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83.52 KB
- 文档页数:13
2018年xx科第二季度全面质量分析总结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考核科室运行情况的重要内容。
现将2018年第二季度xx科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一、2018年第二季度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1、出入院人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分析:2018年第二季度我科出入院人数、人均费用情况看,我科二季度出院385例患者,较去年同期出院增加,较第一季度减少。
2018年第二季度我科平均住院天数7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10天)。
但有3例住院超过30天患者,应继续加强平均住院日监管。
我科病床使用率反映病床的一般负荷情况,该指标超标,说明病床超负荷工作,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应严格把控住院指征,达出院指征者及时出院,加强病区医疗安全管理。
通过改进,6月份病床使用率较前有所下降。
2、合理用药数据分析:第二季度每月药占比不达标,超出医院规定。
国家基药使用比例偏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格1)存在问题:药占比超标;抗生素用药不合理2)原因分析门诊处方剂量过大,出院带药剂量过大。
腹膜透析液使用量大。
3)整改措施:加强学习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培训抗生素合理用药的,严格评估患者病情,使用疗程及使用剂量方面严格评估把控。
加大对抗菌药使用监管,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规范医师用药指征。
规范出院带药,不超剂量开药,严格执行医院规定。
4)效果评价通过整改,6月份药占比明显下降,较前明显改善。
3.临床路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达标,完成率需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二、病历书写质量第二季度科室病历自查及医院督查存在以下问题:1.首页、眉栏及相关表格填写不全,有空缺。
2.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月经婚育史、输血史有缺项或填写不全。
3.知情同意方面:空白或填写不完整,“知情告知”履行不充分4.病程记录中记录上级医生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过于简单;改换重要医嘱原因未说明;病历书写不及时;归档逾期现象较普遍;运用术语不规范、不准确(如病程记录中常常出现“继观”,未写明观察的重点内容)。
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2018年2季度)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就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护理部积极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现将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一、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1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表图1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图表2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表图2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二、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2018年4月至6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20例,来源于10 个临床科室,发生率居首位的是: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6例,占总数30%(药房发错药物5起,护士配错药物2起,发错口服药1起)。
导管操作事件4例,占20%,其中较为严重的是腹腔引流管意外拔出一例,本季度发生患者跌倒两起,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1 、二季度发生的20例不良事件中12例发生在3年以下护士身上,3例发生在5年内护士身上,1例发生在10年以上护士身上,说明年轻护士是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也说明科室对低年资护士培训、督导存在不足。
2、二季度20例不良事件中12例是因为查对不到位引起,说明核心制度、操作规程没有认真执行。
3、护士对病人情况不了解,告知宣教、跌到预防、病房巡视等方面也存在欠缺。
四、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1、护士长加强监管,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培训、考核、督察,帮助她们积累经验,培养她们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工作责任心,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及工作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2018年2季度)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就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护理部积极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米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现将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一、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1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表图1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图表2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表图2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二、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2018年4月至6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0例,来源于10个临床科室,发生率居首位的是: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6例,占总数30%(药房发错药物5起,护士配错药物2起,发错口服药1起)。
