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青储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1
排查青贮问题报告范文
根据我们最近进行的排查工作,针对青贮问题做出以下报告:
1. 病原性菌群检测:
我们对青贮中病原性菌群进行了检测。
发现其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霉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这些菌群可能对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会降低饲料的品质。
2. 营养成分分析:
我们对青贮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
发现一些青贮中蛋白质、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这可能导致动物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影响其生长和健康。
3. 确认原因:
经过进一步深入调查,我们发现青贮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收割时间不当、湿度控制不当以及保存方式不当。
这些因素会导致青贮过程中大量细菌滋生,进而影响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
4. 提出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在青贮过程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 收割时间应选择合适的时机,确保饲草的营养成分充分积累,并尽量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 控制湿度是确保青贮品质的关键。
应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和气
候条件,掌握合适的湿度水平,并定期检测湿度值。
- 在保存青贮时,应使用密封合理的容器,以防止氧气和湿度
对饲料品质的影响。
此外,定期检查储存容器是否存在漏气的情况。
5. 监测与评估:
建议定期对青贮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可以通过营养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等手段,及时发现青贮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青贮问题的发生主要源于收割时间、湿度控制以及保存方式等方面的不当,我们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并建议定期监测和评估青贮的质量,以保证动物能够获得高质量的饲料,促进其健康生长。
秸秆综合利用调研报告一、引言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的残余物,不仅具有丰富的能源和养分,还是农村地区的重要环境污染源之一。
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
本调研报告对秸秆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知、态度和需求。
2. 实地考察:走访农村地区,观察了解当地秸秆储存、处理和利用的现状,了解农民实际操作情况。
3. 专家访谈: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访谈,了解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和产业现状。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知:大部分农民认识到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困惑和不足。
2. 秸秆的综合利用方式:a.能源利用: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秸秆颗粒燃料、秸秆沼气等。
b. 农业利用:将秸秆还田或作为饲料、菌肥等农业用途。
c. 工业利用:将秸秆作为原料生产纸张、建材等。
3. 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a. 技术问题: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b. 政策问题:相关政策不明确,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
c. 经济问题: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本较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
4. 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景:a. 环境效益: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减少秸秆焚烧导致的环境污染。
b. 经济效益: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c. 农村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1. 加强宣传: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知和态度。
2. 加大技术研究与创新: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利用率和降低成本。
3.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和监管措施。
4. 加强产业协作:政府、企业和农民应进行紧密合作,打造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链。
五、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王五. 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措施与前景[J]. 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2018(6): 20-25.2. 李六,赵七,刘八.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展望[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3): 30-34.3. 王九,陈十.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与规划研究[J]. 农村发展研究, 2020(2): 26-31.【备注】以上报告中避免使用具体标题,以免出现标题相同的文字。
秸秆青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秸秆青贮的原理及方法秸秆青贮是将秸秆经过加工粉碎,混合发酵剂进行混合,将发酵材料填入塑料袋或者大圆柱形容器内,将其封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作用,形成饲料。
青贮饲料主要包括粉碎的秸秆、玉米秸秆、玉米梗等。
发酵剂一般采用微生物发酵剂或者酵母等。
秸秆青贮主要分为两种方法:传统青贮和塑料薄膜青贮。
传统青贮是将粉碎的秸秆填入坑窖或者方形临时堆放场地等,再覆盖土壤或者塑料薄膜进行封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酵成为饲料。
