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茶馆与茶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60
四川茶馆文化及饮茶习俗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就跟西方人爱喝咖啡一样,这成了我们标志性的习俗。
对于巴蜀人来说,这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产好茶,而且人们爱茶、饮茶的风气更是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有身份的高官,还是有钱富商,乃至为生计四处奔波的下层贫民,都离不开茶;在各种场合也都可以找到茶的身影,比如接待外宾的政府会议室里,接待客人的普通家庭,休憩时的大树下等等。
当然也有专门饮茶的地方,茶馆。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巴蜀地区独特的茶馆文化,与川人懒散闲适的生活状态相映成趣。
首先,先来谈一谈颇具特色的川茶。
四川能形成独特的茶文化,这当然跟茶叶的好坏后直接的关系。
茶叶好了,人们喝着顺口,自然也就成了习惯,慢慢地也就形成了文化,并一直流传至今。
四川饮茶的历史就要回溯到秦汉以前了。
公元前59年,东汉的王褒在《僮约》中写到:“武阳买茶,杨氏荷担。
”这就说明在东汉的时候,喝茶不但受到巴蜀人民的喜爱,同时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不仅如此,也形成了专门的茶叶市场——“武阳”,可见茶叶在此时已经商业化了。
唐代时,四川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茶园,并因此闻名全国。
可见川茶已经走出了四川,并影响全国。
宋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了唐代五十多种名茶,这当中,就有十几种出自四川。
这里要特别介绍的是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茶”——蒙顶甘露茶,这也出自四川。
蒙顶甘露茶,顾名思义,产自四川名山蒙顶,所以也叫蒙顶茶。
甘露在梵语是“念祖”之意;二说是茶汤似甘露。
甘露茶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
其品质特点: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诗人间地一茶。
”宋代文人《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彦博在《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中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腋胜醒醐。
成都的八种传统文化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名城,其城市文化融合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现代气息。
如果你有幸走在成都的街头,一定会被以下八种传统文化所深深吸引。
一、茶文化成都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点一杯茶打个盹儿或看闲书,要么就凑在一块儿斗地主,这就是我们的茶文化,而且,很多嗨生意就在茶馆谈成的!二、三国文化“三国文化”覆盖了全世界,刘备、关羽、张飞的形象深入人心。
成都作为蜀汉古都,目前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在最完好的武侯祠、赵云墓等三国文化遗址,成为世界三国迷渴望打卡的地方。
三、麻将文化成都人爱麻将全国第一!对成都人来说,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不受世事烦扰他打一下午的麻将,连杠三次最后再来一个“杠上花”。
坐飞机听到一阵麻将声,就知道到成都了四、道教文化道教创教地点在四川成都的鹤鸣山,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青城山和青羊宫,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五、蜀绣文化蜀绣又称川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秀之一。
羊年春晚,蜀绣文化传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轮美奂的《蜀绣》至今余音绕梁。
六、川剧文化川剧,是四川成都文化的一大特色。
川剧最著名的当属变脸,变脸享誉国内外,刘德华还专程为学习“变脸”到成都拜师。
七、酒文化四川名酒众多,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成都的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的遗址,作为中国白酒的源头,其史学价值堪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
八、火锅文化火锅,是成都人的家常便饭,也是外地人来成都必吃的美食,无辣不欢,无火锅不成都。
有什么事情不能用一顿火锅解决的,那就两顿嘛!。
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国茶馆四大茶门喝茶文化整理中国茶馆四大茶门喝茶文化1、北京茶:喝贵气文化在皇城根下,任何东西都沾染着大气富贵在里头。
老舍茶馆泡了十多年的茶汤,与其他省份的茶楼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
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
在这里茶馆的服务员都好为人师,在喝茶时,说起茶文化就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模糊不得。
”作为茶客,也愿意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
2、潮汕茶:喝茶道文化潮汕的‘功夫茶’名扬海内外,潮汕的功夫茶整个流程都特别的讲究,包括泡茶的水、茶具、炭火等等。
潮汕功夫茶的用水取自山泉,炭火选用榄核,然后用小扇煮开的甜蜜甘醇的`水,用来冲泡铁观音。
