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解析版)

17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解析版)

17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解析版)
17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17、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错因归纳:对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含义和特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洋务企业是指近代由洋务派兴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军事工业产品归军队使用,属于封

建企业;民用工业则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洋务企业是官办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使用机器生产

的资本主义企业,早期称商办企业,与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有一定的区别,是进步的经济因素。

真题突破

1 . (2019 ?北京高考?1 6 )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A. 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 .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答案】A

【解析】由材料“ 1878年建” “1880年建”、“1902年建” “1908年建”可知为晚清时期,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北京”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故表格信息反映了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的发展,故选A项;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排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C项;开滦煤矿和北洋

水师大沽船坞属于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D项。

2. (2018 -江苏高考?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

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B

【解析】管理体系完善与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符,故 A 项错误;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与材料中“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相符,

故B 项正确;洋

务企业由洋务派创办, 且材料中“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说明只是使用外来技术 而非外资,因此不是外资企业,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有些洋匠不懂技术” ,并非指

所有洋匠,太过于绝对化,故 D 项错误。

3. (2017年新课标全国H 卷 28) .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 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 化反映了(

【答案】B

,福州船政局应该是从官办转为官督商办,也就是协办,并没 有转

为商办,故A 项错误;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

原价分文”到此后 造船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目的在于缓

解经费压力,故B 项正确;从1879年以前“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到后来“费用由用船 一方拨付”,说明所造之船自始至终没有投入市场,故 C 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福州船政局的 造船业,不能由此推断近代轮船制造业的状况,故

D 项错误。

4. (2017年新课标全国I 卷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 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 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钱。这一举措( )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土煤……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两以上”到“开平所产

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可知,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税负减少,这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企 业的信心,故 A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只是开平煤矿税负问题,没有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 与开平煤矿的管理无关, 故B 项错误;开平煤矿属于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材料未涉及列强

控制煤矿业,故C 项错误;税负减轻只是煤矿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其稳健发展的关键还在于

内部的经营管理、技术、资金等条件,因而“保证” 一词言过其实,故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解析】材料中提到“协造”

D 项错误。

5. ( 2014 ?浙江文综? 15)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 “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

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 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答案】A

矣”可知该官员认为修建铁路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故 A 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向西方学习,

也未涉及对传统制度的维护, 故B 、C 项错误;民生主义由孙中山提出, 与题目中的信息“清 末某著名官员”不符,故 D 项错误。

6. (2013 ?北京文综?18)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

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D

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不能说明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只能说明洋纱进口

相对洋布多,B 选项的结论依据题干史实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就说 明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故正确答案选

Db

7. ( 2012 ?江苏单科? 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 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 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 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 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 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 “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 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 . “求富” “自强”

B .“师夷长技” C. “中体西用”

D

.“民生主义”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铁路修建……内开未尽之地宝, 外收已亏之利权……征兵转饷是

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江、皖、 川

、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 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获取、

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题干材料主要体现的

洋纱的进口日多问题。从洋纱的销售范围看, 到了川楚等地,可知

A 表述错误;由“洋纱一

C 选项也依据“江、皖、川、

A. ①③ C.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 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创办的,“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但与外国的技术差距仍然存在,①正确,②错误。洋务派 将林则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私人投资的近代企业, ③正确,④错误。

& ( 2011 ?海南单科?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 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 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

A.

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 .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答案】B

官督商办性质民用企业的主张,以抵抗外国经济侵略,达到分洋利的目的,故选 B 项。

模拟突破

1.下表是对81家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主要创办人原有身份的统计结果。该结果反映 出()

A. 早期民族资本家多由官僚及买办转变而来

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

C.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额较少

D.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②④ .①③④

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抓住关键词“轮船招商局”

、“劝民自置” “纾商民之困”,可以判断是洋务派创办

【答案】A

【解析】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买办阶层与官僚地主占有的企业数居多,这说明了早期的民族资本家多是由买办与官僚转化而来,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域分布、资本数和发展问题,排除B、C、Db

2?“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 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

A. 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

B. 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

存艰难,排除A;材料主要不是阐明民族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排除B; “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表明民族资本家拥有双重身份,实质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正确;材料表明是用经营工商业的利润购买土地,排除Do 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

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

A. 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 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 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答案】C

【解析】“国防近代化”指洋务派兴办军用工业,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之后,为了弥补资金上的不足,又创办了民用工业,符合题目“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故C 项正确。

