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工艺过程经济性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44.50 KB
- 文档页数:30
分析分形是市场分析的必经之路1.2.3.4.5.6.7.9.姚⼯讲分形(1):分析分形是市场分析的必经之路(1)发布时间:2018-05-04 ⽂章来源:量学⼤讲堂受“最⼩努⼒原则”的制约,⼈们⾯对复杂问题总是⽤⼀种简化的办法进⾏线性化处理。
这虽然不是很精确,但也能满⾜当时⼈们的需求。
遗憾的是这种措施仅能解决⼈们⾯对世界的⼤约5%左右的问题,现在⼤学的课程花费95%的时间学习的就是这种解决问题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们不得不⾯对像⽣命系统,社会系统以及⽓象预报,⾦融市场分析这类复杂系统的,看似带有随机性的复杂问题。
⾯对这类问题,像以前那样地简化,线性化的处理⽅法是⾛不下去了!这使得⼈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彷徨了相当长的⼀段时间。
直⾄上世纪60年代后期伴随着⾮线性动⼒学研究的进展,⼈们先后发现了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
这些前沿科学理论的相继发现对⼈们的世界观和⽅法论形成了巨⼤地冲击,使⼈们对真实的⾮线性世界的认知发⽣了⾰命性变⾰。
市场分形分析⽅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出现的。
美国⼈的脚步⽐较快,⽐尔.威廉姆先⽣⾸先出版了《混沌操作法》,此书离分形分析还⽐较远,但是它论述了⾦融交易市场是⼀个混沌系统,以及市场价格沿着最⼩阻⼒⽅向运⾏。
这对⼈们认识市场是有帮助的;埃德加E⽐德斯先⽣写了⼀本书《分形市场分析》,这本书距真正的分形分形进了⼀⼤步,因为它的时间序列R/分析从数理上证明了“市场是有长期记忆功能的”,这可是个不得了的结论,对⾦融交易分析产⽣了巨⼤影响;曼德博罗先⽣是分形⼏何的祖师爷,他通过“曼德博罗集合”向世⼈展⽰了黄⾦分割率及其衍⽣⽐率是⾃然界客体向前演进过程中遵循的⼀种⼗分重要分形维度,是⼀种极其普遍的⾃然现象。
这也对⾦融市场分析产⽣了重⼤影响!⼀度风靡世界的“⾼频交易”就是俄罗斯⼈应⽤分形分形的杰作。
现在看来分形市场分析是正确解读市场的必经之路。
另:请参阅《⼈类⾏为与最⼩努⼒原则——⼈类⽣态学引论》——齐普夫(美哈佛教授)姚⼯讲分形(2):分析分形是市场分析的必经之路(2)发布时间:2018-05-04 ⽂章来源:量学⼤讲堂北⼤博雅特训班刚把我推为“量学三⽼”之⾸,今天突然封了我在178448⽹站的账号,逻辑上似乎出了点问题。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根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 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5.6.2.2 财务部门负责提供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和“8.4.2 d)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统计和质量经济性数据分析(按作业指导书《质量经济性统计和分析实施细则》)”的要求,财务部编制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
为此,财务部采用了“质量成本法”,根据从质管部、经营部、生产部、经核室、工艺室等部门传递过来的质量、工艺工时、材料消耗等数据,结合本部门形成的生产经营财务数据,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外部故障损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生产经营财务数据分析了质量成本的变动状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支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以便综合实施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状况,财务部根据本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从财务会计账簿中收集了有关财务信息,按照质量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统计、核算、分析、汇总、报告,并从财务角度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及其无效的管理活动活动,从提出完善质量体系的方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二、综合分析现将2011.7~2012.6期间的质量经济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一)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质量总成本约为165.13万元(详见下表)。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质量总成本汇总表质量成本项目2011年3季度2011年4季度2012年1季度2012年2季度合计(元)占比(%)实际发生费用(元)实际发生费用(元)实际发生费用(元)实际发生费用(元)预防成本142,550.00 104,020.00 74,288.24 24,744.81 345,603.05 20.93%内部损失成本13,917.94 6,388.05 41,552.62 72,146.41 134,005.02 8.11% 外部损失成本5,200.00 0.00 0.00 0.00 5,200.00 0.31%鉴定成本503,229.06 296,764.06 190,142.16 176,404.39 1,166,539.6770.64%质量成本合计664,897.00 407,172.11 305,983.02 273,295.61 1,651,347.74100.00%产值18,419,300.00 8,681,600.0020,002,000.00 22,713,000.00 69,815,900.00NA百元产值质量成本3.614.69 1.53 1.20 2.37 NA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
