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1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帮助农民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几个应对措施。
一、农药对土壤的影响1.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田中使用后,其中一部分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累积会导致土壤污染。
2. 靶标和非靶标物种的损害:农药会对靶标物种(如害虫或杂草)产生杀菌、杀虫或除草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一些非靶标物种(如蜜蜂、蚯蚓等对生态系统有益的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3. 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农药的使用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功能,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二、农药对水体的影响1. 农药的径流和渗漏:农药在农田中的使用会随着降雨或灌溉水的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2. 水生动植物的死亡和生态失衡:农药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动植物产生毒害作用,造成一些物种的死亡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3. 饮用水安全问题:农药残留在水体中会给人们的生活用水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三、农药对空气的影响1. 飘散和蒸发:农药的施用会导致一部分农药挥发到空气中,形成农药飘散。
2. 空气污染:农药飘散后,会造成空气中的农药浓度升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造成威胁。
四、应对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要遵守农药的使用规范,正确选择农药的种类和用量,减少过量使用和滥用农药的情况。
2. 推广生物农药和其他绿色农业技术:生物农药具有较低的毒害性,可用于替代部分化学农药的使用。
同时,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如有机农业、生物灭虫剂等,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监测,确保市场上的农产品安全可靠。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农民和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环境影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损害。
总结: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但也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一定的影响。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1)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因此,在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方面,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土壤中农药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1.现状:土壤中农药残留含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化学合成农药更为突出。
2.原因:一方面是各类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农药质量、使用方法等方面认知不足,导致农药在使用中的超标、滥用等行为。
二、土壤中农药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受污染的土壤会导致人体接触到农药,严重的会引发肝脏、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
2.对环境的危害:农药残留对植物、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威胁。
三、土壤中农药污染防治的方式和方法
1.改变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数量和比例,降低土壤中的农药含量。
2.改变每年种植的作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量。
3.建立土壤环境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土壤中农药含量的异样指标。
4.开展农药使用交流活动,提高群众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农药使用的同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土壤的尊重与关爱,通过在
减量、替代、改良等多个方面入手,最终实现对农药污染的有效控制,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使用对土壤质量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用于控制害虫、杂草和病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的使用也引起了人们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药使用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农药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农药的使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部分农药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菌株,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此外,在长期的农药使用下,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土壤的生态功能受到破坏。
2. 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农药的使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过量或不当使用杀虫剂可能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物的积累,进而降低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农药的使用还可能改变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和微量元素的储存量等,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土壤结构的破坏一些农药对土壤的物理结构具有破坏作用。
长期使用农药可能导致土壤颗粒聚结,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和渗透性,影响水分的入渗和保持。
此外,农药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也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加剧土壤结构的破坏。
二、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 对土壤中的非靶生物的影响农药的使用对土壤中的非靶生物,如土壤动物、蜜蜂等产生了一定的毒性效应。
