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农药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1)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因此,在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方面,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土壤中农药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1.现状:土壤中农药残留含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化学合成农药更为突出。
2.原因:一方面是各类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农药质量、使用方法等方面认知不足,导致农药在使用中的超标、滥用等行为。
二、土壤中农药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受污染的土壤会导致人体接触到农药,严重的会引发肝脏、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
2.对环境的危害:农药残留对植物、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威胁。
三、土壤中农药污染防治的方式和方法
1.改变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数量和比例,降低土壤中的农药含量。
2.改变每年种植的作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量。
3.建立土壤环境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土壤中农药含量的异样指标。
4.开展农药使用交流活动,提高群众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农药使用的同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土壤的尊重与关爱,通过在
减量、替代、改良等多个方面入手,最终实现对农药污染的有效控制,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1. 引言1.1 农田土壤污染的背景中国农田土壤污染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农药的历史。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问题逐渐凸显。
据统计,我国农业用药总量占全球的45%,而部分农药使用不规范和超量使用导致了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加重。
农田土壤农药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包括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土壤质量下降、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等问题。
长期接触农药残留的农民和食品从业人员也可能受到慢性中毒的影响,导致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加强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防控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2 农药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农药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农药在农田土壤中残留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土壤的生态系统平衡,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药会随着降雨水冲刷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污染水资源,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危害水生态系统。
人类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源或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会摄入农药残留物,长期摄入过量的农药会导致慢性中毒,影响人类的健康。
农药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防范措施。
加强监测和管理农田土壤农药污染,是保护环境和保障人类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
1.3 防控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重要性农田土壤农药污染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农田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农产品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防控农田土壤农药污染显得至关重要。
防控农田土壤农药污染能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健康。
农田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土壤污染会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活动,进而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最终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防控农田土壤农药污染有助于保障人类健康。
农药残留在农产品中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毒害,长期摄入会引发各种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1、有机污染源头
土壤有机污染物首要是化学农药。
当前很多运用的化学农药约有50多种,其间首要包富含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酶类、苯氧羧酸类、苯酚、胺类。
由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出现土壤农药残留,带来严重的污染。
2、重金属污染源头
使用富含重金属的废水进行灌溉,是重金属进入土壤的一个重要路径;工矿企业的废气沉降落入土壤是另外一条途径。
重金属首要有汞、铜、锌、铬、镍、钴等,因为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并且能够被生物富集,因而对人类有较大的潜在损害。
3、放射性元素污染源头
放射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层核实验的沉降物,以及原子能和平利用进程中所排放的各种废气、废水和废渣。
富含放射性元素的物质不可避免地随天然沉降、雨水冲刷和废弃物堆积而污染土壤。
土壤一旦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就难以自行消除,只能天然衰变为安稳元素,而消除其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可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4、病原微生物污染源头
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首要包含病原菌和病毒等。
来源于人畜的粪便及用于灌溉的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
人类若直接触摸富含病原微生物的土壤,也许会对健康带来影响;若食用被土壤污染的蔬菜、生果等则直接遭到污染。
今天。
土壤污染的原因和主要危害导语: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土壤污染对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困扰,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土壤污染?本文为大学网推荐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土壤污染的原因和主要危害土壤污染的原因土壤污染源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污染源?如“三废”的排放?即废气、废渣、废水;其次还有,过量使用的农药、化肥、污泥、重金属物、微生物、化学药品等。