塑料薄膜青贮是将发酵材料填入塑料袋或者大圆柱形容器内,将其封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作用,形成饲料。
二、秸秆青贮的优点1.资源利用:秸秆青贮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者饲料,有效地利用了农作物的残留物,减少了资源浪费。
2.环境保护:秸秆青贮可以减少秸秆的焚烧或者堆放,降低了大气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3.提高饲料品质:经过青贮处理的秸秆,营养价值更高,对牲畜的生长发育更有利。
4.节约成本:秸秆青贮可以节约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5.增加农民收入:将秸秆转化为饲料或者有机肥料,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来源。
三、秸秆青贮的应用前景1.适用范围广:秸秆青贮适用于各类畜禽饲料生产,如牛、羊、猪等。
2.市场需求大: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饲料的需求也在增加,秸秆青贮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3.政府政策支持: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秸秆青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
四、秸秆青贮的现实挑战1.技术不足:目前我国对秸秆青贮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
2.市场认知度低:秸秆青贮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生产方式,市场认知度还不够高,需要加强宣传推广。
3.资源整合难度大:秸秆青贮需要整合各类资源,包括秸秆、发酵剂等,整合难度比较大。
五、建议1.加强技术研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秸秆青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2.加强市场推广: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市场对秸秆青贮的认知度,拓展市场空间。
秸秆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秸秆是作物收割后残留在地面上的茎、叶、花等部分,它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
随着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秸秆的处理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秸秆的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秸秆处理的看法和做法,实地走访了农田和农业技术服务站,与农民和专业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调研结果1. 秸秆处理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在收割后将秸秆堆放在田间,等待自然分解。
少数农民将秸秆用于料栈或畜牧业饲料,但比例较低。
这种处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堆放秸秆浪费土地资源。
- (2)秸秆长时间堆放易形成田间秸秆堆垛火灾,安全隐患较高。
- (3)秸秆堆放后分解速度慢,长时间占据田地,影响后续农作物种植。
- (4)堆放后秸秆对土壤肥力的衰减速度较慢,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 行业现状和技术发展实地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农业技术服务站和农业企业开始投入秸秆综合利用的研发和生产。
例如,有的农业企业研发出了秸秆粉碎机和秸秆压块机等设备,能将秸秆处理成饲料颗粒和燃料颗粒,用于畜牧业和能源发电。
这些设备已投入市场应用,受到部分农民的欢迎。
3.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设备成本高。
秸秆综合利用的设备价格较高,农民难以承受。
需要政府和企业给予补贴或贷款支持。
- (2)技术推广面临困难。
由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相关部门和技术专家加大推广力度,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
- (3)缺乏规范和标准。
秸秆综合利用的标准和规范不明确,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市场认可度。
- (4)环保问题。
秸秆综合利用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的解决仍然存在难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政策引导。
四、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秸秆调研报告秸秆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植物茎和叶子,产生大量秸秆是农业生产带来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秸秆处理的难题,本次调研旨在调查秸秆目前的处理方式以及可能的再利用途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民和农业相关企业,包括秸秆的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秸秆再利用的态度和期望。
实地走访为观察农田和农商场秸秆的处理情况,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三、调研结果1. 秸秆处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主要的秸秆处理方式有焚烧、堆肥和直接丢弃。
其中,焚烧是普遍采用的方式,但会产生大量废气和灰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部分农民选择将秸秆堆肥,但由于缺乏专业设备和技术指导,堆肥过程存在一定困难。
2. 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焚烧秸秆会导致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堆肥过程中,部分农民对调整比例和堆放方式的认知不足,导致堆肥效果不佳。
另外,秸秆直接丢弃在农田中也会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
3. 秸秆再利用的态度和期望: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和农业企业对秸秆再利用持积极态度,并期待将秸秆用于生物质能源等领域。
他们认为秸秆再利用既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四、调研建议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秸秆处理和再利用的支持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补贴。