工艺流程分析范文工艺流程分析是指对一些产品的制造流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通过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制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寻找解决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是对工艺流程分析的一份1200字以上的详细分析。
工艺流程分析是对产品制造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找出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工艺流程分析中,通常会结合工艺流程图、设备使用情况、产品规格等信息,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首先,对工艺流程进行整体分析。
通过绘制工艺流程图,清晰地了解整个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每个环节的重要程度,以便后续分析时能够更加清晰地进行重点评估。
接下来,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
对于每个环节,首先要明确该环节的目标和要求。
比如,在一些环节中,目标可能是将原材料进行加工,并将其转化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然后,可以对该环节中的每个步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该步骤是否存在瓶颈?是否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是否可以引入自动化设备以提高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是否存在可调整的参数以改进制造过程等。
通过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要结合设备使用情况对工艺流程进行评估。
对于每个环节所使用的设备,首先要查看其使用情况,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情况等。
然后,可以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评估其对整个工艺流程的贡献和影响。
比如,在一些环节中,设备的故障频繁发生,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更换或维修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后,还要对产品的规格进行评估。
在分析工艺流程时,要考虑产品的规格和要求,并将其与每个环节的操作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不符合产品规格要求的情况,并提出改进方案。
工艺流程分析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六、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6.1工程概况简单介绍6.2经济效益分析本节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包含:(1)经济效益分析对项目总投资、总成本、销售收入及税费等进行估算,并将数据汇总后进行财务分析。
(2)财务分析包括盈利能力分析及不确定性分析。
(3)总投资估算时不计建设过程中由于材料价格上涨而造成的投资成本增加。
6.2.1项目总投资估算本项目为,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如图所示。
固定资产其他费用固定资产工程费用无形资产建设投资递延资产基本预备费预备费项目总投资 流动资金 差价预备费建设期货款利息图6-1 项目总投资构成图6.2.1.1估算依据(1)《化工建设建筑概算定额》中石化协办发(2005)10号(2)《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石化规发(1999)195号文(3)《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第四版)(4)《2012三井化学杯化工设计竞赛参赛指导书》(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建设部 (6)材料价格参考《2012年3月非标设备价格信息(7)主要设备购置费以市场或制造厂询价、报价为依据,非标设备以化工非标设备估价方法经调整进行估价(8)建筑工程费用和安装费用参照类似工程资料并按相关投资估算指标估算6.2.1.2建设投资(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费用分为工程费用和固定资产其他费用。
1)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分为设备购置费、主要材料费、安装费、建筑工程费。
① 设备购置费。
指需要安装和不需要安装的全部设备、仪器、仪表等和必要的备品备件购置及工器具、生产家具购置费用,其中包括一次装入的填充物料、催化剂及化学药品等的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由设备原价、进口从属费、设备运杂费等组成。
②主要材料费。
主要材料费由材料出厂价、运杂费和税金三部分构成。
主要材料费根据编制投资估算时所依据的工程量和价格计算。
③安装费。
指各单项工程中需要安装的工艺设备、机械设备、动力设备及电气、电信、自控仪表、管道、填料、衬里防腐、隔热、电缆等的安装费。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者:————————————————————————————————日期: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根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 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5.6.2.2 财务部门负责提供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和“8.4.2 d)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统计和质量经济性数据分析(按作业指导书《质量经济性统计和分析实施细则》)”的要求,财务部编制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