4?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企

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答案】D

【解析】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其目的均在“自强”,故

排除A、B C三项;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工业,其目的在于“求富”,故D项正确。

5. 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 每年总结。”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A. 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

B. 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C. 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

D. 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

【答案】C

【解析】“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说明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机器制造业信息,故B项错误;“不得引用私人” “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等信息说明洋务运动在用人和财务管理上逐渐近代化,故C项正确;开平矿务局属于民用工业而非

军事工业,故D项错误。

6. (2018 ?山东潍坊期中)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天津、广东多地拟筹股经营航运,久经禀求未能获准,只得转而经营小火轮,开发一些短途航线。即便如此,轮船招商局也横加干扰。无奈之下,多数小火轮公司只得采取“诡寄经营”即利用外商来逃避政府管制和赋税的形式。材料

说明()

A. 洋务运动旨在与洋商争利

B. 外国资本扶植民营企业

C. 轮船招商局享有优惠待遇

D. 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小火轮

公司“诡寄经营”是出于无奈,并非外国资本的扶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轮船招商局对民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阻碍,未突出轮船招商局的优惠待遇,故C项错误;先是经营航运未获批准,然后小火轮公司遭到轮船招商局的干扰,被迫“诡寄经营”,说明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故D项正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6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注:发展:⑴1901~1911年;⑵原因:清政府新政奖励实业;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⑶表现:资本总额是以前30年的两倍。⑷影响:为民主思想传播和辛亥革命爆发奠定经济基础。2 注:过渡时期:⑴原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有贡献。⑵表现及作用:①恢复:1950年,合理调整工商业;→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重要作用。②改造:1953年,采取赎买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民族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民族资产阶级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⑴外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①原因:根本: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直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方式:资本输出:争做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开矿设厂;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 ⑵内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于是,民间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 2.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⑴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后),1895~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⑵特征:①数量: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②地域: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③部门: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④处境: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P32【学思之窗】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⑵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⑶实业救国:倡导“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

如何区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这三个概念? (2 在09年人民版的必修二专题二的导语中“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及正文31页中“除了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外,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还有两条途径”,从这样的表述来看,是不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也是近代民族工业。但是05版的没有这样表示。那么怎么区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这三个概念?(宁化一中廖老师) 答: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史学争鸣,岳麓、人民版表述有明显差异。 岳麓版: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人教版: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人民版: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除了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外,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还有两条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分歧的焦点在于洋务企业算不算民族工业。按我个人理解,近代工业是相对于传统手工业而言的,即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因此洋务企业和私人资本主义企业都属于近代工业;民族是相对于外国而言,所以洋务企业和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也都属于民族工业;至于民族资本主义则主要是指私人资本主义,即私营工商业。

这个问题你可以留意薛伟强的文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第3期),下面是其中的片段: 资本主义实质就是“私营工商业”“私人资本主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共同纲领》都用了“私人资本主义”的提法。客观而言,民族工业理应包含中华民族所有的工业。无论是民族资本、还是官僚资本。至于外国资本的归属,学术界则一直有较大争议。分歧涉及对“中国”一词的理解,有“国土说”“国民说”之别。“国土说”以许涤新、吴承明等人的观点为代表,他们认为应把外国在华资本作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一种资本形态,主要理由是:①外国在华资本大部分是在中国国土上聚敛起来的;②直到抗日战争前,外国资本都占中国资本主义的最大比重,而且是最集中最具垄断性的部分,