同时,加强对焚烧方式的监管,推广环保处理的方法。
2. 秸秆资源化利用:发展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如建立秸秆发电厂和生物质燃料生产基地。
同时,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投资设立相关产业,提高秸秆加工利用的效率。
3. 农民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秸秆处理和再利用的认知和技能。
通过技术指导和示范,帮助农民解决堆肥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堆肥效果。
4. 公众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大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
通过宣传秸秆再利用的重要性和优势,推动社会各界的参与。
关于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的调查报告金风送爽,皓月正圆,瓜果飘香,秋满人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处处可以见到满载而归的农民,他们将颗粒归仓之后,却把大量的庄稼秸秆遗弃在了田地里。
秸秆作为农作物生产中的副产品,是一种可供再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弃物”,是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的重大课题。
2017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作为农业类高校大一新生的我,利用4天时间对家乡部分农民的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调查对象: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24户农民、2家秸秆加工厂和1家食用菌养殖场。
调查时间:2017年10月3日——6日。
调查地点: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及周边相邻村庄。
小组成员:家人、同学一行4人。
调查的具体内容:运城地区秋田农作物秸秆主要以棉花杆和玉米杆为主。
此次调查重点是了解农村秸秆治理现状以及农民对于秸秆处理的意愿。
调查的过程及结果:由于受周边地域影响,近些年龙居镇农业也转向果林为主,棉花和玉米的种植量也大为减少,已经不是主业不再被农民所重视,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是快速收获后就将劳动重心转移到了果林上,因而棉花地、玉米地秸秆大量堆积就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过去,农作物秸秆作为牲畜饲料,是农民的香饽饽,但随着农业耕种耙等农业机械的普及,牛马驴骡等大牲畜养殖量迅速减少乃至消失。
因此,这些秸秆就成了废弃物不再受欢迎。
我们调查的24户农民,13户种玉米11户种棉花,秸秆全部丢弃在田地里,并且有7户玉米8户棉花秸秆就原封不动地长在地里,主家忙其他顾不上处理它们,剩下的全部被拔掉胡乱堆积在地里。
3日天气由雨转晴,4日下午就有2户在地里焚烧玉米杆,堆积的秸秆下面还有部分潮湿,现场浓烟滚滚,灰烬四散,甚至飘飞到公路上给车辆行人造成安全隐患。
当我们问及这两户农民为啥要焚烧秸秆而不是另作他用时,两户农民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1.秸秆太多,堆放在地里到明年都不可能沤烂,直接影响明年的播种;2.卖给加工厂价格太低,玉米秆比棉花杆还要便宜得多,再说还要装运,划不来;3.其他用途就不知道还能干啥。
关于秸秆处理的调研报告(5篇)第一篇:关于秸秆处理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二:关于秸秆处理的调研报告调研人:XXX 调研日期:2011年12月调研目的:现在每到作物收割完后,村民们对满地的秸秆总是一把火烧了了事,使得烟雾到处弥漫,这不仅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还影响了交通,甚至还会发生火灾,给生命财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秸秆的处理已经成为农村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研内容:一、秸秆处理的现状我镇农村现在处理秸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就地焚烧,一是捆回家做燃料,能把秸秆合理科学利用的少之又少。
随着我镇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用土灶的家庭也越来越少,肯花精力把秸秆捆回家的村民也不多了,所以就地焚烧成了绝大部分农民的选择。
二、秸秆焚烧的危害1、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秸秆露天焚烧直接导致大气污染,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在夏秋季节,尤其是在每年的6~7月份收割季节,为了尽早完成水稻的种植,农民将大量的废弃麦草直接在农地里焚烧,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量明显升高,焚烧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3、降低土地生产能力很多农民群众认为秸秆烧了以后,种植、耕作更方便了,同时也烧死了一些虫害,这是一种误区,其实焚烧秸秆会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大量损失、土壤生物不复存在,造成土地贫瘠,降低土地生产能力。
4、易造成火灾由于焚烧秸秆引起的火灾也时有发生,有些农民放完火后并不等火完全熄灭后离开现场,火借风势,造成蔓延,易引发火灾,同时也对周边的粮食作物、建筑等甚至人员构成严重的威胁,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秸秆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1、农民群众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同时对秸秆的资源作用不了解,据相关资料显示,秸秆是丰富而又经济的肥料资源,含有农作物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
秸秆调研报告秸秆调研报告按照要求,我完成了有关秸秆的调研报告,报告如下:一、调研背景和目的在农业生产中,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副产品,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
然而,过去秸秆的利用率较低,大部分秸秆被焚烧或者直接废弃,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为了了解秸秆的利用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为今后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调研范围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农业企业,并广泛联系了相关专家和研究机构,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1. 秸秆产量和利用率: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的秸秆产量巨大,但目前利用率仍然偏低。
