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13 KB
- 文档页数:9
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整体感知,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3.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把握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了解,探究本文的主题。
5.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枉凝眉》)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里的歌曲吗?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2.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刘姥姥进大观园》)二、整体感知1. 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 梳理小说的情节并板书开端:设局取笑高潮:博取众笑结局:实情相告三、细读探究1.刘姥姥进大观园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导演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2. 鸳鸯和凤姐是如何捉弄刘姥姥的?3. 赏析有关刘姥姥的言谈举止的句子,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1)引入微课教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复习巩固方法(2)自由读文,交流讨论。
(3)总结概括刘姥姥形象。
(4)师: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
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去迎合大家的取乐之需,以便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议一议:面对这样一个的老妇人,难道我们就只是觉得她可笑?你有何感想?你想对她说什么?或者是她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谁?播放视频,结合背景,进一步理解刘姥姥的可悲可敬之处。
四、主题探究1.凤姐、鸳鸯为什么偏偏选择刘姥姥成为这出“笑”剧的主角?2.你如何看待这场“笑”剧?3.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蓼溆、肏攮、敁敠”等字词的读音,以及“篾片、调停、撮弄、不伏手、促狭鬼”等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了解作者及《红楼梦》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了解文意,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3.学习借鉴刻画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其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借鉴刻画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其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插播视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根据教学需要可适当截取)通过视频我们对本文的故事和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通过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以下是刘姥姥是贾贾的渊源:刘姥姥的女婿姓王,小名狗儿,祖上曾在京做小官,与王夫人之父连宗,此事只有“王夫人与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知有此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狗儿祖父只有一个儿子,已故。
狗儿的父亲也只有狗儿一个儿子,因家业萧条,搬回原乡住。
狗儿与嫡妻刘氏生有一子一女,刘氏便是刘姥姥的女儿了。
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有一女,女婿将刘姥姥接了来一起住,帮带带孩子。
刘姥姥老来有所依靠,“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2.知识链接《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刘姥姥进大观园》名师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刘姥姥进大观园》名师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刘姥姥进大观园》名师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篇目之一,它生动地描绘了晚清社会各阶层的风貌和相互关系,反映了一种深厚的人文情怀。
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经典篇目之一,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其中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本文旨在分享一篇《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名师教案,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一、课堂导入导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还能够让学生进入教学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本篇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课件、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背景和主题内容,画面和音乐的烘托下,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课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课文阅读是主要环节之一,它是学生理解文本、体味语言魅力、领悟文化内涵的关键。
对于《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样的文学作品,教师需要通过多次阅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在语言、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建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阅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对整个故事进行整体把握和感性理解;其次,通过对关键段落和细节的逐层递进解释和解读,深入理解主题;最后,结合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度分析,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三、思考题目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思考题目,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讨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主题。
以下是几道示范题目:1. 故事的背景是晚清时期,那个时代的特点是什么?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2. 故事中出现的园林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你喜欢这种文化吗?3. 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 故事主题是什么?在当代社会中,有什么启示和借鉴价值?四、课后练习练习和复习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并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鸿篇巨作《红楼梦》,记录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庭的兴衰荣辱历史,描写了以宝黛为首的青年男女的爱情,刻画了金陵十二钗等人物的命运。
书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通过作者的妙笔,她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家的荣辱兴衰,她就是刘姥姥。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课文贾母便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罢。
”刘姥姥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
’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
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
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又不上房晒东西,预备这梯子做什么?后来我想起来,一定是为开顶柜取东西;离了那梯子怎么上得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叫什么。
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凤姐道:“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
”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
贾母道:“他们既备下船,咱们就坐一回。
”说着,向紫菱洲蓼溆一带走来。
未至池前,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凤姐忙问王夫人:“早饭在哪里摆?”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哪里就在哪里罢了。
”贾母听说,便回头说:“你三妹妹那里好,你就带了人摆去,我们从这里坐了船去。
”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清客了。
”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
”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
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
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材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通过描写刘姥姥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进餐这一闹剧,形成了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从而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态,各具特色。
学习这篇小说,要品读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探究人物性格特征;探究刘姥姥的生活智慧,品读百味人生。