①“三废”的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随着雨水降落到地面上引起土壤的酸化;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灌溉,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固体废物的堆放,除占用土地外,还恶化周围环境,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传染疾病。
据统计,我国因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近700万hm2,使粮食每年减产100亿kg。
②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可分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
前者是由于在作物收获期前较短的时间内施用残效期较长的农药引起的,一部分直接污染了粮食、水果和蔬菜等作物,另一部分污染的是土壤、空气和水。
我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1.2万吨,平均施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
特别是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制,蔬菜和瓜果的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这些作物的农药用量可超过100kg/hmz,甚至高达219kg/hmz,比粮食作物高出1-2倍。
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50%-60%,已经长期停用的六六六、滴滴涕目前在土壤中的可检出率仍然很高。
③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加,增施化肥作为现代农业增加作物产量的途径之一,在带来作物丰产的同时,过量施用化肥也会造成土壤污染,给作物的食用安全带来一系列问题。
人们已注意到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特别令人担忧的是硝酸盐的累积问题。
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氮肥使用量为85.5x10∧6t,其中我国用量占世界用量的33.3%。
我国耕地平均施用化肥氮量为224.8kg/hmZ,其中有17个省的平均施用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上限225kg/hmz,有四个省达到了400kg/hmZ 。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土壤污染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土壤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城市和工矿企业的“三废”、施入农田的农药、化肥以及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废物。
引起土壤污染的物质中有些本来并非有害,而是由于进入土壤的数量多,达到毒性水平,才破坏了土壤内部以及土壤和其他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从而对人和其他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
1、农业的种类及毒害农药依杀灭的生物对象不同,分为杀虫剂、灭菌剂、杀鼠剂、杀线虫剂和除草剂。
其中,以杀虫剂、灭菌剂和除草剂使用量最多,最容易引起环境和土壤污染。
1.1 杀虫剂杀虫剂按其化学成分可以分为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有机氯杀虫剂如六六粉、滴滴涕,毒性强、药效长,但不易被生物降解,我国已禁止使用。
有机磷杀虫剂一般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因此它们在土壤中(以及水中)存在较少,但其对人体的毒性比有机氯杀虫剂大,使用要特别谨慎。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较低,并且具有易被生物降解的优点,是目前推荐使用的良好杀虫剂。
1.2 灭菌剂灭菌剂使用总量比杀虫剂少很多,灭菌剂的种类有含铜、硫的无机灭菌剂、有机磷灭菌剂和有机氯灭菌剂等。
它们对土壤影响与杀虫剂基本相同。
1.3除草剂多数除草剂可以被微生物降解,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但对鱼类有毒性。
农药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农药在土壤中有6种去向:一是向大气散失(即发挥)。
挥发性强的农药,如甲基溴化物、氯丹和七氯,可因挥发作用而损失。
二是被土壤吸附。
农药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如羟基(-OH)、氨基(-NH 2)、亚氨基(-NHR)、酰胺基(-CONH2)、酯(-COOR)和R3N + 等,由于在土壤中形成氢键和质子化作用,可以促进土壤对农药的吸附。
另外,百草枯(C12H14CI2N2),以阳离子的形式被土壤胶体吸附。
土壤有机质对农药吸附作用影响很大,如纤维素对除草剂吸附量为30 μg/g,而土壤腐殖酸吸附478μg/g。
此外,土壤附农药还受土壤pH值的影响。
三是以液态在土壤中移动。
土壤污染的常见来源和治理方法土壤污染是目前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它会极大地威胁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和农作物产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土壤污染的常见来源以及一些常用的治理方法。
一、土壤污染的常见来源1. 工业活动:许多工业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这些物质通过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中。
2. 农业活动: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药和化肥中的化学物质会渗入土壤,积累起来并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造成伤害。
3.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人口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这导致了大量的工业、交通和建筑活动。
这些活动导致土壤受到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影响。
4. 固体废物处理:垃圾填埋场和废弃物堆放场是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些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二、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1.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体,如植物和微生物,来去除或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
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吸附和降解等机制清除污染物,而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污染物。
a. 植物修复:通过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将其种植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可以有效地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
b. 微生物修复:利用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2. 物理修复:物理修复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a. 土壤气体提取:通过注入气体或气体混合物到土壤中,将污染物挥发到气相,然后进一步处理。