导管操作事件4例,占20%其中较为严重的是腹腔引流管意外拔出一例,本季度发生患者跌倒两起,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1、二季度发生的20例不良事件中12例发生在3年以下护士身上,3例发生在5年内护士身上,1例发生在10年以上护士身上,说明年轻护士是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也说明科室对低年资护士培训、督导存在不足。
2、二季度20例不良事件中12例是因为查对不到位引起,说明核心制度、操作规程没有认真执行。
3、护士对病人情况不了解,告知宣教、跌到预防、病房巡视等方面也存在欠缺。
四、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1、护士长加强监管,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培训、考核、督察,帮助她们积累经验,培养她们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工作责任心,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及工作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2、对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科室要注意整改,措施要切实有效并不断改进,核心制度要真正落实到位,提高执行力。
第二季度不良事件分析第一篇:第二季度不良事件分析第二季度不良事件讨论总结本季度科室共上报不良事件34例,其中带来压疮13例、因核对不到位引起医嘱(治疗、检查单)执行错误7例、跌倒/坠床4例、取错药(加错药、发错药)4例、皮肤擦伤/压红3例、烧伤/烫伤2例、手术器械准备不到位1例,经讨论分析原因如下:1、取错药(加错药、发错药)及核对不到位引起医嘱(治疗、检查单)执行错误原因分析:1)取药、发药、做治疗时核对不认真;2)科室设置床号容易混淆,不利于查对; 3)无认真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整改措施:1)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2)护士在取药、发药、做治疗等操作时均应执行查对制度;3)科室设置的床号应易于区分,姓名相近的病人不能安排在同一病室,且在晨会上提醒大家。
2、跌倒/坠床:原因分析:1)护士对患者安全隐患评估不到位;2)安全措施如床档使用不到位;整改措施:责任护士及值班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安全隐患评估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人应加强安全宣教,及时使用床档等安全措施。
3、皮肤擦伤/压红原因分析:1)病人的压疮风险评估不到位;2)对有压疮风险的病人宣教不到位、无交接班;整改措施:责任护士应全面评估患者状况,有皮肤破损风险的病人应及时建立翻身卡、认真交接班,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4、艾灸烧伤原因分析:1)艾条更换厂家后,艾绒点燃后易大块落至网上;2)灸盒内网距皮肤较近; 3)护士巡视及宣教不到位;4)护士对艾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掌握不到位;整改措施:1)向供应部反应艾条及灸盒问题,建议更换厂家。
2)加强护士巡视及宣教。
3)熟练掌握艾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对有烧伤风险的病人,如感觉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病人应禁灸或慎灸。
第二篇: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及反馈意见2013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与预防措施地点:五楼护理部时间:2013年7月4日参加人员:护理部主任:张玉荣各科护士长及质控人员:韩晓霞、孙萍、付冬梅、韦江莉、师锦锦、龚秋玲一、内容:第二季度科室存在护理不安全事件:内一科:患者杨兰香,4月12日入院,诊断脑梗塞,入院第8天,家属喊换水,护士田秋凤没听清楚,将临床患者刘玉芝的水拿进病房后发现错误,不注意沟通技巧,与家属发生纠纷。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2018年2季度)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就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护理部积极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现将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一、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1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例数百分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例数百分比导管操作事件 4 20% 方法/技术错误事件 2 10%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 6 30% 医疗检查事件 3 15% 治疗错误事件 1 5% 其他事件 3 15% 诊疗事件 1 5%图1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图表2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表上报科室例数(例)所占百分比上报科室例数(例)所占百分比内一科 3 15% 妇产科 2 10% 内二科 3 15% 急诊科 3 15% 皮肤科 1 5% 儿科 2 10% 内三科 3 15% 外一科 1 5%五官科 1 5% 外三科 1 5% 图2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二、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2018年4月至6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0例,来源于10个临床科室,发生率居首位的是: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6例,占总数30%(药房发错药物5起,护士配错药物2起,发错口服药1起)。
导管操作事件4例,占20%,其中较为严重的是腹腔引流管意外拔出一例,本季度发生患者跌倒两起,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1、二季度发生的20例不良事件中12例发生在3年以下护士身上,3例发生在5年内护士身上,1例发生在10年以上护士身上,说明年轻护士是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也说明科室对低年资护士培训、督导存在不足。
2018年xx科第二季度全面质量分析总结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考核科室运行情况的重要内容。