大部分秸秆被用于畜牧业的饲料和床料,少部分被用于农民自用或者废弃。
少量秸秆被用于工业领域的能源生产和制造生物质燃料。
2. 秸秆资源利用技术: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将秸秆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如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热能等。
但是,由于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限制,这些利用模式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3. 秸秆资源利用的问题:调研显示,目前秸秆资源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秸秆的产量较大,收集和储存成本较高,需要建立完善的收集和储存体系。
其次,秸秆的水分含量较高,容易导致发霉及储存过程中的火灾等安全隐患。
此外,秸秆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在不同的利用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失,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其中的养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建议和展望1. 政策扶持:加大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秸秆资源的利用,推动剩余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并提供相应的经济补贴。
2. 技术研发: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加大对于秸秆资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技术转化和推广,降低秸秆资源利用的成本。
3. 建立市场体系:建立秸秆资源的交易市场,促进农民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利益关系,推动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
5.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通过保持土壤覆盖等方式,降低农作物施肥量,减少对化肥的依赖,进一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
秸秆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秸秆综合利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秸秆的综合利用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
通过向农户和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知、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困难。
同时,我们还去了解了一些专业的农业企业,实地了解他们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
三、调研结果1. 秸秆的综合利用认知普遍存在盲区。
许多农户对秸秆的潜在价值和利用方式并不了解,普遍存在焚烧和直接丢弃的现象。
2.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较不完善。
目前,部分地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开始探索秸秆的综合利用,但整体规模仍较小,缺乏综合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3. 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些农村地区缺乏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处理设备和技术支持,导致秸秆无法有效存储和利用。
四、调研建议1. 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提高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知程度,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政府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的扶持力度。
加强对农业企业和中小农户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引导他们投入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规范的秸秆存储和处理设施,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为综合利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秸秆综合利用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有信心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减少农田秸秆的浪费和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村秸秆调研报告农村秸秆调研报告一、引言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应用价值。
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秸秆利用方式,导致大量的秸秆被无序堆放或直接焚烧,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秸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进行了农村秸秆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访问了多个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了解了他们对秸秆处理方式的认知、态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关于秸秆的利用方式超过70%的被访者表示目前他们的秸秆处理方式是直接焚烧或无序堆放,极少数人会将其利用为有限的饲料或直接还田。
这种方式导致了大量的秸秆浪费和环境污染。
2.对秸秆处理的认知大部分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并不了解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也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秸秆。
他们普遍认为秸秆只是农田的废弃物,对农田并无实质性帮助。
3.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村秸秆处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用方式: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对秸秆的利用方式缺乏了解,导致大部分秸秆只是被随意处理。
