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表情语范例
- 格式:ppt
- 大小:932.00 KB
- 文档页数:12
日本中日称谓方式如中国人对成年男士的称呼多为“先生”,这是一种社交场合对对方的尊称事实上,日本人使用“先生”这一称呼的范围比中国人小得多,一般只用于学校的教师、医生、议员和艺术家。
此外,中国人很少称女士为“先生”,而日本人则不分性别,只要属于这一范围的均可称作“先生”。
另外,日本人在称呼对方时习惯于拉近上下辈的距离以表示亲密,而中国人则正好相反,往往要抬高对方的辈份以示尊敬。
因此,在日本,小学生对20多岁的人称作“哥哥”、“姐姐”,而在中国则称作“叔叔”、“阿姨”;再比如,小学生对50多岁的人称作“叔叔”、“阿姨”,而在中国就要称作“爷爷”、“奶奶”了。
寒暄日本人每日初次见面除了互道一声“早上好”之外,必定要围绕天气寒暄一番,例如:“今天天气真好啊!”“今天真冷啊!”“今天真热啊!”“连日阴雨,真叫人烦闷”等等。
而中国人除彼此问好外,最常用的寒暄问候语也就是敬意表达12歉。
34思维方式德国德国人慢中国人快井井有条;粗枝大叶德国人喜欢喝啤酒中国人喜欢喝茶坐在公园里喝酒,坐在公园茶馆里喝茶德国人靠耳朵享受中国人靠舌头享受安静很重要,餐馆里很安静;噪音大没关系,吃得好就行。
德国人信任国家中国人信任家庭有困难找社会救济管理局;有困难找亲戚德国有规则中国有关系网德国退休老人去旅游中国退休老人看孙子在德国语言很管用在中国眼神很管用德国人爱批评中国人爱表扬俄罗斯一、手势将手掌平放在脖了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
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例如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母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即英语中表达的Thumbaride。
也有跨越文化的手势,例如把母指与食指中指放在一起轻轻撮动,在英美、中东和我国都是钱的意思。
二、面部表情中国人或葡萄牙人在交谈时,总避免用眼睛直接接触人,以示谦虚、服从或尊敬。
因此,在跨文化的语言交流中学会并理解各种面表情所隐藏的含义是很重要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On Body Languag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摘要: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除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外,不同的文化还有各自的肢体语言。
跨文化交际时,相同的肢体语言形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本文简单对比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别,并介绍了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此来说明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是会有帮助作用的。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Abstract :Body language,like verbal language, is also a part of culture .Different culture shav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except some world known ones. An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ame body language may mean different things.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some examples,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body languag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comparing the body langua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briefly introducing some body languages often used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author reaches the conclusion that whil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it is also important as well to know some body languages in foreign countries.Key words: body langua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eign languages earning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1.面部表情语言的运用。
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玛洛比恩发明了一个规则:总交流量=7%的文字交流+38%的口头交派+55%的面部表情交流。
通过脸色的变化,眉、目、鼻、嘴的动作,能极好地实现信息交流。
2.手势动作语言的运用。
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的歌舞类节目特别奖的《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姑娘用她们的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的祝福.3. 身体姿态语言的运用。
身体姿态语言是通过身体各种动态或静态的姿势传递交流信息的一种形式.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坐如钟立如松”,这都是对身体姿态的要求。
我们同别人交际时,交际的手段不只是局限于话语,尽管我们有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
微微一笑伸出手表示欢迎,皱眉表示不满,点头表示同意,挥手表示再见,听报告或讲演时,身子往椅背上一靠,伸一下舌头表示厌烦,不感兴趣。
这些都是交际手段的一部分。
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一、谁没有负责?一项调查针对日本母亲和美国母亲的调查:如果孩子没有把应缴回的单子交到学校,谁应该负责?日本母亲大都觉得是自己的过失,美国母亲大都认为是学校没有尽责。
二、飞利浦照明公司某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谈。
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
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
讲了半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裁的问题。
副总有些大惑不解,没等他说完已经有写不耐烦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谈话结束后,副总忍不住向人力资源总监甲抱怨道。
“这位老外总裁怎么这样咄咄逼人?”谈话中受到压力的员工也向甲谈苦。
作为人力资源总监,甲明白双方之间不同的沟通方式引起了隔阂,虽然他极力想双方解释,但要完全消除已经产生的问题并不容易。
三、一个美国女学生处于好意把泰国同屋洗干净的内衣和袜子叠放在她的枕头上,结果这个泰国女生觉得受到了侮辱,一定要搬离宿舍。
四、一对美国夫妇到巴基斯坦度假,住在一个看起来蛮吸引人的市场旁的旅馆。
夫妇决定隔天到市场去看看有没有值得买的纪念品。
一觉醒来,闷热的天气,叫人有点透不过气。
先生一身轻便的短袖休闲衣裤,太太穿着短袖花纹上衣,粉红美观的紧身短裤,两人脚底都套着凉鞋。
到市场时,这对夫妇发觉几乎每个人都严厉地瞪着他俩,指指点点,有的甚至口发恶言。
俩夫妇觉得很纳闷,赶紧转头,回到旅馆。
为什么市场里的人对这对夫妇的态度如此恶劣呢?五、An American went to Chinese home. He was offered some tea. Just when the first cup was about to finish, more tea was added. The visitor drank the second cup. Then the cup was filled the third time. Then he drank it, then…until the visitor was quite full. Why?六、One cold winter day in a Chinese city, Wang Lin on his way to the library met an American professor who knew very little about China. After greeting him, Wang said: “It’s rather cold. You’d better put on more clothes.”But the professor didn’t appear happy on hearing this.七、张斌作为汉语志愿者在泰国的小学教汉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1.面部表情语言的运用。
