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项训练(三) 元素的综合推断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6
元素的综合推断专题训练1.(2017·贺州模拟)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X、Z易形成质量比为3∶4和3∶8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含W元素的物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见单质的沸点:W>Y>ZB.W的氢化物为共价化合物C.原子半径:Y<Z<WD.X、Y可以形成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解析:选D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X为ⅣA族元素,含W元素的物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W是钠,X是碳,X、Z易形成质量比为3∶4和3∶8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为CO、CO2,Z是氧,则Y是氮。
A项,钠是固体,沸点最高,氧气沸点比氮气高,错误;B项,W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错误;C项,Na的半径最大,N、O同周期,N半径大于O,错误;D项,C、N形成的化合物(如CH3CH3、N2H4)中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正确。
2.短周期元素A、B、C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32。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均能与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B.B的气态氢化物比A的气态氢化物稳定C.元素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是正四面体形分子D.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B>D>A>C解析:选D由短周期元素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C 为第二周期元素,B为第三周期元素,设与B同主族的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A、B、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1、x+8、x+1,(x-1)+(x+1)+(x +8)=32,x=8,即A为N,C为F,B为S;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D为C(碳)。
A(N)、B(S)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均能与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但反应类型不同:NH3+HNO3===NH4NO3(非氧化还原反应),H2S+H2SO4(浓)===S↓+SO2+2H2O(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NH3比H2S稳定,B错误;C、H形成的气态化合物不一定是正四面体形,如乙烷等,C错误。
元素推断试题及答案1. 根据题目所给的元素周期表,推断下列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序号1的元素- 序号2的元素- 序号3的元素答案:1. 序号1的元素是氢,符号为H。
序号2的元素是氦,符号为He。
序号3的元素是锂,符号为Li。
2. 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6,推断该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答案:2. 该元素是硫,符号为S。
3. 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推断该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答案:3. 该元素是钠,符号为Na。
4. 根据题目所给的元素周期表,推断下列元素的原子序数:- 氧元素- 铁元素- 铜元素答案:4.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
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
5.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推断该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答案:5. 该元素是氯,符号为Cl。
6. 某元素的电子排布为1s²2s²2p⁶3s²3p⁶,推断该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答案:6. 该元素是氩,符号为Ar。
7. 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推断该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答案:7. 该元素是氧,符号为O。
8. 某元素的价电子排布为3s²3p⁶,推断该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答案:8. 该元素是钡,符号为Ba。
9. 某元素的电子排布为1s²2s²2p⁶3s²3p⁶4s²,推断该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答案:9. 该元素是钾,符号为K。
10. 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0,推断该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答案:10. 该元素是锌,符号为Zn。
元素推断综合A组1.X、Y、Z分别是三种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M、N、R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具有高熔点,而且有如下的反应(反应条件末标出,反应式末配平):①X+Z→N ②M+X→N ③M+Y→R+X,若X是非金属,则组成Y单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第二周期ⅣA族B 第二周期ⅥA族C 第三周期ⅡA族D 第三周期ⅣA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A、B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1,A原子核外电子比B原子核外电子少5个,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固体A单质是分子晶体B B单质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C B单质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D A、B可构成一种阴离子,这种阴离子与硝酸反应可转化成B的阳离子3.X是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Y,W可以形成自然界最硬的原子晶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WX4是沼气的主要成分B 固态X2Y是分子晶体C ZW是原子晶体D ZY2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4.元素X和Y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周期,两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1,Y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X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5。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X和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可以得到两元素的单质B Y元素的单质不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C X和Y能构成一种阴离子,这种阴离子与过量H+反应可以转变为Y元素的阳离子D X元素的一种单质能有效地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5.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按A、B、C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电子数的2倍,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元素的气态氢化物都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B B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最多C C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D A、B、C的氧化物都能溶于水形成酸6.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按A、D、B、C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电子数的2倍,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K、M两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为其L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和气态氢化物都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B B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最多C 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止一种D D元素的单质可在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7.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
