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54 KB
- 文档页数:3
单元二自知悦己心无碍——自我意识教案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授课信息教学课件525心理测评APP 课堂教学视频教学活动安排活动导入:(2分钟)你猜你拍:1分钟用最快的速度拍手,能排多少下?学生分享:(2分钟)1.对自己潜能的预估是有限的,高估或者低估自己。
2.不够了解自己,期待能更清晰的认识自己。
完成自助体验手册:(5分钟)第二单元的“学之所向”及“学习前测”,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水平,开始本单元的学习与探索。
1.思考:人为什么了解自己(1分钟)2.学生回答(2分钟)3.教师总结:认识自己的作用和意义。
(3分钟)4.自我意识的含义(2分钟)1.自我意识的内容(4分钟)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2.学生分享活动收获(4分钟)1.自我意识的形式(4分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2.视频:我骄傲,我是中国人(2分钟)3.学生分享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体验和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管理(3分钟)活动一:我眼中的我,全面的案例:帝王蛾的故事(3分钟)分析:没有谁能施舍给帝王蛾去成长,去飞翔!(2分钟)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结构论(5分钟)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的阶埃里克森的自我阶段理论获得的相应品质的自我分析(3分钟)人生中的重要人物(5分钟)自我意识的偏差(10分钟)教师总结:(1)自我中心与从众心理(2)自负与自卑(3)独立感与逆反心理课程总结(1分钟)讲解学生课前做的色彩性格测试的各种颜色性格的特点、性格优势和劣势(8分钟)分析我自己(18分钟)1.早期成长经历的影响(1)案例一:不会画画的小男孩(2)案例二:习近平儿时故事2.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家教、家风、亲子关系案例一:家庭对周恩来的影响3.生活事件的影响任务:(8分钟)结合自己的特点探寻能提高悦纳自我、提升自信习得性无助实验视频(3分钟)教师总结(2分钟)如何提升自信心最有效?(3科学提升自信心(20分钟)一、提升自信——认知觉醒1.全面的认识自我。
完成自助体验手册:活动四:我的优缺点清单2.深度悦纳自我案例分析:3.积极调控自我:树立目标二、提升自信——行为改变练习:让我们充满自信的五个动作。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自我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表现。
3.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表现。
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案例分析材料3. 学生分组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大学生成长有什么作用?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讲解自我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1. 介绍自我意识的定义,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2. 阐述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如促进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的协调发展,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等。
三、讲解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表现1.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
2. 自我意识表现:对自我认识充满兴趣和急迫感,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自我体验强烈而敏感,自我控制愿望强烈,独立性增强等。
四、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案例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自我意识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讲解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方法1. 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我。
2.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挫折,保持乐观,勇于进取。
3.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学会自我控制,提高心理素质。
三、分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学习吕清森心得体会——学习精神落地生
根
国家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作出开展向吕清森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后,全国电力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响应。
向吕清森学习的口号声不绝于耳,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扎实开展学习活动,让千千万万个“吕清森”成长起来,这是我们让吕清森精神落地生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吕清森在茫茫林海守护“红白线”31年,徒步走过7万多千米路程,发现输电线路缺陷数千处。
他总结的“采光巡线法”被吉林供电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推广。
吕清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学先进,赶先进,把吕清森精神学到手,活学活用,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让千千万万个“吕清森”涌现出来,这是我们开展向吕清森学习活动的意义所在。
吕清森31年如一日,守护着“红白线”,用心呵护光明,全心全意履行光明使者的神圣职责,被同事们亲切誉为“巡线神鹰”。
这是国家电网人“诚信、责任、创新、奉献”良好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展现,是“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诠释。
让吕清森精神落地生根,就是用吕清森精神塑造电力职工和电力行业的良好形象,让吕清森精神激励我们不
断攀登,为实现电力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以满腔的热忱和卓越的追求,投身创先争优活动中,勇于奉献,用真诚和汗水奏响电力事业的凯歌。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构成和作用,认识到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关注,增强自信心,促进自我成长。
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概念和构成2. 自我意识的作用3. 培养自我意识的方法教学难点:1. 自我意识的培养过程2. 如何将自我意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自我意识吗?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我意识的理解。
3. 教师总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认识、评价和调控。
二、新课讲解1. 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2. 自我意识的构成- 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认识。
- 自我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 自我调控:包括对自己的情绪、行为、目标等方面的调控。
3. 自我意识的作用- 帮助个体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 促进个体自我成长,提高自身素质。
- 增强个体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的案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自我意识。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自我意识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讲解1. 培养自我意识的方法- 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 目标设定: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努力实现。
- 自我激励:在遇到困难时,给自己鼓励和信心。
- 求助与交流:与他人交流心得,寻求建议。
2. 如何将自我意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学习方面: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在人际交往方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人相处融洽。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不足1.2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自我认知的技巧和方法自我探索的途径和工具1.3 教学方法讲座:介绍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讨论彼此的共同点和差异自我反思:学生通过填写自我认知问卷或进行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潜力第二章:自我价值观和人生目标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所在鼓励学生设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的目标2.2 教学内容价值观的定义和分类人生目标的设定方法和技巧目标管理的策略和实践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目标规划:学生制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的目标,并学会如何管理和实现这些目标第三章:自我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教授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分类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压力应对的策略和实践3.