潮汕功夫茶的茶具是整套的精致工艺品,茶缸、“孟臣罐”及三只薄如纸、声如磬的小巧茶杯,还有茶叶罐和水孟配套;故潮汕人素有“茶三酒四”之说。
至于斟茶“套路”更是讲究,整个斟茶的过程下来,应了:“高冲低筛,淋盖刮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不过这样泡冲出来的茶汤色如琥珀,味道香郁隽永。
你觉得潮汕的功夫茶,是喝茶道的文化吗?3、成都茶:喝平民文化四川成都人喝的茶,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
成都人喝茶,不论茶的品质,也不论喝茶的环境。
只是在大树荫处的茶棚底下,任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凭摆上桌子长凳子,就可以喝茶了,特别轻松满意的平民生活。
最讲究的是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倒茶的样式多,门派也许多哦,有‘峨嵋’‘青城’等等。
4、杭州茶:喝精致文化“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已成为杭州上千家茶馆的代表。
青藤茶馆的建筑风格,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木圈椅、红缎面、悠长吊兰的从身边滑落。
青藤茶馆最惊艳的是随处可见的“天下之首”的东阳木雕,将“古色古香”发挥到极致。
坐在西子湖畔,让身穿青灰色长袍的“太极茶道”师沏好一壶茶,河坊街的叫卖声与店小二手上的长嘴壶一起一落相呼应,此时此景,茶不醉人人自醉。
成都宋代时的茶饮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被誉为清心、益思、去燥的饮品,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而在宋代时期的成都,茶饮文化更是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通过讲述宋代成都的茶饮文化,揭示出当时茶与城市文明的紧密联系,以及茶作为社交和文化交流的媒介。
一、茶文化的兴盛在宋代成都,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茶园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种植,各类茶叶的加工工艺也不断创新和改进。
这使得成都成为了当时茶叶生产和贸易的重要中心之一。
茶文化的繁荣也深深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
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养成了每天品茶的习惯。
为了满足人们对茶叶的需求,各种茶馆、茶楼纷纷涌现,成为了社交和交流的场所。
二、茶馆与茶楼茶馆和茶楼在宋代成都频繁出现,成为了人们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茶馆一般设在街巷附近,以小巧简洁为主,提供茶水与小吃。
而茶楼则更为宏大豪华,装饰精美,适合举办各种社交活动。
茶馆和茶楼中的茶师傅技艺高超,懂得如何调配不同口味的茶。
一杯香气四溢的茶,会让人们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品味到茶文化的精髓。
三、茶与文人雅士茶文化在成都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还与文人雅士的交往息息相关。
茶与文人雅士的结合,使得茶文化融入了诗歌、文学和艺术,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时代符号。
茶馆和茶楼成为了文人雅士聚会、交流创作的场所。
他们会在品茶的同时讨论诗词、文化和哲学,相互启发,互相影响。
在这些茶馆和茶楼的墙壁上,也留下了许多文人雅士的诗作和题字,成为了茶文化的见证。
四、茶的品种与泡制在宋代成都,茶的品种繁多。
主要有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名茶。
这些名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备受当地人民喜爱。
茶的泡制也十分讲究,大致分为干泡、冲泡和煮泡三种方式。
每一种泡制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茶叶,从而使得茶的口味更加丰富多样。
五、茶文化的传承成都宋代的茶饮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成为了成都的一张名片。
茶馆和茶楼作为传承者,依然承担着让人们感受茶文化的重要任务。
成都是中国著名的茶文化城市,在成都市区内有许多茶馆。
通常来说,成都的茶馆都有着传统的中式装修风格,设有茶室、茶廊、茶厅等不同类型的区域。
茶室通常是供客人小聚的场所,茶廊则是喝茶观赏景致的场所。
茶厅则是为大型宴会、婚宴、会议等提供服务的场所。
成都的茶馆通常提供各种精美的茶具、茶道用品,以及多种不同类型的茶叶。
顾客可以在茶馆内享用各式各样的茶点,欣赏茶艺师傅的茶艺表演,感受传统的茶文化。
成都的茶馆不仅是品茶的好地方,也是交朋友、谈天说地的场所。
在茶馆内,人们可以和朋友、同事、家人一起放松身心,感受茶的慰藉和乐趣。
四川茶馆文化谈到四川的特色文化,那么四川的茶馆文化则是我们避无可避的一个话题。
俗话说:四川“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
茶馆在四川,可谓是遍布大小巷,尤在成都。
成都人不能一日无茶,坐茶馆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因此,茶文化在成都已经被演变成独具巴蜀特色的“茶馆文化”。
当然,特色的四川茶馆文化必然是少不了特色的川茶。
四川盆地周围具有较广阔的丘陵地带,这里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丘陵的排水性较好,再加了土壤呈酸性,这些都是适宜茶树生成的自然条件。
茶的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氏族时期,到了先秦时期,川茶由东部的巴族扩展到了西部的蜀地。
此时,茶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十分重要的了。
两汉时期,川茶产区和产量都进一步的增加,茶叶市场开始出现。
