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润滑技术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900.50 KB
- 文档页数:44
设备管理考核细则一、考核目的二、考核对象三、考核内容四、考核标准五、考核方式六、考核周期七、考核结果处理一、考核目的设备管理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维修成本。
二、考核对象设备管理考核对象包括设备管理员、设备保养员、设备维修人员等。
三、考核内容设备管理考核内容包括设备日常保养、设备维修、设备更新、设备存储等方面。
四、考核标准设备管理考核标准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包括设备保养频率、设备故障率、设备更新率等指标。
五、考核方式设备管理考核方式可采用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结合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六、考核周期设备管理考核周期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一般为半年或一年一次。
七、考核结果处理设备管理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整改,同时对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设备管理考核细则一、考核目的设备管理考核的目的在于评估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维修成本。
二、考核对象设备管理考核对象包括设备管理员、设备保养员、设备维修人员等。
三、考核内容设备管理考核内容包括设备日常保养、设备维修、设备更新、设备存储等方面。
四、考核标准设备管理考核标准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包括设备保养频率、设备故障率、设备更新率等指标。
五、考核方式设备管理考核方式可采用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结合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六、考核周期设备管理考核周期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一般为半年或一年一次。
七、考核结果处理设备管理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整改,同时对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前言本文旨在介绍设备管理的考核标准,包括设备技术基础管理、设备完好管理、设备维护保养管理、设备润滑管理、设备巡检/包机管理、备机管理、特种设备管理、设备检修管理、供用电管理、仪表管理、设备防腐蚀管理、天车管理、卷扬机管理、电极壳管理、电石炉电石锅管理和硅锰炉铁水锅管理等方面。
机械设备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实用技术要求大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主编部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8年12月1日关于发布《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等十项国家标准的通知建标[1998]9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和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原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等十项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下列规范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J231及《制冷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66/84同时废止。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98《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1/98《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2/98《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98《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破碎、粉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6/98《铸造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7/9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98上述规范由国家机械工业局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的要求,由原机械工业部负责主编。
具体由机械工业部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组织,会同冶金部第一冶金建设总公司、化工部施工技术研究所、全国安装协会技术标准中心和重庆建筑大学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1.设备润滑技术标准
为严格履行润滑治理轨制,加强设备润滑治理工作,使港务公司设备润滑工作规范化、轨制化、标准化,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特制订本标准。
2.有用范畴
本技巧标准有用于公司所属装卸设备及其关心设备的润滑技巧工作。
3.技巧标准内容(转下页)
CD1、CD2、CD3翻车机润滑技巧标准
1号、2号、3号定位车润滑技巧标准