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不同的情绪场景,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压力经验和应对方法,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心理测试:学生通过填写情绪调节问卷或进行压力测试,了解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第四章: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提升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制定自我提升的计划和目标4.2 教学内容自我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自我提升的技巧和方法自我提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4.3 教学方法讲座:介绍自我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自我提升目标和计划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自我提升经验和方法,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第五章:自我沟通和人际关系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教授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和实践5.2 教学内容自我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倾听和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和实践5.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不同的沟通场景,学会表达和倾听的技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沟通经验和人际关系,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心理测试:学生通过填写人际交往问卷或进行沟通能力测试,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第六章:自我责任感和自律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责任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和自我管理鼓励学生培养自律的习惯6.2 教学内容自我责任感的定义和重要性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自律的培养和实践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律经验,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律目标讲座:介绍自律的培养方法和实践技巧第七章:自我推销和职业规划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推销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7.2 教学内容自我推销的定义和重要性职业规划的制定方法和技巧实现自我价值的策略和实践7.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面试或演讲场景,学会自我推销的技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经验,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行动计划第八章:自我健康和生活方式8.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鼓励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8.2 教学内容自我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身体和心理健康关注的方法和技巧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和实践8.3 教学方法讲座:介绍自我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健康经验和生活方式,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思考和制定自己的健康计划第九章:自我反思和成长记录9.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反思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和记录实现自我成长9.2 教学内容自我反思的定义和重要性成长记录的记录方法和技巧实现自我成长的策略和实践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成长记录经验,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反思和成长目标讲座:介绍成长记录的记录方法和实践技巧10.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鼓励学生持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10.2 教学内容应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持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的策略和实践10.3 教学方法个人作业:学生制定自己的应用计划和下一步成长目标讲座:鼓励学生持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自我认知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准确地认识自己,需要引导他们通过日常观察、自我反思和接受他人反馈等方式来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优势和不足。
第一讲健全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教给学生塑造自我意识的途径及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二、教学内容:1.了解自我意识2.自我评价的偏差及其原因3.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时间:45分钟四、教学对象:大学生五、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大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学会塑造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一)通过案例引出自我意识[导学案例]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别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1.自我意识的结构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镜中自我2.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约需20年自我中心期(0-3岁)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期)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3.自我认识的途径:我是怎么样的人?(1)心理测验(举例内隐测验);步骤请准备好纸和笔我们来做测验:1.先在纸上画一座桥;2.画完了就画你自己;3. 然后是一颗球;4.再画一只小白兔;5.接着画一把钥匙。
内隐测验解析一般来说把自己画的(线条、装饰、或表情)越复杂,表示:你越关注自我;如果只是以简单的漫画型态表示,就是你注重群体关系。
你和桥的距离代表你的道德观:离桥越远道德观越弱;站在桥上是会受道德约束的人;站在水里是被道德套住的人。
球代表你对职业的看法:离的越近代表你越重视;如果握在手上表示你对职业越谨慎和看重。
钥匙代表金钱观:观察的方式和球一样小白兔代表爱情:离的越近你对爱情就越重视,对伴侣会越呵护。
(2)自我分析A.“我”喜欢做什么?“我”会有兴趣和意愿去投入B.“我”具备那些能力?“我”可以做到那些事,“我”做这些事总是较有成就感C.“我”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我”比较适合做些什么样性质的工作D.在“我”的生命中,“我”重视什么?“我”不必担心做的事违反“我”的信念E.“我”喜欢的工作和休闲为何?F.“我”希望一生中可以成就的目标?G.“我”有何资源?包括家庭/个人/同学/朋友/师长/经验。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意识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自我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分析。
2. 如何将自我意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自我分析问卷3. 案例分析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自我意识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我意识的理解。
二、讲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1. 教师讲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2. 讲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如: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升等。
三、自我分析的方法和技巧1. 介绍自我分析的方法,如:心理测验、日记记录、他人评价等。
2. 讲解自我分析的技巧,如:客观、全面、深入等。
四、案例分析1. 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自我意识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课后进行了自我分析吗?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二、学生分享自我分析结果1. 学生分享自己的自我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鼓励学生从自我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三、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培养1. 讲解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如: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自我接纳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自我意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各组分享讨论结果。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我意识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2.掌握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的定义和作用;2.自我意识的构成要素;3.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4.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自我意识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1.1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的含义,并向他们提问:你们觉得自我意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1.2学生回答后,给出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心感受、思想、行为和自身在社会中地位的认识和反思。