唐及五代,四川已经成为全国茶叶的主产区,分布于成都平原周围和川南、川东的长江流域。
数十种川茶已经蜚声全国。
两宋时期,四川产茶占了全国的一半。
北宋开始实施大规模的“茶马互市”,并在成都设成都府路茶场,负责在四川产茶州县设买茶场,四川与藏区交接设卖茶场和买马场,进行茶马贸易。
至此今天,川茶仍在全国的茶市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此间,就有闻名全国的蒙顶甘露茶和峨眉竹叶青。
由川茶的源流看来,四川人爱饮茶的习惯是由来已久的,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茶馆文化在四川的流行的原因了。
四川的茶馆布置较为简单,但意在舒适。
小方桌、竹靠椅、骨瓷茶碗、紫铜茶壶。
这些可都是茶馆子的标配。
在成都茶馆喝茶喝的是盖碗茶,话说这盖碗茶还有所来历。
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
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
传闻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
由于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端茶时常常会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女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
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
这便是最早的茶船。
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
流传至今,就是所谓的盖碗茶了。
2016年21期总第828期中,增加游客的参与感。
(3)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水平加强一些休息游憩的休闲场所的建设如:茶馆、凉亭等,规范景区内部的道路标示,在导览图上明确标识联票景点以及旅行路线,且指示牌是设计与布局应与整个环境背景相协调。
实行WIFI 全覆盖,使得游客可以下载随声导游方便游览,将智慧旅游积极融入其中。
(4)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打造高品质旅游三河独特的美食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这个平台进行包装,提高羽毛扇、口杯等工艺品的品质,进行产品组合,使旅游商品种类系列化、包装精细化、产品多样化、价格合理化、市场正规化,提高其档次;聘用专业讲解员涉及普通话讲解、外语讲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市场营销策略(1)大力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①设计景区形象标志、形象定位和形象塑造。
三河古镇以水位中心,打造生态水文化,制定景区口号与LOGO 树立整体形象,同时向不同的细分市场分别推出不同的形象如:学生为其主要目标市场,打造三河历史悠久、名人故居众多,探索三河的历史发展脉络。
②利用传统的营销渠道和创新的营销渠道进行宣传如:通过大众媒体、专业媒体等,制作宣传画册与宣传片,突出三河古镇的历史与人文特色,VR 技术、互联网各种旅游交易会等进行推广宣传,由此提升三河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
③三河古镇由于西递宏村的遮蔽效应未能较好体现三河独特文化,因此可以加强与其他景区或城市合作,开拓新的旅游线路以此推出三河古镇文化,如:南京--合肥--三河古镇--两日游,万佛湖--三河古镇--一日游等,提高其知名度。
(2)制定品牌策略与产品升级①品牌有助于宣传自己的产品,树立市场形象,建立顾客忠诚,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河是“庐剧之乡”,深入挖掘庐剧文化,打造庐剧品牌优势。
②对于旅游产品优化升级:a.扩充产品内容,除了在宣传册或报价单上标明的正式提供的产品,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控制成本,以相同的价格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供给要素。
成都茶馆现状文化研究报告成都茶馆现状文化研究报告摘要:茶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成都茶馆的现状进行研究,从茶馆的渊源与发展、经营模式、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成都茶馆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品味文化的重要场所。
1. 引言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馆作为传承和传播茶文化的场所,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一定的存在。
其中,成都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独特的茶馆。
本文将对成都茶馆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2. 成都茶馆的发展历程成都茶馆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追溯至唐代。
在明清时期,成都茶馆的数量迅速增加,并且开始繁荣发展。
特别是在清朝时期,成都盛行茶文化,茶馆成为了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
3. 成都茶馆的经营模式成都茶馆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传统茶馆,传承古法制茶,以供应优质茶叶为主要经营内容;二是改良茶馆,注重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例如茶文化展览、品茶比赛等。
这些茶馆在经营上都有相应的特色和亮点。
