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工具》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1
《工具的安全使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工具的安全使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工具的安全使用原则”以及第二节“常见工具的安全操作要领”。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工具安全使用的重要性,掌握工具使用的安全原则,熟悉锤子、扳手、螺丝刀等常见工具的正确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工具的安全使用原则,了解常见工具的安全操作要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安全的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工具使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工具安全使用原则的掌握,常见工具安全操作要领的应用。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注意安全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实物展示(锤子、扳手、螺丝刀等)。
学具:每组一套锤子、扳手、螺丝刀等工具,供学生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因工具使用不当导致的意外事故图片,引发学生对工具安全使用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工具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1)讲解工具安全使用原则,结合PPT进行说明;(2)通过实物展示和视频,讲解常见工具的安全操作要领。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强调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六、板书设计1. 工具安全使用原则(1)了解工具性能;(2)正确使用工具;(3)注意个人防护;(4)遵循操作规程。
2. 常见工具安全操作要领(1)锤子:握把要牢固,挥动时要小心;(2)扳手:选用合适的规格,用力要均匀;(3)螺丝刀:插入螺丝孔时要对准,用力要适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工具安全使用原则;(2)列举三种常见工具的安全操作要领;2. 答案:(1)见板书;(2)见板书;(3)答案略。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使用工具》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使用过的工具;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
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①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②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③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科学探究①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②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科学态度①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
②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使用工具》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认识常见的工具,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掌握使用尺子、剪刀、胶水等工具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意识和技能,提高操作工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学习使用工具。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工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的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工具,学习使用尺子、剪刀、胶水等工具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意识和技能,提高操作工具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节课,学生年龄为8-9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他们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常见的工具,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对于正确使用工具的意识和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示范、合作学习、实践探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工具的知识。
首先,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常见的工具图片,请你们观察并猜测这些工具的用途。
谁愿意先来猜一猜呢?学生:老师,我觉得这个工具是尺子,可以用来量东西的长度。
教师:很好,猜对了!尺子是用来量东西的长度的工具。
还有其他同学有什么猜测吗?学生:我认为这个工具是剪刀,可以用来剪纸。
教师:非常好,这位学生也猜对了!剪刀是用来剪纸的工具。
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工具的用途吗?请大家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哪些工具,并分享一下使用工具的经验和感受。
学生:我经常使用胶水来粘贴纸张,它能让纸张牢固地粘在一起。
教师:很好,这位学生分享了使用胶水的经验。
谢谢大家的回答和分享!现在,我们进入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