现将2018年第二季度xx科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一、2018年第二季度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1、出入院人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分析:2018年第二季度我科出入院人数、人均费用情况看,我科二季度出院385例患者,较去年同期出院增加,较第一季度减少。
2018年第二季度我科平均住院天数7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10天)。
但有3例住院超过30天患者,应继续加强平均住院日监管。
我科病床使用率反映病床的一般负荷情况,该指标超标,说明病床超负荷工作,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应严格把控住院指征,达出院指征者及时出院,加强病区医疗安全管理。
通过改进,6月份病床使用率较前有所下降。
2、合理用药数据分析:第二季度每月药占比不达标,超出医院规定。
国家基药使用比例偏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格1)存在问题:药占比超标;抗生素用药不合理2)原因分析门诊处方剂量过大,出院带药剂量过大。
腹膜透析液使用量大。
3)整改措施:加强学习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培训抗生素合理用药的,严格评估患者病情,使用疗程及使用剂量方面严格评估把控。
加大对抗菌药使用监管,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规范医师用药指征。
规范出院带药,不超剂量开药,严格执行医院规定。
4)效果评价通过整改,6月份药占比明显下降,较前明显改善。
3.临床路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达标,完成率需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二、病历书写质量第二季度科室病历自查及医院督查存在以下问题:1.首页、眉栏及相关表格填写不全,有空缺。
2.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月经婚育史、输血史有缺项或填写不全。
3.知情同意方面:空白或填写不完整,“知情告知”履行不充分4.病程记录中记录上级医生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过于简单;改换重要医嘱原因未说明;病历书写不及时;归档逾期现象较普遍;运用术语不规范、不准确(如病程记录中常常出现“继观”,未写明观察的重点内容)。
2018 年 xx 科第二季度全面质量分析总结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考核科室运行情况的重要内容。
现将2018 年第二季度 xx 科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一、 2018 年第二季度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出抗菌平均药占药物病床月入院院人均耗占门诊住院比使强使用份人数人费用比人次日度率数4月5月6月1、出入院人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分析:2018 年第二季度我科出入院人数、人均费用情况看,我科二季度出院385例患者,较去年同期出院增加,较第一季度减少。
2018 年第二季度我科平均住院天数7 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 10 天)。
但有 3 例住院超过 30 天患者,应继续加强平均住院日监管。
我科病床使用率反映病床的一般负荷情况,该指标超标,说明病床超负荷工作,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应严格把控住院指征,达出院指征者及时出院,加强病区医疗安全管理。
通过改进, 6 月份病床使用率较前有所下降。
2、合理用药数据分析:第二季度每月药占比不达标,超出医院规定。
国家基药使用比例偏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格1)存在问题:药占比超标;抗生素用药不合理2)原因分析门诊处方剂量过大,出院带药剂量过大。
腹膜透析液使用量大。
3)整改措施:加强学习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培训抗生素合理用药的,严格评估患者病情,使用疗程及使用剂量方面严格评估把控。
加大对抗菌药使用监管,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规范医师用药指征。
规范出院带药,不超剂量开药,严格执行医院规定。
4)效果评价通过整改, 6 月份药占比明显下降,较前明显改善。
3.临床路径分析月份出院人数入径率%完成率%CRF NS腹膜炎CFR NS腹膜炎456临床路径管理:2018 年第二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达标,完成率需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二、病历书写质量第二季度科室病历自查及医院督查存在以下问题:1.首页、眉栏及相关表格填写不全,有空缺。
2.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月经婚育史、输血史有缺项或填写不全。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2018年2季度)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就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护理部积极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现将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一、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1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例数百分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例数百分比导管操作事件 4 20% 方法/技术错误事件 2 10%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 6 30% 医疗检查事件 3 15% 治疗错误事件 1 5% 其他事件 3 15% 诊疗事件 1 5%图1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图表2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表上报科室例数(例)所占百分比上报科室例数(例)所占百分比内一科 3 15% 妇产科 2 10% 内二科 3 15% 急诊科 3 15% 皮肤科 1 5% 儿科 2 10% 内三科 3 15% 外一科 1 5% 五官科 1 5% 外三科 1 5%图2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二、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2018年4月至6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0例,来源于10 个临床科室,发生率居首位的是: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6例,占总数30%(药房发错药物5起,护士配错药物2起,发错口服药1起)。
