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新技术.doc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15
[文章编号]1002-0179(2004)01-0151-01磁共振“魔角效应”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伍兵1,王玉2综述邓开鸿1审校(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610041;2.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四川成都610041)[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D磁共振“魔角效应”(magic angIe effect)是在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兴起的一个新研究热点。
该技术广泛用于关节软骨、肌腱、腱鞘和半月板等富含胶原纤维的软组织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成为对临床治疗疗效方面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
!磁共振“魔角效应”的定义在进行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置放于磁场中的关节软骨,若使软骨轴线与主磁场轴形成一定角度,正常关节软骨可出现不均匀,甚至分层信号。
当关节软骨轴线与主磁场轴约成55度角时,与其他角度的成像结果相比,关节软骨则呈更高信号。
在磁共振原理中,54.74度角被称为“魔角”(magic angIe),因此,关节软骨的上述信号表现被称为磁共振“魔角效应”[1]。
目前,该“魔角效应”被发现广泛存在于肌腱、腱鞘和半月板等磁共振成像中。
"磁共振“魔角效应”的基本原理关节软骨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
在软骨基质中,水约占80%,胶原15%,粘多糖5%[2]。
软骨基质中的水分主要是细胞外水分。
胶原成分主要由!型胶原组成,为三组螺旋形式的纤维结构。
粘多糖的葡萄糖胺-烯糖侧链,由于严重硫酸化而带负电荷,对阳离子(特别是钠离子)和水质子有较强吸引力,以维持电中性。
被粘多糖侧链吸引的水质子之间,产生的双极反应强弱,与T2弛豫时间有一定相关关系。
当软骨组织长轴与主磁场轴约成55度角时,Z方向上的诱导磁场强度最弱,趋近于零,导致T2衰减被最大阻止,T2时间延长,磁共振信号增强。
在组织学上,关节软骨又可分为3层[3]。
浅层(superficiaI zone)约占软骨总厚度的3% ~12%,胶原纤维平行于软骨组织长轴,呈纵向排列,含水量较多;中层(intermediate zone)约占软骨总厚度的30%~47%,胶原纤维呈无序排列;深层(deep zone)占软骨总厚度50%以上,胶原纤维垂直于软骨组织长轴,呈横向排列。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科研实验室
本科生入室须知
本科生同学:
欢迎你进入科研实验室,为了维护科研基地的正常工作秩序,保障你的安全,让你在科研基地能真正得到锻炼,有所收获。
请遵守以下规定:
一、入室前必须要征得辅导员和研究室负责人同意。
二、入室前必须要经过科研基地管理科组织的安全培训以及医院保卫部组织的
消防培训,取得入室资格,领取“本科生入室证”。
三、入室必须穿工作服,佩带“本科生入室证”。
四、认真遵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基地安全管理手册》及各研究室的管理制
度。
爱护实验设备,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条例操作,注意个人防护。
五、遵守纪律,尊敬师长,虚心请教,服从安排。
学生签名:联系方式:学校:专业:年级班次:
辅导员签名:联系方式:
入室时间:年月==== 年月实验室指导教师签名:研究室主任签名:
科研基地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华西中医药研究所华西中医药研究所是中国成都市的一所中医药研究机构,下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目前中国西部最大、最重要的中医药研究机构之一。
它的成立旨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临床应用水平,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华西中医药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起初是成都中医集团的前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
60多年来,研究所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其他临床单位,集中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中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研究所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医药理论与基础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医药新技术研究和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等。
在中医药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其中包括数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机构。
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不仅深入研究中医药的基础理论,还积极开展中医药的科研项目和合作研究。
他们致力于解决中医药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
在临床实践方面,华西中医药研究所积极参与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验,不断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所与多家医院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医药研究项目,包括中医药的临床诊疗研究、中药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等领域的研究。
研究所还注重培养中医药人才,开设了多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培养中医药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同时,研究所还开展了多项中医药进修培训项目,为中医药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华西中医药研究所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它不仅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促进了中医药与西医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在国内外中医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未来,研究所将继续致力于中医药领域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为人们的健康贡献更多的力量。