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工业产品的大量需求,从而带动了工业的发展,然而,工业的大量发展,伴随着的是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一、酸雨的定义:1、酸雨的定义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2、评判酸雨的标准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
而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
3、我国酸雨形势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 170 万平方公里。
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 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 以上。
二、酸雨的形成1、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一、酸雨对建筑的危害1、酸雨对非金属建筑材料的危害酸雨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砂砖)表面硬化溶解水泥,出现空洞和裂缝,强度下降,建筑物损坏。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容量和城市景观,被称为“黑壳”效果。
我国雾都重庆“黑壳”效果相当明显。
天然大理石通称汉白玉,3年后用酸雨洗净,完全变色失去光泽的时间为3-8年。
大理石含钙量特别多,最怕酸雨侵蚀。
砂浆混凝土墙面被酸雨侵蚀后,出现“白霜”,分析这种白霜是石膏(硫酸钙)。
例如,有两座高157米尖塔的着名德国科隆大教堂,石壁表面已经腐蚀凹凸不平的“酸筋”。
进入世界遗产名单的着名印度泰姬陵,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的腐蚀,大理石逐渐失去了光泽,乳白色慢慢变成了黄色。
2、酸雨对金属文物的危害酸雨也腐蚀了金属文物的古迹。
例如,着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铜片因酸雨疏松,一触即发(1932年检查完毕),必须进行大修(1986年女神像成立100周年时修复)。
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荷兰中部尤特莱希特大寺院有一套音韵钟,是17世纪铸造的名钟。
三百年来,人们一直喜欢听那个声音。
但是,在过去的30年里,钟的音程出现了问题,音色逐渐变得不明亮。
钟是80%的铜制的,敲钟时反复振动铜锈逐渐剥落,酸雨腐蚀进入钟内。
在欧洲,镶有中世纪古老彩色玻璃的教堂等建筑超过10万栋。
这些彩色玻璃教堂和其他古老的建筑一样,不能逃避酸雨的袭击。
3、酸雨对保护涂层的破坏各种交通工具和许多仪器设备、电力和通信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涂金属、非金属和有机涂层保护。
但而,酸雨对这些保护层,尤其是金属保护层的腐蚀非常快。
关于油漆类防腐涂层,酸雨对油漆膜的光泽、颜色、粉化破坏也很快,对于普通油漆,使用1-2年,出现明显的失光和变色,3年后出现明显的粉化缺陷。
二、酸雨防治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防止酸雨的主要途径。
酸雨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危害:
1、酸雨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 至34%。
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
2、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
3、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
策略: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酸雨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危害的方面主要有:
1) 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
2) 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
3) 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
4) 使湖泊中鱼虾死亡;
5) 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6) 饮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工厂应采取的措施:
1) 采用烟气脱硫装置;
2) 提高煤碳燃烧的利用率。
社会和公民应采取的措施:
1) 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烧煤;
2) 处处节约用电(因为大部分的电厂是燃煤发的电);
3) 支持公共交通(减少车辆就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4) 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因为生产豪华包装要消耗不少电能,而对消费者来说包装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5) 支持废物回收再生(废物再生可以大量节省电能和少烧煤炭〕。
酸雨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防治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大量酸性物质的降水现象,它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酸雨除了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还会对植物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损害。
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酸雨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防治措施。
一、酸雨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1. 与植物的生长有关酸雨使土壤酸化,造成土壤中的铝、锰等重金属离子释放,这些离子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氢离子也会对植物的根系造成损害,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无法正常吸收养分和水分。
长期积累下来,酸雨会造成植物长势萎缩,成长受阻,死亡率增高。
2. 影响植物的繁殖能力酸雨对植物的繁殖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土壤腐化和生态失衡的情况下,植物很难繁殖,甚至无法达到正常的生殖标准,导致植物种群的数量和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3. 扰乱生态平衡诸如森林、农田、湿地等各种植被地带都会受到酸雨的影响,演化成生态失衡的状态。
植物的死亡会导致土壤缺水、侵蚀、土地流失等现象,反过来也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酸雨防治方案1. 加强生态系统的监测生态系统的监控是酸雨防治的重要一环。
通过监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酸雨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2. 减少排放有害物质减少排放有害物质也是祛除酸雨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推广绿色环保,减少有害气体和废物的排放,降低环境的污染水平。
3. 多植树造林增加绿地多植树造林可以尽可能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
同时,多种植物也可以帮助减轻土壤中铝、锰等重金属元素的毒性,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维护生态平衡。
4. 合理利用化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肥料也是酸雨防治的一种有效途径。
根据不同植物的种类和栽培方式,科学制定给肥和施肥方案,减少化肥和农药过剩使用的情况,减轻植被界面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5. 治理污染源对于直接排放酸性物质的罪魁祸首,采用监管和治理来防治酸雨。
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酸雨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对环境和人有什么危害?怎么防治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酸雨的形成原因,一起来看看吧!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顾名思义,就是酸性的降水。
自然大气中,二氧化碳在常温时溶解于雨水中并达到气液相平衡后,雨水之pH值约为5.6,若被大气中酸性气体污染,pH值则小于5.6。