为此,财务部采用了“质量成本法”,根据从质管部、经营部、生产部、经核室、工艺室等部门传递过来的质量、工艺工时、材料消耗等数据,结合本部门形成的生产经营财务数据,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外部故障损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生产经营财务数据分析了质量成本的变动状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支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以便综合实施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状况,财务部根据本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从财务会计账簿中收集了有关财务信息,按照质量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统计、核算、分析、汇总、报告,并从财务角度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及其无效的管理活动活动,从提出完善质量体系的方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二、综合分析现将2011.7~2012.6期间的质量经济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一)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质量总成本约为165.13万元(详见下表)。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质量总成本汇总表质量成本项目2011年3季度2011年4季度2012年1季度2012年2季度合计(元)占比(%)实际发生费用(元)实际发生费用(元)实际发生费用(元)实际发生费用(元)预防成本142,550.00 104,020.00 74,288.24 24,744.81 345,603.05 20.93%内部损失成本13,917.94 6,388.05 41,552.62 72,146.41 134,005.02 8.11% 外部损失成本5,200.00 0.00 0.00 0.00 5,200.00 0.31%鉴定成本503,229.06 296,764.06 190,142.16 176,404.39 1,166,539.6770.64%质量成本合计664,897.00 407,172.11 305,983.02 273,295.61 1,651,347.74100.00%产值18,419,300.00 8,681,600.0020,002,000.00 22,713,000.00 69,815,900.00NA百元产值质量成本3.614.69 1.53 1.20 2.37 NA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gjb特性分析报告模板篇一: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根据gb/t19001-20xx《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jb9001b-20xx《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5.6.2.2财务部门负责提供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和“8.4.2d)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统计和质量经济性数据分析(按作业指导书《质量经济性统计和分析实施细则》)”的要求,财务部编制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
为此,财务部采用了“质量成本法”,根据从质管部、经营部、生产部、经核室、工艺室等部门传递过来的质量、工艺工时、材料消耗等数据,结合本部门形成的生产经营财务数据,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外部故障损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生产经营财务数据分析了质量成本的变动状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支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以便综合实施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状况,财务部根据本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从财务会计账簿中收集了有关财务信息,按照质量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统计、核算、分析、汇总、报告,并从财务角度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及其无效的管理活动活动,从提出完善质量体系的方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二、综合分析现将20xx.7~20xx.6期间的质量经济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一)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分析20xx年7月至20xx年6月质量总成本约为165.13万元(详见下表)。
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鉴定成本,为70.64%;最低的是外部损失成本,为0.31%。
各项质量成本的组成如下:1、预防成本费用34.46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20.93%其中:2、鉴定成本费用116.65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70.64%其中:3、内部损失成本费用13.40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8.11%其中:4、外部损失成本费用0.52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0.31%其中:(二)、质量成本分析1、总质量成本呈下降变化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集0 绪论0。