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玛洛比恩发明了一个规则:总交流量=7%的文字交流+38%的口头交派+55%的面部表情交流。
通过脸色的变化,眉、目、鼻、嘴的动作,能极好地实现信息交流。
2.手势动作语言的运用。
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的歌舞类节目特别奖的《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姑娘用她们的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的祝福.3. 身体姿态语言的运用。
身体姿态语言是通过身体各种动态或静态的姿势传递交流信息的一种形式.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坐如钟立如松”,这都是对身体姿态的要求。
我们同别人交际时,交际的手段不只是局限于话语,尽管我们有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
微微一笑伸出手表示欢迎,皱眉表示不满,点头表示同意,挥手表示再见,听报告或讲演时,身子往椅背上一靠,伸一下舌头表示厌烦,不感兴趣。
这些都是交际手段的一部分。
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肢体语言一非语言交际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美国或加拿大妇女谈话时,看着对方是否失礼,两个男青年或两个女青年同行时,其中一个搭着另一个肩膀或两个人手拉手向前走,西方人是否认为合适,在有各种文化背景的民族中,点头是否都表示“是”,摇头是否都表示“不”, 这不是语言问题,而是“肢体语言”(非语言交际,也称非话语交际或表情交际)问题。
我们同别人谈话时,交际的手段不限于词语,尽管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
微微一笑伸出手来表示欢迎,皱眉表示不满,点头表示同意,挥手表示再见。
听报告或讲演时,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打个呵欠表示厌烦、不感兴趣。
人们公认这些动作表示上述意义,至少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这样的。
这些动作是交际手段的一部分。
“身努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但在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话语交际方式。
本章开头提的两个问题,答案都是否定的。
甚至点头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
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阿拉伯人同英国人谈话。
阿拉伯人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
英国人按照英国的习惯会往后退,因为他认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合适。
阿拉伯人往前挪,英国人往后退。
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原来站的地方可能相当远~在这个例子里,双方的距离是关键。
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研究,据说在美国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情况:关系亲密,私人交往,一般社交,公共场合。
交谈双方关系亲密,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亲密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关系。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米为宜。
在进行一股社交活动时,交谈双方相距1.30米至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交谈者一般保持1.30米至 2米的距离。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话语分析】跨文化商务沟通话语研究一幽默话语与跨文化交流幽默是指能使人发笑的事物、诙谐的谈吐或举动等。
在人与人的交际过程中,人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都能引人发笑而起到幽默的效果。
幽默有很多类型,Pocheplsov(1981)把英语幽默分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
幽默的产生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同时也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人与人的交际主要靠语言来完成,所以幽默常见于话语中。
幽默话语有它自身的特点,有些幽默话语结构简单,较注重对语音和词汇的选择,意义非常丰富;有的幽默话语则普普通通,在不同的语境才显出其幽默的效果。
所以在幽默话语的生成和对其理解的过程中,能反映出很多的语言特征和规律。
幽默话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就和本民族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当前,国与国之间交往频繁,不同民族之间加强了联系,因此这种跨文化交流也就慢慢盛行起来。
在这种跨文化交流当中,对幽默话语的理解和使用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如果对目标语言的幽默话语不加了解就会在某些跨文化交际场合中产生误解,而构成交际失误,所以熟悉目标语言的幽默话语能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人之间的理解;另一方面,因为幽默话语能够调节气氛、融洽关系,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熟悉目标语言的幽默话语,就可以进一步促进交流甚至能克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其它交流障碍。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加强,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量英汉幽默话语,旨在探索英汉话语幽默的共性和特性以及挖掘其文化的深层因素,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二英汉幽默话语生成与理解的基础话语的形成都要受到一定的语用因素的制约,幽默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最终还是要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交际的双方来完成。
因此对英汉幽默话语的分析就必然要涉及到对其中语用因素的分析,主要是合作原则、预设和言语行为。
1 合作原则Grice在论述话语含义的时候提出了合作原作。
合作原则是人们为了实现谈话目标双方都要遵守和配合的一些准则,其内容主要有数量准则、质量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
●宿舍里的同志们来自五湖四海,说话时就免不了鸡同鸭讲.一日,某东北男生和一甘肃男生去买方便面,东北自言自语道:"整个啥味的呢?葱香牛肉的吧!"一旁甘肃男生好奇地问:"什么叫"整"啊?"东北答:"吃呗,就是吃的意思."傍晚,我们三人去卫生间,下水道堵了,导致里面黄金万两.东北男生一看,大怒:"这可咋整啊!?"话音未落,一旁的甘肃面如土色,干呕不止.......●前段时间,我去家易出莲花购物,结账台上有两个外国友人在我前面结账,当时店员问:"Can you speakChinese?",两个外国友人用中文回答”如果你讲慢一点的话,我们可以听懂!”,店员接着说:"Can......you......speak......Chinese?"●刚上班不久,有个公司的A/R打电话来催支票,我循例问了一下他是哪间公司打来的,那男的很有礼貌的说:“This is xxx callin g from BeachB rothe r."听懂了很开心,不过由于对公司名字还不熟,心想先用笔记下来公司名,省得等下忘记了,正得意忘形之间,顺嘴开始拼写人家公司的名字,还说得一本正经:"b.i.t.c.h......bitch,correc t?"。
那男的终于还是没能忍住怒火,近似于怒吼似的对我喊道:"NO B.E.A.C.H.....BEACH!"接下来的一年里,没再跟这间公司又过任何生意往来......汗●第一次跟老外去打pai nball,玩的是抢旗的那种。
由于第一次玩,一直跟着个看起来很专业的队友跑,一路上躲着子弹跑到对方的base. 我们人都挂了,对方就剩一个人在看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