因此,酸雨就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和雹等大气降水。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
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2、NOX经气相反应生成H2SO4、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SO4和NO3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3.云滴吸收了SO2、NOX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4和NO3;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4和NO3的气溶胶;5.雨滴下降时吸收SO2、NOX,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4和NO3。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工业的发展,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性气体。
这些气体在高空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了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这些酸性气体也会与氨气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加剧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它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等。
同时,酸雨还会损害建筑物和文物,加速金属的腐蚀和石材的风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控制酸雨的污染,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其中包括减少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采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实施土壤修复和植树造林等。
此外,全球各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酸雨的挑战。
4HNO3等酸性物质,导致降水酸化。
此外,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甚至CO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生成酸雨。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它们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与水结合后形成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主要由NOxSO2等大气污染物与水分反应形成。
除此之外,还有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硫酸约占60%~65%,硝酸约30%,盐酸约5%,有机酸约2%左右。
二氧化硫是硫酸的主要排放源,主要来自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等。
全球每年人为释放的二氧化硫约1.6亿吨。
氮氧化物则主要来自高温燃烧,如汽车发动机和矿物燃料燃烧。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自然源相比数量上虽然大体相当,但因自然界自我清洁能力有限,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硫量居多。
防治酸雨措施
酸雨是指降雨中含有酸性物质的一种自然现象,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防治酸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少排放酸雨源:包括降低工业、交通、农业等各个行业的排放量,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 加强污染物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对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4. 加强森林保护:加强森林保护,扩大造林面积,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和转化能力。
5. 加强国际合作:酸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推进全球环境治理。
6. 宣传教育:加强酸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酸雨危害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环保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以上措施可以综合采取,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1/ 1。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
1.成因:酸雨主要由两种气体排放而来,一是二氧化硫(SO2),二是氮氧化物(NOx)。
- 二氧化硫(SO2)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这些排放物在大气中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氮氧化物(NOx)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形成硝酸和亚硝酸,进而形成酸雨。
2.危害:-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对森林、土壤、湖泊和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酸性降水导致大量树木死亡,影响土壤的肥力,破坏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平衡。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硫酸和硝酸等。
当人们暴露在酸雨中时,会导致呼吸系统问题,加剧心脏病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 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损害:酸性降水会腐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和金属材料,造成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损毁。
3.解决方法:-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是减少酸雨排放的有效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开展节能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
- 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雨的主要成因。
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燃煤和石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酸雨的排放。
- 控制工业污染:对于工业排放的酸雨成因物质,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
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降低酸雨的程度。
- 促进交通工具的绿色化:改进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技术,减少排放物产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途径。
推广使用电动车辆、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以及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在减少和解决酸雨问题上,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为未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简介酸雨是指降水中酸性物质过多,导致降雨酸性增加。
酸雨对人类健康、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建筑物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就酸雨的危害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酸雨的危害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雾霾天气中的酸性物质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
此外,酸雨还会使空气湿度升高,导致眼睛、鼻腔、喉咙等部位的不适感。