b. 土壤水体分离:采用物理隔离技术,将污染土壤与地下水或地表水隔离开来,以阻止进一步的污染传播。
3. 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性质,以减少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
a. 土壤改良剂:添加土壤改良剂,如石灰和有机肥料,可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降低重金属的可溶性,减少其毒性。
b. 化学稳定剂:化学稳定剂可以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降低其迁移和生物有效性。
土地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土壤污染一般是由空气和水污染转化产生的。
它们可以在多个区域发挥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交叉,属于点污染的范畴。
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化肥、农药散落在环境中,土壤受到面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在水土流失和风蚀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
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
以上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
(一)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许多植物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因此,合理利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具有增产的作用。
然而,污水中也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酚类、氰化物等。
如果污水不经必要处理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带到农田,污染土壤。
例如,冶炼、电镀、燃料和汞化合物产生的工业废水会造成镉、汞、铬和铜等重金属污染。
石化、化肥、农药等工业废水会造成苯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二)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
(三)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
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
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农田土壤遭受着日益严重的污染。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引起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大隐患。
本文将探讨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原因、危害及控制方法。
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活动: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物质,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导致周围的农田土壤受到污染。
2. 农业生产: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尤其是长期使用含有重金属成分的农药和化肥,会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出安全范围。
3. 生活废弃物:人们的日常生活废弃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如电池、废旧电子产品和废油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具体表现如下:1. 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农作物的吸收作用,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
2. 食品安全隐患: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在农作物中富集,如果食用这些受到污染的农作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中毒的风险。
3. 土壤生态系统破坏:重金属污染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方法为了保护农田土壤的生态环境,减轻重金属污染对农业产业和人类健康的威胁,应采取以下控制方法:1. 控制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规范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标准,确保工业废物得到适当处理和处理,避免对周围农田土壤的污染。
2.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选择具有低毒性和环境友好的产品,遵循科学的农业生产指导,减少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3. 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废旧电子产品、电池等有害垃圾得到合理处置,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及农业可持续性问题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成为常见做法。
然而,这种做法却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并威胁到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将探讨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所引发的土壤污染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性。
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1. 催化土壤负面效应:化肥中的氮、磷、钾等成分会过量供应给农作物,超过作物所需要的量,这些多余的肥料会被冲洗到土壤中,形成积累,导致土壤的酸碱度失衡,进而降低土壤肥力。
2. 影响土壤微生物:农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杀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抑制有机物分解,从而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3. 水土流失加剧:当大量化肥和农药施加在农田中时,部分因素可溶于水,容易随水流被冲入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水质。
4. 食品安全隐患: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残留物在农产品中的积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二、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1. 土壤退化: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的肥力退化,使土壤贫瘠、质量下降,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生态系统破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 农产品质量下降:化肥和农药残留物的积累会使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三、应对措施1. 推广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并通过更加自然的方式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农药,用于替代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提高土壤质量。