一些农药会直接杀死或影响土壤中的蚯蚓、蜜蜂等有益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2. 对农作物抗病能力的影响农药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减弱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在抗药性害虫的压力下,农民需要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进一步加剧了农药对土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应对农药对土壤质量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应根据农作物类型、病虫害程度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量和使用频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此外,农民还应加强农药使用技术培训,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减少对土壤和生物的不良影响。
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建议化学农药在农田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随着农药的大规模使用,也存在着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本文将探讨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一、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减少:化学农药不仅对害虫和病害有杀灭作用,对许多益虫和其他非靶标生物也具有毒性。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2. 土壤质量下降: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一些农药还会在土壤中累积,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3. 水环境污染:农田中使用的化学农药易溶于水,被雨水冲刷到地下水或河流中。
这些农药的排放会引发水环境的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4. 食品安全风险:化学农药的残留可能存在于农作物中,超标使用或不当使用化学农药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二、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防治建议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农民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遵循剂量和施用时机的要求,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
2. 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防治:生物农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可以以生物控制的方式对害虫进行防治。
同时,利用生物技术研发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提高耐虫、耐病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3.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模式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采用有机农药、有机肥料和生物控制等方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系统。
4. 注重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农田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农药污染问题。
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就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展开探讨。
一、农药的使用情况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的化学物质的统称,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常态,几乎所有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都会使用农药。
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农药在喷洒后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
农药残留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2. 水体污染:农药在雨水的冲刷下会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农药残留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水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大气污染:农药在喷洒时会产生挥发,进入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
农药挥发物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4. 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的使用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中的昆虫、鸟类等造成危害,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些农药对非靶标生物也具有毒性,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5. 食物安全问题:农药残留会在农产品中积累,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可能引发慢性中毒,对人体的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三、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的措施1. 推广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合理施用农药:科学制定农药使用计划,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减少农药残留。
3. 生物防治技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捕食者等自然敌害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4. 定期监测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确保农产品安全。
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
1. 方向性:农药会对土壤微生物、动植物、地下水等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2. 蓄积性:一些农药会在土壤中蓄积,长期使用将导致土壤质量恶化。
3. 残留性:农药会在土壤中残留,如果被吃下去的农产品中含有高含量的农药,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风险。
防治措施:
1. 及时更新农药:定期更新农药可以减少毒性和残留物的积累,保持土地肥沃。
2. 合理使用农药:遵守使用方法和用量建议,以最小的剂量来使农药发挥作用。
3. 科学肥土: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肥料,采用科学配方和技术使土地保持肥沃,并减少农药使用。
4. 旋耕或轮作:使用旋耕或轮作来减少对土壤的损害,进行土地恢复。
5. 支持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能够加强土壤生态系
统的健康。
研究和推广生物农药是减少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的有效措施。