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图表题专项训练

专题二·近代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图表题专项训练 --------------------------------------------------------------------------作者: _____________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图表题集锦 一、选择题 1.(2008上海高考)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2.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3.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党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4.下列表格4、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5.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 6.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图中瑞蚨祥销售额日趋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 A.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掠夺 B.英美等外国资本对中国的侵略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自然经济解体,手工业破产 7.(2009年海南高考19题)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16% 4.4% 7.3% 1942年58% 78% 49% 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8.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934~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 1934年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期 1941年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接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养蚕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不包括() A.最先进的技术的传入B.商品市场的扩大 C.劳动力市场的形成D.一定数量货币财富的积累 3.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最小的是到() A.总理衙门担任翻译B.汉阳铁厂担任经理 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D.北洋海军担任管带 4.20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牧垦殖企业……1912~1919年,中国的农垦公司达100家,资本总额为1245万元。这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B.平均地权在农村得到普遍实施 C.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全面瓦解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动 5.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高三专题复习对高考的指向性愈发明确,需要历史教师在以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为最终归宿的前提下,结合高考的要求设计复习课教学。教师要对考试大纲和近年考题烂熟于胸,对学科知识通盘整合,引导学生实现对考点把握的“通”和“透”;在细化深化考点的同时结合学术前沿,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和方法目标。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是教与学的重要内容、高考的长效热点,更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从专题内容看,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新民主主义经济出现以前唯一代表进步的经济成分,既是近代经济史的核心内容,又与政治、文化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考纲新增“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考点后,它的发展历程更加完整清晰,更有利于从宏观角度命题。从区域特色看,江苏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区,涌现出了张謇、荣氏兄弟等影响极大的民族资本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区域特色。从学术角度看,本部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很多,有些直接对旧有观点(教材)进行了修正甚至否定,可以用来训练和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史学方法。 本课结合考纲和近年考查情况,以“多维”和“贯通”为特点进行了设计,教学内容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厘清概念: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名词和概念特别多,“民族资本主义”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概念的界定是学习的前提,如果不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就无法对历史事物准确把握,也不能实现对历史材料合理解读。本课通过探讨概念起源,并借助与相关联名词的比较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 (2)构建联系: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学习历史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事物,而要探讨历史事物的彼此关系,在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等新史学范式下,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高考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往往采取大跨度的命题思路,“由此及彼”的考查,这就需要构建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外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弄清先后事件的因果关联,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交互作用,世界大势对中国历史的辐射影响等。 (3)多维审视:“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事实是客观不变的,但历史理解和解释却会因为立场、观念和角度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本课借助对民族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多角度认识,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历史,从而全面评价历史;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审视和衡量历史,从而形成历史意识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强化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总体趋势和各阶段特征的记忆,理解形成各阶段特征的原因,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能力与方法目标:结合高考四种能力层次的要求,通过对史料分析了解革命史观曾经存在的弊端和计量史学等新史学研究方法的优势;通过对线条示意图的解读和绘制增强读图和用图的能力;通过构建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大历史”的宏观视野。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热情,学习民族资本主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在夹缝中寻求发展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名与实——对民族资本主义概念的审视 1.民族资本主义概念从哪里来?(ppt展示) 材料1:“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革命时代的政治词汇。它们是“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概念出现后的对应物。列宁是民族资产阶级概念的发明者,他指的是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的资产阶级。……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又创造性地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对应的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补充资料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即通过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2发生变化。外国商业势力侵入中国,外国洋行大量出现。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2、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内部原因: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开始解体的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例强控制中国海关,增加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③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国增加商品输出同时,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表现和影响? 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3)洋务派近代企业的兴起(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①19世纪60、70年代,产生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建立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同时,中国资产阶级比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晚二三十年。这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一)产生条件: 1)历史前提(内因):鸦片战争前中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主)3)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 【阅读】“欧风美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与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继承的关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欧风美雨”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种作用:一是破坏,它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也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它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包括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技术和设备。 【洋务企业】局限:只学习西方科技,停留在器物层。①原因:为解决“内忧外患”,实现自救而掀起了洋务运动。 ②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④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⑤主要内容:以“自强”为口号,19世纪60-70年代,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官办);以“求富”口号,70-90年代创办一批民用企业;创办新式海军;设立新式学堂,出国留学(人才)等 ⑥类型及代表企业:军用: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民用: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⑦历史作用:a 、未能挽救清王朝即成之败局,洋务运动破产;b 、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是工业化的开端;c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e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二)、 概况: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途径:①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华侨、买办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②原来部分手工工场主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重要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结局: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继昌隆缫丝厂因受封建势力的阻挠,于1881年停业。不久,更名为“利厚生缫丝厂重新开张,因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又于1920年闭歇。 【资料】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概念问题:1.近代工业包含了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国近代工业最早出现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等投资兴办的。 3.中国近代工业包括洋务派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企业。 中国近代工业的特点:① 领导不正常(地主阶级一直充当领导);② 结构不合理(开始于重工业);③ 分布不平衡(多在沿海、沿江);④ 发展不顺利(内外因素的阻碍)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资料) (1)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大的特点及弱点是: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2)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中国民族资本一直都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微乎其微。 (第二特点是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概述 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二、发展过程 (一)产生阶段 1、产生原因(条件):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产生概况: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生发展和特点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 杨雯 (B2400050 18 应统1401班 摘要: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关键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近代、发生、发展、特点 要讨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首先我们应当从它产生的背景谈起。 在鸦片战争之前,总的来说,中国社会还是完整意义的封建社会。中国的经济市场虽然受到了商品经济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的自然经济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有着某种解体的迹象,但是就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基础而言,由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衍生的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是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和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得到的特权,疯狂地向中国的经济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这种行为使得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更是大大加快。 因此背景的第一要素是本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最主要同时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需要做出说明的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各项经济政策的时候,中国国内的市场渐渐扩大了。而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以个体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是规模小、技术低下。他们在发展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强势进攻下更是显得疲弱无力,很快就溃不成军。这可以说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原因。 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大略可以分为如下三种: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家为了更快地在中国掠夺更多财富,在华开办的工厂也越来越多。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了达到维护腐朽的封建王朝清政府统治的目的,举着“自强”“求富”的旗帜,也创建了一批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也是我国近代首次出现的官办企业。此后,在外国在华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影响刺激和推动下,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开始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 因此背景的第二要素是近代工业的出现。 接下来就谈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诱导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产生。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一)19世纪6、70年达——十九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产生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内部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列强侵略摧残) 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瓦解着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主要原因)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外商企业的刺激。 2、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出现 3、途径: A、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B、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代表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5、主要行业: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业、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