1什么是制造和制造技术?0.2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何地位?为什么说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0。
3如何理解制造系统的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0.4什么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0。
5什么是生产纲领,如何确定企业的生产纲领?0。
6什么是生产类型?如何划分生产类型?各生产类型各有什么工艺特点?0。
7企业组织产品的生产有几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0。
8按照加工过程中质量m的变化,制造工艺方法可分为几种类型?并说明各类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工艺特点。
1.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1.1何谓切削用量三要素?它们是怎样定义的?1.2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有几种?它们是由什么参考平面构成的?试给这些参考平面定义?1.3 试述刀具标注角度的定义.一把平前刀面外圆车刀必须具备哪几个基本标注角度?这些标注角度是怎样定义的?它们分别在哪个参考平面内测量?1.4试述判定车刀前角γ0、后角α0和刃倾角λs,正负号的规则。
1.5试述刀具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的区别。
为什么横向进给时,进给量不能过大?1.6曲线主切削刃上各点的标注角度是否相同,为什么?1.7 试标出图1—1所示端面切削情况下该车刀的γ0,α0,λs,αn,k r,k r',γ0’,α0',以及αp,f,h D,b D。
如果刀尖的安装高于工件中心h值,切削时a,b点的实际前、后角是否相同?以图说明之。
图1—1 题1.7图示1.8 砂轮的特性有哪些?砂轮的硬度是否就是磨料的硬度?如何选择砂轮?1.9常用刀具材料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性?从化学成分、物理机械性能说明陶瓷、立方氮化硼、金刚石刀具材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10刀具材料必须具备哪些性能?1.11 试列举普通高速钢的品种与牌号,并说明它们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试列举常用硬质金的品种与牌号,并说明它们的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2.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2.1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切削过程中的三个变形区是怎样划分的?各变形区有特征?2.2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小表面粗糙度?2.3影响切屑变形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切屑变形的?2.4 试判断题图2—1(a)、(b)两种切削方式哪种平均变形大,哪种切削力大,为什么?切削条件:k r=90°,rε=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gjb,工艺总结报告篇一: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根据GB/T19001-201X《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JB9001B-201X《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5.6.2.2财务部门负责提供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和“8.4.2 d) 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统计和质量经济性数据分析(按作业指导书《质量经济性统计和分析实施细则》)”的要求,财务部编制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
为此,财务部采用了“质量成本法”,根据从质管部、经营部、生产部、经核室、工艺室等部门传递过来的质量、工艺工时、材料消耗等数据,结合本部门形成的生产经营财务数据,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外部故障损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生产经营财务数据分析了质量成本的变动状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支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以便综合实施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状况,财务部根据本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从财务会计账簿中收集了有关财务信息,按照质量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统计、核算、分析、汇总、报告,并从财务角度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及其无效的管理活动活动,从提出完善质量体系的方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二、综合分析现将201X.7~201X.6期间的质量经济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一)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分析201X年7月至201X年6月质量总成本约为165.13万元(详见下表)。