1号、2号、3号推车机润滑技巧标准
S1、S2、S3堆料机润滑技巧标准
S1、S2、S3堆料机润滑技巧标准
R0取料机润滑技巧标准
R0取料机润滑技巧标准
R1、R3取料机润滑技巧标准
R1、R3取料机润滑技巧标准
R2、R4取料机润滑技巧标准
R2、R4取料机润滑技巧标准
S/R堆取料机润滑技巧标准
S/R堆取料机润滑技巧标准
SL1、SL2、SL3装船机润滑技巧标准
SL1、SL2、SL3装船机润滑技巧标准
SLK装船机润滑技巧标准
SLK装船机润滑技巧标准
BF1、BF2、BF3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H1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H2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H3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Q0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Q1、BQ2、BDQ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Q1、BQ2、BDQ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Q1-1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K1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K2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D1、BD2、BD3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C1、BC2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BM1、BM2、BM3皮带机润滑技巧标准
润滑油报废技巧标准。
自动化设备机械技术标准(试行)为了在尔后设备前期治理进程中,增强非标设备的质量操纵工作,改善设备初期状态,确保设备在生产服役进程中有良好的开动率,特制定本标准。
希望参与前期治理的技术人员参照执行,使技术要求更全面、准确、周密。
一、技术要求(一)、结构要求1.机械机构设计需符合人机工程学,方便人员操作与维修;2.机械结构设计需通过计算,达到正常利用的强度要求,并在平安余量之内;3.机械结构设计需依照我方具体要求,对关键点进行FEMA分析和验证;4.机械结构整体设计需考虑经济、环保、平安的原那么。
(二)、材料要求1.结构件、面板类钢材要求Q235,传动件、一样零部件材料要求45#、需热处置部件材料要求20-40Cr或指定其他材料,各类型材必需是国标型材,特殊要求依照设备设计需求具体提出来;2.所有材料必需有相应的合格证或符合质量要求的查验证书;3.关于特殊部件的材料,需同时提供检测报告,报告内容要紧涉及:成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
(三)、钢构表面要求1.钢结构件表面需经喷砂处置,除锈品级;假设手工进行表面处置,需介于St2与St3之间。
2.喷砂后需喷涂底漆为红丹防锈漆一遍,面漆为醇酸调和漆两遍,总干膜厚度为125μm;附着力达到ISO品级1级或ASTM品级4B级;3.结构件表面不能有明显的变形、划伤、撞伤、凹槽、凸现、缺失、分层等缺点。
(四)、焊接要求1.所有焊接都需有相应的焊接标准和标准,并进行焊接工艺验证;2.现场焊接时,需知足焊接标准的要求;3.焊缝表面不能有裂纹、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焊透、虚焊、形状缺点及上述之外的其他缺点;4.主梁受拉区的翼缘板、腹板的对接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超声波探伤不低于11345中的I级,并提供报告的复印件。
(五)、传动要求1.传动设计需考虑传动效率最优化;2.传动机构要求简单合理,以最少的环节实现功能;3.传动设计需考虑现场噪音操纵,尽一切可能降低噪音的产生;4.变速箱(SIEMENS或SEW)、电机(SIEMENS或SEW变频电机)、轴承(SKF或NSK)等部件要求指定厂家或品牌;5.变频电机采用的范围:风机、需调速的传动机构、需要和传动机构配合的传动系统。
合理润滑技术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合理润滑技术通则GB/T 13608-92本标准旨在对具有相对运动产生摩擦的组件及摩擦点的设备,推行润滑技术合理化,使设备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中能实现安全运行、保障性能,减少磨损、降低能耗、延长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达到节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各行业可根据本标准制订本行业的合理润滑技术细则。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润滑技术合理化的技术要求和润滑技术采取合理化措施后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需要给予油脂润滑的设备和仪器仪表的设计与制造,也适用于设备和仪器仪表的使用及润滑剂的生产与贮运。
2.引用标准GB 7607 汽车柴油机润滑油换油指标GB 7608 拖拉机柴油机润滑油换油指标GB 8028 车用汽油机油换油指标ZB EOI 002 L-HL液压油换油指标3.术语3.1合理润滑技术在技术、经济允许条件下,为实现设备的可靠运行、性能改善、降低摩擦功耗、减少温升和磨损及润滑剂消耗量,对设备的润滑设计、润滑系统的运行操作和使用润滑剂的品种,性能等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3.2润滑技术合理化在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改造和润滑剂的生产、销售过程中,推行各项合理润滑技术以逐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工作。
3.3合理润滑设计符合合理润滑技术要求的设备润滑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合理润滑技术相关的设计。