农药污染:影响及预防措施引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滥用和不当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药污染的影响,以及预防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
一、农药污染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常常通过空气、水源和土壤进入环境,对周围的土壤、水体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
农药的残留会导致土壤的退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
此外,农药污染还会造成水源的污染,威胁到水生生物的健康与生存。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经由农产品或食水摄入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
某些农药具有慢性毒性,长期摄入可能引发慢性病,例如癌症、生殖系统问题和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农药残留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进一步危害人类的健康。
二、预防农药污染的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应根据农作物种类、病虫害程度和农药特性合理使用农药。
避免过量使用、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及在禁用期使用。
同时,选择具有较低毒性和高效率的农药,确保其与目标作物相适应。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控制病虫害。
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污染的产生。
3. 加强监管与培训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农药监管制度,加强对农药的登记审批和市场监管。
同时,加强农民的培训与指导,提高其对农药使用的认识,教育农民遵守农药使用的最佳实践。
4. 强化农业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农业废弃物是避免农药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残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应得到重视,确保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处置,防止农药残留进一步污染环境。
5. 鼓励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无公害防治方法。
鼓励农民使用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还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结论:农药污染给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预防农药污染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加强监管与培训、强化废弃物处理以及鼓励生物防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农药污染,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在农作物种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生态环境和保持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农药残留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平衡,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
2)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农药残留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出现土壤贫化的情况。
3)对土壤质量造成污染农药残留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具有促进作用,导致土壤质量受到污染,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危害,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 防治农药残留对土壤的措施针对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防治措施:1)合理施用农药选择适宜的药剂、控制使用量和施用浓度,避免在作物生长期过多施用或者乱用农药。
2)定期监测土壤质量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农药残留问题,减轻农药对土壤的危害。
3)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能够降低农药对土壤的危害,并且有利于土壤的恢复和改良。
总结回顾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通过合理施用农药、定期监测土壤质量和推广有机农业等措施,可以减轻农药对土壤的危害,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现代农业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避免农药残留对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减少对化学合成农药的依赖,是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对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问题。
希望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能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土壤质量的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安全管理环保之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前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农业生产中离不开农药的应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其中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尤为严重。
通过对农药污染的影响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实现安全管理、环保目标。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生物和化学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农药的使用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造成伤害,使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变低,谷类、蔬菜等作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减少,从而抑制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对土壤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农药的使用也会对土壤的物理性质造成影响。
农药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降低,使土壤粘性增加,从而使水分向下渗透缓慢,导致土壤水土流失加剧。
农药的使用还会影响土壤的孔隙度和空气渗透性,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化学性质是农药对土壤影响的重要方面,农药污染会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农药在土壤中的分解产生有机酸、游离基团和其他有机物质,使土壤的pH值下降。
