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11使用工具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1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3.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5.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6.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7.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8.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9.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10.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11.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12.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六年级上科学11《放大镜》课件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1课《放大镜》。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详细了解放大镜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放大镜的种类与结构、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放大镜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种类、结构及成像原理,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学习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放大镜的种类、结构、成像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放大镜成像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蜡烛、火柴、图片、硬币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放大镜、白纸、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的文字很小,肉眼难以辨认。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看清这些文字,引出放大镜的作用。
2. 讲解放大镜的种类、结构及成像原理。
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讲解,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 例题讲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硬币,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白纸上的图案,并记录观察结果。
5. 分组讨论:讨论放大镜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种类与结构2.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3.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4. 放大镜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并画出物体放大后的图像。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画出物体放大后的图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放大镜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更多物体,探索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教学反思小学《科学》六年级(教科版)教案
(第十一册)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
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六上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1.1使用工具同步练习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1.1使用工具1.判断题。
1错误2错误3正确4,正确5正确(1)螺丝刀是工具,不是机械。
()(2)使用机械会使我们的工作过程更复杂,不如直接用手来完成工作的效果好。
()(3)工具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使用工具可以增加人们工作的效率。
()(5)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完成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恰当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2.连线题。
把下列工具与其用途连接起来。
羊角锤起钉扳手■裁衣服剪刀夹取物镶子切食物水果刀卸螺3.填空题。
明白了解机械的概念,利用机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情况。
(1)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叫做o能够方便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叫做(2)现在有三项工作急需完成:①把油桶运上汽车;②移动大石块;③升国旗。
在滑轮、木板、绳索、撬棍中选择恰当的工具来完成上述工作。
我们可以利用——把油桶运上汽车;可以利用把大石块移开;可以利用和来升国旗。
4.选择题。
(1)拧螺丝钉时,我们选用()最合适。
A,螺丝刀 B.剪刀C.羊角锤(2)下列选项中,()不是简单机械。
(3)如图所示,我们过年时贴的窗花贴纸是人们利用()裁剪纸张而制作出来的。
A.螺丝刀B.剪刀C.菜刀(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用普通剪刀代替钳子来剪断钢丝B.所有的工具都是省力的C.不恰当地使用工具可能会使我们事倍功半(5)爸爸在修理家具的时候,手边没有锤子,这时可以用()来代替锤子。
A.斧子B.螺丝刀C镶子(6)如图所示是一个内六角扳手,观察它的形状,你认为它应该是用来拆装()的工具。
A[F(7)拔图钉时,如果图钉帽和木板的缝隙较小,那么使用()比较方便。
-A.羊角锤B.螺丝刀C.小刀(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棍不是机械 B.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C.钟表是简单机械5.简答题。
什么是机械?机械有什么作用?6.【实验题•操作】请将下面的实验补充完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3.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5.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6.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7.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8.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9.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10.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11.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12.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