3.4润滑系统由摩擦副、润滑剂、润滑装置及密封装置等组合成实施润滑功能的系统。
4.润滑技术合理化的技术要求4.1合理润滑设计的技术要求4.1.1凡需要润滑的设备,设计时应满足设计各种工况的润滑要求,采用先进可靠的润滑系统及相关的零部件,编制设备润滑系统说明书和必要的润滑图表,并对润滑剂使用中的清洁度,理化性和使用性能指标的允许值提出技术要求。
设备出厂时应对润滑系统及其装置的设计参数、可靠性、润滑剂消耗定额进行检测标定。
并附润滑系统说明书。
4.1.2新产品的润滑设计必须制定先进的节能指标。
设备完好标准1、运转正常,效能良好:a、压力、流量平稳,出力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或达到铭牌能力的90%以上;b、润滑、冷却系统畅通,油怀、轴承箱、液面管等齐全好用;润滑油(脂)选用符合规定;轴承温度符合设计要求;c、运转平稳无杂音,振动符合相应标准规定;d、轴封无明显泄漏;e、机械密封泄漏:液体泄漏不超过10滴/min。
2、内部机件无损,质量符合要求:主要机件材质的选用,转子径向、轴向跳动量和各部安装配合,磨损极限,均应符合相应规程规定。
3、主体整洁,零附件齐全好用:a、压力表应定期校验,齐全准确;控制及自起动联锁系统灵敏可靠;安全护罩、对轮螺丝、锁片等齐全好用;b、主体完整,稳钉等齐全好用;c、基础、泵座坚固完整,地脚螺栓及各部连接螺栓应满扣、齐整、紧固;d、进出口阀及润滑、冷却管线安装合理,横平竖直,不堵不漏;逆止阀灵活好用;e、泵体整洁,保温、油漆完整美观;f、附机达到完好。
4、技术资料齐全准确,应具有:a、设备档案,并符合石化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要求;b、定期状态监测记录(主要设备);c、设备结构图及易损配件。
往复式压缩机完好标准:1、运转正常,效能良好:a、设备出力能够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或达到铭牌能力的90%以上;b、润滑系统、封油系统、冷却系统、气体密封、平衡管等畅通好用,润滑油、封油选用符合规定,滑动或滚动轴承温度符合设计要求;c、润滑油及封油的高位油箱、轴向位移控制系统、防喘振措施及压力、流量控制、油、气差压控制齐全用;报警及停机控制应灵敏准确;d、运转平稳无杂音,轴位移符合规定,振动符合标准要求。
2、内部机件无损,质量符合要求:a、机件材质选用符合设计要求;b、转子径向、轴向跳动量,各部安装配合,磨损极限,匀应符合规程规定。
3、主体整洁,零附件齐全好用:a、压力表、真空、转速表、温度计、传感器、测振探头、安全阀应定期校验,灵敏准确;安全护罩、联轴器零部件及盘车机构齐全好用;b、主体完整,稳钉、机体排污、放水阀门齐全好用;c、基础、机座坚固完整,地脚螺栓及各部连接螺栓应满扣、齐整、坚、紧固;d、进出口管线、阀门及附属管线安装合理,不堵不漏;e、机体整洁,内外表面无敲、打、铲、咬的痕迹,保温、油漆完整美观。
设备验收通用技术标准1.机械部分1.1设备验收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1.1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管路等均应全部施工完毕,施工记录及资料应齐全。
其中,设备的精度经检验合格;润滑、液压、冷却、水、气(汽)、电气(仪器)控制等附属装置均应按系统检验完毕,并应符合验收的要求;1.1.2需要的能源、介质、材料、工机具、检测仪器、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具等,均应符合验收的要求;1.1.3对大型、复杂和精密设备,应编制验收方案或验收操作规程;1.1.4参加验收的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设备技术文件,并应掌握操作规程及操作;1.1.5设备及周围环境应清扫干净,设备附近不得进行有粉尘的或噪音较大的作业。
1.2设备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和步骤:1.2.1电气(仪器)操纵控制系统及仪表的检查验收;1.2.2润滑、液压、气(汽)动、冷却和加热系统的检查和验收;1.2.3机械和各系统联合检查验收;1.2.4验收,应在上述1~3项调整验收合格后进行。
1.3电气及其操作控制系统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1.3.1按电气原理图和安装接线图进行,设备内部接线和外部接线应正确无误;1.3.2按电源的类型、等级和容量,检查或调试其断流容量、熔断器容量、过压、欠压、过流保护等,检查或验收内容均应符合其规定值;1.3.3按设备使用说明书有关电气系统调整方法和验收要求,用模拟操作检查其工艺动作、指示、讯号和联锁装置应正确、灵敏和可靠;1.3.4经上述1~3项检查或验收后,方可进行电气及其操作控制系统与各系统的联合验收。
1.4润滑系统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1.4.1系统清洗后,其清洁度经检查应符合规定;1.4.2按润滑油(剂)性质及供给方式,对需要润滑的部位加注润滑剂;油(剂)性能、规格和数量均应符合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1.4.3干油集中润滑装置各部位的运动应均匀、平稳、无卡滞和不正常声响;给油量在5个工作循环中,每个给油孔、每次最大给油量的平均值,不得低于说明书规定的调定值;1.4.4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应按说明书检查和验收下列各项目:1.4.4.1油压与主机启动和停机的联锁;1.4.4.2油压低压报警停机讯号;1.4.4.3油过滤器的差压讯号;1.4.4.4油冷却器工作和停止的油温整定值的调整;1.4.4.5油温过高报警信号。
设备润滑标准设备润滑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设备润滑标准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因此,制定合理的设备润滑标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设备润滑标准应明确润滑周期。