此外,还会产生解离氢离子等离子体离子,由于离子之间作用力的改变,导致土壤的团聚力降低。
防治措施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农药污染的防治对于保护土壤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防治污染的主要措施:调整农药的使用方式农药对土壤污染的作用是受到农药使用方式的影响的。
因此,调整农药使用方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防治农药污染的方法。
首先,应该优先选择渗透性能较好的农药,减少农药在土壤内的滞留。
其次,应该控制农药使用的剂量,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种植绿肥绿肥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在农业生产中种植绿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农药污染的方法。
通过种植绿肥,不仅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还可以减少对土壤环境的破坏。
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研究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升,农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药的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农药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农药的污染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药污染的现状1. 农田土壤污染农药的使用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长期使用高毒、高效和广谱的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会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降低了土壤的肥沃度,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使得土壤质量明显下降。
2. 地下水污染由于大量的农药在农田中使用,其中的化学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污染。
特别是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农业发达地区,地下水资源一度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灌溉和雨水冲刷的过程中,农田中使用的农药会随着水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域,导致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水域生物的生存,还会对人类饮用水和渔业产生影响。
4. 空气污染农药的喷洒和挥发会导致空气污染,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特别是在大面积的农田中,长时间的农药使用会造成局部空气质量下降,甚至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上这些农药污染现状表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已成为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药污染防治措施研究1. 合理使用农药农药的合理使用是防治农药污染的首要措施。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避免大面积、无目标的喷洒,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控制使用的剂量和频次。
同时要注意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作物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品种和使用方法,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可行的防治农药污染的手段,通过引进天敌、天然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控制因子,达到对害虫、病害的控制。
相比传统的化学农药,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有效的优势,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农产品的化学残留。
农药残留和农田土壤污染防治鉴于农田土壤污染的日益严重,农药残留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药残留和农田土壤污染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农药残留的原因农药的广泛应用是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药在农田中的使用量不断增加。
一方面,农民为了保护作物免受害虫、病害和杂草的侵害,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农药。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农药使用方式也导致了农药残留问题的加剧,如频繁喷洒、超量使用以及选择性农药的过度使用等。
二、农田土壤污染的原因1.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中,养殖、施肥、农药使用等都会导致污染物进入土壤。
养殖废弃物、农家肥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中营养物质过剩,进而促进腐殖质分解,产生氨气、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而农药残留则主要来源于农业农药的过度施用。
2.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对农田土壤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污染。
例如,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排放到农田中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这些重金属会不容易被分解和迁移,长期积累会引发健康隐患。
三、农药残留与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应遵循科学农药使用的原则,按照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使用量。
合理使用农药不仅能够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减少农药残留和农田土壤污染的风险。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药使用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采取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方法,降低农药残留和农田土壤污染的风险。
有机农业有助于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3. 循环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强调农产品生产、废弃物处理以及农产品使用之间的循环利用。
通过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减少田间施肥的化肥用量,进而减少农田土壤污染的风险。
