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区与地方时
- 格式:ppt
- 大小:772.00 KB
- 文档页数:10
初中地理知识点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区时和地方时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不同地理位置处于不同时区而产生的时间差异。
在地球上,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不同地方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出入时刻是不同的,导致不同地方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一、区时的计算方法:区时是一种计算工具,用来统一同一经线上的不同地方的时间。
每15°经度代表一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向东每经过15°经度,时间加一小时;向西经过15°经度,时间减一小时。
世界上一共有24个时区,即东经180°至西经180°之间的24个经度范围。
例如,北京位于东经116.4°,所以北京的时区为东八区,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快8小时。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地方时是指其中一具体地点所使用的时刻,它反映了当地的太阳时间。
地方时主要通过观测太阳高度角或太阳出入时刻来确定。
观测太阳高度角可以通过仰角仪进行,观测太阳出入时刻可以通过日晷等仪器进行。
二、计算示例:以北京时间为例,即东八区,计算其他地方的区时和地方时。
1.伦敦:伦敦位于西经0°,所以伦敦的时区为零时区,即格林威治时间。
由于北京比伦敦早8小时,所以北京时间12:00,伦敦时间为4:00。
2.东京:3.纽约:纽约位于西经74°,所以纽约的时区为西五区,比北京慢13小时。
北京时间12:00,纽约时间为23:00(前一天)。
4.莫斯科:莫斯科位于东经37.6°,所以莫斯科的时区为东三区,比北京快5小时。
北京时间12:00,莫斯科时间为17:00。
在计算地方时时,需要考虑夏令时的调整。
夏令时是为了节约用电,将时钟调快一小时。
夏令时通常在每年夏季开始的一些周末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在冬季结束的一些周末将时间调回原来的状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夏令时安排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地方时。
总之,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不同地理位置的时间差异。
希来学园精细化教育领导者一、知识点梳理1.地方时求地方时的方法: 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4分钟×两地的经度差)(注:按照地球运动方向,向东取+,向西取-,简称“东加西减”)。
2. 时区与区时求时区、区时的方法:(1).求某地所在时区号:用当地经度/15°,余数小于7.5,所得整数为所处时区,余数大于7.5,则所处时区为所得整数加1;(2).求区时:T 求=T 知±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
3.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日界线与日期:(1).当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全球日期相同。
(2).除此之外的任何时刻,地球上都同时具有两个日期。
判断时,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一天的范围;从0时经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一天的范围。
4.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1)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即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晨昏线只有在春分,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的判读: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
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6时→晨线 18时→昏线 昼夜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3)确定地方时的四个特殊点→6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晨赤交点)(4)确定昼夜长短:同纬度的各地昼(夜)长是相等的,弧长15°为1小时。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2)x2=(12-日出时间)x2→12时:昼半球中央经线 →0(24)时:夜半球中央经线→18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昏赤线)希来学园精细化教育领导者 →某地夜长=日出时间x2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公式:H=90º-|φ±δ| (H 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δ为直射点的纬度,φ、δ永远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1、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15° (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X经度差(东加西减)
1 •地方时
①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②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同纬度偏东地点时刻早。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土(经度差)X4分钟
(所求地在东,“土”号取“ +”号,反之取“-”号)
2. 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理论上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每隔经度15o划为一个时区。
②区时: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区时。
时刻为东早西晚。
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
一、定义1、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
地方时就是指因经度不同的地方,造成时刻(钟点)不同,这种各地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所有经线都有各自的地方时,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全球有无数条经线,也就有无数个地方时,使用地方时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
2、时区为了使用方便,人们提出了“时区”概念。
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
“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每一度为4分钟,从东12时区到西12时区为过一天,中间就是日界线。
全球共划分出24个时区,每15度为一个时区。
还规定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这样,在一个时区内,虽然有无数个地方时,但区时只有一个。
“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3、区时顾名思义,区时就是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是整数的。
4、我们平常所说的“北京时间”、“美国东部时间”。
这是为了更加方便的使用区时,各个国家根据本国实际而设定的时间,如我国跨越五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统一采用北京时间也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我国的标准。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
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
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公式法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
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地方时和时区的计算汇总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是指其中一特定地点的标准时间。
根据地球自转的规律,每个地点的太阳时都会不同。
计算地方时的方法如下:-首先,确定该地点所在的经度。
经度可以通过查阅地图或者使用卫星定位系统等方式获得。
-然后,根据地球自转的平均速度,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为15°经度宽度。