会考专项练习之——元素化合物推断题1.(8分)X 、Y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其中,X 的一种原子核内没有中子,Y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
Z 短周期里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请回答:(1)Z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 ___。
(2)X 、Y 、Z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为___ _(填序号)。
①离子键 ②共价键 ③离子键和共价键(3)其中两种元素的单质Y 2与Z 点燃反应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常温下将甲加入X 2Y 能发生反应,并有____ (填序号)。
① 有氢气生成 ② 有氧气生成 ③ 无气体生成 ④ 反应后溶液显碱性2.(8分)A 、B 、C 均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请回答:(1)若A 为淡黄色固体,C 是单质。
① 组成C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② 取少量A 与水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 .向B 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c .当有1 mol A 参加反应时,共转移2 mol 电子(2)若A 为红棕色气体。
① A 与水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② B 的浓溶液能与铜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8分)现有A 、B 、C 三种物质,均含同一种元素,一定条件下其转化关系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请回答:(1)若A 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D 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形成的氢氧化物。
① 组成A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② 当A 与D 的溶液反应转移1.5 mol 电子时,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
(2)若A 是常见金属单质,B 的溶液为黄色,D 的组成元素的原子M 层电子数比L 层少1。
①下列关于C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其溶液为无色b.遇KSCN溶液变红色c.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d.其溶液可用于吸收氯气②B与HI溶液反应可生成C、E和一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微专题三 元素综合推断➢ 元素综合推断1.推断元素性质的基本依据(1)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具有相似性。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递变性。
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 ―――――――――――――――――――――――――――――――→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元素推断的思维模型3.元素综合推断的具体方法➢ 跟踪训练1.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和等于Z 原子序数,由这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化合物M 具有如下性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X>W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Y>XC.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W<ZD. W 、Y 、Z 组成的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2.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B.C比Si的原子半径小,CH4的稳定性比SiH4弱C.Na、Mg、Al失电子能力和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均依次减弱D.在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3.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A2+与C原子的电子数相差2。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A和D组成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且水溶液呈酸性B.与A同周期且与C同主族的E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可作催化剂C.离子半径:C>A>BD.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4.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A.氢氧化铍[Be(OH)2]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B.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C.单质钾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更剧烈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5.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微专题3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推断技巧与方法规律课后·训练提升1.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M<ZB.单质还原性:Z>MC.X与R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含有2个共价键D.简单离子的半径:R>Y>M答案:C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位于第ⅦA族,Y的原子核外最外层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W与X 同主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r(Y)>r(Z)>r(W)>r(X)B.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X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弱D.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反应答案:C3.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X与R形成的化合物XR3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族B.Y和R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C.R的气态氢化物难溶于水D.XR3的结构式为答案:B4.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B.W、Z、M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C.元素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ⅥA族D.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答案:A5.一种新型医用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
X元素在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元素R的原子比元素W的原子多8个电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RZ的结构式为H—Cl—O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YC.最高正化合价:W>Z>YD.该麻醉剂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B解析:题给化合物结构中X、W、R均形成1个共价键,Y形成4个共价键,Z形成2个共价键。
元素“位-构-性”的综合推断一、元素综合推断的具体方法这类题目往往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基本理论等知识串联起来,综合性较强,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推断元素。