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鉴定成本,为70.64%;最低的是外部损失成本,为0.31%。
各项质量成本的组成如下:1、预防成本费用34.46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20.93% 其中:2、鉴定成本费用116.65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70.64% 其中:3、内部损失成本费用13.40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8.11% 其中:4、外部损失成本费用0.52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0.31% 其中:(二)、质量成本分析1、总质量成本呈下降变化趋势。
硫酸钾分厂生产副厂长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岗位职责1.1在分厂厂长领导下,负责本分厂的生产工艺管理工作。
(厂长不在时代行使厂长职权)1.2负责组织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认真贯彻执行生产调度会的精神和领导指示,组织日常生产。
1.3负责生产工艺管理,认真检查生产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正常工艺条件和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在各岗位的执行情况,及时了解生产中发生的不正常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4负责分厂的生产和半成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和处理影响质量的各种问题。
1.5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降低分厂各项消耗定额,及时消除影响消耗降低的各种因素,抓好工段、班组的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1.6负责分厂的劳动纪律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协助分厂厂长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减少和杜绝工艺操作事故的发生。
1.7搞好分厂管理,协调平衡各工段、班组的工作,充分发挥各带班长的作用,组织员工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1.8认真执行工段工作日志和岗位操作记录。
3.岗位工作内容3.1建立和健全分厂的生产工艺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3.2协调生产、维修、供应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生产安全稳定正常运行。
3.3制定分厂各个工段的生产运行台帐、产品质量台帐等。
3.4制定组织大修、停产时采取的具体生产处置措施。
3.5组织进行分厂定期的操作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
3.6及时掌握生产动态,保证满足安全生产。
3.7组织召开班长、组长例会,总结安排各项生产工作。
3.8组织发生事故后事故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要保持“四不放过”的态度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4.岗位作业流程图3.1分厂制度的制定实施流程补充3.2分厂月度计划的编制流程修改3.3日常作业流程3.4作业细则:3.4.1 正常作业:3.4.1.1提前20分钟到岗,详细了解各岗位生产运行情况;按时参加班前会,监督进行交接班。
3.4.1.2按时组织参加分厂8:00早调会。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1章绪论1.1制造与制造技术1.1.1生产(制造)的三种类型1.1.2广义制造与狭义制造1.1.3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1.制造技术概念2.制造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3.机械制造技术1.2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1机械制造业的发展1.2.2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3我国的机械制造业1.3课程内容体系与特点1.3.1课程内容体系1.3.2课程特点第2章机械制造过程的基础知识2.1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2.1.1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1.材料成形法2.材料去除法3.材料累加法2.1.2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1.生产纲领2.生产类型2.1.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概念2.组成(1).工序(2).安装(3).工位(4).工步(5).走刀2.1.4基准1.设计基准2.工艺基准(1).工序基准(2).定位基准(3).测量基准(4).装配基准2.1.5装配工艺过程2.2机械加工的最基本方法—切削加工方法2.2.1工件表面形状及其成形方法1.工件表面形状(1).旋转表面(2).纵向表面(3).特征表面2.表面的成形方法(1).轨迹法(2).成形法(3).相切法(4).展成法2.2.2成形运动与切削用量1.成形运动(1).主运动(2).进给运动(3).合成运动(4).其他辅助运动2.工件上的表面3.切削用量(1).车削用量(2).钻削用量(3).铣削用量2.2.3各种加工方法的工件表面与切削运动分析—车、铣、钻、刨、磨削2.2.4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1.外圆表面加工2.内圆表面加工3.平面加工4.槽与台阶及成形曲面加工5.螺纹加工6.齿形加工2.3机床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组成:机床、刀具、夹具与工件2.3.1机床分类与型号表示法1.分类2.