同时,循环农业也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4. 加强监测与检测针对农田土壤的污染情况,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采样和检测。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娄凯(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阐述了我国农药生产及使用的现状,通过分析农药的基本情况、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 分析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介绍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概括总结了解决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农田土壤;污染; 防治措施1949 年—1980 年世界粮食单产由1 000 kg/ hm2 提高到2 499 kg/ hm2 ,平均增长39 kg/ hm2 。
其中科技对农业高速发展的贡献率为70 %以上。
作为贡献的核心是良种、化肥、农药和灌溉。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药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为我国农业的丰产、稳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农药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我国的农药产量已列世界第二位。
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通过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每年可换回粮食损失150 亿公斤。
但同时农药的过量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1、农药的基本情况农药,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物质及其制剂。
迄今为止, 世界各国所注册的1500 多种农药中, 常用的有300多种, 按农药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氮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醚类、杂环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按其主要用途可分为杀虫剂(如澳氰菊酷、甲胺磷)、杀蜗剂(如杀瞒特)、杀鼠剂(如磷化锌)、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如波尔多液)、杀线虫剂、除草剂(如除草醚)、植根据对68 个国家的调查, 急性中毒的人有93%是由有机氯、有机磷和汞制剂等农药所引起的。
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另外, 施药时大部分农药落入土中, 同时附着在作物上的那部分农药, 有些也因风吹雨淋落入土壤中, 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农药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被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在农田土壤中,从而对土壤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质量下降:农药对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和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同时,农药的残留会累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负荷增加,使土壤质量下降。
2.生态系统失衡:农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线虫、蚯蚓等有害无害土壤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产生影响,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对维持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动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药的使用破坏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进而影响了土壤生物链的稳定性和功能。
3.土壤侵蚀加剧:农药污染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抗侵蚀能力,从而加剧了土壤侵蚀的风险,导致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
4.土壤污染传递风险:农药在农田土壤中残留的时间较长,会进一步渗透到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
同时,农药还可通过土壤颗粒的迁移和沉积,对地表水体形成污染,进而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2.制定农药使用规范: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种植特点,制定相应的农药使用规范。
规范农药的使用剂量、施用方式和使用方法,合理安排农药施用的时间和频率,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
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微生物等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引进和培育益虫等方式,增加土壤中有益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提高土壤的自然抵抗力。
4.加强农药环境监测: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农药残留情况,并对超标的土壤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整治措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药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确保农药的合规使用和环境安全。
农药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农药是现代农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农民有效地控制害虫、杂草和病原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使用对环境和生态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详细讨论农药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对水环境的影响1. 农药过度使用导致农田和农业排水中的农药残留物流入水体,污染水资源。
2. 农药残留物对于水生生物有毒性,可以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解决办法:1. 合理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
2. 定期监测水体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农药污染。
二、对土壤的影响1. 部分农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有毒性,抑制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长期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物的积累,降低土壤肥力。
解决办法:1. 使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对土壤微生物的伤害。
2. 合理轮作和间作,促进土壤的自我修复。
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农药杀虫剂会不可避免地对非目标生物造成伤害,如对蜜蜂等有益昆虫的杀伤。
2. 农药对食物链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物种群的数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解决办法:1. 选择低毒性和高选择性的农药,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