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循环系统疾病-双语教学大纲(临床医学8年制适用)“循环系统疾病”教研组2019.4目录课程介绍 (3)循环系统解剖学 (6)循环系统组织胚胎学 (8)循环系统生理学 (9)循环系统病理学 (12)循环系统病理生理学 (14)循环系统药理学 (16)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学 (20)超声心动图学 (21)循环系统核医学 (24)循环系统手术概论 (25)先心病 (27)高血压 (29)心律失常 (3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 (37)心力衰竭 (41)瓣膜病 (44)外周血管概论 (46)心肌病 (48)心包疾病 (50)“循环系统疾病”课程介绍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循环系统疾病英文名:Circulation system disease课程类别:专业与服务课程群必修课学时:135(讲79,习56)学分:二、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李晨华西医院心内科杨芳炬华西基础医学院技能学教研室课程指导教授:岳利民生理学教研室黄宁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周黎明药理学教研室唐红华西医院心内科安琪华西医院胸心外科赵纪春华西医院血管外科骨干教师:郑煜生理学教研室黄英病理生理学、机能学实验朱玲药理学教研室胡宏德华西医院心内科范景秀华西医院胸心外科黄斌华西医院血管外科鲁昌立华西医院病理科三、课程教学目的认知教学目标:掌握循环系统的正常生理及病理生理、病理解剖知识,掌握循环系统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技能教学目标:巩固循环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技能;掌握本系统常见、多发疾病的病例分析和基本处理原则;掌握心包穿刺等基本临床技能;掌握循环系统相关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能力。
职业素养教学目标: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医风医德,引导其树立人文关爱意识,培养其与循环系统疾病诊疗相关的交流沟通技巧;促进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五、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详见各章节六、主要参考资料1.CLINICAL THORACIC ANATOMY2.《现代组织学》成令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 Saunders,2010.4.《Essentials of Pathophysiology》,Kaufman CE & Mckee PA,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英文影印版)5.Bertram G Katzun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第11版,20096.Braunwald.Heart Disease7.Nuclear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8.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第13版、人卫出版、2009七、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各部分比例、考核方式等)成绩构成成绩比例考核方式基础理论知识60% 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40%基本技能15% 实验技能/病历书写(带习教师评分)问题解决/团队协作20% TBL/PBL研讨与探究能力5% 论文综述循环系统解剖学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nicu个人总结范文非常感谢医院能给我到外面学习的机会,让我更加了解自己、充实自己、证明自己、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
它让我更加踌躇满志去面对我的人生,面对我的未来,让我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友谊。
感激医院、护士长、同事对我的支持。
进修期间,我本着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的态度,受到了科室同事的一致好评。
通过专项进修,我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现将我的学习过程总结如下:一、认真学习、仔细笔记、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设备先进,教学师资力量雄厚。
NICU 拥有26张床位,制度严格,并接受来自各级医院护士的进修。
NICU极为重视进修工作,专门安排了院方及NICU资深护师进行讲课,主要讲授了临床基础护理理论及操作、常见管道护理知识、临床更新知识、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等,讲课采用多媒体幻灯片、临床示教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期间,本人能认真参加学习,积极参加科内举办的讲座,虚心向老师请教,认真揣摩,仔细笔记。
业余时间,阅览相关书籍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二、勤奋工作、反复练习,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技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重点采用临床实践的进修方式,由带教老师现场教学。
进修护士与本院护士交叉优化组合,分三班倒上班,共同进行临床护理。
在护理中,体验大医院ICU的`标准护理模式,加强交流,提高护理技能。
通过学习,我见到她们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已逐渐吸取了其中的精华。
期间,我能克服困难踏实工作,针对难点问题,向有经验的老师多请教,针对关键性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各种微量泵等,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练习操作。
通过高强度的标准化练习和操作交流,加强医务人员手消毒可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我的护理技能有了较快的提高。
还有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中心静脉压监测、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接声门下吸引护理、PICC、胃造瘘、亚低温的护理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通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学习,使我从技术和思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开展PICC、亚低温治疗、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方面有了充分的信心。
一、项目名称:基于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二、推荐单位:四川省教育厅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实验诊断学领域,分子诊断技术因具有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等优点,是临床检验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由于该技术所需的平台与人员条件相对较高,使得该技术在国内外临床实验室应用并不广泛。
基于此,课题组历时13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进行了以下研究。
1.课题组率先创建了多种分子诊断新技术:①课题组首次建立了基于新型仿生通道的活细胞传感技术及用于核酸和抗体检测的蛋白纳米孔道技术,可定量探测离子、质子和生物大分子,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实时分析的特性,为核酸和疾病标记物检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平台,为单细胞、单分子临床检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②创新性建立了多重PCR和荧光多重PCR为主要检测技术的STR分型检测手段,成功运用法医DNA鉴定和临床分子诊断。