2.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酸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对树木、植被和土壤产生了负面影响。
酸性降水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使植物无法正常吸收养分,根系受损。
此外,酸雨还会引起水域的酸化,导致水生动植物死亡,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3. 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损害酸性降水会腐蚀建筑物上的金属构件和石材表面,加速建筑物的老化和破坏。
许多古建筑、文化遗产等宝贵文物都受到了酸雨的严重损害,导致文化遗产的价值不断减少。
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减缓和控制酸雨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 减少大气酸性物质排放降低大气酸性物质的排放是最有效的酸雨防治措施之一。
工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净化设备,减少废气中的酸性物质排放。
此外,也应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控制,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2. 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政府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支持,鼓励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
3. 提高车辆尾气净化技术对于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应该加强监管并推动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引入净化装置,如颗粒捕集器和催化转化器,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物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了解大气酸性物质的排放情况以及酸雨的发生情况。
通过监测数据,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酸雨的危害。
5. 加强国际合作酸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只有加强跨国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雨水或雨滴混合形成的降水,其PH值低于正常降水的范围。
这种酸性降水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阐述酸雨的危害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酸雨的危害1. 影响植物生长: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使土壤酸化,导致植物无法吸收到足够的养分,抑制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甚至引发植物死亡。
2. 水环境污染:酸雨进入水体,使水体的PH值下降,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的伤害,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严重影响建筑物与文化遗产: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能腐蚀建筑物的表面,加速建筑材料的老化,导致建筑物损坏。
同时,文化遗产也遭受着酸雨的侵蚀,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价值。
4. 健康问题:酸雨中带有的酸性物质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如引起眼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二、防治措施1. 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加强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工作,优化工业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通过提高燃煤等能源的燃烧效率,减少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 发展绿色交通工具:加快推进电动汽车的普及与发展,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同时,推广公共交通工具,鼓励人们减少使用私家车,减少尾气排放。
3.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建设环境监测站点,监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及早发现酸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宣传与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对酸雨危害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鼓励人们采取积极行动,共同参与酸雨防治。
结语: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绿色交通工具等举措,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保护我们的环境与健康。
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酸雨防治的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预防酸雨问题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动物和植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预防酸雨问题是人类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提出一些应对酸雨问题的建议。
一、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二氧化硫是酸雨的最主要污染源之一,人们需要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这可以通过减少高污染物排放的工业和交通方式,以及通过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政府需要加强管理措施,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治理。
二、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加强大气污染监测是保障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监测酸雨问题,人们需要布置大气污染监测站,以及加强对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措施。
这种措施能够对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并及时的进行处理,从而避免酸雨的发生。
三、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也是预防酸雨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加强环境意识教育,让人们意识到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威胁,同时激发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力,有助于减少酸雨的发生和影响。
四、推广环保产品和绿色技术推广环保产品和绿色技术也是有效预防酸雨的方法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使用环保产品和绿色技术来减少排放有害气体的数量。
在家庭和工作中,人们可以使用更加环保的家具和装修材料,同时使用清洁能源和更加节约的用电方式,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加强国际合作酸雨是跨国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威胁。
人们可以通过加强跨国协商,制定共同的环保标准和措施,推动各国政府和企业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预防酸雨问题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加强监测、加强教育、推广环保产品和绿色技术以及加强国际合作,让我们共同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酸雨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酸雨是一种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物质与水汽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酸性降水。