导管操作事件4例,占20%,其中较为严重的是腹腔引流管意外拔出一例,本季度发生患者跌倒两起,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1 、二季度发生的20例不良事件中12例发生在3年以下护士身上,3例发生在5年内护士身上,1例发生在10年以上护士身上,说明年轻护士是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也说明科室对低年资护士培训、督导存在不足。
新生儿科2018年第2季度质量与安全总结与分析一、病案质量统计与分析病历未完善率本季度病历质量较上季度有所提高,病历未完善率有所下降,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具体情况如下:1、病程记录缺少上级医师签字。
2、输血评估单填写不完整。
3、会诊执行时间未签字,辅助检查单分析、记录欠详细,医嘱变更未进行 分析。
4、知情同意书空项。
5、首页个别病历缺医师签名,三级医师不符。
6、出院记录缺医师签名,出院诊断不符。
整改措施:1、认真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各级医师在病程记录中及时签字。
2、严格执行病例书写规范,合理书写,避免粘贴/复制病例。
培养良好的习 惯,注重细节,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3、严格把控抗生素使用指征,避免越权限使用抗生素。
4、认真落实评估评估制度,病情评估制度和运行病例控制不到位:患者输血评估表填写不完整。
■病历未完善率5、医疗质量控制,科主任要发挥应有作用,及时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
6、加强对临床医师病历书写规范化培训。
各科要组织医生认真学习并切实落实《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
7、切实提高思想认识,重视病历质量。
8、各科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
组织学习优秀样板病历,要相互交流、学习、讨论、虚心请教。
9、医疗文书书写要按要求及时完成,进一步加强病历环节质量督查工作。
10、病历质量与质控奖惩挂钩。
对质量较差的病历医院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对不合格病历限期整改;对病历书写质量好的病历将予以表彰。
二、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院目标值为小于9.5天,科目标值为小于8天。
我科第2季度的平均住院日均略微超过院内要求的水平,主要的原因为第2 季度虽然住院患儿不多,但是危重患儿居多,早产儿、低出生、极低出生体重儿多,本身疾病治疗周期长,再加上“膝语堂、膝语晴”存在医疗纠纷患儿,家长始终拒绝接患儿出院,长期占据床位,导致平均住院日明显延长。
改进措施:1.提高认识,临床科室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执行科室,科室的重视度非常重要。
考虑我科综合情况,科学、合理地确立总体平均住院日目标,考虑病种不同 等多种因素,细化、量化分解制定出我科的平均住院日标准为8天。
2018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类型汇总2018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柏拉图分析汇总图四:2018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一、原因分析1.2.VTE 、疼痛) 的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护士落实不到位,护土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3.科室护士婚假、产假人员多等因素,均会导致护理人员绝对或相对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也是导致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4.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科内缺乏安全警示教育。
5.缺乏责任心极个别护士不热爱本职工作,导致对患者漠不关心,对病情的发展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
观察不细致、不到位等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6.未认真执行护理六大核心制度,在医院发生的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一直存在,与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等执行不到位有关。
护士在操作中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出现给药品种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给药剂量错误、漏给药等情况发生。
7.个别护士缺乏良好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患者对年轻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偏低; 另外患者及家属理解不到位,导致遵医行为差异等也易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整改措施1.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出现不良事件,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
2.护士长进行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保证人力资源充足,保证护士休息时间。
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提高临床安全性。
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发放给患者时严格查对制度。
4.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跌倒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2018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小结2018年第二季度,各科室上报护理不良事件1件,根据烟台护理质控中心《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本季度发生III级事件0件,IV 级事0件。
一、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种类:
给药差错□压疮 跌倒(坠床)
管路滑脱□辅助检查□意外事件
二、存在问题分类:
给药差错:0件
压疮:0件(具体部位:)
跌倒(坠床):1件
管路事件:0件(管路名称:)
意外事件:0件(事件类型:)
