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艺术歌曲鉴赏
舒伯特是近代艺术歌曲的奠基人。他在海短十几年 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六百多首歌曲。“神圣的夜马 上要消近 温馨的梦也核沉沦, 皎洁的月光照进房里, 照亮人们静悄悄的心。” 词唱同一旋律的分节歌, 音乐优美动人,科林充满抒情气息。歌曲常常是和诗 人交沐思想感情的产机当他读到一首诗,情动于中, 不能自己,诗的音乐形象也就闪现在面前了。为了有 效地表现诗的内容和境界,他扩大了旋律与和声的表 现力,并提高了钢琴伴奏的作用。
第一段:叙事者以口语化 的朗诵调唱出。 第二段是父亲和儿子的对 话。音乐在声部的低音区, 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 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父 亲慈爱地问。 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 抒情歌唱性的,显得甜蜜、 虚假、狡猾。 接着,父与子再次对话, 魔王步步进逼,儿子心里 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 一次比一次惊惶,直到第 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 逼恐吓。 最后一段,叙事者用焦急 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 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 子早已在怀抱中死去。钢 琴以两个特强和弦,表现 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 绝的心情。
我们通常把贝多芬称为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人,而 把舒伯特称为浪漫主义的第一人。贝多芬的创作 常常是在严格的曲式基础上将主题动机用各种手 法加以发展,而舒伯特则是凭着一股热情、一种 感觉来写音乐。舒伯特没有贝多芬那样的属于古 典主义的严谨,更多的是追求浪漫主义的自由、 解放。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歌曲的 旋律往往是长线条的、连续延绵、一气呵成,不 可能一个一个主题进行发展。贝多芬则不同,他 的主题动机一般都比较短小,有时仅仅一小节, 舒伯特那悠长美妙的旋律线条与贝多芬短小的主 题动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贝多芬的主题常常充 满了矛盾,舒伯特的主题更加突出统一。 对于和 声模式的运用,舒伯特与贝多芬也有很大区别。 他们两人都对古典主义的创作规则有所突破,但 贝多芬更多地停留在古典主义的和声模式中,舒 伯特却坚定地打破了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