不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其润滑周期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需要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结合设备制造商的建议,确定合理的润滑周期,以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
其次,设备润滑标准还应规定润滑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不同的设备在润滑方面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润滑剂,如润滑脂、润滑油等。
在选择润滑剂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工作环境、工作温度、工作负荷等因素,以确保选用的润滑剂能够满足设备的润滑需求。
同时,还需要规定润滑剂的使用方法,包括润滑部位、润滑量、润滑频次等,以确保润滑剂能够有效地到达设备的摩擦部位,发挥良好的润滑效果。
另外,设备润滑标准还应包括润滑管理的要求。
润滑管理是设备润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设备润滑记录、润滑设备的维护保养、润滑工具的管理等内容。
在设备润滑标准中,应规定润滑记录的要求,包括对润滑周期、润滑剂使用情况、润滑效果等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规定润滑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包括对润滑设备的清洁、润滑部位的检查、润滑部件的更换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规定润滑工具的管理要求,包括对润滑工具的清洁、存放、更换等内容,以确保润滑工作能够按照标准进行。
最后,设备润滑标准还应包括润滑工作的监督和验收要求。
为了确保设备润滑工作能够按照标准进行,需要对润滑工作进行监督和验收。
在设备润滑标准中,应规定润滑工作的监督要求,包括对润滑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润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规定润滑工作的验收要求,包括对润滑效果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润滑状态符合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设备润滑标准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设备润滑管理规定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则规定了设备润滑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设备油(脂)润滑管理。
2、设备润滑管理的任务2.1设备润滑管理是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按技术规范要求,实现设备的合理润滑和节约用油,以达到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目的。
2.2建立健全润滑管理机构,制订各项润滑管理规章制度规程、定额标准计划和各级润滑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2.3组织编制润滑工作所需的各种技术管理资料。
如:润滑卡片、日常润滑消耗定额、设备换油周期规程等。
2.4严格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和“三过滤”(入库、发放、加油三过滤)的管理方法,搞好现场设备润滑工作。
2.55随时检查监测设备润滑状态,及时采取改善措施,完善润滑装置,解决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润滑换油情况记录分析,防止油料变质,不断改善润滑状况。
2.6车间组织技术人员治理设备漏油,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废油的回收与再生利用工作。
2.7收集油品生产厂家研制新油品信息,逐步做到进口设备用油国产化;做好短缺油品的代用与掺配工作。
3、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五定”与“三过滤”3.1润滑“五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
其具体内容如下:3.1.1定点:即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用润滑图表形式和着色标志,把每台设备应在什么地方加油、换油,具体进行规定。
3.1.2定质:即按照润滑图表规定的部位和润滑点加(换)规定牌号的润滑油(脂),并按国家检验标准和掺配、代用规定切实保证油脂的质量。
因此,润滑装置和加油工具应保持清洁、完整。
对设备的润滑状态要进行日常检查,装机用油要进行工况监测,润滑装置要进行观察与检测。
对润滑事故漏油、渗油设备要进行分析解决。
1.1.13定量:在保证设备得到良好润滑的前提下,实行用油定量消耗、废油定额回收、漏油及时治理,既要保证设备得到足够的润滑,又要避免造成浪费。
1.1.4定时:根据设备润滑卡片或润滑图表规定的时间,对设备各润滑部位、润滑点进行补充油脂和清洗、换油,保证设备得到良好润滑。
电厂设备维护保养标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电厂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确保电厂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保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厂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旨在提供有效的指导以确保电厂设备的长期性能和可靠性。
一、设备巡检和保养电厂设备的巡检和保养是维护工作的基础,有效的巡检和保养工作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以防止设备出现故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巡检和保养工作内容:1. 设备外观检查:定期检查设备外观,观察是否出现腐蚀、变形、损坏等情况。