辅助检查:0件()
其他事件:0件()
三、原因分析:
1、患者病情致体质虚弱,下床时不忍心叫醒陪床家属,自行下床,双下肢无力致跌倒。
2、患者衣着过于宽松,将两条腿误穿于一条腿内致跌倒。
3、患者长期卧床,下床时高估自己的体能致跌倒。
四、整改措施:
1、对上报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反馈到各科室。
2、加强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的安全知识宣教,宣教工作贯穿于住院整个过程中,按要求定期对坠床/跌倒高风险患者进行评估,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不愿求助的老年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让其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及跌倒的危险性和严重后果,共同参与护理措施的落实。
3、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严密观察重点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现存的护理问题,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4、工作中加强责任心,认真进行交接班,医嘱班班查对;认真履行带教老师职责,做到放手不放眼。
5、加强护理专科知识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将护理知识灵活运用。
6、组织上季度不良事件警示教育讲课。
护理部
2018-6-14。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2018年2季度)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就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护理部积极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现将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一、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1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表图1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图表2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表上报科室例数(例)所占百分比上报科室例数(例)所占百分比内一科315%妇产科210%内二科315%急诊科315%皮肤科15%儿科210%内三科315%外一科15%五官科15%外三科15%图2 2018年2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二、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2018年4月至6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20例,来源于10 个临床科室,发生率居首位的是: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6例,占总数30%(药房发错药物5起,护士配错药物2起,发错口服药1起)。
导管操作事件4例,占20%,其中较为严重的是腹腔引流管意外拔出一例,本季度发生患者跌倒两起,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1 、二季度发生的20例不良事件中12例发生在3年以下护士身上,3例发生在5年内护士身上,1例发生在10年以上护士身上,说明年轻护士是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也说明科室对低年资护士培训、督导存在不足。
2、二季度20例不良事件中12例是因为查对不到位引起,说明核心制度、操作规程没有认真执行。
3、护士对病人情况不了解,告知宣教、跌到预防、病房巡视等方面也存在欠缺。
四、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1、护士长加强监管,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培训、考核、督察,帮助她们积累经验,培养她们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工作责任心,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及工作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第二季度不良事件分析第二季度不良事件讨论总结本季度科室共上报不良事件34例,其中带来压疮13例、因核对不到位引起医嘱(治疗、检查单)执行错误7例、跌倒/坠床4例、取错药(加错药、发错药)4例、皮肤擦伤/压红3例、烧伤/烫伤2例、手术器械准备不到位1例,经讨论分析原因如下:1、取错药(加错药、发错药)及核对不到位引起医嘱(治疗、检查单)执行错误原因分析:1)取药、发药、做治疗时核对不认真;2)科室设置床号容易混淆,不利于查对;3)无认真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整改措施:1)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2)护士在取药、发药、做治疗等操作时均应执行查对制度;3)科室设置的床号应易于区分,姓名相近的病人不能安排在同一病室,且在晨会上提醒大家。
2、跌倒/坠床:原因分析:1)护士对患者安全隐患评估不到位;2)安全措施如床档使用不到位;整改措施:责任护士及值班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安全隐患评估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人应加强安全宣教,及时使用床档等安全措施。
3、皮肤擦伤/压红原因分析:1)病人的压疮风险评估不到位;2)对有压疮风险的病人宣教不到位、无交接班;整改措施:责任护士应全面评估患者状况,有皮肤破损风险的病人应及时建立翻身卡、认真交接班,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4、艾灸烧伤原因分析:1)艾条更换厂家后,艾绒点燃后易大块落至网上;2)灸盒内网距皮肤较近;3)护士巡视及宣教不到位;4)护士对艾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掌握不到位;整改措施:1)向供应部反应艾条及灸盒问题,建议更换厂家。
2)加强护士巡视及宣教。
3)熟练掌握艾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对有烧伤风险的病人,如感觉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病人应禁灸或慎灸。
2018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
准细则(2012年版)》要求,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现将2018年第二季度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