2.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四、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长期接触农药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如引发癌症、生殖问题等。
2. 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解决办法:1. 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标准,确保食品安全。
2. 食用蔬果前进行充分清洗,以减少农药残留。
综上所述,农药使用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用药、选择低毒性农药和推广有机农业等方法来减少这些影响。
保护环境和生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摘要介绍了农药的种类及毒害和农药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分析农药的污染,提出防止农药对土壤污染的措施,以减少农药对土壤和生物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农药;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土壤污染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土壤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城市和工矿企业的“三废”、施入农田的农药、化肥以及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废物。
引起土壤污染的物质中,有些本来并非有害,而是由于进入土壤的数量多,达到毒性水平,才破坏了土壤内部以及土壤和其他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从而对人和其他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1]。
1 农药种类及毒害农药依杀灭的生物对象不同,分为杀虫剂、灭菌剂、杀鼠剂、杀线虫剂和除草剂。
其中,以杀虫剂、灭菌剂和除草剂使用量最多,最容易引起环境和土壤污染。
1.1 杀虫剂杀虫剂按其化学成分可以分为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有机氯杀虫剂如六六粉、滴滴涕,毒性强、药效长,但不易被生物降解,我国已禁止使用。
有机磷杀虫剂一般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因此它们在土壤中(以及水中)存在较少,但其对人体的毒性比有机氯杀虫剂大,使用要特别谨慎。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较低,并且具有易被生物降解的优点,是目前推荐使用的良好杀虫剂。
1.2 灭菌剂灭菌剂使用总量比杀虫剂少很多,灭菌剂的种类有含铜、硫的无机灭菌剂、有机磷灭菌剂和有机氯灭菌剂等。
它们对土壤影响与杀虫剂基本相同。
1.3 除草剂多数除草剂可以被微生物降解,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但对鱼类有毒性。
2 农药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农药在土壤中有6种去向:一是向大气散失(即发挥)。
挥发性强的农药,如甲基溴化物、氯丹和七氯,可因挥发作用而损失。
二是被土壤吸附。
农药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如羟基(-OH)、氨基(-NH2)、亚氨基(-NHR)、酰胺基(-CONH2)、酯(-COOR)和R3N+等,由于在土壤中形成氢键和质子化作用,可以促进土壤对农药的吸附。
另外,百草枯(C12H14CI2N2),以阳离子的形式被土壤胶体吸附。
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引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过度使用和不适当使用往往导致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不仅对作物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也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本文将重点讨论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2.1 土壤微生物受损农药残留可抑制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生物有效性元素的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药残留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进而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 土壤质地和结构受损农药残留会对土壤质地和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些农药会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导致水分滞留和排水不畅,增加土壤肥力的流失。
农药残留还会破坏土壤团聚体结构,使土壤容易发生侵蚀和风化,严重时甚至导致土壤贫瘠化。
2.3 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残留还会对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农药对土壤中的蚯蚓、昆虫和其他土壤生物有毒性,长期累积的农药会导致部分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农作物的自然控制和调节机制,增加害虫和病虫害的风险。
3.农药残留防治措施3.1 合理施药和科学管理合理施药是防治农药残留的基础。
农民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病虫害程度,遵循农药使用量的规定,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确保施药过程中的准确计量、正确喷洒。
科学管理农田和农作物是有效防治农药残留的关键,包括合理轮作、耕作管理和排水措施等。
3.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减少对农药依赖、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可行方法。
有机农业通过遵循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残留。
推广有机农业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3.3 选择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细菌和真菌等自然生物控制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农药对⼟壤的污染及治理农药对⼟壤的污染及治理摘要:随着农业⽣产中农药⽤量的增长,农药对⼟壤的污染问题⽇益受到⼈们的重视。
本⽂通过对前⼈关于⼟壤农药污染的研究成果进⾏综述,着重阐述了农药污染对⼟壤质量的影响,提⾼了⼈们对⼟壤农药污染的认识。
关键词:⼟壤;农药污染;防治;途径引⾔⼟壤污染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们的重视。
⼟壤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城市和⼯矿企业的“三废”、施⼊农⽥的农药、化肥以及⼈类⽣活中所产⽣的废物。
引起⼟壤污染的物质中,有些本来并⾮有害,⽽是由于进⼊⼟壤的数量多,达到毒性⽔平,才破坏了⼟壤内部以及⼟壤和其他⽣态系统的⾃然平衡,从⽽对⼈和其他⽣物产⽣有害的影响[1]对⼟壤的污染1. 农药的污染1.1农药污染⼟壤的主要途径⼀,是在病⾍害的防治过程中有些农药直接撒⼊⼟壤中⽤于消灭⼟壤中的病菌和害⾍。
⼆,是施⽤于⽥间的各种农药⼤部分落⼊⼟壤中附着于植物体上的部分农药因风吹⾬淋落在⼟壤中。
三,是使⽤浸种拌种等施药⽅式或播种了带有病菌的种⼦通过种⼦携带的⽅式进⼊⼟壤。
四是近年来采⽤喷射⽅法如飞机喷射使⽤农药约有50%以上的农药从叶⽚落⼊⼟壤五是⼤量散在或蒸发到空⽓中的农药⼀旦降⾬随⾬⽔降落到⼟壤中污染了⼟壤。