【教学目标】1、品读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探究人物性格特征;2、探究刘姥姥的生活智慧,品读百味人生。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边读边悟(1)搜集关于《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的相关知识,并整理成笔记,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2)自由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进大观园》,勾画出体现刘姥姥性格特点的个性化描写,对比刘姥姥两次进入贾府心理有什么不同。
(3)人物的性格不仅反映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
赏析《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不同人物的笑,猜想人物性格。
(4)自由读文章《刘姥姥:<红楼梦>里最大的救赎》,结合前文,探究刘姥姥的人生智慧。
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曹雪芹增删十次,批阅十载创作了经典名著《红楼梦》,毛泽东曾说,对《红楼梦》不读十遍就没有发言权,《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综合多门艺术的名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个情节——《刘姥姥进大观园》。
请同学来汇报一下自己整理的《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的相关知识笔记。
二、研读探讨小组探讨预习自学中的问题,整理所得。
(1)自由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进大观园》,勾画出体现刘姥姥性格特点的个性化描写,对比刘姥姥两次进入贾府心理有什么不同。
(2)人物的性格不仅反映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
赏析《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不同人物的笑,猜想人物性格。
(3)自由读丛书《刘姥姥:<红楼梦>里最大的救赎》,结合前文,探究刘姥姥的人生智慧。
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所选教材均为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峰,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回主要写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出洋相,导演了一场独具情态的“笑剧”。
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众人的笑也是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读来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难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刘姥姥,本来是和贾府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是作者偏偏设计了这样一个小人物,让她三次走进贾府。
这节课我们就还原到《红楼梦》的文字里,看一下刘姥姥第二次走进贾府发生的有趣故事。
这个故事可不简单,他是经典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这个作者也不简单,他生于繁华,终于沦落;作者的创作经历,也不简单,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故事里的人物啊,那就更不简单了,如芥豆之微,却伏脉千里,仅五次出场,却沸腾贾府。
(二)介绍作者作品1.《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2.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内容吗?(明确:凤姐、鸳鸯设局取笑刘姥姥,刘姥姥表演“笑剧”。
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
2.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笑”表现人物性格的。
3.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重难点梳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笑”表现人物性格的。
教学设想通过对故事的复述,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人物与环境;学习作者对人物与环境的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伟大的文学家。
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曹雪芹增删十次,批阅十载创作了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毛泽东曾说,对《红楼梦》不读十遍就没有发言权,甚至有人说,读书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综合多门艺术的名著。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讲的是刘姥姥--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
但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屡次感叹贾家的奢侈浪费,而且把那些奢侈消费一再换算为平实的居家生计。
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虽算是王家在京中的一门连宗之族,但知者甚少,早已疏远。
但在《红楼梦》的作者妙笔下,刘姥姥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成了日常常用的俗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从一个细小的角度领略其不朽魅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贾母便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罢。
”刘姥姥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
’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
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
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又不上房晒东西,预备这梯子做什么?后来我想起来,一定是为开顶柜取东西;离了那梯子怎么上得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叫什么。
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凤姐道:“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
”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
贾母道:“他们既备下船,咱们就坐一回。
”说着,向紫菱洲蓼溆一带走来。
未至池前,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凤姐忙问王夫人:“早饭在哪里摆?”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哪里就在哪里罢了。
”贾母听说,便回头说:“你三妹妹那里好,你就带了人摆去,我们从这里坐了船去。
”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清客了。
”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
”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
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
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
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
”众人听说,忙抬过来。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部编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运用场面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的差异。
4.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运用场面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差异。
【教学方法】主题性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枉凝眉》,课件PPT展示歌词(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里的歌曲吗?对,是《红楼梦》的主题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了解作家作品,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展示资料收集情况。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自由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3.再读思考,品析探究。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的笑?这些笑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笑中可见各个人物怎样的性格与身份?明确:史湘云、林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迎春、惜春。
刘姥姥的一番“声”“形”并茂的滑稽表演拉开了“笑剧”的序幕。
“众人先还发怔”,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
因为贾府这样的诗书之族、官缨之家、豪门大户,每个人都是必须谨守礼教规范、不敢随便放言高论的,更没有人敢说出如此放纵、不成体统的乡野之语。
众人难得听过这样乡里乡气、质朴粗俗的话语,稍稍停顿,短暂“哑场”,便爆发出不可遏制的笑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习古典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理解,培养他们对人性多样性和社会公平的思考。
教学重点:文章中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和她在大观园中的所见所感。
学生对《红楼梦》中社会阶层差异和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刘姥姥视角下的社会阶层差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从刘姥姥的经历中感悟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平等。
作者简介: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揭示著称。