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2018年第二季度共计上报32例不良事件。
其中护理不良事件为15例,占所有不良事
件的47% 设备不良事件2例,占6%医疗不良事件12例,占38%药事不良事件3例,占
9%
2018年第二季度各上报部门不良事件占比图
医务科
38%
护理部
药剂科
设备
科47%
2、上报科别统计:内科5例、外科3例、妇科、中西医结合科8例、耳鼻喉科1例、门
诊1例、检验科2例、口腔科1例、手术室4例、放射科1例、供应室1例。
2018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科室上报情况
987 65432
1111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类型(2018年第一季度):治疗查对事件
2例、其他事件3
-1-
例、导管操作事件1例、医疗技术检查事件 1例、诊疗记录事件 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例、基础护理事件1例、医疗处置事件1例。
2018年第一季度医疗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分析:
1、调查发现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科
室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整改要求,并要求科室积极进行处理。
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总结。
4、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
治疗查对事件 其他事件 导管操作事
医疗技术检查事件 诊疗记录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基础护理事件 医疗处置事件 2018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13%
跌倒
7%
职业暴露
查对错误
管路滑脱
其他皮肤损伤 静脉输液意
外20%
仪器设备故障
25%
17%
8%9%
13% 20% ^20%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第二季度总不良事件的 ---- 47% 其中查对事件、跌倒事件、执业暴露事件问题较突出。
护理部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3、本季度医疗和护理在查对不良事件上出现问题较多。
医务科拟联合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在平时督导检查中加强对查对制度的督查力度。
-2-
4、本季度上报的12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出现问题类型最多的为其他事件、治疗查
对事件、诊疗记录事件。
以超声科的治疗查对事件为代表作根因分析:
具体问题:
①20182057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将患者性别“男”误写成“女”,病人发现后告知
医师,医师技术更换报告
②20182691外科医师发现超声科将报告部位的“左”“右”写反。
③20183207放射科医师将患者刘x与患者蒋XX的DR片装反。
本季度超声科出现查对事件为2例,2018年第一季度为3例:
①20181126患者行坐骨结节囊肿超声检查后,超声科医师出具的报告将患者检查部位
表示“左、右”写反。
②检查医师床旁C超定位后出具报告,误将另一患者身份信息录入,导致信息错误。
③患者住院后在超声科检查完毕,在发给患者的报告中未在报告中记录“心包积液”,
检查医生发现后及时修正报告并更换报告单,但未追回错误报告单,导致病历内出现两份“心脏彩超检查报告单”。
查找原因:
1、2018年第一季度时,医务科调查发现超声科上午病人过多,很多时候科室内部中午
都需要加班以出检查报告。
并且这种情况下,等待过多的患者容易产生不满、激惹心态。
2018 年
定程度上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也会造成影响。
于是医务科组织超声科、临床科室在
3月中旬进行了沟通协调,调整成住院患者非手术、非急诊情况下不在上午安排检查。
程度上减轻了超声科检查负担。
①2018年第一季度超声科业务情况: 科室共检查9277人次。
其中彩超4504人次,B超1727人次,心电图3046人次
②2018年第一季度超声科业务情况: 科室共检查10708人次。
其中彩超5725人次,B超1749人次,心电图3218人
次,新技术16人次
超声科2018年1 —6月统计情况如下:
超声科2018年1 — 6月检查统计情况
彩超B 超心电图
2、根据我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要求,医务科对上报科室人员予 要求超声科加强查对制度培训。
但实际调查发现科内未严格执行培训,培训未落实到
位。
3、超声科主任于2018年2月中旬休产假,科室相关管理交由科内骨干汪洋。
但调查发
现科内运行资料多数由汪洋统筹组织,一定程度上松懈了科室内部管理。
4、科内医师部分资历较科内代为管理的人员较高,易存在“不服管、管不到”情
况,实
际调查发生科内人员对相关运行、达标资料知晓度较低,也能侧面反映科内运行管理状
态不 佳。
5、医务科未及时对整改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实,医务科达标资料繁杂、任务
彩超 156311631778176520471913
B 超 582451694659581509
心电图 10748291143101611791023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20元。
并做相关要求。
重、科内
人手不足,未能及时核查科内实际整改情况。
6、超声科2018年第二季度开展了“新技术”,对科内业务发展的重视及关注较高,减少了科内医疗质量运行管理的关注度。
7、超声科2018年第二季度一名高年资医师在外进修学习,科内人员减少,人手不足。
医务科医务人员 未及时核查、科内未进行处罚 改落实情况 资料繁杂,人员不足 代管人员管理不到 ★科室人员责任心不强, 总力及素质水平参差不 超 声 业务 齐 等待过久容易激惹,影响医务人员状态出 存在不服管心理 未认真落实整改要求 持续改进: 其他超声科 职能科室及其他 业务科室的沟通 协作方面存在不 科室管理及/绩效考科主任休假、人员 核制度不够全面 修,人手不足 1、医务科组织加强对超声科科主任的联系,侧面反映现在科室管理运行状况,科主任返 回科室内部注重加强科室人员管理,加强对核心制度的学习及渗透,及时落实好制度的培训。
继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水平,避免因技术不精等导致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 超声科科内完善应急风险评估管理预案及防范措施,提升人员风险评估能力及应急处 置能力。
3、 超声科内明确规范科室的绩效考核制度,奖罚分明,提高人员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
4、 定期总结科内存在的沟通协作方面等的问题,通过每月科室例会进行讨论分析,提出 科内整改及针对性的举措。
5、医务科科内梳理好资料进度、督查项目,落实好督查的核查工作,同时继续加强对医 疗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的培训及宣传。
医务科
2018年7月3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