具体方法:阅读题目(建立印象)→根据题设特点(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特征,元素主要化合价的特征关系,元素及化合物的特殊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等)→找出突破口→假设→验证。
如:已知X、Y、Z、W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关系如图:则可以推出X为He,再依次推知Y为F、Z为O、W为P。
二、主要考点1.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大小比较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4.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5.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6.元素间组成化合物的种类及性质7.化学键三、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比较法。
(1)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2)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若X n++Y-→X+Y m+,则Y金属性比X强。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比较法。
(1)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2)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A n-+B-→B m-+A,则B非金属性比A强。
3.元素性质递变规律(1)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2)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四、“四看”突破粒子半径大小比较1.“一看”电子层数: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4.“二看”原子序数:当核外电子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2.“三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3.“四看”核外电子数:对于同元素,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元素推断练习题一、介绍元素推断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推断给定元素的性质和特征的方法。
在化学中,元素推断是理解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读者掌握元素推断的技巧和方法。
二、练习题1. 根据下列实验数据,推断物质X的元素。
实验一:将物质X加热,发现产生气体。
实验二:向物质X溶液中滴加碱性溶液,生成沉淀。
实验三:与酸反应,生成气体。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推断物质X可能含有氧元素,且能与碱反应生成沉淀,同时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可能的元素为氧和氢。
2. 下列实验现象中,推断物质Y可能为哪种气体?实验一:物质Y在火焰中燃烧,炽热明亮。
实验二:将物质Y放入氧气中,发生爆炸。
实验三:物质Y能够溶于水,生成酸性溶液。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推断物质Y可能为氢气。
氢气在火焰中燃烧时会产生炽热明亮的火焰;与氧气反应时会产生爆炸;能够溶于水并生成酸性溶液。
3. 根据下列实验数据,推断物质Z可能是哪种金属?实验一:物质Z的导电性很高。
实验二:将物质Z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气体。
实验三:物质Z与氧气反应时发生燃烧。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推断物质Z可能是钠(Na)。
钠具有很高的导电性;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氢气);与氧气反应时发生燃烧。
4. 根据以下实验数据,推断物质W可能是哪种非金属元素?实验一:物质W是一种无色气体,气味刺激。
实验二:物质W对火焰是无色的。
实验三:物质W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根据实验数据,物质W可能是氯(Cl)。
氯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对火焰来说是无色的;与氧气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
三、总结通过上述练习题,我们学习了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进行元素推断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物质中可能存在的元素种类和性质。
元素推断是化学研究和实验中必备的技巧,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反应的规律,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特征。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元素推断的准确性和敏感度。
专题专项训练(三)元素的综合推断1.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X和Y同周期,Y和Z同主族,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则X、Y、Z是() A.Mg、Al、Si B.Li、Be、MgC.N、O、S D.P、S、O解析:选C排查A~D四选项,A项Mg、Al同周期,但Al、Si不同主族,故筛选掉。
B选项中,三者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5,不等于17,故筛选掉。
C项符合,可选。
D项三者质子数之和为15+16+8=39,不等于31,不可选。
2.X、Y、Z、W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Y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5,中子数为8;W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元素有多种核素B.X与Y可形成YX3、Y2X4型共价化合物C.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W>Y>Z>XD.W的单质有强氧化性,可与水发生置换反应解析:选D由“Y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5,中子数为8”可知Y是氮元素,又由“W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及X、Z、W与氮的原子半径、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知X是氢元素,W是氯元素,Z可能是氧元素或氟元素。
选项A,氢元素有中子数分别为0、1、2的三种核素,正确。
选项B,氮与氢可形成NH3、N2H4等化合物,正确。
选项C,离子半径Cl->N3->O2-(或F-)>H+,正确。
选项D,氯气有强氧化性,但与水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3.(2016·青岛模拟)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但互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A2-与B3+有相同电子层结构,C、D同周期但不相邻,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D>B>A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D的强C.A分别与B、C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D.B、C单质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解析:选D A2-与B3+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又是短周期元素,则A是O,B是Al,C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则是Si,C、D同周期但不相邻,而且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但互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则D是Cl。
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即r(A2-)>r(B3+),A错误;非金属性:Cl>Si,则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D的弱,B错误;O与Al形成离子键,O与Si形成共价键,C错误;Al、Si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D正确。