它的出现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酸雨的危害,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酸雨对环境的危害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广泛和深远的。
酸雨可以腐蚀建筑物、大气污染和水土流失等。
首先,酸雨可以侵蚀和破坏建筑物。
腐蚀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一些雕塑、建筑物和纪念碑上,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难以估量。
其次,酸雨会在大气中形成污染物,例如臭氧、硫酸和硝酸等。
这些物质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对植物和动物造成毒害。
最后,酸雨对水土流失和地表水质污染也有一定的影响。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在水中溶解,流入水中,使水体酸性增加,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同时会破坏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
例如,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引起气象变化,使得雪山中的雪晶变薄,导致非常严重的地表水污染。
二、酸雨对生物的危害酸雨的危害不仅局限于环境中,其也会对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酸雨导致土壤的酸化,破坏了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形成,使得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同时,酸雨可以使得植物泌生出来的汁液变得透明,使得昆虫的食物资源变得匮乏。
另外,酸雨会使得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受到毒害,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健康状况恶化等。
最后,酸雨可以使得生態系統中的一些生物受到严重人为干扰,导致极度的不稳定性,这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三、防治措施为了降低或消除酸雨的危害,人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在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我们应该采取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的措施,例如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和汽车废气治理等。
其次,应该研究出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物质进行化学吸附或沉淀处理技术,从而减少其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
同时,合理处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农业废水等污染物质,减少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和土壤的数量和浓度。
酸雨的危害及预防保护措施酸雨的危害酸雨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科学家曾经试验给植物浇酸水,只要水的pH值低到3以下,水稻、松树、向日葵等叶子表面就会出现坏死斑点;而且酸水夺去了植物体内的钙镁等物质使植物逐渐衰弱。
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例如,冬小麦在pH为3.5的酸雨影响下将减产13.7%,pH 为2.5时更减产34%。
更为严重的是,酸雨还使土壤中的铝、汞等十分有害的金属离子游离出来,这不仅对陆地植物,而且对水生的动植物都是十分有害的。
欧洲和北美几千个湖泊鱼类灭绝成为死湖,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今欧洲已有30%的森林因酸雨而退化;酸雨造成美国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43%的土地已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
大理石含钙特多,因此最怕酸雨侵蚀。
例如,已经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印度泰姬陵,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的腐蚀,大理石失去光泽,乳白色逐渐泛黄,有的变成了锈色。
酸雨同样也腐蚀金属文物古迹。
例如,著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铜片因酸雨而变得疏松,一触即掉(而在1932年检查时还是完好的),因此不得不进行大修(已于1986年女神像建立100周年时修复完毕)。
酸雨的防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大气无国界,防治酸雨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不能依靠一个国家单独解决,必须共同采取对策,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1、原煤脱硫技术。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目前主要用石灰法。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摘要:酸雨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公害之一,酸雨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酸雨和全球酸化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本文对酸雨形成及危害进行分析,旨在寻求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1引言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体SO2。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就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放酸性气体NOX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敦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最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1]2酸雨的形成大气中的酸性化学物质溶于雨水中,雨就会变成酸性。
造成雨水酸化的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自然物质,二为人为物质。
前者,如火山喷发出大量的不成太大的威胁;后者为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等产生大量的SO2及氮氧化物,被空气中的O2氧化后,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等强酸性物质,使得雨水的pH 值降低,最后降落到地面形成所谓的“酸雨”。
[2]其化学反应过程可表示为:(1)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点燃=SO2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2H2SO3+O2→2H2SO4(2)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
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2+O2=放电=2NO一氧化氮结构上不稳定,空气中氧化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二氧化氮和水作用生成硝酸3NO2+H2O=2HNO3+NO(3)此外还有其他酸性气体溶于水导致酸雨,例如氟化氢,氟气,氯气,硫化氢等其他酸性气体。
3酸雨的危害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3.1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酸雨对人类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酸雨中含有多种致癌因素,能破坏人体皮肤、黏膜和肺部组织,诱发哮喘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和癌症,降低儿童免疫力。
其次,酸雨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在酸沉降作用下土壤和饮用水水源被污染;其中一些重金属会在鱼类体中富集,人类因食用而受害。
据统计,欧洲一些国家每年因酸雨导致老人和儿童死亡的病例达千余人。
美国国会调查表明美国和加拿大在1990年一年约有5200人因遭受酸雨污染而死亡。
1981年瑞典马克郡有一家3名孩子为绿头发,原因是酸雨使其饮用井水酸化,井水腐蚀了铜质的水管,洗涤过的头发被溶出的铜化合物所染绿。
在墨西哥pH为3.4~4.9的酸雨并不罕见。