2.创新开展了多种疾病的遗传易感基因研究:筛选出了多种疾病相关的分子诊断标记物,为疾病的临床分子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①首次发现rs28683050位点可能是COPD发生发展的易感基因;②首次报道了TLR信号通路的miRNAs相关的SNPs与活动性肺结核的相关性;③首次在结核病研究领域对Wnt信号通路SNPs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3.国内率先成立了多平台分子诊断中心: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DNA测序技术建立了感染性疾病检测平台,可进行乙肝、丙肝、艾滋及结核等十余种病原体检测;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双环探针技术,开展了融合基因、肿瘤靶向药物EGFR基因及Kras基因突变检测;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开展了肿瘤易感基因筛查及白血病相关基因突变筛查;③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和片段分析技术,建立了遗传性疾病检测平台,研发了试剂盒并申请发明专利,开展了多项遗传病检查;④采用荧光杂交测序方法建立了精准药物基因检测平台,开展了药物基因检测;⑤采用Luminex流式荧光杂交分型技术建立了移植配型检测平台,为肾脏等器官移植进行抗原和抗体检测。
**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研究孵化项目申报指南一、前言(一) 临床研究孵化项目简介为加快推进我院临床研究发展,提升我院医疗和科技核心竞争力,引导临床研究项目的孵化,特设立临床研究孵化项目。
项目面向全院申报,实行统筹规划、自由申请、公平竞争、专家评审、择优支持、动态管理的办法,给予优秀项目、有潜力项目立项、支持。
(二)建设目标拟通过临床研究孵化项目的立项、实施,从以下方面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1.提升临床方面的国际、国内竞争力:通过项目建设使我院创新性或特色性临床诊疗技术和手段纳入国际国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或国家规划教材,引领国际国内临床实践模式;2.培育、孵化临床和临床研究型人才:通过项目建设培养出一大批临床研究优秀人才,提升我院作为学术型医院在国际、国内临床研究中的核心竞争力;3.孵化有影响力的临床研究项目,发表有影响力的原创临床研究论文:通过本项目开展,尤其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开展以及专科联盟建设,为申报国家级重大/重点临床研究课题奠定基础,产出学科或亚专业最具影响力的高质量论文;4.助力申报高级别成果奖项:为赢得国内、国际高级别的成果奖项奠定基础;5.专利及转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权人为医院)并促进临床转化。
以上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将作为项目考核及验收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管理机构及评审专家库(一) 管理机构临床研究管理部是本项目的具体组织管理部门,在分管院领导的领导下负责项目评审、立项、评估、考核、验收等管理工作。
(二) 评审专家临床研究管理部组建项目评审专家库,以保证项目立项、资助决策的公平性、科学性、先进性、前沿性。
邀请院外及国际专家组成临床研究孵化项目评审专家库,同时鼓励我院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临床医疗人员及研究者自荐、他荐加入评审专家库。
项目评审前将从专家库抽取临床、统计/流行病学、伦理以及科研管理等专家进行评议。
评审专家的主要职能:1.对申报项目评审;2.对优先资助领域以及项目管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3.对立项项目的实施、评估、验收等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
学术前沿精准医学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杜陵江1吴瑶2雷娟2(1.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成都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610041)2019年9月21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承办的“2019第五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论坛”在成都召开。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四川大学副校长张林、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霞等省、市、校领导参会。
国内外精准医学领域知名院士、著名学者和产业界精英齐聚蓉城,共襄盛会。
杨兴平副省长在致辞中表示,四川发展精准医学产业具备明显优势和良好基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中国精准医学的倡导者、开拓者和引领者,一直致力于大力推动精准医学在我国临床研究和应用领域的“落地”,相继获批了精准医学领域的国家、省部级平台和实验室。
本次论坛必将为四川乃至全国精准医学及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理念、新的灵感,必将大力促进和推动精准医学领域的“医、产、学、研、资、用”融合发展。
四川省将着力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和更加高效的服务保障,与各界人士一道共同分享四川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共同推动精准医学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向更广、更深、更高的水平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霞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对第五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她表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别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集中培育的重点产业、全市五大重点发展产业,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精准医疗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主张。
成都市将提供最有诚意的支持政策,欢迎新老朋友多为成都发展医药健康和精准医学产业出谋划策,传经送宝,合作共建,共赢发展。
杜陵江:博士,助理研究员。
Tel:186****0678收稿日期:2020-07-13四川大学副校长张林代表四川大学致辞。
他表示,四川大学在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要“办最好的医科”的目标和“医强”的路径,特别是将“医学+”作为“医强”的重要举措。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 52 ( 3 ) : 472 - 476J Sichuan Univ ( Med Sci) doi: 10.12182/20210560505•新技术新方法•肾素、醛固酮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的性能验证及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价值*刘稚1,张玫1,任艳2,陈涛2,高洪蛟3,何詠\阿衣李桂1,刘英'安振梅2A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成都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成都610041);3.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遵义563000)【摘要】目的验证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肾素、醛固酮的性能及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价值。