(2)环境污染问题:大量直接焚烧或堆放的秸秆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对空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3)资源浪费问题:秸秆中所含有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未能得到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解决方案针对农村秸秆处理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对秸秆利用价值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利用方式。
(2)促进技术创新: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研发出适合农村地区的秸秆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3)鼓励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激励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到秸秆处理和利用工作中。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农村地区对秸秆处理利用的认知和方式普遍存在问题,秸秆处理中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严重问题。
秸秆青储饲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6)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6)二、项目概况 (8)三、报告说明 (10)四、项目评价 (10)五、主要经济指标 (11)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4)一、项目建设背景 (14)二、必要性分析 (16)三、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7)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 (19)一、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 (19)二、目标区域秸秆青储饲料行业市场分析 (20) 第四章产品规划分析 (24)一、产品规划 (24)二、建设规模 (24)第五章项目选址评价 (25)一、项目选址原则 (25)二、项目选址 (25)三、建设条件分析 (25)四、用地控制指标 (26)五、地总体要求 (26)六、节约用地措施 (27)七、总图布置方案 (27)八、选址综合评价 (28)第六章土建方案说明 (30)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30)二、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30)三、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30)四、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30)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31)第七章工艺说明 (32)一、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32)二、技术管理特点 (32)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32)四、设备选型方案 (33)第八章环境保护概述 (34)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34)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34)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35)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6)五、废弃物处理 (37)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37)七、清洁生产 (37)八、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38)第九章安全卫生 (39)一、消防安全 (39)二、防火防爆总图布置措施 (40)三、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40)四、安全色及安全标志使用要求 (40)五、电气安全保障措施 (40)六、防尘防毒措施 (41)七、防静电、触电防护及防雷措施 (41)八、机械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41)九、劳动安全保障措施 (41)十、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教育制度 (41) 十一、劳动安全预期效果评价 (42)第十章风险评价分析 (43)一、政策风险分析 (43)二、社会风险分析 (43)三、市场风险分析 (43)四、资金风险分析 (44)五、技术风险分析 (44)六、财务风险分析 (45)七、管理风险分析 (45)八、其它风险分析 (45)九、社会影响评估 (45)第十一章项目节能 (48)一、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 (48)二、项目预期节能综合评价 (48)三、项目节能设计 (49)四、节能措施 (49)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1)一、建设周期 (51)二、建设进度 (51)三、进度安排注意事项 (51)四、员工培训 (52)五、项目实施保障 (52)第十三章项目投资估算 (53)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53)二、资金筹措 (54)第十四章经营效益分析 (56)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56)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59)第十五章评价及建议 (61)秸秆青储饲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摘要——认真贯彻执行“三高、三少”的原则。
青贮实验实习报告一、前言青贮饲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饲料保存方法,通过将新鲜的植物原料(如玉米、牧草等)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使其保持绿色状态,同时杀死有害菌,保留营养成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本次实验实习旨在学习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探讨不同因素对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取了玉米秸秆、牧草和玉米粉作为青贮原料。
玉米秸秆取自当地农田,牧草取自当地草地,玉米粉为市售产品。
2. 实验方法(1)青贮原料的准备将玉米秸秆和牧草切割成适当长度,玉米粉过筛,使其粒度均匀。
