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及其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化学: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酸雨的产生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或石油等排放的,以及汽车尾气释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等酸性物质.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图所示:综合起来说,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2.酸雨可破坏水体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3.酸雨也可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4.酸雨还可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通讯电缆、铁路桥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令人十分心痛.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例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5.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 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酸雨的防治: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调整以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比如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2.加强技术研究,减少不达标的废气排放,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主要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另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还有,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pH的测定、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及其来源、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及其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及其实现途径和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识记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时,可以联系着空气的污染或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些.2.对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不仅仅是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等尾气的排放;主要是使用含有硫元素或氮元素的物质,都会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导致或加重酸雨的形成.例如,如果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来冶炼生铁时,就会使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污染或酸雨的产生.3.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碳酸钙(或金属铁)与相应的酸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有,使用熟石灰(或生石灰)来改良酸雨造成的酸性土壤时,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相应的酸发生的中和反应(若用的是氧化钙,则还有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酸雨及其防治1 酸雨的概念pH小于5.622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化石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放出SO2,排放到空气中的SO2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就形成酸雨。
这样所形成的酸雨也常称为硫酸型酸雨。
硫酸型酸雨形成时,主要发生以下反应:2SO2+O22SO3SO3+H2O===H2SO4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注意硝酸型酸雨形成时,主要发生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
3 酸雨的危害酸雨给人类带来种种灾害,严重威胁着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1)酸雨会使湖泊的水质变酸,导致水生生物死亡;酸雨浸渍土壤,会使土壤变得贫瘠;长期的酸雨侵蚀会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酸雨腐蚀建筑,会使建筑变得面目全非。
(2)酸雨对人体健康也有直接影响,如酸雨渗入地下会导致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饮用这样的水会危害人体健康。
4 酸雨的防治知识链接燃煤烟气脱硫的方案5 治理已经酸化的湖泊和土壤对于已经酸化的土壤,可施用熟石灰以中和酸性物质。
对于已经酸化的湖泊,可向湖泊中撒入石灰石粉或氧化钙粉以中和酸性物质。
典例详析例3-16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呈酸性的雨水都称为酸雨B.酸雨的形成只与SO2的排放有关C.煤的脱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酸雨的形成D.为了不形成酸雨,应停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解析◆正常雨水中由于溶解了CO2,也呈酸性,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A项错误;酸雨分为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硝酸型酸雨的形成与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关,B项错误;向燃煤中加入石灰石等物质可使燃煤中的含硫物质最终转化为CaSO4,减少SO2的排放,达到脱硫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酸雨的形成,C项正确;化石燃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不可能一点都不使用,应推广使用脱硫技术,大力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以减少酸雨的形成,D项错误。
答案◆C例3-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在5.6~7.0之间的雨水通常称为酸雨B.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溶液褪色C.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含量D.大气中的SO2和C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解析◆酸雨的pH小于5.6,故A错误;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故B错误;煤燃烧时生成的SO2和CaCO3反应可生成CaSO3,CaSO3被氧气氧化,最终转化为CaSO4,能减少SO2的排放,故C正确;大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D错误。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一、酸雨对建筑的危害1、酸雨对非金属建筑材料的危害酸雨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砂砖)表面硬化溶解水泥,出现空洞和裂缝,强度下降,建筑物损坏。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容量和城市景观,被称为“黑壳”效果。
我国雾都重庆“黑壳”效果相当明显。
天然大理石通称汉白玉,3年后用酸雨洗净,完全变色失去光泽的时间为3-8年。
大理石含钙量特别多,最怕酸雨侵蚀。
砂浆混凝土墙面被酸雨侵蚀后,出现“白霜”,分析这种白霜是石膏(硫酸钙)。
例如,有两座高157米尖塔的着名德国科隆大教堂,石壁表面已经腐蚀凹凸不平的“酸筋”。
进入世界遗产名单的着名印度泰姬陵,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的腐蚀,大理石逐渐失去了光泽,乳白色慢慢变成了黄色。
2、酸雨对金属文物的危害酸雨也腐蚀了金属文物的古迹。
例如,着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铜片因酸雨疏松,一触即发(1932年检查完毕),必须进行大修(1986年女神像成立100周年时修复)。
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荷兰中部尤特莱希特大寺院有一套音韵钟,是17世纪铸造的名钟。
三百年来,人们一直喜欢听那个声音。
但是,在过去的30年里,钟的音程出现了问题,音色逐渐变得不明亮。
钟是80%的铜制的,敲钟时反复振动铜锈逐渐剥落,酸雨腐蚀进入钟内。
在欧洲,镶有中世纪古老彩色玻璃的教堂等建筑超过10万栋。
这些彩色玻璃教堂和其他古老的建筑一样,不能逃避酸雨的袭击。
3、酸雨对保护涂层的破坏各种交通工具和许多仪器设备、电力和通信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涂金属、非金属和有机涂层保护。
但而,酸雨对这些保护层,尤其是金属保护层的腐蚀非常快。
关于油漆类防腐涂层,酸雨对油漆膜的光泽、颜色、粉化破坏也很快,对于普通油漆,使用1-2年,出现明显的失光和变色,3年后出现明显的粉化缺陷。
二、酸雨防治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防止酸雨的主要途径。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酸雨的影响及其
防治
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的酸性物质,与雨水结合形成的降水。
酸雨主要由工
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引起。
下面是关于酸雨的影响及其防治的知识点:
影响:
1.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酸雨会破坏大气的平衡,导致大气污染加重,空气中的有害物
质含量增加。
2. 对水环境的影响:酸雨使水体酸化,对水中生物造成危害,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对土壤的影响:酸雨使土壤酸化,导致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释放增加,破坏并贫化
土壤。
4. 对植物的影响:酸雨通过叶子表面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导致植物叶面萎蔫、凋落,降低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能力。