4.短周期元素A、B、C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32。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均能与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B.B的气态氢化物比A的气态氢化物稳定C.元素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是正四面体形分子D.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B>D>A>C解析:选D由短周期元素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C为第二周期元素,B为第三周期元素,设与B同主族的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A、B、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1、x+8、x+1,(x-1)+(x+1)+(x+8)=32,x=8,即A为N,C为F,B为S。
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D为C(碳)。
A(N)、B(S)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均能与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但反应类型不同:NH3+HNO3===NH4NO3(非氧化还原反应),H2S+H2SO4(浓)===S↓+SO2+2H2O(氧化还原反应)。
NH3比H2S稳定,C、H形成的气态化合物不一定是正四面体形,如乙烯等。
5.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相邻,甲、乙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乙>甲>丁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甲>丙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丁>甲D.乙和甲或乙和丁所能形成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物质解析:选B由题意讨论推知甲、丙同主族且丙在甲的下一周期,丁、乙与甲在同一周期且左右相邻,设甲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x,乙、丁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x,则4x=20,即x=5,又由甲、乙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的原子序数,讨论推知甲是N,丙是P,乙是O,丁是C。
原子半径大小:丙>丁>甲>乙,A错误;N比P的非金属性强,故NH3比PH3稳定,B正确;C比N的非金属性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CO3<HNO3,C错误;乙和丁形成的化合物CO2是无毒物质,D错误。
6.根据表中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22B.L和Q形成的化合物中,两种微粒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单质的还原性:L<MD.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L+)>r(T2-)>r(M3+)解析:选B根据表中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可以推测L为Na,M为Al,Q为Cl,R为S,T为O。
氢化物的沸点为H2O>H2S,A错误;NaCl中两种微粒Na+和Cl-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单质的还原性Na>Al,C错误;简单离子半径r(O2-)>r(Na+)>r(Al3+),D错误。
7.(2016·宜春模拟)现有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则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大到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丙、丁、甲、乙D.乙、甲、丁、丙解析:选D由表中信息推知:甲是Al,乙是Si,丙是C,丁是O,原子序数Si>Al >O>C,故D项正确。
8.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其中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 W>r Z>r Y>r XB.含Y元素的盐溶液显酸性C.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D.X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H5与水反应可产生两种气体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推知W为S、X为N、Z为Si、Y为Al。
A项,原子半径:r Y>r Z>r W>r X,错误;B项,含Al元素的盐溶液不一定呈酸性,如AlCl3溶液呈酸性,而NaAlO2溶液呈碱性,错误;C项,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SiH4,错误;D项,NH5可写成NH4H,与水反应:NH4H+H2O===NH3·H2O+H2↑,NH3·H2O===NH3↑+H2O,正确。
9.(2016·洛阳二模)短周期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其中X与W处于同一主族,Z元素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稀有气体除外)。
W、Z之间与W、Q之间原子序数之差相等,五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 的简单离子半径小于Z 的简单离子半径B .Z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与X 、Y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相同C .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被Q 单质氧化D .Q 可分别与X 、Y 、Z 、W 形成化学键类型相同的化合物解析:选C Z 元素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稀有气体除外),则Z 是钠元素,短周期元素X 、Y 、Z 、W 、Q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Z 、W 、Q 处于第三周期,又因为W 、Z 之间与W 、Q 之间原子序数之差相等,且只有钠是金属元素,所以W 、Q 只能是硅和氯元素。
X 与W 处于同一主族,则X 是碳元素,五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则Y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1-4-1-4-7=5,则Y 是氮元素。
10.W 、X 、Y 、Z 均为短周期元素,W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 与W 同主族;Y 的原子序数是W 和X 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Z 与W 位于同周期,它们能形成ZW 型离子化合物,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氢化物的稳定性:H n X <H n WB .原子序数:W >Y >Z >XC .离子的还原性:X >WD .原子半径:Y >Z >X解析:选B 依题意知,W 为Cl ;X 与W 同主族,则X 为F ;F 与Cl 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则Y 为Al ,Z 与W(Cl)都在第三周期,且它们形成ZW 型离子化合物,则Z 为Na 。
即它们在周期表的相对位置为:n n Z >Y >X ,D 错。
11.(2015·海南高考)单质Z 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可由X 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路线制备,其中X 为Z 的氧化物,Y 为氢化物,分子结构与甲烷相似,回答下列问题:X ――→Mg 加热Mg 2Z ――→盐酸 Y ――→加热Z (1)能与X 发生化学反应的酸是________;由X 制备Mg 2Z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Mg 2Z 生成Y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 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Z 、X 中共价键的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Z 为半导体单质,则Z 是Si ;Si 可与氢氟酸反应,其氧化物为二氧化硅,根据反应的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硅与Mg 反应生成Mg 2Si ,Mg 2Si 与盐酸反应生成的Y 为氢化物,则Y 的分子式是SiH 4,加热分解可得到Si 单质。
其余问题可解。
答案:(1)氢氟酸 SiO 2+4Mg=====△2MgO ↑+Mg 2Si (2)Mg 2Si +4HCl===2MgCl 2+SiH 4↑ H Si HH (3)非极性键 极性键12.L 、M 、R 、T 、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M 、T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L 与R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R 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1)T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元素W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族,M 单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R 是组成玻璃的元素之一,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