(2)青贮过程将准备好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使其保持湿润,然后装入青贮袋中,压实并密封。
(3)发酵过程将装填好的青贮袋放入发酵罐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发酵周期为45天。
(4)取样检测发酵结束后,从青贮袋中取样,进行感官评定和营养成分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1. 感官评定经过45天的发酵,三个处理的青贮饲料均呈现出黄绿色,具有酸香味,无明显异味,质地柔软,结构紧密,无霉变现象。
其中,以玉米秸秆和牧草混合青贮的处理质量最佳,玉米粉添加的处理次之,纯牧草青贮的处理略差。
2. 营养成分分析从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三个处理的青贮饲料均保留了原料的基本营养成分。
其中,玉米秸秆和牧草混合青贮的处理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玉米粉添加的处理次之,纯牧草青贮的处理最低。
另外,三个处理的粗纤维含量相差不大,说明青贮过程中纤维成分基本保持稳定。
四、结论与讨论1. 结论本次实验表明,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可行,不同处理的青贮饲料均保持了原料的基本营养成分,且发酵质量良好。
玉米秸秆和牧草混合青贮的处理效果最佳,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2. 讨论(1)原料比例对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本次实验中,玉米秸秆和牧草混合青贮的处理质量最佳,说明适当增加玉米秸秆的比例可以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
这可能是因为玉米秸秆中含有较多的糖分,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从而提高青贮饲料的酸度,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关于科左后旗青贮工作调研报告关于科左后旗青贮工作调研报告随着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饲料饲草需求量日益增加,种植结构也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转化。
无庸置疑,玉米是名副其实的饲料之王(中国玉米70%以上用作饲料)、高产之王(保持世界1554kg/亩高产记录)和工业原料之王(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以玉米为原料的产品已有1000多种)。
在当前以养殖业为龙头的农业结构调整中,玉米不再是简单的粮食概念,而应当将其定位在主要饲料作物上。
当前农业上种植的玉米品种绝大多数皆属粮用品种,其籽粒和秸秆蛋白质含量较低,饲用价值差,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畜牧业生产对优质饲料饲草需求量的日益增加。
因此,为了达到符合作为优质饲料的要求,从现在起当以发展优质青饲青贮玉米为主。
青饲青贮玉米不但生物学产量高,而且其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成分。
技术分析表明:青饲青贮玉米的秸秆营养丰富,糖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高,是较为理想的食草动物饲料。
近几十年来,欧美等农牧业发达国家广泛种植青饲玉米,其青饲玉米种植面积占整个玉米种植面积的30%~40%。
例如法国每年就种植青饲玉米2270万亩;德国每年种植青饲玉米1396万亩;意大利每年种植青饲玉米487万亩。
美国威斯康星州是养牛最多的州,其养牛日粮中青饲玉米占到25%。
而中国青饲青贮玉米则是处于刚起步阶段,在80年代前中国没有青饲玉米品种,生产上大都用粮食品种生产青饲,因而产量低、质量差。
但随着畜牧养殖业日益发展和一些高产优质青饲青贮品种的出现,青饲青贮玉米生产有了明显的改观,它也将逐渐成为玉米种植业的一个主导方向。
青饲青贮玉米是养牛业不可缺少的基础饲料之一。
近几年中国养牛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量的牛肉,很多地方成了有名的养牛大县,像中国牛都———安徽蒙城。
另外,牛奶业是新一代“菜篮子工程”,牛奶是饲料转化率最高的营养物质,比生产粮食能增加2~3倍的营养物质产量,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发展奶牛业,推广青饲青贮玉米,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秸秆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秸秆是农作物收割后残留的茎秆和叶片等植物部分,通常被认为是废弃物。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资源的日益短缺,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秸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秸秆的资源潜力以及相关的利用方式,以期为秸秆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针对秸秆的利用现状和潜力,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调查:1. 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
2. 实地走访农田和农户。
3. 与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访谈和座谈。
三、调研结果1. 秸秆资源潜力通过文献资料的调研和专家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秸秆作为一种农副产品,具有广泛的资源潜力。
首先,秸秆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来供热或发电,这是目前利用秸秆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其次,秸秆可以用来制作生活用品、纸浆和纸张等。
此外,秸秆还可以用作动物饲料和蘑菇栽培的基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2. 秸秆利用现状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民对于秸秆的利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焚烧和还田。
焚烧是农民处理秸秆的一种简便方式,但这种做法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污染空气,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威胁。
还田是将秸秆还到土壤中,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但这种方式利用秸秆的效率较低,且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分解和降解。
3. 秸秆利用的挑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秸秆利用面临的挑战。
首先,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系统,导致秸秆的利用率较低。