防治:
1.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污染源的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工业废气中的二氧
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排放。
2. 促进清洁能源的应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有害气体
排放。
3.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浪费,减少污染
物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完善的酸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酸雨的发生和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进行生态修复:针对酸雨造成的环境破坏,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受
损的生态系统。
以上是关于酸雨的影响及其防治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工业的发展,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性气体。
这些气体在高空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了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这些酸性气体也会与氨气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加剧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它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等。
同时,酸雨还会损害建筑物和文物,加速金属的腐蚀和石材的风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控制酸雨的污染,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其中包括减少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采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实施土壤修复和植树造林等。
此外,全球各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酸雨的挑战。
4HNO3等酸性物质,导致降水酸化。
此外,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甚至CO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生成酸雨。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它们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与水结合后形成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主要由NOxSO2等大气污染物与水分反应形成。
除此之外,还有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硫酸约占60%~65%,硝酸约30%,盐酸约5%,有机酸约2%左右。
二氧化硫是硫酸的主要排放源,主要来自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等。
全球每年人为释放的二氧化硫约1.6亿吨。
氮氧化物则主要来自高温燃烧,如汽车发动机和矿物燃料燃烧。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自然源相比数量上虽然大体相当,但因自然界自我清洁能力有限,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硫量居多。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酸雨是指大气中降下的 pH 值低于正常值(通常为5.6)的雨水。
它是一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大气污染问题。
酸雨的主要成因在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自然界中某些过程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了解酸雨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酸雨的成因1.1 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它们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工厂的排放以及车辆尾气的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雨或颗粒物的沉降,导致酸雨的形成。
1.2 自然界的影响除了人为排放的污染物,自然界的一些过程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其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会导致酸雨。
此外,腐植酸的释放以及植被的分解也是酸雨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酸雨的危害2.1 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土壤、水域和植被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酸雨的酸性物质在降落时会侵蚀土壤,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的释放。
酸雨还会导致水域的酸化,危害水生物的生存。
在森林地区,酸雨会损害树叶和树枝,破坏植被的生长和发育。
2.2 对健康的影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污染水源和空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饮用受酸雨污染的水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甚至肾脏问题。
酸雨还会导致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增加,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引发哮喘和呼吸道疾病。
三、酸雨的防治方法3.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可以通过改善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此外,工厂和车辆等排放源可以安装和更新污染物处理设备,以减少排放。
3.2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空气和水质情况,及早发现酸雨的存在和变化。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预测酸雨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酸雨的防治
酸雨是由于大气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排放后与雨水反应形成酸性物质而产生的。
下面是一些酸雨的防治方法:
1.减少排放:通过控制和减少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废气排放,如使用更清洁的燃料或设备,可以减少硫化物和氮化物的排放量。
2. 清洁能源利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3.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建设和改进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如烟气脱硫和脱氮装置,以减少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4.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5. 促进循环经济:通过循环利用和回收废弃物,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降低环境污染。
6.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制定共同的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
7. 提升环境意识: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环境问
题的认识和理解,并鼓励民众采取个人行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酸雨是指降水酸性增加的大气降水。
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硫酸和硝酸。
一、酸雨的成因1.1 二氧化硫(SO2)的排放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它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如煤炭的燃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工业设施的废气排放等。
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后,随着空气流动被输送到其他地区,并最终以酸性形式落下,形成酸雨。
1.2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氮氧化物也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它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工业燃烧过程以及农业施肥等活动。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并形成酸雨。
此外,氮氧化物还会进一步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影响2.1 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对土壤的酸化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作物的产量。
同时,酸雨还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另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对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2.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下,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伤害。
此外,酸雨中还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三、酸雨的防治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防治。
3.1 淘汰高污染排放设备我们可以通过淘汰老旧的高污染排放设备,如高排放的燃煤锅炉和机动车辆,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同时,对新设备的环境标准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其排放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