4. 成都茶馆的文化传承成都茶馆在茶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通过传统茶艺表演、相关展览等形式,茶馆将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当代社会结合起来,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此外,茶馆还积极开展茶道培训,传授茶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推动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5. 成都茶馆的现状及问题尽管成都茶馆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茶馆面临的人员成本较高,导致茶馆的生存压力增加。
其次,传统茶馆在年轻人中的吸引力不足。
最后,茶馆的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6. 成都茶馆的未来发展为了保护和发扬茶文化,有效推动成都茶馆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民众参与;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鼓励茶文化研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加强与其他茶馆的合作,形成联盟,共同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成都茶文化“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
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
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成都人喝茶讲究舒适、有味。
四川产竹,椅子都是代表四川茶馆特色的竹靠椅,让茶客想躺就躺就坐就坐,讲个舒服。
茶馆内卖报的、擦鞋的、修脚的、按摩的、掏耳朵的、卖瓜子豆腐脑的,穿梭往来,服务性的项目花样之多,也算成都茶馆一景。
进得茶馆往竹椅上一靠,伙计便大声打着招呼,冲上茶来。
冲茶这功夫是成都茶馆一绝,如同杂技表演。
正宗的川茶馆应是紫铜长嘴大茶壶、锡茶托、景瓷盖碗,成都人喜欢喝茉莉花茶。
伙计托一大堆茶碗来到桌前,抬手间,茶托已滑到每个茶客面前,盖碗咔咔端坐到茶托上,随后一手提壶,一手翻盖,一条白线点入茶碗,迅即盖好盖,速度惊人却纹丝不乱,表现出一种优美韵律和高超技艺。
如今全国的群众都知道成都是一个闲散的城市,生活节奏慢半拍,打麻将、泡茶馆蔚然成风。
对这样的评价我这个四川人自我安慰认为是褒贬皆有。
贬义就不说它了,褒义我认为是说我们日子过的悠闲、安逸、滋润,会享受小康。
四川成都最大的缺点是少太阳,不好听的话头是“蜀犬吠日”,有一定道理,也因此养成了这里人们爱聚拢在室内活动的习惯,反正外面也不灿烂,在屋头坐着还热闹一些。
正如谚语说的“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
过去城市内外,凡大街小巷,大、小茶馆随处可见,也是“锦城一绝”。
不过这几年城市改造的步伐太快了,日新月异,很多街边边上的茶馆转眼就不见了,心里挺遗憾的。
还有说法是,“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现在茶馆和麻将并列成了成都市的风景线,有人统计每天有二十万人泡在茶馆和休闲场所里。
成都茶馆的格局和气氛与其他地方的茶馆比较很有差别,说它是属于“下里巴人”类型的吧,它也都设有雅间,可供各类人等消费。
四川作家陈世松写了一本书《天下四川人》有比较,他介绍北方茶馆是高方桌长条凳提梁壶泡茶,正襟危坐,喝得累人寡味。
历史悠久的成都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是一种享受,是让你的心绪归于平静远离喧嚣。
众所周知的成都文化是一个悠闲的城市,生活节奏不急不躁,安逸的。
也许就是这样的城市文化,才能使得饮茶的习俗源于这里,是了解体味巴蜀风土人情的最后途径。
巴蜀饮茶习俗源于先秦,是古老巴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成都特有的矮桌竹椅和茶碗、茶盖、茶船子的“三年头”茶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
茶馆、茶肆在蜀中更是历史悠久,遍布巴蜀城乡和街巷,极富特色,或隐于闹市,或立于郊野,置身于其中,不但可以品茗养性,还可以听评书、看围鼓,充分体味巴蜀的风土人情。
中国茶道从创始以来,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禅茶一味’这四个字足以形象地说明禅与茶的关系,坐禅和品茶是一个道理,都可以静心修身。
”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副秘书长、巴蜀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何长明说。
四川的禅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蜀中禅茶与日本的茶道有着极深的渊源。
“禅茶一味”是在宋代由郫县人、成都昭觉寺住持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的,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村田珠光正是在圆悟克勤的影响下,悟出“茶禅一味”的真谛,成为日本茶道精神。
村田珠光因茶而悟道之后,他的老师一休禅师将圆悟克勤禅师手书的“禅茶一味”遗墨传付与他。
日本茶道中的“茶礼”,普遍的说法是来源于成都大慈寺的“无相禅茶之法”。
当年,昭觉寺圆悟克勤禅师的师父、绵竹人五祖法演曾在成都大慈寺学习佛教经论及佛门礼仪,对大慈寺历代相传的茶礼也十分熟悉。
他离开大慈寺到湖北省黄梅县五祖山讲禅,向同门师弟刘元甫谈及大慈寺的茶礼,刘元甫以此写了一本《茶道清规》,提出了“和、敬、清、寂”的饮茶理论。
与禅茶相比,道茶偏重于长生保命、益寿延年之功果。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生蜀山青城山丈人峰,为茶中上品。
”相传南朝着名的炼丹家陶弘景曾到青城山修过道,他在《杂录》中说:“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在《神农本草经》中又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