其次,秸秆的有效利用需要先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这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
此外,由于秸秆的组成和性质存在变异性,对于不同类型的秸秆进行不同的处理和利用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四、建议和展望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展望:1. 政府应加强对秸秆利用的政策支持和监管,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发展。
2. 加大对秸秆资源潜力和科学利用的研究力度,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
3. 引导农民转变秸秆处理观念,从焚烧和还田转向更科学、高效的利用方式。
农村秸秆调研报告农村秸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秸秆是农民在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植物茎秆,广泛分布于农村地区。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和化肥的广泛应用,农村地区秸秆的数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为了解决农村秸秆处理问题,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村秸秆的处理情况、利用方式以及影响因素展开,旨在了解目前农村秸秆处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了若干农村地区的农户进行访问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农民对于秸秆处理方式的了解程度、秸秆产生的数量和处理方式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秸秆处理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村地区对于秸秆处理的认识普遍较弱。
绝大部分农民将秸秆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导致秸秆产生的问题日益突出。
2. 秸秆利用方式目前农村地区对于秸秆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秸秆用作畜禽饲料,特别是牛、羊等草食动物的饲料;二是将秸秆用于农作物的覆盖和土壤改良。
然而,由于农户普遍存在经济收益的考虑,较少将秸秆用于燃料或制作有机肥料等其他方面的利用。
3.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地区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一是秸秆的储存和运输不便,导致秸秆的利用率较低;二是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秸秆综合利用设施,限制了秸秆的进一步处理和利用;三是由于农村地区对于秸秆处理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高效的处理方法,导致秸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四、建议和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一是加强农村地区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于秸秆处理的认识和意识;二是加大对于农村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设施的建设,提供秸秆堆肥、制炭等处理设备和技术支持;三是鼓励农民将秸秆用于燃料或制作有机肥料等其他方面的利用,提高秸秆的经济价值和利用率。
综上所述,农村秸秆的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秸秆青储技术调研报告摘要:通过查询到的资料和数据,分别具体描述了秸秆堆沤,微储,氨化,裹包等几种常见的秸秆青储技术,列举了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
关键词:秸秆青储堆沤微储氨化裹包调研农作物秸秆时一种很好的生物质能源。
现今农作物秸秆主要的用途是直燃发电和消化制肥制饲料,少部分用于沼气工程。
秸秆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难以降解和消化的物质,无论用于制作饲料还是沼气工程,都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而秸秆青储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秸秆制作饲料而言,秸秆青储能提高牲畜的采食量和消化率,为养殖户提高效益;对沼气工程而言,秸秆青储阶段的处理能促进厌氧发酵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利用,提高沼气产气率,提高沼气工程运行效率。
在秸秆青储阶段,秸秆制作饲料和秸秆沼气工程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在国内秸秆青储多用于饲料的情况下,可借鉴秸秆制作饲料青储技术。
1 窖储堆沤窖储堆沤是山东省秸秆饲料利用的主要方式。
该技术是将蜡熟期的玉米通过青储机械一次性完成秸秆粉碎,收集后,装储于窖,缸,塔,池等容器中密封储藏,通过秸秆本身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秸秆进行处理。
1.1窖址选择窖址应选在地势高,干燥,土质坚硬,排水良好,避风向阳的地方,窖的四周能留出一定空地,同时要与利用地较为接近。
1.2 秸秆处理首先剔除腐烂变质的秸秆,用机械粉碎秸秆,长度为1cm左右,控制秸秆含水率在65-75%。
1.3 装填秸秆收储要做到边收边运,边运边铡,边铡边储;装储前在窖底铺一层15-20cm的秸秆;粉碎好的秸秆每隔30cm厚可利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夯实,四周窖壁特别要夯实;秸秆装填要中间高于窖口40cm 左右;装填完后要密封,密封一般选用塑料薄膜将秸秆完全覆盖,然后自下而上覆盖一层40-60cm的湿土,拍实打光。
1.4 检查距窖壁四周约50cm处挖30×30cm的排水沟,防止渗水;定期检查塑料薄膜是否破损,如有破损,及时修补。
1.5 启用一般堆沤45天后便可启封取用;启封后连续使用,切忌停停用用,以防霉变。
1.6 堆沤秸秆品质鉴定(以玉米秸秆为例)上等青储玉米秸秆:颜色呈绿色或黄绿色,具有浓郁酒香味,质地柔软,疏松稍湿润,pH值为4.0~4.5;中等青储玉米秸秆:颜色呈黄褐色或暗褐色,稍有酒味,柔软稍干,pH值为4.5~5.0;下等青储玉米秸秆:颜色呈黑褐色,干松散或结成粘块,有臭味,pH值大于5.0。
如果青储秸秆用作饲料,则只可使用上中等青储玉米秸秆。
1.7 窖池大小计算计算公式:窖池容积=秸秆存储量(t)÷秸秆密度秸秆青储需45天,预估运输,切割,存储所需时间实际预估为5天,则时间为50天,以阳新沼气工程项目设计为例,每天玉米秸秆进料为25t,秸秆含水率为65%,密度为0.5t/立方米;满足50天进料的窖池体积为25÷0.5×50=2500立方米;窖池深度一般为长方形,方便存储与取用,深度一般设计为3m,长宽可设计为43m×20m;发酵罐进料是每天连续进料,则需建设两个窖池,换储换用。
1.8窖储堆沤的优缺点优点:如果应用于制作饲料,可以长期保存青绿秸秆,很好地保存其营养物质,有利于牲畜的吸收和消化,堆沤存储量很大,可在秋冬季节解决添加草料的不足;窖储比堆垛同量秸秆所占地面积要小约一半,有利于防火,防水和防虫;如果应用于沼气工程,大的堆沤量可解决秋冬季节进料的不足,堆沤对后续工艺也不会产生影响,也能促进发酵产气阶段微生物对进料的利用率和提高沼气产气率。