教学准备:《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文PPT课件,包含曹雪芹的生平简介、《红楼梦》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与《刘姥姥进大观园》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大观园的场景、人物形象等。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眼中的大观园”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大观园和人物形象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刘姥姥的角色。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讨论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所见所感。
深入探讨(15分钟)1. 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和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探讨她的社会地位和性格。
2. 社会阶层:讨论《红楼梦》中所反映的社会阶层差异,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差异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贾母便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罢。
”刘姥姥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
’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
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
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又不上房晒东西,预备这梯子做什么?后来我想起来,一定是为开顶柜取东西;离了那梯子怎么上得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叫什么。
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凤姐道:“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
”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
贾母道:“他们既备下船,咱们就坐一回。
”说着,向紫菱洲蓼溆一带走来。
未至池前,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凤姐忙问王夫人:“早饭在哪里摆?”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哪里就在哪里罢了。
”贾母听说,便回头说:“你三妹妹那里好,你就带了人摆去,我们从这里坐了船去。
”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清客了。
”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
”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
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
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
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
”众人听说,忙抬过来。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相关回目。
2.搜集整理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相关常识。
3.自读《刘姥姥进大观园》,扫清字词障碍(可参见《》P248“字词清单”)。
【教学过程】一、重温经典,切入课题1.重温经典说说你所知道的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书名、作者、朝代、主要人物等常识。
资料助读1:四大古典名著小常识课件出示:2.切入课题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之瑰宝,对青少年来说,阅读四大名著既能领略中国文化之独特与优美,又能提升语文素质,何乐而不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刘姥姥进大观园》,学习它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感悟它深邃的思想。
【设计意图】重温四大古典名著,唤醒学生的记忆,沉淀传统文化的精髓。
简述其阅读价值,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后自然切入课题,明确本文主要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向。
二、检查预习,了解《红楼梦》1.我说《红楼梦》资料助读2:《红楼梦》课件出示:《红楼梦》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以其内涵的丰厚和艺术的精湛,成为我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和中华文化优秀代表之一。
古语有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鲁迅先生也曾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而成,“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24*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巨著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府的荣辱兴衰,这个人就是刘姥姥。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怎样的好戏。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2)背景链接“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活跃在人们口头的俗语。
凡读过《红楼梦》,没有不知道大观园的。
它“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的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真不愧“芳园应锡大观名”。
现存的曹雪芹写作的前八十回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基本上是以大观园作为背景的。
它是全书主要人物活跃的舞台,重要情节展开的场景,而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在它的衬托下得到充分的表现。
如果说《红楼梦》展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经历的兴衰,那么大观园本身就是个有力的见证,它是《红楼梦》整个艺术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曹雪芹所着意创造的一个焕发出特殊光彩的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形象。
我们今天从现实主义创作角度来考察,它也是构成“典型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生难字词(1)字音蓼溆..(liǎoxù)撮.弄(cuō)发怔.(zhèng) 岔.气(chà)促狭..(yánxí)..(cùxiá) 筵席(2)词义【调停】安排处理。
【撮弄】戏弄。
【岔气】指呼吸时两肋觉得不舒服或疼痛。
【发怔】发呆。
【促狭】爱捉弄人,刁钻。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本文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24*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语及含意。
3.体会文章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创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明确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结合重点词语的理解,推测人物性格,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了解不同人物“笑”的特点,推测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与贾府的渊源还得从他的女婿王狗儿说起。
王狗儿的祖上曾是一个小小的京官,与王夫人的父亲认识,又因同是姓王,借着“一处做官”的机缘便“连了宗”成了“本家”。
后来偏偏这王狗儿家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
到了年冬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顾头顾不得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这个关系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可以说是旗开得胜。
不仅见到了荣国府的“总理大臣”王熙凤,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一下子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
第二次进荣国府,刘姥姥本是想报答贾府,她把菜园里摘得头一遭的新鲜瓜果菜蔬的尖儿送到贾府,没想到这次刘姥姥拜见了贾府的“元首”贾母,真是大开了眼界,但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都闹出了哪些笑话。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家族祖孙三代四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来年。
因此,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
贾母道:“他们既备下船,咱们就坐一回。
”说着,向紫菱洲蓼溆一带走来。
未至池前,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凤姐忙问王夫人:“早饭在哪里摆?”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哪里就在哪里罢了。
”贾母听说,便回头说:“你三妹妹那里好,你就带了人摆去,我们从这里坐了船去。
”
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清客了。
”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
”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
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
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
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
”众人听说,忙抬过来。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
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
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
丫鬟们知道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
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铁掀还沉,哪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
史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
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