(二)甲午战争后——一战之前(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③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渝令各省办厂。 2、代表: 南通张謇大生纱厂 无锡荣德生、荣宗敬保兴面粉厂 唐山周学熙新洋灰公司 山西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 3、分布特点: 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行业——主要是轻工业 (三)1912——1919(一战期间或者民国初年)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1、原因:①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民国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2、表现:①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②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③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⒊特点: ①分布:范围扩大,沿海沿江 ②速度:发展迅速 ③体系:轻重失衡,欠缺完整 ④力量和地位:无法和外资相抗衡,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绝对的优势),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⑤时间:短暂 (四)1927——1937(国民党统治前期或者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⒈原因: ①“币制改革”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生产技术提高,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生产。 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简析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的关系 一、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关系 根据我国学术界通行的理解和表述,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即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为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存在。自然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 1.它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 2.它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 3.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小农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由上述对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概念与特征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一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联系加深。 二、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为条件的。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不同的特征: 1.商品经济本质上交换经济。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的全部或大部分要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商品生产者以追求价值为目的,并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开拓进取型经济。 3.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是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态。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进一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 3、认识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业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尝试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能够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学会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现象和解释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1、创设“名人访谈”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学习内容分析:教师活动 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 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张謇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走的怎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生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课程学习,已初步具备从历史事件和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 能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认知特点,决定其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还 处在形成发展之中。广大的农村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仅仅局 限于课堂上学习教材知识。比较而言,学生对政治史的学习兴趣要高于经济史、科技史、 思想文化史。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 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具体目标:通过“名人访谈”活动,学生在体验、实践、交流中主动学习,用眼睛去观 察历史,用心灵去体验历史,用大脑去思考历史,教师只是一名站在幕后的“策划者”。 从而体现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精品文档 .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阶段时间特征原因 一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初步发展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二20世纪初 (1912-1919中华民国初 期) 短暂春天 ○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热情。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三1927-1936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较快发展 ○1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较稳定的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积极支持国民政府。 ○3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四1937-1945 (抗日战争) 日趋萎缩 ○1在沦陷区,民族工业或毁于战火,或被日军所吞并。 ○2在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强烈压制。 五1946-1949 (解放战争) 陷入绝境 ○1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大量美货充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2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资本主义。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一,阶段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清政府时期:阶段一。 中华民国时期: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一)19世纪6、70年达——十九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产生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内部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列强侵略摧残) 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瓦解着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主要原因)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外商企业的刺激。 2、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出现 3、途径: A、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B、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代表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5、主要行业: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业、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 (二)甲午战争后——一战之前(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③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渝令各省办厂。 2、代表: 南通张謇大生纱厂 无锡荣德生、荣宗敬保兴面粉厂 唐山周学熙新洋灰公司 山西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 3、分布特点: 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行业——主要是轻工业 (三)1912——1919(一战期间或者民国初年)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1、原因:①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民国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2、表现:①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②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纺织业、面粉业