机床型号表示方法2.3.2机床的基本组成2.3.3机床的技术性能指标2.4刀具的基本概念2.4.1刀具切削部分组成1.车刀2.钻头3.铣刀2.4.2刀具几何角度1.车刀的几何角度(1).刀具角度的坐标平面与坐标平面参考系①.基面②.切削平面③.主剖(正交平)面④.法(平)剖面⑤.切深(进给)剖(平)面(2).刀具的标注角度(主剖面参考系)①.基面内②.切削平面内③.测量平面内(3).刀具的工作角度①.横车时②.刀尖高低时2.钻头的几何角度(1).坐标平面(2).钻头的几何角度3.铣刀的几何角度(1).圆柱铣刀(2).端铣刀2.4.3切削层参数1.外圆车削(1).概念(2).切削层厚度(3).切削层宽度(4).切削层面积2.钻削(1).切削厚度(2).切削宽度(3).切削面积3.铣削(1).切削厚度(2).切削宽度(3).切削面积2.4.4切削方式1.直角切削与斜角切削2.自由切削与非自由切削3.逆铣与顺铣(1).周铣(2).端铣2.4.5刀具材料1.概述(1).应具备的性能(2).种类2.工具钢3.高速钢(1).普通高速钢(2).高性能高速钢(3).高速钢的表面处理4.硬质合金(1).概念(2).WC基硬质合金(3).新型硬质合金5.其它刀具材料(1).陶瓷①.氧化物系②.氮化硅系③.Sialon(2).超硬材料①.金刚石②.立方氮化硼(CBN)2.5夹具的基本概念2.5.1夹具的组成与分类1.组成22.分类(1).按使用范围分(2).按使用机床分(3).按动力源分2.5.2工件的装夹1.概念2.装夹方式(1).直接找正装夹(2).划线找正装夹(3).夹具装夹2.5.3工件的定位1.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2.定位元件及其定位分析3.定位的几种情况分析(1).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2).欠定位与过定位2.5.4.定位误差1.概述2.典型表面定位时的定位误差分析计算(1).平面定位(支承定位)(2).内孔定位(定心定位)①.孔销过盈配合,销水平或垂直放置②.孔销间隙配合,销水平放置③.孔销间隙配合,销垂直放置④.在锥度心轴上定位(3).外圆定位3.计算举例第3章切削原理任务1.研究切削过程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任务2.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措施3.1金属切削过程3.1.1切屑的形成过程3.1.2切削过程中的3个变形区3.1.3切削变形的表示方法1.剪切滑移量ε(剪应变)2.变形系数Λh3.ε与Λh的关系4.剪切角φ3.1.4剪切角(1).M.E.Merchant(2).LeeandShaffer41o24o3.1.5前刀面上的摩擦与积屑瘤1.前刀面的摩擦(内摩擦)2.积屑瘤(1).概念(2).成因(3).形成过程(4).特点(5).对切削过程的影响(6).抑制措施3.1.6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tg1,o,Λhctgcooinoav41.工件材料2.刀具几何角度3.切削用量(1).切削速度vc(塑性与脆性材料)(2).进给量f(3).切削深度ap3.1.7切屑类型及其控制1.切屑类型(1)按机理分类①.带状②.节状(挤裂)③.单元④.崩碎(2)按切屑处理分类2.切屑控制3.2切削力3.2.1切削力的概念31.切削力的产生2.切削合力与分力3.切削功率4.单位切削力3.2.2切削力公式1.车削力(1).理论公式(2).经验公式2.钻削力(1).钻削力的产生与分解(2).钻削力经验公式(3).钻削功率3.铣削力(1).铣削分力(2).逆铣与顺铣时的垂直进给力与水平进给力(3).经验公式(高速钢、硬质合金)3.2.3切削力的影响因素1.工件材料2.切削用量(1).vc(塑性与脆性材料)(2).f(3).ap3.刀具几何参数(1).前角(2).主偏角(3).刃倾角(4).刀尖圆弧半径(5).负倒棱4.其他因素(刀具材料、VB、刃磨质量、切削液)3.3切削热与切削温度3.3.1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出3.3.2切削温度及其测量方法1.自然热电偶法2.人工热电偶法3.切削温度分布特点(1).最高处(2).温度梯度3.3.3切削温度的影响因素1.切削用量2.刀具几何参数(1).前角(2).主偏角(3).负倒棱和刀尖圆弧半径3.工件材料(1).强度(硬度)(2).导热系数(3).脆性与塑性4.其他因素(1).刀具磨损(2).切削液3.4刀具磨损与破损及使用寿命3.4.1刀具磨损形态(部位)1.正常磨损(1).前刀面磨损(2).后刀面磨损(3).边界磨损2.刀具破损3.4.2刀具磨损原因1.硬质点磨损2.粘结磨损3.扩散磨损4.氧化(化学)磨损3.4.3刀具的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1.磨损过程(1).初期磨损阶段(2).正常磨损阶段(3).急剧磨损阶段2.磨钝标准3.4.4刀具使用寿命及与切削用量关系1.刀具使用寿命(1).概念(2).与总寿命关系2.与切削用量关系(1).F.W.Taylor公式(2).与f及ap的关系3.4.5刀具合理使用寿命的选择41.概念2.最高生产效率使用寿命Tp3.最低成本使用寿命Tc4.刀具使用寿命T的选择3.5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3.5.1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1.概念(相对性)2.衡量指标(1).刀具使用寿命T(2).切削速度vc(相对加工性)(3).切削力F(切削温度θ℃)(4).表面质量(5).断屑性能3.影响因素(1).物理力学性能(硬度、强度、塑性与韧性、导热系数)(2).化学成分(钢与铸铁)(3).金相组织3.5.2改善加工性的途径1.调整化学成分2.改变金相组织3.6合理选用切削液3.6.1切削液应具备的基本性能3.6.2切削液的种类3.6.3切削液的合理选用3.6.4切削液的使用方法3.7刀具合理几何参数选择3.7.1概述1.概念2.选择的一般原则3.7.2刀具合理几何角度及其选择1.前角(1).功用(变形、强度与散热、切屑形态与断屑、表面质量)(2).选择原则(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加工条件)2.后角(1).功用(2).选择原则(精粗加工、工件材料、系统刚度、定尺寸刀具)3.主偏角(1).功用(RY、切削层尺寸、分力比值)(2).选择原则(系统刚度、工件材料、工件形状)4.刃倾角(1).斜角切削概念及特点(切与割作用、工作前角、实际钝圆半径)(2).功用(流屑方向、刀尖强度与冲击位置、切削刃锋利程度、分力比值、切削刃工作长度)(3).选择原则(加工性质、系统刚度、刀具材料、工件材料)3.8合理切削用量选择3.8.1概念3.8.2选择的基本原则1.