1.2农药污染⼟壤的主要原因我国⼟壤农药污染与不合理使⽤农药有关外也与农药⼯业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农药经历了植物性农药,⽆机化学农药及有机合成农药的发展过程我国在20世纪30~80年代初⼤量使⽤的⽆机杀⾍剂及有机氯农药仍是今天⼟壤污染的重要因素主要由于该类农药毒性⾼性质稳定在⼟壤中残留时间长。
例如早期使⽤的砷铅泵制剂半衰期长达10~30年后来⼴泛使⽤的有机氯农药半衰期为1~4年。
有机磷农药的半衰期⼀般⼏周⾄⼏个⽉⽽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半衰期⼀般为1~4周。
1.3农药污染对⼟壤的影响虽然⼟壤⾃⾝有⼀定的净化能⼒但⼟壤对外来化学物质的环境容量有限当进⼊⼟壤中的外来化学物质在数量和速度上超过⼟壤的环境容量时就会导致⼟壤污染的发⽣农药污染对⼟壤的影响是多⽅⾯的农药对⼟壤的污染引起⼟壤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过多的外来化学物质会改变⼟壤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壤理化性状如pH值EhCEC ⼟壤孔隙度改变同时被农药长期污染的⼟壤将会出现明显的酸化⼟壤全量养分也会随污染程度的加重⽽减少农药对⼟壤的污染能直接危害⽣活在⼟壤中的有益动物⼟壤中有⼀些⼤型⼟⽣动物如蛆蜘某些⿏类和⼀些⼩型动物种群如线⾍纲弹尾类稗蜻属娱蛤⽬蜘蛛⽬⼟蜂科等⼀⽅⾯对⼟壤中的污染农药有⼀定的吸收和富集作⽤可以从⼟壤中带⾛部分农药另⼀⽅⾯⼟壤农药污染也会造成⼟壤⽣物的死亡此外⼀些害⾍的天敌也因农药中毒⽽死亡1.4农药污染对⼟壤微⽣物的影响微⽣物是⼟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Eisenhardt(1975年) 发现⾟硫磷显著降低了根瘤菌的固氮作⽤VlassaK等(1976 年)报道了地乐醇在低浓度时对⼟壤固氮作⽤有明显抑制作⽤[4] 部分农药对⼟壤微⽣物呼吸作⽤有明显的影响Bartha等的研究表明当⼟壤⽤常规⽤量的2-甲4-氯丙酸茅草枯毒莠定及阿⽶酚处理时8 h后CO2 的⽣成量就降低了20%~30%[4] 这表明⼟壤微⽣物呼吸受到了抑制1.5农药污染对⼟壤中酶类活性能产⽣影响⼟壤中能降解残留农药的酶类来源于植物和微⽣物游离在⼟壤中的酶系会在不利环境条件下被摧毁或钝化⼟壤农药污。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物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资料表明,世界范围内农药所避免和挽回的农业病、虫、草害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3。
然而长期大量的使用农药其污染及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农药对土壤、大气、水体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已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农业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枢纽,研究和探讨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及土壤污染机制将有助于发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并采取科学的手段消除或弱化农药对土壤乃至农业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与危害。
土壤农药污染是一全球性问题。
在我国,受农药使用历史、施用技术以及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土壤农药污染较为严重,成为制约食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桎酷。
1.农药对土壤的影响1.1.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是指人类向土壤环境中投入或排入超过其自净能力的农药,而导致土壤环境质量降低,以至影响土壤生产力和危害环境生物安全的现象。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与施用农药的理化性质、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及施药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1]。
农药的理化性质是农药对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使用的无机类、有机氯农药的性质极稳定,不易分解,尤其有机氯农药水溶性高、脂溶性低,表现高残留、易迁移的特性,致使此类农药禁用近20年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中仍有残留[2]。
如1992年国家环保总局测试表明,江苏南通棉区土壤中DDT最高残留量仍达1123mg/kg。
换代产品第 2 页共 7 页有机磷、氨基甲酸脂类、有机氮类杀虫剂和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使用,相对缓解了土壤污染的程度,但污染范围却由于农药使用范围的扩大而扩大,污染形势亦不容乐观。
1.2.农药污染土壤的途径农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一是施用于田间的各种农药大部分落入土壤中,附着于植物体上的部分农药因风吹雨淋落入土壤中;二是使用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或是将农药直接撒于土壤中,造成污染的累积;三是近年来采用喷射方法(如飞机喷射)使用农药,估计有50%以上的农药从叶面落入土壤,也有大量的农药撒在或蒸发到空气中,一旦降雨,随雨水降落到土壤中,污染土壤[3]。
农药污染有哪些危害,预防农药污染的主要措施农药污染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及杂质超过农药的最高残留限制而形成的污染现象。
当农药流失到环境中会通过蒸发、蒸腾飘到大气之中,这样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而大气中的农药通过降雨又回到水中和土壤中,这样会造成水环境污染和土壤板结。
一、农药污染有哪些危害1、农药污染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及杂质超过农药的最高残留限制而形成的污染现象,残留的农药对生物的毒性称为农药残毒,而保留在土壤中可能挥形成对土壤、大气及地下水的污染。
2、当农药流失到环境中的农药通过蒸发、蒸腾,飘到大气之中,飘动的农药又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这样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而大气中的农药通过降雨又流入到水中,从而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同时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还会造成土壤板结。
3、大多数的农药是无选择地杀伤各种生物的,其中包括一些有益的动物,比如青蛙、蜜蜂、蚯蚓等,这些有益动物的减少会导致害虫数量的增加,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4、野生生物和畜禽吃了沾有农药的食物会造成急性或者慢性中毒,而且农药会影响生物的生殖能力。
二、预防农药污染的主要措施1、合理使用农药,要做到对症下药,掌握适宜的施药时期和用药方法,严格掌握正确的施药量。
创造提高药效、降低用量的条件,比如辅助剂的改进、施药器具性能的改进等。
2、合理混用农药,合理的调配轮换用药,多种防治措施并用。
还要了解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动态,制定出施药的安全间隔期,这样可以防止收获的农产品中带毒危害。
3、对农药的使用,还应该根据具体农药特性,采取不同的喷施方式。
比如复硝酚钠只在温度15°C以上才可以快速起效,所以应该在气温比较高的时候进行喷施。
4、还可以采用避毒种植的措施。
这样可以使农作物对农药的吸收率下降,或者可以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这样能减少农药的污染。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