17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17、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错因归纳:对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含义和特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洋务企业是指近代由洋务派兴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军事工业产品归军队使用,属于封 建企业;民用工业则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洋务企业是官办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使用机器生产 的资本主义企业,早期称商办企业,与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有一定的区别,是进步的经济因素。 真题突破 1 . (2019 ?北京高考?1 6 )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A. 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 .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答案】A 【解析】由材料“ 1878年建” “1880年建”、“1902年建” “1908年建”可知为晚清时期,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北京”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故表格信息反映了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的发展,故选A项;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排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C项;开滦煤矿和北洋 水师大沽船坞属于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D项。 2. (2018 -江苏高考?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 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2-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课标要求: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等史实。理解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认识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史实,学会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掌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所进行的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摧残;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难点: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 教学建议: (1)首先让学生回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指出发展曲折,设问:为什么中国民资发展曲折缓慢呢?由民族资本主义受双重压迫的漫画导入新课。 (2)“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目,教师需要讲述两方面问题: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然后结合教材,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压迫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3)“在斗争中求发展”一目,则需要依据教材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介绍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具体的一些表现。最后教师需要总结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不可能有充分地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一战期间,由于辛亥革命对封建主义有所冲击,帝国主义忙于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战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称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但其发展仍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具体表现如下:1.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落后,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与外资企业相比,其资本技术规模都是相当落后的;3.与本国封建经济相比,本国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短暂发展,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必然无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随着帝国主义战争结束,中国重新沦为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对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衰落下去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

发展线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4、原因:(1)列强入侵瓦解了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物质基础)。 二、初步发展: 1、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 2、原因:(1)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代表人物及其企业张謇、荣氏兄弟:(行业特点:轻工业;区位特点:沿 海地区) 4、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经济基础) 三、短暂春天: 1、时间:(1912-1919)民国初期; 2、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3)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发展的特点:总的来说仍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偏: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轻:行业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纺织业、面粉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

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思想研究_孙方一

收稿日期:2011-05-23 作者简介:孙方一(1978—),男,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秦汉管理思想、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研究。 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思想研究 孙方一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清远511510) 【摘 要】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在漫长艰苦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和 经营管理思想,为我国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其管理思想的精髓概括为: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模式,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质量管理和品牌差异化是企业发展战略, 创新性的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交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些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使得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关键词】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思想【中图分类号】F0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62(2011)04-0069-05 鸦片战争后,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使中国 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体系不断瓦解, 这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出现了“洋务派”创办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和民间自发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广东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地缘上靠近南海,自古以来就与东南亚诸国经济往来紧密,造就了大批成功华侨企业家回国投资;政策上清政府早就把广州作为与外国人经济往来的通商口岸,大批外商多是先在广东办企业;思想上广东人勤劳肯干,勇于开拓的精神也使得广东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独树一帜。虽受到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但广东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依然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敢于和国外资本相抗衡。究其原因,除了客观的经济环境和历 史条件以外, 更重要的是广东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在漫长、艰难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思想并运用于企业管 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企业生存模式———对新技术、新工艺、新 理念的不断学习和转化能力 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之所以能在封建 官僚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顽强生存下来并取 得广泛成功, 是和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先进管理理念的不断引入和学习分不开的。一方面,近代广东本土企业由于地缘优势,与东南亚诸国一直保持经济往来,加之清中叶以后长期作为中国唯一通商口岸,使得近代粤籍商人形成了典型的海洋性格,思想比较开放,愿意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近代广东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主力军— ——华侨企业把所在国的先进技术、 理念带回了广东,对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推广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华侨企业代表陈启枢、陈启沅兄弟,本来在安南堤岸经营杂货、典当等生意,生意颇为兴隆,仅十余年时间陈氏兄弟就成为南洋华侨中的著名商人和富翁之家,陈启沅在南洋经商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先进的机器生产,畅通的商品交换,先 进的科学技术,使他“大有感悟”。当他在安南和暹罗看到法国人设的缫丝厂,使用“机械缫丝,产品 精良”,深受启发,决定改变家乡手工缫丝的落后状况。与此同时,中国生丝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不断下降,对陈启沅刺激很深,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中国手工缫丝的落后生产方式,引入西方先进机械缫丝生产技术,于是1872年陈启沅回国动用7000多两白银创办了中国近代首家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继昌隆缫丝厂,把先进缫丝 技术带回了中国。① 42 在陈启沅的带动下,广东各地 第31卷第4期2011年7月天津商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Vol.31No.4July 20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