1.3引导学生探讨自我意识的作用,并列举一些例子,如: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情感,促进我们与他人的良好沟通。
2.自我意识的构成要素(10分钟)2.1解释自我意识的构成要素: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2.2介绍每个要素的含义和重要性,如:自我认知是我们对自己内心感受、思想和行为的了解;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积极和消极特质的评价;自我控制是指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适时做出合适的反应。
3.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5分钟)3.1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双向作用。
3.2解释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3.3说明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抵抗压力和适应能力。
4.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25分钟)4.1分组讨论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4.2各组报告讨论结果,并将其整理成提纲形式。
4.3整理成果后,进行课堂展示,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如: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保持良好的自我关注,通过反思来认识自己,多和他人交流合作,接受他人的反馈和批评等。
五、教学实践1.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我意识的理解和重要性,然后汇总成果进行展示。
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自我意识的性质及内容。
- 了解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
- 熟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自我认识的方法,进行自我分析。
- 学会通过自我反思来调整自我意识。
3. 情感目标:- 增强自我认识,提高自我价值感。
-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自我意识的性质及内容2. 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3.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4. 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人贵有自知之明”等名言,引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知之明”的理解。
二、自我意识的性质及内容(20分钟)1. 教师讲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层面。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内容,如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
三、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15分钟)1. 教师介绍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文化、个人经历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10分钟)1. 教师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如追求个性、关注自我成长等。
2. 学生讨论大学生如何正确面对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请学生思考自己的自我意识现状,并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分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20分钟)1. 教师讲解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如自我反思、积极心态、人际交往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我意识的经验。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自我意识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识别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3.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关系。
4.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心理测试量表(如自我评价量表)3. 案例分析材料4. 小组讨论指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提问“你了解自己吗?”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
二、自我意识理论讲解(20分钟)1. 解释自我意识的定义: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
2. 阐述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对人格成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意义。
3. 介绍自我意识的三方面内容: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三、自我分析(20分钟)1. 分发心理测试量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 组织学生分享测试结果,引导他们识别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一个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处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关系。
五、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自己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有哪些差距?- 你打算如何缩小这些差距?- 你认为自我调控在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0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强调自我分析和小组讨论的重要性。
二、自我提升策略(20分钟)1. 介绍以下自我提升策略:- 设定合理的目标- 培养积极的心态- 学会时间管理- 增强沟通能力2. 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展示这些策略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三、自我调控训练(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以下自我调控训练:- 深呼吸- 正念冥想- 写日记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这些训练,以提升自我调控能力。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来更好地认识自己。
1.2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认知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通过自我反思来认识自己。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的含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自我认知的认识。
自我反思: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介绍,包括优点和缺点。
第二章: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让学生学会自我肯定的技巧。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面对挑战。
2.2 教学内容积极的自我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肯定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树立自信和面对挑战。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讨论积极自我形象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我肯定的方法和经验。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在困难面前保持自信的场景。
第三章: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让学生了解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掌握自我激励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自我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激励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通过自我激励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我激励的方法和经验。
制定计划:让学生制定一个自我管理计划,包括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
第四章:自我发展和成长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自我提升的技巧。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
4.2 教学内容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提升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
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意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我提升的方法和经验。
成长计划:让学生制定一个个人成长计划,包括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
第五章: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处理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
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估自我,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资源:PPT、心理测试问卷、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自我意识概述(20分钟)1. 解释自我意识的概念,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方面。