3.2 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这不仅有利于减少酸雨的形成,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3.3 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数据收集体系。
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并随降水形成的一种气象现象。
酸雨是当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超过大气自净能力时,这些污染物通过气象过程与水蒸气结合后形成的酸性液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酸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方面。
本文将分析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首先,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酸化和养分流失两个方面。
酸雨中的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会降低土壤的pH值,导致土壤酸化。
酸性土壤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生长。
此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结合,增加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富集。
同时,酸雨还会使土壤中的养分被冲走,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因此,酸雨对土壤的影响是直接威胁到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的。
其次,酸雨对水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湖泊和河流的酸化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酸雨通过湖泊和河流的降水使水体酸度升高,破坏了水体的酸碱平衡。
湖泊和河流的酸化对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酸雨导致湖泊中溶解氧减少,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同时,酸化的湖泊和河流会导致水生生物中毒,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酸雨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叶片和根系的损伤以及营养元素的缺乏。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降低了土壤中的钙、镁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使植物难以摄取这些营养元素,导致根系发育受限制。
酸雨中的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损伤,使叶片变得脆弱,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这些影响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甚至死亡。
针对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加强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工作,采取措施限制燃煤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推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酸雨成分的排放。
其次,应加强土壤的修复与保护工作,采取中性化补土、增施石灰等方法,提高土壤的pH值。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雨水或雨滴混合形成的降水,其PH值低于正常降水的范围。
这种酸性降水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阐述酸雨的危害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酸雨的危害1. 影响植物生长: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使土壤酸化,导致植物无法吸收到足够的养分,抑制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甚至引发植物死亡。
2. 水环境污染:酸雨进入水体,使水体的PH值下降,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的伤害,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严重影响建筑物与文化遗产: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能腐蚀建筑物的表面,加速建筑材料的老化,导致建筑物损坏。
同时,文化遗产也遭受着酸雨的侵蚀,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价值。
4. 健康问题:酸雨中带有的酸性物质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如引起眼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二、防治措施1. 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加强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工作,优化工业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通过提高燃煤等能源的燃烧效率,减少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 发展绿色交通工具:加快推进电动汽车的普及与发展,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同时,推广公共交通工具,鼓励人们减少使用私家车,减少尾气排放。
3.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建设环境监测站点,监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及早发现酸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宣传与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对酸雨危害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鼓励人们采取积极行动,共同参与酸雨防治。
结语: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绿色交通工具等举措,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保护我们的环境与健康。
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酸雨防治的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一、成因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降水,主要包括硫酸、硝酸和盐酸等物质。
其成因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密切相关:1. 工业排放: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物质,这些物质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相互作用,形成酸性物质,最终降落在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交通排放: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这些排放物质同样会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进而引发酸雨。
二、危害酸雨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表水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降落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中,导致水体酸化。
这种酸化现象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2. 土壤贫瘠:酸雨通过降落在地表,会使土壤的酸度升高,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导致土壤逐渐贫瘠化。
这使得植物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植被受损:酸雨使得植物叶片和树木表面出现腐蚀、烧伤等现象,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长期积累下来,会导致大面积的植被死亡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金属等材质,导致建筑物老化、腐蚀,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防治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 减少排放: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2. 能源转型: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酸性气体的排放。
3. 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酸雨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大气中的酸性气体浓度,采取预警措施,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
4. 植被恢复和保护:加强植被保护工作,种植适应酸性环境的植物,提高植被的抗酸性能力,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
酸雨的防治(总结5篇)酸雨的防治酸雨的防治总结(一):酸雨的成因及防治当前,酸雨的危害日益严重。
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是构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分别构成硫酸和硝酸。
在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从酸雨取样分析来看,硝酸的含量只有硫酸的110,这是因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源于燃煤。
据统计,全球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为1亿吨,二氧化氮约5000万吨,无疑,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
因此,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实现这一目标有两个途径:一是调整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
二是加强技术研究,减少废气排放,用心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善燃煤技术,改善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