粗加工时选择的基本原则2.精加工时选择的基本原则3.8.3选择方法1.选ap2.选f3.确定vc3.9磨削3.9.1砂轮特性五要素及选择1.磨料(种类、特点及使用范围)2.粒度(磨粒与微粉、概念及选用原则)3.结合剂(种类、特点及使用范围)54.硬度(概念与选用原则)5.组织(概念、特性与选用)6.砂轮要素的表示法举例3.9.2磨削类型与运动参数1.磨削类型(外圆、内圆、平面、成形、无心)2.运动参数(主运动v、径向进给fr、轴向进给fa、工作台进给vw)3.术语(纵磨、横磨、周磨与端磨、顺磨与逆磨)3.9.3磨削过程1.磨削特点(速度高、冷硬程度与能量消耗大、单颗磨粒切削厚度hDg小、Fp大、随机分布、自砺性)2.磨削过程(1).单颗磨粒磨削(2).单颗磨粒切削厚度3.9.4磨削的其他概念1.磨削温度(点、区、工件)2.砂轮使用寿命与磨削(耗)比3.磨削表面质量(烧伤、裂纹)3.9.5先进磨削方法简介1.高效磨削(高速磨削、缓进给大切深磨削、砂带磨削)2.高精度小粗糙度磨削第4章机械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4.1概述4.1.1机械加工质量的含义4.1.2机械加工精度及获得方法1.机械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2.机械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1).尺寸精度获得方法(2).形状精度获得方法(3).位置精度获得方法4.1.3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4.2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4.2.1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原有误差的影响1.概述(1).概念(2).误差敏感方向2.原有误差的影响(1).原理误差(2).量具与测量误差(3).机床误差①.机床回转精度②.机床直线运动精度③.成形运动精度ⅰ.成形运动的位置关系ⅱ.成形运动的速度关系4.2.2加工过程因素的影响1.力变形的影响及控制(1).刚度(2).切削力变化(3).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措施(工件刚度、刀具刚度、机床与夹具刚度)2.热变形的影响及控制(1).热源(2).热变形的影响(工件、刀具、机床热变形的影响)(3).控制措施4.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4.3.1加工误差的统计性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4.3.2加工误差的分布规律(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平顶分布、双峰分布)4.3.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分布图法、点图法)4.4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64.4.1切削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4.4.2加工表面粗糙度1.概述2.产生的原因及控制(1).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成因(理论粗糙度、积屑瘤的影响、鳞刺的影响、切削机理变化、颤振、切削刃损坏)(2).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刀具、工件、切削条件)(3).磨削表面粗糙度4.4.3加工变质层1.加工硬化2.残余应力3.磨削烧伤与裂纹及控制措施4.5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及控制4.5.1概述4.5.2强迫振动及控制措施1.成因2.特点3.消除与控制措施4.5.3自激振动及控制措施1.概述2.特点3.激振机理(1).再生激振机理(2).振型耦合激振机理产生条件、提高系统动特性、采用减振装置)第5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5.1概述5.1.1概念5.1.2作用5.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5.2.1概述5.2.2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5.2.3零件结构的装配与维修工艺性5.3定位基准的选择5.3.1精基准的选择5.3.2粗基准的选择5.4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5.4.1加工方法的选择5.4.2加工阶段的划分5.4.3加工顺序的安排5.4.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5.5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及工序公差的确定5.5.1加工余量的概念1.加工总余量与工序(工步)余量2.最大余量与最小余量及平均余量与余量公差7(3).控制措施(消除3.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公差对机械加工的影响4.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5.5.2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1.分析计算法2.查表法3.经验法5.5.3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5.6工艺尺寸链5.6.1概述(定义、组成与分类)5.6.2基本计算方法1.极值法2.概率法5.6.3应用举例1.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计算2.工序基准为待加工设计基准时的工序尺寸计算3.工序余量的校核4.有表面处理工序的尺寸链计算5.6.4工艺尺寸链的图表法5.7工艺过程的经济性分析与优化5.7.1概述(概念及提高生产效率措施)5.7.2工艺方案的经济性分析5.7.3工艺过程优化5.8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举例5.9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简介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6.1概述6.2装配尺寸链6.3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6.3.1概述6.3.2工艺方法1.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法)2.修配装配法3.选择装配法与调整装配法简介6.3.3机器的自动装配简介8。