该国卫生部调查表明,墨西哥的呼吸器官疾病死亡率为世界最高。
[3]3.2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酸雨对土壤有直接的影响。
酸雨下降时直接影响植物的叶片,同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成矿物质和土壤中的养分大量流失。
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而枯萎、死亡,并非所有的二氧化硫都会转变成硫酸,有相当一部分会漂浮在大气中,当最后降落到地面时,会阻凝叶子的气孔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在土壤中生长着许多的细菌,这些生物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在黑土里生长着细菌。
土壤被酸雨侵蚀,土壤中的大多数细菌都将无法存活。
酸雨还破坏了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
经调查发现,我国南方7省的大豆因酸雨受灾害面积达158.7万hm,减产20万t,减产幅度约6%,每年经济损失1400万元。
3.3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酸雨还能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体酸化,其中生长的各种鱼虾等动物、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庄德辉认为,藻类是水体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酸化水体中,藻类数量减少,特别是在藻类形成水华季节,与邻近非酸化水体相比,种类明显偏少。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利生村一虾农,在2008年4月中旬,所养白虾刚开塘2周多,就暴发红体病,4月初一场雨后,2~3d周边虾塘就出现了红体病,至月中大规模暴发,环保专家指出这就是酸雨的影响。
[4]3.4酸雨对建筑物的危害3.4.1酸雨对非金属建筑材料的危害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使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沙浆混凝土墙面经酸雨侵蚀后,出现“白霜”,经分析此种白霜就是石膏(硫酸钙)。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被人们称之为“黑壳”效应。
我国雾都重庆“黑壳”效应相当明显。
天然大理石,俗称汉白玉,三年之后,经酸雨淋洗,完全变色;失去光泽的时间为3至8年。
大理石含钙特多,因此最怕酸雨侵蚀。
例如,有两座高157米尖塔的著名德国科隆大教堂,石壁表面已腐蚀得凹凸不平“酸筋”累累。
通向人口处的天使和玛丽亚石像剥蚀得已经难以恢复。
其中的砂岩(更易腐蚀)石雕近15年间甚至腐蚀掉了10个厘米。
已经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印度泰姬陵,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的腐蚀,大理石失去光泽,乳白色逐渐泛黄,有的变成了锈色。
3.4.2酸雨对金属文物的危害酸雨同样也腐蚀金属文物古迹。
例如,著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铜片因酸雨而变得疏松,一触即掉(而在1932年检查时还是完好的),因此不得不进行大修(已于1986年女神像建立100周年时修复完毕)。
意大利威尼斯圣玛丽教堂正面上部阳台上的四匹青铜马曾被拿破仑掠到过巴黎,后来完壁归赵。
近来却因酸雨损坏严重无法很好修复,只得移到室内,在原处用复制品代替。
世界上类似情况还有许多。
荷兰中部尤特莱希特大寺院中,有一套组合音韵钟,是在17世纪铸造的名钟。
300年来人们一直十分喜欢听它的声音。
可是近30年来钟的音程出了毛病,音色也逐渐变得不洪亮。
因为钟是用80%的铜制的,由于敲钟时反复震动铜锈逐渐剥落,酸雨腐蚀已经进入到钟的内部。
在欧洲,镶有中世纪古老彩色玻璃的教堂等建筑超过10万栋。
这些彩色玻璃弥足珍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卸下来疏散开,多数安然无恙。
可是却和其他古建筑一样,不能躲过酸雨的侵袭。
3.4.3酸雨对保护涂层的破坏各种交通工具以及许多仪器设备、电力和通信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无不涂抹金属、非金属及有机涂层进行保护。
但是,酸雨对这些保护层特别是金属保护层的腐蚀是非常快的。
就油漆类防腐涂层来说,酸雨对漆膜的光泽、颜色、粉化的破坏也比较快,对于普通油漆而言,使用1~2年,即出现明显的失光和变色,3年后出现明显粉化缺陷。
4酸雨的防治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防止酸雨的主要途径。
4.1健全环境法规,控制固定污染源和汽车污染源的排放量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通过法律手段促使排放源实施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如美国不许新建大型火力发电厂以及限制燃煤发电厂的排放量的作法,使美国SO2的排放量减少了一半。
4.2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燃料质,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为了减少酸雨形成源,改变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改造供热方式,大力开发并利用无污染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地长期持续使用,对环保十分有利,用核电站来发电也可减缓酸雨的污染。
用甲醇代替汽油,降低NOx的排放。
燃煤电厂等二氧化硫排放源,可通过逐步燃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煤的使用量;改变供热方式,利用工厂的余热等实行集中供热。
饮食服务行业必须使用燃油、燃气、电或者固硫煤及其它清洁能源,禁止原煤散烧;要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保证使用期间正常运行,禁止排放未经净化处理的油烟;不得在露天燃用煤炭、木材加工食品。
4.3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
使用低硫优质煤,使用天然气和燃料油代替煤,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放。
此外应用型煤、湿法脱硫除尘、电厂锅炉排烟脱硫和流化床除尘脱硫等新环保技术有效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排放。
禁用使用含硫量高的燃料。
4.4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建立酸雨自动监测站,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对策。
4.5加大执法力度。
减少污染物排放取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使用锅炉的企业必须安装脱硫除尘设施,汽车要求安装尾气净化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报废经过改造尾气仍不达标的汽车。
4.6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促进全民共同参与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全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防治酸雨。
如,节约能源,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灯;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次数及尾气排放量。
5结论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都要考虑政策实施的经济效果,酸雨控制战略目标的确定也不例外,确定减排目标必须进行费用效益分析。
减少致酸物质排放势必花费成本,通过减排改善大气环境,减少酸沉降,最终改善受体的福利状况是减排带来的环境收益,酸雨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就是要比较酸雨治理成本同环境收益之间的关系。
酸雨治理同样遵循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因此,酸雨控制战略目标并非定得越高越好,理论上,只有在环境容量约束条件下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减排量才是最优的酸雨控制战略目标。
[5]参考文献:[1]张赟李代兴.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北方环境,2011年8期[2]曹仁江.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年,第23卷,6~8[3]牛建刚.牛荻涛.周浩爽.酸雨的危害及防治综述.灾害学,2008年,第23卷,110~116[4]冼国伟.浅析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科学之友,2011年,126~127页[5]王猛.我国酸雨控制战略目标分析.生态环境与保护,2009年2期,第58~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