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相关文件验证CLIA检测肾素、醛固酮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
纳入 91例疑似原醛症的患者,分别采用CLIA、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肾素和醛固酮,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对原醛症的筛查 价值。
结果CLIA法检测肾素、醛固酮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均符合要求。
在疑似原醛症患者中,CLIA法和 RIA法检测出的肾素、醛固酮和醛固酮/肾素(ARR)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0.861、0.847(P均<0.001)。
患者立位状 态下,ARR 为5.636 (ng/dL)/(ng/L)时,CLIA 法筛查原醛症灵敏度为79.1%,特异度为93.7%; ARR 为 14.084 (ng.dL K ng^m L'hr1〕时,RIA法筛查原醛症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83.3%。
卧位状态下,ARR为5.640 (ng/dL)/(ng/L)时,CLIA法筛查原醛症灵 敏度为97.7%,特异度为81.2%; ARR为33.494 (喂(1厂1)/〔喂(1111^广1〕时,111八法筛查原醛症灵敏度为95.3%,特异度为70.8%。
结论CLIA法检测肾素、醛固酮的性能均满足临床要求,立位ARR初筛原醛症的特异性相比卧位ARR更高,敏感性较低。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年(卷),期】2005(21)1
【总页数】1页(P1-1)
【关键词】华西医院;临床医学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四川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和附属医院病理科的整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经验 [J], 李甘地;刘卫平
2.热烈庆祝华西医院建院115周年百年华西世纪名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简介 [J], 廖志林
3.后疫情时代对医学本科课程与实习在线教学反思——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为例 [J], 柴桦;姚巡;王澎;赖亚宁;张文婕;卿平
4.百年华西世纪名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简介 [J], 廖志林;田春
5.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新技术
申报书
名称:
申报人:
所属学科:
所在科室: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申请日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教部
二○一八年七月
填报说明
一、请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新诊疗技术、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新技术管理补充规定》相关规定填报该申报书。
二、申报书文本采用A4纸,双面打印,请勿装订。
申报书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
表达明确、严谨,字迹清晰易辨。
外来语应同时使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标注出全称。
申请者“专业”一栏是指所学的专业或长期从事研究的专业。
对篇幅不够的栏目可自行加页。
一式三份(至少一份为原件),由项目负
责人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医教部。
三、所有申报的临床诊疗新技术需提交患者知情同意书和危机应急情况处置预案。
封面右上角“项目编号”由医教部填写。
四、下列人员不得作为申请技术项目研究的负责人提出申请,但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研究:在读(含在职)研究生、已离退休的科研人员
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新技术分为:Ⅰ类临床新技术为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技术难度低、风险低、几乎不存在伦理风险的医疗技术。
包括已经在国内其他医院开展,但未在我院开展过的成熟医疗技术,如各类无创、检查、检验类技术项目等。
Ⅱ类临床新技术为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有一定技术难度、有一定医疗风险和伦理风险的医疗技术。
包括在院内已经开展的成熟医疗技术基础上做出改进或延伸的医疗技术(主要指一些有创手术操作或治疗技术,但不属于高风险或限制类医疗技术)。
Ⅲ类临床新技术为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人员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需要限定条件的,存在伦理风险,通过完全自主创新或从国外引进、吸收、消化的诊断、治疗、手术、康复、护理的临床医疗技术或高风险限制类医疗技术。
请根据申报项目的实际情况勾选技术类别。
六、请在开展周期处写明项目开展周期(一般为1-3年),新技术项目到期应按要求提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疗新技术、新项目结题报告》转为常规技术,若未按时提交结题报告的,医院将不再以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给予支持。
七、申请人所在科室应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申报书内容进行审核,并保证在项目获得资助后做到以下几点:1)保证对研究计划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支持;2)严格遵守管理办法;3)督促项目负责人按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及时报送有关报表和材料。
八、申请人可因同类项目竞争等原因,提出不宜评议本项目的专家名单,密封于信封中,钉在申报书原件封面。
医教部将对此信息保密。
九、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科卓越发展135工程管理办法》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新诊疗技术、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新技术管理补充规定》等规定,临床新技术基金仅能用于以下经费支出:1、资助病人(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检验费、治疗
费、材料费);2、测试化验加工费;3、劳务费。
十、临床新技术申报经医院审批同意正式开展后,根据开展周期的长短,需要定期登录HIS系统内住院侧边菜单内中的“临床新技术追踪系统”中填写相关进展报告。
所有临床新技术结题时请提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疗新技术、新项目结题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基础
五、预期研究成果及验收指标
六、经费预算
是否申请新技术基金支持是□否□
(如不需要新技术基金支持,可不填写本表)
临床新技术基金,按照医院规定仅支持以下经费支出:资助病人(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检验费、治疗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劳务费
七、新技术需购置耗材(无新增设备或耗材不需填写此项)
原则上不超过20例
九、合作单位(科室)的审查与保证
十、所在科室意见
十一、专家评审意见/备案完成情况(专家仅对新技术可行性进行评审)
十二、设备物资部意见
十五、医教部意见
十六、医疗新技术管理专委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