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体系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6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章节框架图【第一章总论】法的本质与特征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客体法律基础事实事件行为形式及分类法律部门、法律体系总论平等主体经济仲裁经济纠纷解决途径民事诉讼不平等主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五项原则订立主体合同效力订立形式工作时间必备条款年假内容加班工资试用期劳动合同约定条款服务期竟业限制劳动者单方解除单位单方解除解除和终止终止的情形法律后果补偿金不得解除和终止的情况劳动仲裁违法责任覆盖范围组成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余额享受条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医疗期缴纳五大险种工伤保险工伤认定合同解除停工留薪期待遇缴纳社会保险失业保险领取停领生育保险征缴规定违法责任【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概述工具分类办理要求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7种银行账户贷记卡与准贷记卡银行卡单位人民币卡收单位业务手续费预付卡记名卡不记名卡支付结算汇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三类票据本票支票防伪当事人票据的一般规定票据权利票据责任票据行为汇总结算方式托收承付委托收款国内信用证【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应纳税额计算减免税征收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营改增增、消、营征税范围法律制度消费税税目应纳税额计算征收管理征税范围税目应纳税额计算减免税征收管理【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纳税人税率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收优惠所得税税收政策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按税目归类减免税征收管理【第六章其他税收法律制度】纳税人货物物品所有人不包括代理人买价完税价格卖方佣金关税应纳税额到岸运保费必须的专利费等滑准税与增值税、消费税结合征收管理税收优惠纳税人受益人注意“无偿使用”征税范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房产税税收优惠房产余额从价计征投资联营应纳税额计算融资租赁从租计征纳税人计税依据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税收优惠应纳税额从量结合优惠纳税人一般情况权属转移征税范围继承例外契税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例外税收优惠成交价格计税依据市场价格补价交换差价区分出让与转让征税范围区分赠与对象区分投资联营对象区分房屋交换对象清算应当清算可以要求清算土地增值税确定收入确定扣除项目应纳税额计算确定增值额确定增值率找税率算税额税收优惠纳税人所有人管理人拉人的车拉货的车车船税应纳税额计算游艇机动车拖船、非机动驳船捕捞养殖船税收优惠白牌车黑牌车书立纳税人接受使用合同征税范围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明合同从价产权转移书据计税依据资金账簿从量其他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纳税人领域管辖海域我国境内征税范围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资源税原矿及初级产品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计税数量销售数量自用数量税率从价从量纳税人船舶吨税税率计税依据征收机关纳税人其他税车辆购置税征税对象应纳税额纳税环节纳税人烟叶税征税范围计算耕地占用税征税范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第七章税收管理法制制度】税务登记管理开业税务登记变更停、复业税务管理外出经营报检注销证、账、票管理备案时间领购、开具、保管、检查纳税申报征收方式核定应纳税额税收征管税款征收滞纳金征收措施担保保全及强制执行阻止出镜税务登记证申报法律责任偷税与漏税抗税与骗税扣缴义务人复议复议范围复议程序税务检查。
经济法知识点结构图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例外情况农业联合或协同行为横向垄断协议垄断协议纵向垄断协议垄断价格、低价倾销、拒绝交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强制交易、搭售交易、差别待遇合并1经营者集中通过取得股权或资产通过合同竞争法地区封锁行政垄断强制交易强制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制定垄断规则混淆行为2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商业秘密低价倾销不正当有奖销售诋毁商誉31经营者合并的知识点和公司法上公司合并的考点相结合复习2注意混淆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标准3例外情况: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1、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的订立 2、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3、先合同义务必备条款劳动合同的内容试用期条款可备条款培训条款保守秘密条款劳动合同的无效:只能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双方协商解除任意预告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任意解除(用人单位有过错)解除劳动合同任意解除(过错性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预告解除(非过错性解除)裁员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经济补偿金一年补一个月,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劳动法用人单位连带赔偿责任劳动合同责任劳动者赔偿责任集体合同的订立:必须采用书面形式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的生效签订——送劳动行政部门——15日未提出异议——合同生效集体合同争议的解决劳务派遣单位义务劳务派遣制度用工单位义务被派遣劳动者权利雇员的侵权责任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每日工作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累计不超过24小时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4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日休息时间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