-接下来,将该地点的经度除以15,得到其所在的时区数。
例如,位于东经120°的地点所在的时区为120/15=8-最后,根据该时区的标准时差,将协调世界时(UTC)相应调整,得到该地点的地方时。
2.时区的计算:时区是为了避免全球各地时间混乱而设立的。
计算时区的方法如下:-首先,确定所要计算时区的地点。
-然后,查阅时区图或时区数据库,找到该地点所属的时区。
时区通常以整数或整数加小数表示,例如+8、-5.5等。
-时区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夏令时(DST)的影响。
夏令时是一种根据季节变化而调整的时间制度,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自然光线。
通常情况下,夏令时会将标准时间提前一小时。
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实行夏令时,而且实行夏令时的时间和调整幅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计算时区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夏令时的影响。
3.地方时和时区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地方时和时区可以帮助人们协调不同地区的活动时间,避免误时和混乱。
例如,如果要计划与国外友人通话,就需要根据双方所在的地方时和时区来确定通话时间,以免因时差而导致无法沟通。
-在全球商务活动和跨时区协作中,地方时和时区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各个国家和地区通常都有自己的工作时间,因此对于全球化的企业和组织来说,合理应用地方时和时区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国际会议的时间安排、全球供应链的协调、航班的起降等都需要根据地方时和时区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调整。
综上所述,地方时和时区是为了方便人们统一时间参考而设立的,其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确定地点所在经度来获得地方时,或通过查阅时区图和数据库来获得时区。
高中地理(时区、地方时的计算)考点详解(1)时区定义: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经度间隔为15°。
自西向东依次为:零时区、东一区...东十一区、东西十二区、西十一区...西一区。
每一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做中央经线,例如北京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为120°E,如下图红线所示。
原理:①地球是一个球体,旋转一周为360°;②一天共有24h,因此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③24个时区对应着360°,因此每个时区的经度间隔为15°。
图1 世界24个时区的分布图(2)时区、地方时的计算①计算时区。
经度÷15°,四舍五入。
例如我国某地经度为110°E,则110°÷15=7.33,因此四舍五入,该地位于东七区。
如果我国某地经度为85°E,则85°÷15=5.67,因此四舍五入,该地位于东六区。
②计算地方时。
地方时的计算,有两个原则: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即东边的地区,永远比西边的地区日出早;计算东边的地方时时用加法,计算西边地区的地方时时用减法。
如下图所示,北京(东八区)早上5点,那么此时西十区的地方时是几点?因为西十区在北京西边,因此要用减法;且中间间隔了18个时区(10+8),因此要减18个小时。
因此西十区的地方时为:5:00-18=(24+5)-18=11:00,即为昨天的11点。
图2 地方时的计算例题图3 例题答案:B精讲精析:(1)分析甲城市的工作时间。
如上图所示,甲城市机动车流量较高的2:00、12:00应该为上班、下班高峰期,即甲城市的工作时间为2:00~10:00到12:00。
(2)分析北京的工作时间。
一般来说,北京6点左右日出,18点左右日落,工作时间为8:00~18:00。
(3)分析时差。
甲城市2:00上班,而北京8:00上班,即甲城市比北京时间早6个小时。
(4)计算时区。
地方时、时区和区时的对比作者:樊晓琳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2期地方时、时区和区时这三个概念同时出现在人教版地理必修1教材的第一章第三节中。
这些概念的内涵相关、相似极易产生混淆。
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又要经常进行区分理解十分重要,所以在这里浅谈一下三个概念的对比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对比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各地时间。
时区:全球范围内经度每跨15°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二、内涵对比地方时是指某条经线上的具体时间,经度不同则地方时也不同,因此相邻经线之间的时间差为4分、相邻时区的时间差为1小时;时区是指地球上的狭长区域,长度为由南极至北极,宽度为相邻15°的经度范围,只要是在同一狭长区域的地点或城市,均属于同一时区;区时是指某个时区是具体几点钟,相邻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
在三个概念中,两个代表时间,一个代表位置即区域。
而代表时间的概念中,一个是小地点的时间,即地方时指因地而异的时间,经度不同则地方时不同;另一个是大地区的时间,即区时指某个时区范围内的所有地点所公用的时间。
三、成因对比地方时: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加之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导致东边的地点会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因此,同一时刻各地会出现不同的时间,这种由于经度差异而导致的时间差异为自然原因。
时区:由于不可避免的自然原因,导致在同一时刻全球会出现数以万计的地方时,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人为简化了全球纷繁的地方时。
考虑到地球自转一周(一个恒星日)约为24小时,地方时简化到24个时区之中方便生活和计算,而地球圆周为360°,所以每个时区横跨15°经度。
区时:简化后的各个时区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时间来代表整个区域,所以就采用了本时区的最中间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来作为全区的统一时间,亦属人为划分。
三个概念的内涵不同,但是在彼此之间也具有形成上的因果关系:四、教学应用学生对于概念的混淆可以从上述三个方面着手解决:概念上比对、内涵上区分、成因上理解,如此对比分析下来即可将彼此进行区分,再结合典型例题加以巩固应用。
图解地理:时区与区时一、地方时1、含义: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特点(1)全球有无数个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都相同。
(2)在同一纬线上,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其时刻要比偏西地点的时刻大。
(3)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
二、时区1、时区的计算:所求时区=某地的经度÷15°(若“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数;若“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数)例如: 北京:116°E、78°E、110°w2、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求法:时区数×15°例如:0时区,东1区,东8区3、求时区数的范围:时区数×15° ± 7、5°三、区时1、概念: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2、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央的那条经线。
3、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上的地方时。
时区与区时的区别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一个时区跨经度15°。
区时:是一个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时间。
重点落在最后一个字上。
【误区警示】1.“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中的“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有所不同。
前者中的“早”应看东西方位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的时间数值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大,即时间较早。
2.北京的地方时不等同于北京时间,它是指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3.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指中时区的区时或0°经线的地方时。
【特别提醒】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