2. 分析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价值感等。
3. 通过PPT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三、自我认识与评估(30分钟)1. 分发心理测试问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评估。
2. 教师讲解问卷结果,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自我认识水平。
3.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四、自我管理与心理健康(20分钟)1. 介绍自我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如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
2. 分析自我管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理问题等。
3. 案例分析:如何通过自我管理改善心理健康?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0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自我认识、自我管理方面的收获。
二、小组讨论与分享(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意识?- 如何运用自我管理技巧改善心理健康?-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认识自己?2. 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三、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我意识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2、能对个人的自我意识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的含义;2、自我意识的结构;3、怎样简单分析个人的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结构;2、个人自我意识的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从结构上分析自我意识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心理测验教学时数:2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VS“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二、自我意识的含义(1)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的认识和体验;(2)个体对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20个我是谁”心理测试(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写20个关于“我···”的句子。
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特征的语句。
(2)评估陈述①评估自我接纳程度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后面加上正号(+)或负号(-)。
正号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肯定满意的态度”,负号的意义则相反,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
②评估自我意识的时间特征看看这些陈述中哪一些是指向过去的,哪些是指向现在的,哪些是指向将来的。
③评估自我意识的结构四、举例讲解从内容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1、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
包括:性别、身高、年龄、仪表、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
2、社会自我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
包括:所在群体、角色、名望、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
3、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包括:①情绪状况;②才智状况;③人格特征。
五、举例讲解从形式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认知(知):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2、自我体验(情):属于情绪、情感的范畴,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自责、自豪感等方面内容。
3、自我调控(意):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调节,主要包括自主、自立、自律、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等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教学计划
课型:新教学
教学目标:1。
理解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2、能对个体的自我意识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内容:1。
自我意识的意义;2.自我意识的结构;3、如何简单分析个人自我意识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结构;2、简单分析个人自我意识教学难点:自我意识结构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启发、心理测试教学时数:XXXX年龄、外貌、体重、健康状况等。
2.社会自我
个人对其社会属性的理解
包括:团体、角色、名望、地位、人际关系等3.心理自我:
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
包括:①情绪状态;(2)智力状况;③人格特征
5。
说明和解释自我意识的结构正式划分
1,自我认知(knowledge):一种认知形式,主要包括个体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情感):属于情感范畴,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自责、骄傲等
3,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 )(意为: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的调节,主要包括自主性、自立性、自律性、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等。
之间的和谐程度和与客观现实的符合程度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意识,并决定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健康状况
6,回到“20我是谁?”,从内容和形式分析自我意识的结构
形式内容生理学,自我社会,自我心理学,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总结
1,自我意识的两层含义
2,如何简单分析自我意识(三个方面)8,作业
问题:你对过去的学习满意吗?为什么?现在,你对自己的新看法是什么?你对自己未来有什么计划?。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
2、能对个人的自我意识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的含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怎样简单分析个人的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结构;
2、个人自我意识的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从结构上分析自我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心理测验
教学时数: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VS“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二、自我意识的含义
(1)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2)个体对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20个我是谁”心理测试
(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写20个关于“我···”的句子。
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特征的语句。
(2)评估陈述
①评估自我接纳程度
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后面加上正号(+)或负号(-)。
正号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肯定满意的态度”,负号的意义则相反,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
②评估自我意识的时间特征
看看这些陈述中哪一些是指向过去的,哪些是指向现在的,哪些是指向将来的。
③评估自我意识的结构
四、举例讲解从内容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
包括:性别、身高、年龄、仪表、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
2、社会自我
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
包括:所在群体、角色、名望、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
3、心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包括:①情绪状况;②才智状况;③人格特征。
五、举例讲解从形式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知(知):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2、自我体验(情):属于情绪、情感的范畴,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自责、自豪感等方面内容。
3、自我调控(意):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调节,主要包括自主、自立、自律、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等方面。
三者之间的和谐程度以及与客观现实的吻合程度,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意识,决定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健康状况。
六、回到“20个我是谁”的陈述,从内容和形式分析自我意识的结构
七、小结
1、自我意识的两层含义
2、如何简单地分析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八、作业布置
思考题:过去,你对自己的学业满意吗?为什么?现在,你对自己有什么新看法?将来,你对自己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