废盐热解再生利用的工艺及运行经济性分析摘要:废盐是一种较难处理的危险废弃物,目前现有技术是将其填埋或者用高温分解、化学法及填埋法,本文主要针对高温热解法的工艺进行研究,主要对热解法的工艺进行描述,并通过改变投料量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主要消耗点的运行消耗,并对消耗成本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投料量的增加,运行消耗随之增大。
热解炉天然气耗量变化较多,由于废盐中含有甲醇等成分,热解的可燃气在二燃室燃烧故二燃室的天然气耗量变化不大。
关键词:废盐;热解;工艺系统;经济性分析0引言化工废盐是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一种较难处理的危险废弃物,主要来自农药、制药、染料等行业。
化工废盐来源广总量很大,中国年均含盐废水约1x109t,相关资料显示,废盐年产量为2.1x107t,对应市场规模约5.6x1010元。
多数废盐的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重金属等,难以降解。
目前多数企业只能将废盐委托给填埋场进行处理,但随着政策收紧[1],不论是刚性填埋场或柔性填埋场的容量都在逐步减少,且填埋方式仅是一种工程隔离措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废盐的环境风险及污染特性[2]。
1.现有废盐处理工艺目前对于废盐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高温热处理法及化学方法。
高温热处理法主要是采用高温的方法将有毒有害有机物高温分解,主要有热分解法及焚烧法。
热分解法是采用合适的炉型,废盐与高温火焰不直接接触,利用高温火焰产生的热量通过传导、辐射的方式将废盐加热到一定温度,在该温度下废盐中的有机物能够充分分解且盐类状态不变。
焚烧法是火焰直接接触物料,燃烧充分彻底,但是物料再生温度不易控制。
而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沉淀方法、酸碱中和方法及膜分离法,但是采用化学方法成本较高,提纯剂较为昂贵,暂时没有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高温热处理方法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可靠性高等优点,是一种比较适合废盐再生利用的工艺。
而热分解法是目前来说工艺成熟可靠的一种高温热处理废盐的方法。
王希伟[3]对间接式加热的废盐热解回转窑的设计工作进行了研究,他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转动强制废盐推进的废盐热解回转窑,具体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是废盐经过计量后由螺旋输送机送至热解回转窑的进料螺旋输送机进料口。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1(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任务、内容和程序,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所有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2 一般要求2.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
2.2对外来加工的产品图样,在首次生产前也要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
3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任务进行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是使新设计的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符合一定的工艺性指标要求,以便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要便于使用和维修。
4 工艺性分类及其评价形式4.1工艺性分类4.1.1生产工艺性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4.1.2使用工艺性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其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和修理的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4.2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a)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b)产品的产量或生产类型c)现有的生产条件4.3工艺性的评价形式4.3.1定性评价根据经验概括地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给以评价。
4.3.2定量评价根据工艺性主要指标数值进行评价。
5 产品结构工艺性的主要指标5.1产品制造劳动量。
5.2单位产品材料用量。
5.3材料利用系数(Km)5.4产品结构装配性系数(Ka)5.5产品的工艺成本。
5.6产品的维修劳动量。
5.7加工精度系数(Kac)5.8表面粗糙度系数(Kr)5.9结构继承性系数(Ks)5.10结构标准化系数(Kst)5.11结构要素统一化系数(Ke)6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内容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6.1初步设计阶段的审查6.1.1从制造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
6.1.2分析结构的继承性。
6.1.3分析结构的标准化与系列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