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2. 清洁维护:设备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清洁作业,以防止灰尘和污垢积聚,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3. 润滑保养:定期对设备的润滑部件进行检查和添加润滑剂。
确保设备运行时的顺畅和摩擦的减少。
4. 管道检查:定期检查设备的管道连接是否松动或者漏水。
如有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以防止漏水事故的发生。
5. 电气部件检查: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气部件,包括线路、电缆等,确保电气连接正常,避免触电或短路等安全隐患。
二、设备故障处理尽管维护保养工作可以大大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但偶尔仍然会出现意外故障。
电厂应建立健全的设备故障处理流程,以确保故障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故障处理措施:1. 故障排查: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进行排查,确定故障原因。
可以通过设备监控系统、故障诊断工具等进行故障分析。
2. 报修流程:一旦确定故障原因,应按照设备维护管理规定的报修流程进行处理。
包括记录故障现象、提出维修申请、指派维修人员等。
3. 维修措施:根据故障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可以是更换故障部件、修复设备、调整设备参数等。
4. 故障分析:维修完成后,对故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找出未来避免类似故障的方法和措施。
三、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电厂设备的更新和技术升级是保持设备长期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设备和技术不断涌现,能够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安全性。
—312—技术改造1、风电设备对润滑油的性能要求1.1微点蚀保护问题微点蚀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齿轮和滚动轴承上的表面磨损现象。
在风电设备中,需要润滑的部位主要有主变速箱、变桨和偏航变速箱、制动液压控制和变桨控制、变桨、偏航和主轴承以及发动机轴承等,而在这之中最主要的就是主变速箱的润滑[1]。
因变速箱的设计较为紧密,齿轮的表面经过硬化处理之后,在复杂的启动条件和运行负荷下容易受到微点蚀的影响,因此齿轮的润滑需要具备防止这类磨损的性能。
1.2抗磨损性能抗磨损是润滑油需要具备的最主要性能。
因为风电机组的设备较为昂贵且大多在山谷旷野处和近海地区等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要想让风电设备长久稳定地运转,就要注重对风电机组的维护。
而在风电机组设备的维护中,就需要通过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更换来提高设备的运行和经济效益[2]。
润滑油的抗磨损性能对于风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直接的影响。
1.3粘度指数风电设备的运行环境较为恶劣,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克服昼夜轮转、寒暑交替、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等困难,这就对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根据风电设备运行的相关标准而言,润滑油的粘度指数需要达到160以上。
现阶段市场上的润滑油主要包括合成润滑油和矿物油基润滑油,针对风电设备的特殊运行环境的要求,合成润滑油更为适用。
1.4过滤性能和清洁能力由于风电设备的投资成本较高,因此为了降低风电设备的使用成本,要重视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延长风电设备的使用期限。
拥有过滤性能和清洁能力的润滑油能够使风电设备的零部件保持清洁进而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
而过滤性能则是要在风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条件下,润滑油通过过滤器而不会造成过滤器堵塞的能力,因此用于风电设备的润滑油还要具备过滤性能和清洁能力。
1.5耐水性在风电设备的运行中使用润滑油,还需要注意润滑油的耐水性。
风电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当叶片停止旋转时,变速箱在经由高温冷却下来之后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或湿气。
因此风电设备的润滑油在选择时需要注意耐水性以防止润滑油产生油泥和水解,导致风电设备的故障。
中原油田企业标准Q/SH1025 0512—2011代替 Q/SH1025 0512—2007 钻井液用润滑剂技术条件2011-10-01发布2011-12-01实施中原油田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H1025 0512—2007《钻井液用润滑剂通用技术条件》。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新增了钻井液用油酸脂类润滑剂的技术要求;——液体润滑剂外观指标更改为:均匀状液体;——更改了原标准中细度测试的叙述方式,不再描述为“引用SY/T 5559—1992中第6章”,而是直接明确了测试步骤。
本标准由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油田化学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卫、孙明卫、朱玉萍、湛玉玲、魏玲艳。