娄凯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摘要:阐述了中国农药生产及使用的现状,经过分析农药的基本情况、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 分析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介绍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概括总结了解决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农田土壤;污染; 防治措施
1949 年—1980 年世界粮食单产由1 000 kg/ hm2 提高到2 499 kg/ hm2 ,平均增长39 kg/ hm2 。
其中科技对农业高速发展的贡献率为70 %以上。
作为贡献的核心是良种、化肥、农药和灌溉。
建国以来,中国的农药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为中国农业的丰产、稳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中国的粮食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农药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当前中国的农药产量已列世界第二位。
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经过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每年可换回粮食损失150 亿公斤。
但同时农药的过量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1、农药的基本情况
农药,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物质及其制剂。
迄今为止, 世界各国所注册的1500 多种农药中, 常见的有300多种, 按农药
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氮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醚类、杂环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按其主要用途可分为杀虫剂(如澳氰菊酷、甲胺磷)、杀蜗剂(如杀瞒特)、杀鼠剂(如磷化锌)、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如波尔多液)、杀线虫剂、除草剂(如除草醚)、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助壮素)等; 按农药来源可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学合成农药, 而生物源农药又可细分为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3类。
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 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
近年来中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0 余万t( 成药) , 平均每hm2 施用接近15kg, 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
而且在土壤中的残留农药量一般高达50%~60%。
农药这一特殊用途化学物质问世以来, 在直接参与土壤生态环境生命过程中, 它为人类治理病虫害, 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提高农作物的抗劣性能, 改进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但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土壤生态环境问题, 它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值得反思和总结。
2、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使用技术落后在农药的使用上存在着农药的品种和数量搭配不科学,使用器械落后等一些问题。
农民缺乏科学知识和相应的农药使用管理措施。
出现了滥用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等现象,从而造成了包括农药对土壤污染在内的一系列污染问题。
2.2农药使用的品种结构不合理在中国的农药使用中,杀虫剂的比
例较大,而除草剂的用量较小,这一现象虽然近年来有了较大的改进,但除草剂的应用比例仍只有15 %左右。
而发达国家在80 %左右。
中国农药使用的方向无疑是加大除草剂的用量,因此在防治农药污染方面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3农药质量问题较突出调查表明,农药市场上,就农药产品的活性成分而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药商品不合国际规定。
这是造成农药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大隐患之一。
2.4 缺乏农药的安全性评价中国当前几乎没有关于农药商品安全性方面的控制措施,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德国、法国、加拿大、荷兰、瑞典、丹麦等国家都在所使用的农药安全性方面有严格的控制措施。
例如德国在广泛使用的300 余种农药中,经过试验等手段进行安全性筛选,并对其中三分之二安全性有问题的农药作出了严禁使用的限制。
3、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农药对农业土壤生态环境污染, 从历史原因来看, 主要是中国以前使用的都是广谱、杀灭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 尚未重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管理方面侧重对农药质量及药效的监督, 缺少农药安全性评价, 缺少对农药毒性的监测系统。
由于对农药毒性了解和监督不够, 造成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六六六的使用量长期占中国农药总量60%以上, 严重污染土壤农业生态环境。
另外由于有些农民环保意识差, 农药使用不当, 在使用技术上单纯追求杀虫、杀菌、杀草效果, 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 甚至提高到规定浓度的
两三倍, 大量过剩的农药导致直接接纳农药和间接接纳植物残体的耕种表面土层中农药大量蓄积, 形成一种隐形的危害。
同时在土壤中残留期长的农药残留物质对后茬作物也造成污染。
如80 年代使用的六六六现在仍可在土壤中测定出来。
这些农药将直接污染土壤和作物, 还会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导致人体生理过程的致命恶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安全措施, 每年有200 万人农药中毒, 其中有4 万人死亡, 平均每
10min 有28 人中毒, 每17min 有1 人死亡! 这还不包括因农药污染而导致死胎、致癌、流产的受害者。
根据对68 个国家的调查, 急性
中毒的人有93%是由有机氯、有机磷和汞制剂等农药所引起的。
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另外, 施药时大部分农药落入土中, 同时附着在作物上的那部
分农药, 有些也因风吹雨淋落入土壤中, 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
要原因。
使用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 更是将农药直接撒至土壤中, 造成污染的程度更大。
4、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农药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土壤动物的危害。
据报道, 1605 对几种步甲的影响比二嗪农、乙拌磷等大
得多。
对跳虫的毒性超过六六六、DDT, 甚至超过呋喃丹和涕灭威, 与甲拌磷同属毒性最高的一类。
农药对蚯蚓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
其它杀虫剂如氯丹、七氯、甲拌磷、呋喃丹对蚯蚓毒性也很高。
杀菌剂如威百亩、溴甲烷也是对蚯蚓毒性高的药剂。
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