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 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圣人”,从不去追 求名誉和地位。 )
小结
自然境界和 功利境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
,是一般人所能有的境界,只要其智商 没问题。自然境界表明人是自然的人, 功利境界表明人是现实的人。而道德境 界和天地境界则需经过人的努力才能达 到的。我们应提高修养达到 道德境界 和
据说在西方大学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 《中国哲学史》 是第一本必 程的,冯友兰的 读之书。百年之前,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 有西方学术;迄今为止,外国人因有冯友兰 而知中国哲学。所以,若要说起20世纪中国 哲学,是不能不谈到哲学大师冯友兰的。
冯友兰和女儿
宗璞和父亲冯友兰
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 璞。曾任《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 代表作《三生石》(中篇小说), 《弦上的梦》(短篇小说),童话 《总鳍鱼的故事》。
什么是境界?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唐以后, 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 有所谓“六境”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 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 动的状态。由此可知,在佛学中,所谓“境 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引 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
天地境界
原文给的定义是什么?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 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 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 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 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 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 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确看待功利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