本标准200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钻井液用润滑剂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钻井液用润滑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质量检验单及使用说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中原油田钻井液用液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油酸脂类润滑剂的准入、验收和质量监督检验,不适用于小球类润滑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16783.1—2006 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液现场测试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SY/T 5490 钻井液试验用钠膨润土3 要求钻井液用润滑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指标项目液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油酸脂类润滑剂外观均匀状液体松散状流动粉末或颗粒均匀状液体细度(筛孔0.25 mm筛余),% ≤—10.0 —水分,% ≤—7.0 —酸值,mg/g ≤——35荧光级别*≤ 4.0 4.0 4.0表观粘度升高值,mPa•s ≤ 3.0 3.0 2.0润滑系数降低率,% ≥75 60 84 注:荧光级别指标仅限于钻井液用低荧光润滑剂。
点检四大标准设备点检管理四大标准由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等四项标准组成。
简称四大标准四大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是点检定修的制度保证体系,是点检定修活动的科学依据,它将点检工作沿着科学的轨道向前推进。
一.维修技术标准维修技术标准是根据设备设计制造的原始数据制订的维修基准,它是四大标准的基础,也是编制另外三个标准的技术依据。
维修技术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两类。
1•维修技术标准的编制依据:⑴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图纸;⑵同类设备或使用性质类似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值;⑶实际经验。
2•维修技术标准的内容:⑴对象设备或装置的简明示意图;⑵作为管理对象的零部件的技术性能、构造、材质等;⑶作为管理对象的零部件的维修特性;⑷设定主要更换件的维修技术管理值,包括零部件的图面尺寸、装配间隙、允许减损量的范围或劣化极限容许值,以及使用的标准等;⑸其他对该零部件所限制的项目内容,最关键的是维修技术管理值的确定。
二、点检标准:在点检标准中,详细规定了点检作业的基本事项,使所有的检查点都做到了五定”点检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两类。
1. 点检标准的作用:点检标准是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的依据,是编制点检计划的基础。
2. 点检标准的编制依据:⑴维修技术标准;⑵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图纸;⑶同类设备的实绩资料;⑷实际经验。
3. 点检标准的主要内容点检标准以表格的形式对点检对象设备进行了五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定点点检部位、点检项目、点检内容;定点点检方法、设备点检状态;点检结果的判断基准;定点点检周期;定期点检分工。
三、给油脂标准给油脂标准中规定了润滑作业的基本事项,包括了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的全部内容。
给油脂标准是设备润滑工作的依据1. 给油脂标准的编制依据:⑴维修技术标准;⑵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图纸;⑶同类设备的实绩资料;⑷实际经验。
2•给油脂标准的主要内容:⑴给油脂部位;⑵给油脂方式;⑶油脂品种牌号;⑷给油脂点数;⑸给油脂量与周期;⑹油脂更换量及周期;⑺给油脂作业的分工四、维修作业标准:1. 维修作业标准是检修责任单位进行检修作业的基准,也是确定修理工时及修理费用的依据:⑴提高检修作业质量和缩短检修作业时间;⑵避免或减少检修作业事故的发生;⑶提高检修作业管理水平。
{技术规范标准}设备技术状态的完好标准(3)原材料、燃料、润滑油、动能等消耗正常,无漏油、漏水、漏气(汽)、漏电现象,外表完好设备的具体标准应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订。
国家和各工业主管部门通过对主要设备完业的企业可为泄漏率)的考核来了解和考查企业设备的完好状况。
三、完好设备的考核和完好率的计算1.完好设备的考核(1)完好标准中的主要项目,有一项不合格,该设备即为不完好设备。
(2)完好标准中的次要项目,有二项不合格,该设备即为不完好设备。
(3)在检查人员离开现场前,能够整改合格的项目,仍算合格,但要作为问题记录。
2.设备检查及完好率计算(1)车间内部自检应逐台检查,确定完好台数;(2)设备动力科抽查完好设备台数的百分之十到十五,确定完好设备合格率;(3)完好率的计算①设备完好率②完好设备抽查合格率③抽查完好率折算抽查后完好率=设备完好率×抽查合格率四、单项设备完好标准1.锻压设备完好标准锻压设备类(1~6项为主要项目):(1)能力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2)2~10项参照金属切削机床标准执行。
2.起重设备完好标准起重设备类(1-7项为主要项目):(1)起重和牵引能力能达到设计要求;(2)各传动系统运转正常,钢丝绳、吊钩符合安全技术规程……(3)制动装置安全可靠,主要零部件无严重磨损;(4)操作系统灵敏可靠,调速正常;(5)主、副梁的下挠上拱、旁弯等变形均不得超过有关技术规定;(6)电气装置齐全有效,安全装置灵敏可靠;(7)车轮无严重啃轨现象,与轨道有良好接触;(8)润滑装置齐全,效果良好,基本无漏油;(9)吊车内外整洁,标牌醒目,零部件齐全。
