任何物质参与化学反应。
可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运行稳定可靠。
本设备无任何机械动作,无噪音,无需专人管理和维护,只需做定期检查。
废气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废气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和净化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它的实施对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废气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一、废气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基本原则1.1 废气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废气排放标准,包括废气排放浓度、排放总量等要求。
1.2 废气处理工艺选择:根据废气组成、排放浓度和产生量,选择合适的废气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收、燃烧等方法。
1.3 废气处理设备选型:根据处理工艺和废气特性,选择合适的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吸附剂、吸收剂、燃烧炉等。
二、废气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废气收集要求2.1 废气收集系统设计:根据生产工艺和废气产生点的分布,设计合理的废气收集系统,包括管道布局、风机选型等。
2.2 废气收集效率要求:确保废气收集系统能够有效收集废气,达到一定的收集效率,减少废气泄漏。
2.3 废气收集设备维护:定期对废气收集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和泄漏。
三、废气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废气净化要求3.1 废气净化工艺选择:根据废气组成和排放要求,选择合适的废气净化工艺,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收、催化氧化等方法。
3.2 废气净化效率要求:确保废气净化设备能够将废气中的污染物去除到达国家排放标准要求,达到一定的净化效率。
3.3 废气净化设备维护:定期对废气净化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其正常运行,及时更换吸附剂、吸收剂等。
四、废气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能耗控制要求4.1 能耗评估:对废气处理工程的能耗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能耗目标,优化工艺和设备选型。
4.2 节能措施:在废气处理工程中采取节能措施,如热回收、能量优化利用等,减少能耗。
4.3 能耗监测与管理:建立能耗监测系统,对废气处理工程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能耗异常问题。
五、废气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监督与管理要求5.1 监督与检查:建立废气处理工程的监督与检查制度,定期对废气处理工程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有机废气废气处理操作规程有机废气是指含有有机物质的废气,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处理有机废气,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下面是有机废气处理的操作规程,以供参考。
1. 废气监测进行有机废气处理前,需要先对废气进行监测。
监测的目的是确定废气的成分、浓度和排放量,为后续的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气体分析仪、色谱仪等。
监测结果需要记录并保存,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废气处理的措施。
2. 废气收集有机废气产生后,需要进行收集。
收集方法包括局部抽吸、全局排风和设备封闭。
根据废气的产生源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对于局部抽吸,需要将排放口紧密贴近废气源,确保废气被完全收集。
全局排风和设备封闭需要在有机废气排出口设置风机或排风管道,将废气排放到室外或进行进一步处理。
3. 废气净化收集到有机废气后,需进行净化处理。
常用的废气净化方法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催化氧化和生物降解等。
物理吸附通过活性炭等材料吸附有机物质。
化学吸附通过添加活性氧化剂或酸碱等试剂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催化氧化通过催化剂将有机废气氧化分解。
生物降解通过微生物将有机废气降解为无害物质。
根据废气的性质和处理效果要求,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
4. 废气排放经过净化处理后,废气达到排放标准后,可以进行排放。
废气排放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
废气排放口的设置需要考虑附近环境的影响,防止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废气排放要进行记录,包括排放时间、排放量和排放口监测结果等。
5. 定期检修和维护有机废气处理设备需要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净化效果。
定期检修包括设备的外观和内部清洁、更换损坏的部件和材料等。
维护包括设备的日常操作和维护,如加油、润滑、调整等。
定期检修和维护的记录需要进行保存,并根据设备情况调整维护计划。
6. 废气处理效果监测废气处理后,需要对处理效果进行监测。
监测的内容包括废气成分的浓度、排放量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等。
废气处理措施及排放标准废气处理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和净化,以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标准,并实现对大气环境的有效保护。
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废气处理措施及排放标准成为各行各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废气处理措施1. 技术手段a)燃烧法:燃烧法是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高温氧化分解的方法进行处理。
该方法适用于有机废气的处理,能够有效地将有机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不同形式的无害物质,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b)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该方法适用于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气体和气态颗粒物等的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c)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通过离子交换材料将废气中的有害离子与无害离子进行交换,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该方法适用于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处理,能够降低废气的酸碱性,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 设备设施a)废气收集系统:废气收集系统是将产生的废气从生产设备中收集起来,并输送到处理设备中进行处理的系统。
通过建立完善的废气收集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废气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b)废气处理设备:废气处理设备是对废气进行处理的设备,包括燃烧炉、吸附器、离子交换柱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处理设备,能够高效地对废气进行处理和净化。
c)尾气处理系统:尾气处理系统是处理产生的废气后产生的气体进行进一步处理的系统。
通过建立尾气处理系统,能够更加彻底地净化废气,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废气排放标准废气排放标准是指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对废气排放的限制要求。
废气排放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废气的排放量等因素进行制定,并对废气中的不同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排放量进行限制。
通过制定废气排放标准,能够确保生产企业对废气进行合理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 废气排放浓度废气排放浓度是指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限制。
根据不同有害物质的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浓度限制。
有机废气处理工艺
废气排放是对环境的一种污染,有机废气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有机污染的不利影响。
有机废气的处理工艺有两大类,一种是化学处理,一种是物理处理,这两种处理方式可以根据废气的特性而定。
一、化学处理工艺
1.化氧化法:催化氧化法是一种使用催化剂来氧化废气中的有机物的处理手段,常用的催化剂有碳酸钾、膨润土、氧化铝等,通过吸收和氧化的方式减少有机物的排放,可以有效的减少有机废气的污染。
2.冻干燥法:冷冻干燥法是一种采用低温来分解废气中的有机物的处理手段,通过使废气中的有机物进入固态,去除其中的有害污染物,有效的减少有机废气的污染。
3.离法:电离法是一种使用高压电场来分解废气中有机物的处理手段,通过高压电场将有机物分解成低毒有机物,从而有效减少有机废气的污染。
二、物理处理工艺
1.催化法:热催化法是一种使用高温来分解废气中的有机物的处理手段,通过使废气中的有机物进入气态,从而去除有害污染物,可以有效的减少有机废气的污染。
2.除法:脱除法是一种使用吸附剂来去除有机物的处理手段,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等,通过将有机物吸附或吸收的方式去除有毒物质,从而有效的减少废气的污染。
3.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是一种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来净化废气中的
有机物的处理手段,通过吸附或交换的方式去除有机物,从而有效减少废气的污染。
以上就是有机废气处理工艺的介绍,希望上述介绍可以为大家学习有机废气处理工艺提供帮助。
不论是化学处理还是物理处理,都可以有效地减少有机废气的污染,从而净化空气,保护我们的环境。
有机废气处理技术有助于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保护人类的健康,是我们推动保护环境的有力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