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表示(一)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6
5.1.3数据的直观表示一、课程标准能根据实际问题特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描述,体会合理使用统计图表的重要性.二、学习目标1.了解柱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功能和特点,掌握茎叶图、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功能和特点。
2.学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重、难点)3.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会解决一些基本的运算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新冠疫情视频引入我们知道,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数据往往都是没有规律的、凌乱的,如果不加以整理,可能难以看出数据的特征,也不利于有关信息的挖掘。
因此,人们在呈现有关结果时,往往会对数据进行整理,并用合适的图表来形象化地表示有关数据。
(二)回顾旧知一、带领学生先看三个情境与问题,并回答问题。
思考:如果你是报社编辑,应该采用哪种图表表示上述三个问题比较合适?学生回答: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
二、展示三个情境与问题的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可看出什么信息?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的特点各自是什么?柱形图特点:比较各种数据间的数量关系折线图特点: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图特点: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各部分数据在全部数据中所占的比例情况。
(三)新知探究探究1:茎叶图学生阅读课本71页的尝试与发现,观察右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问题1:中间的数字与运动员得分的十位数有什么关系?两边的数字与运动员得分的个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答:中间数字表示运动员得分的十位数,两边表示个位数。
问题2:你觉得如何画茎叶图?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在捋顺①先确定茎和叶;②将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竖直排列,将叶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水平排列。
问题3:茎叶图只能表示两组数据吗?学生回答:可以表示一组或两组数据若回答错误教师改正问题4:茎叶图绘制中出现重复的数据怎么办?学生回答:重复的写上,不能漏写问题5:若是三位数该如何确定茎和叶?学生甲回答:茎表示百位,叶表示十位和个位学生乙回答:茎表示百位和十位,叶表示个位结合两位同学的回答,让同学们思考哪位同学的回答更好一些,理由是什么?教师完善。
第2课常用数据类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选自浙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单元《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中第2课《常用数据类型》的第一课时。
前一课学生通过对Python的学习,对Python语言的由来、集成开发环境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本课通过让学生在给定情境下针对不同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掌握Python常用数据类型,初步掌握字符串、列表的索引操作和切片操作。
【学习对象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景芳中学八年级学生,也是第一批使用浙江省初中信息技术新修订教材的八年级学生。
他们经过五年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具有较好的认知经验与操作基础。
就编程而言,部分学生对Scratch 等图形化编程有一定了解,但他们对Python语言相对比较陌生,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缺少相关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对字符串和列表的“切片”操作学习上容易存在困难,需要对这一部分进行设计并关注。
【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对策】1.重点:不同数据类型概念的理解以及正确表示;序列索引操作。
主要通过问题引导,操作实践,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等方式突破。
2.难点:序列切片操作,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的案例、教师讲解、布置难度分层的任务等化解。
【方法策略】本课设计遵循“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导为方”的“四为”教学理念,以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为主要教学方法,辅以教师讲解、小组讨论,以“情境导入-学习新知-拓展应用—能力迁移”主线展开,组织学生在“节目初选”环节利用身边资源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去学习“数据类型”、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的方式进行字符串、列表的索引和切片操作,以此展开学习。
【教学资源】1.设备与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2.学习素材:书本、景芳中学2020年文艺汇演节目单、“观看节目”任务单(电子)【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