1980年至1986年间,法国发电量增加了4%,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减少了一半,大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其核电比重由24%上升到了70%。
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两控区)。
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同时,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潜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措施酸雨是一种环境问题,其成因与防治措施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酸雨的成因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防治措施展开论述。
一、酸雨的成因酸雨指的是大气中含有过多酸性物质,降落至地面的雨水。
其主要成因如下:1.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主要的酸雨源。
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后与氧气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进而通过降雨形式降落至地面。
2. 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工厂的废气排放以及机动车的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损害,从而形成酸雨。
3. 化学反应: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有机化合物会通过光化学反应和氧气反应产生酸性物质,进而导致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1. 水体污染:酸雨降落至地面后,会导致水体酸化,使得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酸度升高。
这种酸性水质不仅对水中生物产生直接威胁,还会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土壤侵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反应,使得土壤酸化。
这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破坏农田的肥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 植物受损: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酸性水质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并加速其吸收入植物体内,导致植物毒害,甚至死亡。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的表面材料,如石头、金属等,给城市建筑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小和消除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我们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政府政策的制定:政府应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限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2. 排放控制技术的改进:对于工业企业和汽车尾气等存在的大气污染源,应采取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例如,采用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等。
3. 能源结构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酸雨产生的重要途径。
高一化学酸雨及防治知识点酸雨及防治知识点酸雨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与水汽反应形成的雨水或湿度较高时的沉积物。
这些酸性物质主要是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它们来自于人类活动的燃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也包括一些自然因素。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了解酸雨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酸雨的成因1. 燃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燃煤、燃油和燃气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这些废气中的硫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炭和石油的硫化物,而氮的排放则主要来自于燃料中的氮和空气中氮气的氧化。
2. 工业活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都会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工业废气的排放对大气质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工业集中的城市地区。
3. 交通运输: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也是酸雨的重要来源。
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城市交通拥堵的地区。
4. 自然因素:火山喷发和林木燃烧等自然现象也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然而,这些自然因素产生的酸雨相对较少,与人类活动产生的酸雨相比,影响较小。
二、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1. 水体污染:酸雨中含有较高的酸度,当酸雨落在水体上时,会使水体变酸,破坏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致使水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2. 土壤酸化: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这些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矿质反应产生酸性土壤,导致土壤的养分流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 植物受损: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植物的叶片和根部造成直接损害,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甚至死亡。
同时,酸雨还会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叶绿素的形成。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与建筑物表面的石灰石和大理石等物质反应,使其表面发生腐蚀,加速建筑物的老化。
5. 健康问题:人类长期接触酸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呼吸道感染、哮喘等。
此外,身体暴露在酸雨中的人们还可能出现恶心、头痛和皮肤过敏等不适症状。
酸雨及其防治
北京十五中化学组徐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分析酸雨的形成过程,会书写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了解工业脱硫的原理,会书写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通过讨论酸雨的形成及其防治,深化学生对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性质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学习依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酸雨对自然界及其对人类的危害,引发学生思考化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讨论防治酸雨的措施,激发学生参与讨论重大社会问题的意识。
(3)通过对《寂静的春天》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以期增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环境三者关系的辩证认识。
(4)通过对“哈丁公用地悲剧”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防治酸雨的根本方法除了需要化学知识还需要观念、法制,三管齐下才能有效防治酸雨。
教学重点:
(1)酸雨形成及其防治措施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酸雨的形成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1:新课引入
简介《寂静的春天》及其作者雷切
尔·卡逊。
环节2:酸雨对自然和人类的危害
[问题]酸雨对环境和人类有哪些危
害?
①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归根结底是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②对于拥有高技术的人类来说,来自大自然的最主要的威胁并不是地震、台风、飓风等这些迫害性巨大的灾害,而是由多种生物连接而成的脆弱的生命网,这张网是人类无法摆脱的。
-----米哈依罗·米萨诺维克(美)
环节3:酸雨的形成和防治
[问题1]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哪些气体?
[问题3]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3] SO2是怎样形成酸雨的?
[问题4] 氮氧化物是如何形成酸雨的?
[讲解] 正常的雨水因为溶有CO2显酸性,PH=5.6。
将PH<5.6的雨水或雪称为酸雨、酸雪。
氮氧化物与水反应形成的酸雨,称为硝酸型酸雨。
SO2形成的酸雨称为硫酸型酸雨。
[小组交流、讨论课前查找的材料]
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1.酸雨导致森林枯萎,植物灭绝。
2.酸雨使河流、湖泊、海洋酸化。
酸雨对人类的危害
1.酸雨侵蚀建筑物、石雕。
2.全世界钢铁产品约十分之一受酸
雨腐蚀而报废。
3.酸雨腐蚀皮肤。
SO2、NO、NO2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
祸首
[讨论、交流课前查找的材料、总结]
火力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石油
冶炼厂、燃烧煤、石油等会产生大量
的二氧化硫。
[小组讨论]
途径1:
①2SO2+O22SO3
②SO3+H2O→H2SO4
途径2:
①SO2+H2O→H2SO3
②2H2SO3+O2→2H2SO4
3NO2+H2O=2HNO3+NO
激发学生
阅读科普
作品的兴
趣,以期增
进学生对
科学、技
术、环境三
者关系的
辩证认识。
促进学生
对SO2性质
的认识,培
养运用化
学知识分
析生活现
象的能力。
催化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