工资标准退休劳动基准与劳动保障患病、负伤社会保险因工伤残或患职业病失业生育职业安全卫生制度职业安全卫生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劳动争议的范围和解:当事人直接协商和解决纠纷劳动法调解主体: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劳动调解业代表组成调解程序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主体2、仲裁员的条件仲裁管辖申请和受理书面形式劳动争议口头申请1、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仲裁庭组成、开庭成,设首席仲裁员劳动仲裁2、举证责任倒置先予执行和仲裁期限仲裁时效制度1仲裁是诉讼的强制前置程序劳动诉讼2调解原则适用于劳动诉讼程序1、纳税主体:居民纳税人对境内外所得纳税、非居民纳税人对境内所得纳税个人所得税2、征税对象、计征期间及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3、起征点4与税率4、减免对象1、纳税主体税法企业所得税2、征税对象及税率3、不征税对象4、税收优惠纳税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免征车船税对象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对象车船税纳税地点1、税务管理税收征收管理法2、税收保护53、税收法律救济及后果商业银行的设立审批商业银行的设立6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商业银行的变更 1、条件1、接管2、目的3、期限商业银行组织 4、接管后的债权债务归属商业银行及其监管商业银行的接管和终止 5、接管终止情形1、因解散而终止2、终止 2、因撤销而终止3、因破产而终止1、存款业务 1、贷款担保7商业银行业务 2、贷款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2、贷款业务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3、贷款利率的确定4、担保物的处分商业银行监管 1、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2、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主要针对商业银行)42011年6月30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二审稿的3000元提高到3500元。
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三层框架
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三层框架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中间层。
1.政府:作为经济法主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和管理作用。
政
府通过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法规和规章,对市场进行监管和调控,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2.市场:市场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经济法主体体系中的基础部分。
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和
其他组织,它们在市场中自由竞争、交易和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3.社会中间层:社会中间层是指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等。
它们在经济活动中发挥
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政府和市场提供服务、沟通信息、协调利益关系等。
社会中间层可以促进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公平性。
这三层框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经济法主体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中间层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推动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1。
99第七节经济法1主体经营性。
2行为违法性。
3结果危害性。
a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1混淆行为:b擅自使用相近名称、包装、装潢。
c 伪造认证标志、伪造产地。
2商业贿赂行为:a 金钱回扣(好处费、手续费、中介费、酬谢费)。
b 其他利益(度假旅游、装修房屋、高档宴席、子女入学、就业提拔)3虚假宣传行为:对产品质量、性能、成分、用途、产地进行a 媒体虚假宣传。
b 自体虚假宣传。
a 盗窃、利诱、胁迫等获取商业秘密。
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b 散布、使用非法取得的商业秘密。
违约泄露、公开商业秘密。
c 第三人间接获取、使用、披露商业秘密。
a 谎称有奖、内定中奖行为。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b 利用有奖销售推销质次价高产品。
c 抽奖式最高奖金超过5000元。
购物附赠商品的可以。
6诋毁行为:捏造、散步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名誉。
7倾销行为: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销售。
但4种例外:a 销售鲜活商品。
b 处理到期积压商品。
c 季节性降价。
d 偿债、转产而降价销售。
8搭售及附条件交易行为:销售中,违背购买者意愿,搭售其它商品。
9串通招标行为:a 投标人互相串通。
b 招标人和投标人互相串通。
10独占排挤行为:公用企业(电力、供水、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限定他人购买产品。
1民事责任:赔偿责任。
2行政责任:责令停止、责令改正、消除影响、吊销营业执照。
3刑事责任:刑法规定。
1质量符合要求。
不存在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符合行业标准、符合产品说明及瑕疵说明。
限期使用的产品,标注日期。
2遵守产品质量标识制度。
危险产品,应有警示标识。
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标识。
3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4不得伪造地址、认证标志。
5不得参假、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冒充。
1执行进货验收制度。
2保持产品质量。
3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失效变质的产品4不得伪造地址、认证标志。
5不得参假、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冒充。
负更换、退货、赔偿责任。
1民事责任:1产品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