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儿童诗两首3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一览表:1.第一课《草原》第1、2自然段这次我去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___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___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___,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___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2.第三课《白杨》第12自然段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3.第五课《古诗三首》《牧童》(唐)___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第九课《儿童诗两首》5.第十课《杨氏之子》6.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部分段落7.第二十一课《猴王出世》节选8.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然段9.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3-6自然段10.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11.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12.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13.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14.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背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彩童年(基础阅读课5)【学习内容】五年级教材下册第二组9.《儿童诗两首》内容,五年级丛书下(2)《金色童年》文章:《我们上路了》《我的写作梦》以及推荐文章《纸船》。
【学习目标】1.赏读文本,感受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2.解读文本,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的表达方法。
3.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学习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会理解运用。
【学习难点】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一、谈话导入,疑难激趣。
童年是美好的,童话是浪漫的,儿童诗是其乐无穷的。
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儿童诗呢?二、初读文本,总结方法。
学习《儿童诗两首》,完成基础阅读学习单《儿童诗两首》精读内容之一(想象)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里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三、认读生词,回味文章。
花苞脚丫汲取篷帐风筝柔软柳絮水墨画喧闹梳妆扑腾戏耍1.朗读诗歌,想想《我想》这首诗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2.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儿童诗两首》精读内容之二(动作描写)童年的水墨画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四、阅读思考,找出不同。
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1)《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2)《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
(3)《我想》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五、阅读丛书,体会方法。
(借鉴: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填一填。
)1、品读《我们上路了》填入学习单(二)《精彩童年》基础阅读学习单2、我的发现:我从————————————中感受到了——————————。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篇1三首古诗都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二、教学收获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其二,反复地“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儿童诗两首》同步练习1一、看拼音,写词语。
yǎn jinɡ fēnɡ zhenɡ piào lianɡ shānɡ lianɡ jìnɡ zi ()()()()()我发现上面词语的读音:二、看拼音写汉字。
yājí脚()()取三、用下列字组词。
丫()()苞()()篷()()四、写近义词。
喧闹—()翻动—()平静—()愿望—()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甜美的()轻轻地()湖水清得()遥远的()悄悄地()小草绿得()喧闹的()渐渐地()我们笑得()柔软的()徐徐地()花儿开得()六、补充。
气宇()()心如()()()()一笑众志()()曲径()()()()足食七、选关联词填空。
1虽然……但……尽管……还……(1)()我讨厌那些看似可怜的乞丐,()是给了他一元钱。
(2)我()希望自己早点长大,()又很害怕长大。
八、选词填空。
严密精密周密(1)没有()的组织纪律,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就不可能战无不胜。
(2)经过一番()的安排,我们和沈老师在分别28年后又团聚了。
九、在()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花苞万()阳光一()篷帐一()风筝一()水花一()土地十、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在句后括号里。
比喻拟人反问1. 阳光从脚尖悄悄地爬上膝盖。
()2. 孩子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3.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4. 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追得上?()十一、按要求写句子。
1. 这么精致的艺术品,是艺术家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
(改为问句)2. 小燕子飞。
(扩句)十二、理解句子。
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2、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1)前一句描写了孩子读书的;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名著《》,作者是。
(2)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十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9儿童诗两首①我想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教师: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分享童年的快乐。
板书:儿童诗两首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我想》,读xx,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二、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你最喜欢哪句诗或者诗的哪一节?为什么?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
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你可以描绘出自己达成愿望后会是怎样的吗?教师指名答,并给予鼓励。
3将所想的画出来,小组内交流欣赏。
4小组内读诗。
5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我想》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五年级上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注音加注释这里为您提供五年级上下册中部分必背古诗词,带有拼音和注释,供参考:1.《泊船瓜洲》(bó chuán guā zhōu)bó chuán guā zhōng lǐ shuǐ tōng泊船瓜洲泊船停cǎo mù zhī biān huà kōng hǎi草木之边画空海yīyuè guīlái zhǎng fú róng一月归来涨幅容bù zài huái shībàn gǔ lǐng不在淮诗伴古领注:该诗描写了诗人停船在瓜洲岸边,看到草木丛生,遍野鲜花,春水上涨,春光融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绪。
2.《春晓》(chūn xiǎo)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fēng qiáng春眠不觉小风墙huā zhīlíng yǔ zhuǎn fāng shuāng花之凌雨转方双qíng què sōng qiáng cái duò lǜ情雀松强才堕绿chūn chūn yòu bèi yǔ dī shuāng春春又被雨低双注:该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鸟儿啼叫,风雨交加,落花满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喜爱和感慨。
3.《回乡偶书》(huí xiāng ǒu shū)shào xiāng féng xiāng lǎo dào huán少相逢乡老道还bái fà dēng kōng gǎn jiù yán白发登空感就言wú yì xiāng féng shuí wéi gǎn无易相逢谁为感qīng shān xiàng jiù bù xiāng jiàn清山向就不相见注:该诗描写了诗人回到故乡,看到物是人非,感慨万千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岁月的感慨。
变阅读为“悦读”──《儿童诗两首》教学谈五年级语文教案也许因为我的语文教龄不长,所以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就少了许多束缚,语文课上更能体现新的思想。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
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
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
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儿童诗》教学反思《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今日,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我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欢乐。
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完美。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经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我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我的补充和拓展。
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欢乐中。
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追求的境界。
此刻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资料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我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
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进取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异常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__,应当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经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