缺点:如果应用于沼气工程,堆沤时间周期太长,如果换储换用时间未能及时协调好,可能会出现短时间断料的情形,对沼气工程的运行产生影响;由于沼气工程连续进料,堆沤周期很长,需建设很大的窖池,前期土建投资比较大,占地空间也对沼气工程厂区要求比较高。
1.9 秸秆青储堆沤技术应用国家级肉牛养殖示范场-山东阳信鸿安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有三个3个青储饲料的青储池,使用窖储堆沤的方式,年消化玉米秸秆5000吨,秸秆来源为向农民收购,为附近农民增收45万余元,使用青储秸秆代替精制饲料,为企业降低饲养成本30%。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华兴渤海黑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第一次尝试玉米秸秆青贮,2011年共青贮玉米秸秆1500吨。
到2012年建成三个青贮池,青贮秸秆饲料增加至3000吨,以满足该公司600头渤海黑牛每年的饲料进食。
该公司从九月底开始收购玉米秸秆青贮,收购来的秸秆利用起重机和塔吊联合作业将粉碎的玉米秸秆堆高压实,然后运至青贮池完成密封发酵,在10月份底完成整个玉米秸秆青贮发酵的工作。
2秸秆微贮青储技术秸秆微贮是在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放入一定的容器中(实际应用中一般建设窖池),利用微生物使秸秆进行发酵。
秸秆微贮技术的窖池选址和建设、秸秆处理、秸秆装填、检查步骤和秸秆青储堆沤技术基本相同。
2.1复活菌种购买来的菌种一般为粉剂,不能直接投入使用,需复活处理。
将菌剂倒入一定量的水中,常温下放置2个小时左右,菌种即可复活,菌种当天复活当天使用。
2.2密封在密封阶段,在秸秆分层压实喷菌水装到高于窖池扣约40cm再压实后,在最上层撒一层食盐粉,再盖上塑料薄膜。
塑料薄膜盖好后,再盖一层约30cm厚的秸秆,覆上20cm的湿土。
窖池内最顶层秸秆与塑料薄膜接触,撒食盐的目的是防止顶层秸秆腐烂变质,影响微贮发酵。
2.3 启用秸秆微贮一般需在窖内发酵21-30天,在温度较低的地区则需要长一些的时间,启用时要从窖的一角开始,从上至下逐段取用,每次取用后必须立即将开口封严,以免雨水浸入导致微贮秸秆变质。
2.4微贮秸秆品质鉴定微贮发酵好的秸秆颜色为金褐色,围起来略有香味,并带有淡淡的酸味,手感松散,柔软湿润;微贮发酵失败颜色变为褐色或者黑色,围起来发霉发臭,拿在手里发粘,稍微用力捏就成团状。
2.5 微贮秸秆技术特点①制作成本低,除建设窖池和塑料薄膜外,每吨秸秆(含水率65%)只需活性发酵菌剂几克到几十克;②发酵效果好,经微贮发酵后的秸秆,其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大大分解,能有效地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和利用率;③原料实用性广泛,麦秸、稻草、玉米秸秆、青绿玉米秸秆、无毒野草和干秸秆等,都可作为微贮的原料;3 秸秆氨化青储技术秸秆氨化就是利用尿素或氨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
使用氨水处理,可直接使秸秆木质素与纤维素分离并部分分解;使用尿素先是利用秸秆本身具有的细菌分解产生氨,然后再如氨水作用。
两种方式均能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3.1 堆垛氨化法3.1.1 堆垛地址的选择堆储场地应选择交通方便,背风,向阳,平整,地势较高,无人畜干扰,排水良好的场地,平整时使场地中间区域微凹。
3.1.2 秸秆处理首先剔除腐烂变质的秸秆,然后进行粉碎处理,稻草和麦秸一般粉碎至2-3cm,整株也可(效果略微降低),玉米秸秆质地较硬,需粉碎至1cm左右,控制秸秆含水率为40-50%3.1.3 堆垛注氨将聚乙烯塑料薄膜铺在所选的堆垛场地,将堆垛好的秸秆堆成长方形或圆形,顶部成脊状,防止积水。
氨水氨化时,在堆垛过程中夹入多孔塑料管以便注氨,按水平2m,垂直0.5m,液氨为有毒,易爆材料,操作人员应配备防毒面具等一系列防护措施;尿素氨化时,在堆垛之前先喷洒一遍尿素溶液,堆垛后再喷洒尿素溶液。
3.1.4 检查氨化法处理青储秸秆尤其要注意防漏,定期检查塑料薄膜是否有破损,及时修补和更换。
3.1.5启用时间秸秆氨化完成时间与温度相关,根据温度来决定启用时间。
根据表1,此方法适合夏秋季气温较高时使用。
气温(℃) ﹤5 5-15 15-30 ﹥30处理时间(d)﹥60 30-60 7-30 7表1 氨化法温度与时间关系表氨化好的秸秆具有强烈的氨味,制作饲料不可当天启当天用,一般晾晒2-3后再饲喂,量由少到多。
3.1.6氨化青储秸秆品质鉴定氨化良好的秸秆,颜色深黄,发亮无霉变,放氨后有糊香味或微酸味,质地松散,柔软,干燥;劣质的氨化秸秆呈灰黑色,气味刺鼻。
3.1.7氨化用量计算使用氨水浓度一般为20%,注氨量为秸秆干重的10-12%;使用尿素浓度一般为1-2%,尿素用量一般为秸秆干重的3-5%。
如果用于制作饲料,则氨水和尿素均可以;如果用于沼气工程,氨水注入量过大,工作量大,而且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危险,因此尿素氨化会比较理想。
秸秆氨化一般使用尿素,使用量一般为秸秆干物质的3-5%,如果应用于阳新县沼气工程项目,根据设计,秸秆进料每天为25t,含水率为65%,尿素价格为1300元/t左右,则每天尿素投加成本为:25×35%×5%×1300=568.75元,每年尿素投加成本为568.75×365=207593.75元。
3.1.8堆垛氨化法的优缺点堆垛氨化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建造基本设施,投资较少,适用于大量制作,管理简单,堆放、取用方便;缺点是塑料薄膜容易破损,使氨气逸出,影响氨化效果。
3.2窖容器氨化法氨化窖一般建在地下,开口设在窖顶,根据实际使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永久窖和临时窖。
永久窖根据需要设计窖的大小(方法与青储窖容量计算相同),窖四壁要用水泥墙砌好;临时窖容量比较小,一般的设计是长2m,宽1.6m,深度0.8m。
窖容器氨化法的选址、秸秆处理、检查、启用时间、秸秆品质鉴定与堆垛氨化法相同。
3.2.1装填在装填入窖前,在窖外平整的地方,需将秸秆与尿素溶液提前混合好。
装填时,每30cm压实一次,装填完的秸秆高度要比地面高出0.5m,便于封口和光照。
3.2.2封窖如果是永久窖,封窖时只需在窖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沿塑料薄膜的边缘压上足够多的湿土,防止漏气即可;如果是临时窖,装填前需要用一块比较大的塑料布铺满整个窖,塑料布四边要伸出地面,其中伸出的一边要够长,能盖住窖顶为宜,封口时,将塑料布长边向内折,与与其他边叠合,然后沿窖的边缘封上一层一定厚度的湿土,防止漏气。
3.3 塑料袋氨化法塑料袋氨化法是将与尿素混合好的秸秆装入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袋,装满秸秆后,用绳子系紧,放在向阳背风,距地面一米以上的棚架上,防止老鼠咬破塑料袋。
塑料袋氨化法简单、方便,一般用于个体农户青储少量的秸秆饲料;塑料袋一般只能使用2-3次,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塑料袋容易破损,需经常修补和更换。
3.4 秸秆氨化青储技术应用案例:甘肃泾川县依托草食畜牧发展项目,在全县5个养牛区,31个养牛村,128个养牛社,5712养牛户,大力建设青贮氨化池,累计建成4.26万立方米青储氨化池,年消化青储饲料1.56万吨。
河北滦县雷庄镇新绿洲牧场目前建有2000吨青储池8个,10000吨青储池6个,每年收购近2.2万亩玉米秸秆,可制作76000余吨青储秸秆饲料。
雷庄镇政府结合新绿洲养殖场奶牛规模大、饲料需求多的特点,借助企业就近大规模收购青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