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科 健忘(轻度认知损害)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81 KB
- 文档页数:4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诊断明确;2.视力低于0.5;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检查眼压、泪道;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3.心电图;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5.眼科A、B超+角膜曲率;6.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光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然验光。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4-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IOL)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6.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2.视力;3.眼压;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5.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第一、二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头部浅表损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的患者。
一、头部浅表损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各种急性外伤等原因造成人体头部的皮肤软组织等组织(排除骨组、脑、眼睛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的病理损害。
1.有明显的外伤病史,病程在3天内。
2.头部疼痛、肿胀、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皮下青紫瘀瘢或皮下血肿。
3.CT检查无骨折、脑出血、眼球损伤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3.证候诊断: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淤血凝滞、气血亏虚(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部浅表损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头部浅表损伤的患者。
2.有明显的外伤病史,病程在3天内。
3.头部疼痛、肿胀、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皮下青紫瘀瘢或皮下血肿。
4. CT检查无骨折、脑出血、眼球损伤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液流变学、胸部X线片检查、c-反应蛋白、血培养、凝血功能+D-二聚体、心电图、颅脑CT、磁共振等。
(八)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1.清创缝合术;2.破伤风治疗;3.依情给予静脉用药。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老年肾虚尿频(老年尿道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1年第 1 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2011 年8 月本中医临床路径仅适于老年肾虚尿频(老年尿道综合征)单一证候的门诊治疗,不适用于辨证为复合证候或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
一、老年肾虚尿频(老年尿道综合征)临床路径的标准门诊流程㈠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老年肾虚尿频(TCD: ZZS080并BEZ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老年尿道综合征(ICD-10:N36.203)㈡诊断依据本病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㈢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修订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高血压主攻病种临床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老年肾虚尿频(老年尿道综合征)单一证候,无明显兼杂证候或复合证候。
2.适合于中医药综合治疗。
㈣门诊标准治疗日<84 天(12 周)。
㈤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老年肾虚尿频(TCD : ZZS080并BEZ120)和老年尿道综合征(ICD-10 : N36.203),同时符合单一证候的主证诊断标准。
2.年龄60岁至79岁,除外妇科疾病、尿道外口因素(尿道外口距阴道距离过近、处女膜异常或尿道粘膜脱垂等引起的尿道外口狭窄、尿道远端周围组织纤维化、尿道旁腺感染)、泌尿系的特殊感染、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所致的膀胱功能障碍等。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㈥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肾虚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诊与脉诊信息,注意主证证候和兼证证候的动态变化。
㈦门诊检查项目1.必须的初查项目⑴尿常规⑵尿细菌培养;⑵泌尿系B 超;⑷男性患者做前列腺B 超;女性患者做妇科检查;⑸尿动力学分析;⑹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⑴盆腔CT、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造影。
⑵肛肠指检;⑶性激素水平和受体;⑷空腹血糖;⑸膀胱镜检查;⑹尿常规+酮体;⑺甲状腺功能;⑻口服糖耐量+ 胰岛素释放+C肽释放;⑼胸部正侧位片;⑽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一、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常见证候:肝肾两亏证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肝热上扰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3.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40)和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眼压检查(4)眼底镜检查(5)眼部A超,眼部B超,角膜曲率,晶体度数测算(6)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尿常规、大便常规(7)肝功能、肾功能、血糖(8)HIV-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测(9)血压、心电图、胸部X 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监测血糖,血压等。
针刺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思路[ 09-08-31 15:06:00 ] 作者:肖玺琪赵凌张虹编辑:studa20【摘要】传统中医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总结将该病定位在脑,病机以脑髓和心、脾、肾之亏虚为本,以郁、痰、瘀为标,虚实夹杂。
针灸通过各种不同的临床思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成为目前预防老年痴呆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针灸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有记忆障碍和(或)轻度的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个体的社会职业或日常生活功能未受影响,亦不能由已知的医学或神经精神疾病解释,是介于正常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1]。
43%的MCI患者可出现各种精神行为症状,如淡漠、抑郁、焦虑、激越、心境恶劣以及易激惹等,MCI严重干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并增加家庭和照料者的压力,降低了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和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MCI是一种记忆力减退的形式,主要表现在神经心理学测定时得分降低,但并非是痴呆[2],而是痴呆的前驱期[3]或临床前期[4]。
患MCI的人群中一部分人可能长期保持稳定,但一部分人认知功能持续下降,最终发展为痴呆[5]。
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一词的记载,传统的中医古代文献对于本病的记载多散见于“健忘”“善忘”“呆病”“遗忘”等文献中。
如《灵枢·海论》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懈怠安卧。
”早在《内经》中就有“脑为髓海”、“头者精明之府”之说。
《中医内科》六版教材明确提到,“呆病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
”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髓说》中指出:“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
“脑为髓海又名元神之府,水足髓充,则元神清湛而强记不忘矣,若火炎髓竭,则元神渐昏,未老健忘将成劳损也”。
健忘(轻度认知损害)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轻度认知损害遗忘型的门诊患者。
一、健忘(轻度认知损害)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健忘(TCD编码:BNX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轻度认知损害(ICD-10编码:F06.7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的健忘诊断依据(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痴呆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的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标准(田金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2.疾病分型
参照中国痴呆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的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标准(田金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轻度认知损害分为:
(1)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
(2)非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naMCI)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健忘(轻度认知损害)协作组制定的“健忘(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诊疗方案”、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轻度认知损害联合攻关项目组《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的证候诊断标准(田金洲等,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年)。
健忘(轻度认知损害)临床常见证候:
心脾两虚证
肾精亏虚证
痰浊蒙窍证
瘀血阻窍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健忘(轻度认知损害)协作组制定的“健忘(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健忘(轻度认知损害)。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健忘(轻度认知损害)的患者。
2.轻度认知损害遗忘型患者,且年龄≥55岁。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已诊断为痴呆,虽经治疗病情减轻到轻度认知损害,但也不宜进入本路径;(2)虽有轻度认知损害但有明显的脑血管病变者;(3)失语、失明、失聪及肢体残疾以至于不能接受神经心理学评价者。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记忆功能评价,如词语即刻回忆(IVR)和词语延迟回忆(DVR);
(2)认知功能评价,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3)日常生活评价,如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
(4)结构影像学检查,如MRI头颅平扫加海马相。
、叶酸、甲状腺功能、同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维生素B
12
半胱氨酸水平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延迟词语回忆(ADAS-Cog-DVR)或延迟故事回忆(DSR)等;嗅觉、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经颅多普勒(TCD)、颈部血管超声等检测;心脏超声、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
(2)肾精亏虚证:补肾填精。
(3)痰浊蒙窍证:化痰开窍。
(4)瘀血阻窍证:活血通窍。
2.其他疗法
(1)记忆功能训练
(2)地中海饮食
3.内科基础治疗
4.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健忘等症状改善或稳定。
2.记忆量表或认知量表检测分值提示病情稳定未发展。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明显加重,符合痴呆诊断,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费用,退出本路径。
2.合并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病、心动过缓等,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抑郁、妄想、幻觉等,不能完成本路径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或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健忘(轻度认知损害)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健忘(轻度认知损害)(TCD编码:BNX060,ICD编码:F06.701)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门诊号:病程: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