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练习作业58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标题:五年级语文教材大练第58页小练笔一、引言在五年级语文课本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小练笔的练习题目,它们往往既富有启发性,又有一定的难度,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大练第58页的小练笔更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
二、题目分析1. 小练笔题目为“民以食为天”,请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 在生活中你都是怎样去做饭的?你如何看待这件事?3. “食”在人们生活中很重要,但并不是一切。
你认为还有哪些事情比食更重要?三、对题目的解读1. “民以食为天”是一句古语,意味着民众把吃饭看作最重要的事情。
这句话告诉我们饮食对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 谈到自己做饭的方式,可以从家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感受、享受到烹饪的乐趣等方面展开讨论。
同时我们也可以谈到保持饮食的均衡、健康有益。
3. 很多同学可能认为学习、健康、亲情、友情等,都是比食更重要的事情。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包括道德、社会、个人成长等方面进行思考。
四、构思大纲1. 民以食为天的理解a) 饮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b) 养生、饮食的关系c) 饮食与社会、文化的关系2. 谈一谈自己做饭的经历a) 家庭情况b) 做饭的体验与感受c) 对饮食的看法与态度3. 食以外的重要事情a) 学习、健康、友情等的重要性b) 饮食以外的幸福与快乐五、详细内容展开1. 民以食为天的理解a) 饮食在人类生存中的基本地位,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存资料之一,饮食丰富多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因此人们把食物看作生存的必需品。
b) 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适度摄取各种营养素,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c) 饮食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的人饮食文化是各有特色的。
有些地区的人以饭为主食,有些地区的人则以面食、粗粮为主,饮食文化和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2. 谈一谈自己做饭的经历a) 家庭情况,我们可以从自己家庭的情况出发,以及在家里面担任烹饪的责任,自己是如何体验到饮食的快乐和幸福。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后作业试题1 古诗三首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耘()铮()磬()漪()陂()腔()衔()浸()二、读拼音,写词语。
bái zhòu gēng zhī zhǒng guā jīn pén()()()()bō lí duǎn dí mù tóng chí táng()()()()三、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昼出耕田..()()..夜绩麻3.稚子..金盆脱晓冰()4.草满池塘水满陂.()5.山衔落日浸寒漪..()四、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七、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
“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3.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yún zhēng qìng yī bēi qiāng xián jìn二、白昼耕耘种瓜金盆玻璃短笛牧童池塘三、1.在田间锄草把麻搓成线或绳2.幼小的孩子3.池塘4.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波纹四、1.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