3.铸造设备完好标准铸造设备类(1-3项为主要项目):(1)性能良好,能力能满足工艺要求;(2)设备运转正常,操作控制系统完整可靠;(3)电气、安全、防护、防尘装置齐全有效……;(4)设备内外清洁整齐,零部件及各滑动面无严重磨损;(5)基本无漏水、漏油、漏气、漏砂现象;(6)润滑装置齐全,效果良好。
设备技术状态的完好标准参照技术, 状态, 设备一、设备的技术状态设备技术状态是指设备所具有的工作能力,包括性能、精度、效率、运动参数、安全、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所处的状态及其变化情况。
企业的设备是为满足某种生产对象的工艺要求或为完成工程项目的预定功能而配备的,其技术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数量、成本和交货期等经济指标能否顺利完成。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生产性质、加工对象、工作条件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设备原设计制造时所确定的功能和技术状态将不断发生变化而有所降低或劣化。
为延缓劣化过程,预防和减少故障发生,除操作工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外,必须定期进行设备状态检查,加强对设备使用维护的管理。
二、设备的完好标准和确定原则保持设备完好,是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按操作和使用规程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是保持设备完好的基本条件。
因此,应制定设备的完好标准,为衡量设备技术状态是否良好规定一个合适尺度。
设备的完好标准是分类制定的,以金属切削设备为例,其完好标准包括:(1) 精度、性能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2) 各传动系统运转正常,变速齐全;(3) 各操纵系统动作灵敏可靠;(4) 润滑系统装置齐全,管道完整,油路畅通,油标醒目;(5) 电气系统装置齐全,管线完整,性能灵敏,运行可靠;(6) 滑动部位运行正常,无严重拉、研、碰伤;(7) 机床内外清洁;(8) 基本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9) 零部件完整;(10)安全防护装置齐全。
以上标准中(1)~(6)项为主要项目,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即为不完好设备。
对于非金属切削设备(如:锻压设备、起重设备、工业炉窑、动力管道、工业泵等)也都有其相应的完好标准。
不论哪类设备的完好标准,在制定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1) 设备性能良好,机械设备能稳定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动力设备的功能达到原设计或规定标准,运转无超温超压等现象;(2) 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安全防护装置良好,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规定的标准,控制系统、计量仪器、仪表和润滑系统工作正常;(3) 原材料、燃料、润滑油、动能等消耗正常,无漏油、漏水、漏气(汽)、漏电现象,外表清洁整齐。
1.目的
为严格执行润滑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润滑管理工作,使港务公司设备润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技术标准适用于公司所属装卸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润滑技术工作。
3.技术标准内容(转下页)
CD1、CD2、CD3翻车机润滑技术标准
1号、2号、3号定位车润滑技术标准
1号、2号、3号推车机润滑技术标准
S1、S2、S3堆料机润滑技术标准
S1、S2、S3堆料机润滑技术标准
R0取料机润滑技术标准
R0取料机润滑技术标准
R1、R3取料机润滑技术标准
R1、R3取料机润滑技术标准
R2、R4取料机润滑技术标准
R2、R4取料机润滑技术标准
S/R堆取料机润滑技术标准
S/R堆取料机润滑技术标准
SL1、SL2、SL3装船机润滑技术标准
SL1、SL2、SL3装船机润滑技术标准
SLK装船机润滑技术标准
SLK装船机润滑技术标准
BF1、BF2、BF3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H1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H2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H3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Q0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Q1、BQ2、BDQ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Q1、BQ2、BDQ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Q1-1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K1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K2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D1、BD2、BD3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C1、BC2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BM1、BM2、BM3皮带机润滑技术标准
润滑油报废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