3. 鼓励生物多样性:增加农田周围的生物多样性,例如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提高土壤的养分循环能力,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
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引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过度使用和不适当使用往往导致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不仅对作物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也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本文将重点讨论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2.1 土壤微生物受损农药残留可抑制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生物有效性元素的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药残留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进而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 土壤质地和结构受损农药残留会对土壤质地和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些农药会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导致水分滞留和排水不畅,增加土壤肥力的流失。
农药残留还会破坏土壤团聚体结构,使土壤容易发生侵蚀和风化,严重时甚至导致土壤贫瘠化。
2.3 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残留还会对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农药对土壤中的蚯蚓、昆虫和其他土壤生物有毒性,长期累积的农药会导致部分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农作物的自然控制和调节机制,增加害虫和病虫害的风险。
3.农药残留防治措施3.1 合理施药和科学管理合理施药是防治农药残留的基础。
农民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病虫害程度,遵循农药使用量的规定,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确保施药过程中的准确计量、正确喷洒。
科学管理农田和农作物是有效防治农药残留的关键,包括合理轮作、耕作管理和排水措施等。
3.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减少对农药依赖、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可行方法。
有机农业通过遵循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残留。
推广有机农业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3.3 选择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细菌和真菌等自然生物控制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农药对⼟壤的污染及治理农药对⼟壤的污染及治理摘要:随着农业⽣产中农药⽤量的增长,农药对⼟壤的污染问题⽇益受到⼈们的重视。
本⽂通过对前⼈关于⼟壤农药污染的研究成果进⾏综述,着重阐述了农药污染对⼟壤质量的影响,提⾼了⼈们对⼟壤农药污染的认识。
关键词:⼟壤;农药污染;防治;途径引⾔⼟壤污染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们的重视。
⼟壤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城市和⼯矿企业的“三废”、施⼊农⽥的农药、化肥以及⼈类⽣活中所产⽣的废物。
引起⼟壤污染的物质中,有些本来并⾮有害,⽽是由于进⼊⼟壤的数量多,达到毒性⽔平,才破坏了⼟壤内部以及⼟壤和其他⽣态系统的⾃然平衡,从⽽对⼈和其他⽣物产⽣有害的影响[1]对⼟壤的污染1. 农药的污染1.1农药污染⼟壤的主要途径⼀,是在病⾍害的防治过程中有些农药直接撒⼊⼟壤中⽤于消灭⼟壤中的病菌和害⾍。
⼆,是施⽤于⽥间的各种农药⼤部分落⼊⼟壤中附着于植物体上的部分农药因风吹⾬淋落在⼟壤中。
三,是使⽤浸种拌种等施药⽅式或播种了带有病菌的种⼦通过种⼦携带的⽅式进⼊⼟壤。
四是近年来采⽤喷射⽅法如飞机喷射使⽤农药约有50%以上的农药从叶⽚落⼊⼟壤五是⼤量散在或蒸发到空⽓中的农药⼀旦降⾬随⾬⽔降落到⼟壤中污染了⼟壤。
1.2农药污染⼟壤的主要原因我国⼟壤农药污染与不合理使⽤农药有关外也与农药⼯业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农药经历了植物性农药,⽆机化学农药及有机合成农药的发展过程我国在20世纪30~80年代初⼤量使⽤的⽆机杀⾍剂及有机氯农药仍是今天⼟壤污染的重要因素主要由于该类农药毒性⾼性质稳定在⼟壤中残留时间长。
例如早期使⽤的砷铅泵制剂半衰期长达10~30年后来⼴泛使⽤的有机氯农药半衰期为1~4年。
有机磷农药的半衰期⼀般⼏周⾄⼏个⽉⽽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半衰期⼀般为1~4周。
1.3农药污染对⼟壤的影响虽然⼟壤⾃⾝有⼀定的净化能⼒但⼟壤对外来化学物质的环境容量有限当进⼊⼟壤中的外来化学物质在数量和速度上超过⼟壤的环境容量时就会导致⼟壤污染的发⽣农药污染对⼟壤的影响是多⽅⾯的农药对⼟壤的污染引起⼟壤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过多的外来化学物质会改变⼟壤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壤理化性状如pH值EhCEC ⼟壤孔隙度改变同时被农药长期污染的⼟壤将会出现明显的酸化⼟壤全量养分也会随污染程度的加重⽽减少农药对⼟壤的污染能直接危害⽣活在⼟壤中的有益动物⼟壤中有⼀些⼤型⼟⽣动物如蛆蜘某些⿏类和⼀些⼩型动物种群如线⾍纲弹尾类稗蜻属娱蛤⽬蜘蛛⽬⼟蜂科等⼀⽅⾯对⼟壤中的污染农药有⼀定的吸收和富集作⽤可以从⼟壤中带⾛部分农药另⼀⽅⾯⼟壤农药污染也会造成⼟壤⽣物的死亡此外⼀些害⾍的天敌也因农药中毒⽽死亡1.4农药污染对⼟壤微⽣物的影响微⽣物是⼟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Eisenhardt(1975年) 发现⾟硫磷显著降低了根瘤菌的固氮作⽤VlassaK等(1976 年)报道了地乐醇在低浓度时对⼟壤固氮作⽤有明显抑制作⽤[4] 部分农药对⼟壤微⽣物呼吸作⽤有明显的影响Bartha等的研究表明当⼟壤⽤常规⽤量的2-甲4-氯丙酸茅草枯毒莠定及阿⽶酚处理时8 h后CO2 的⽣成量就降低了20%~30%[4] 这表明⼟壤微⽣物呼吸受到了抑制1.5农药污染对⼟壤中酶类活性能产⽣影响⼟壤中能降解残留农药的酶类来源于植物和微⽣物游离在⼟壤中的酶系会在不利环境条件下被摧毁或钝化⼟壤农药污。
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综合治理1. 本文概述农田土壤农药污染已成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农田土壤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不仅威胁到生态环境的平衡,也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综合治理策略。
本文将分析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成因、现状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综述目前国内外在农田土壤农药污染治理方面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
本文将探讨综合治理策略的实施路径,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公众参与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以期为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2. 背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防治病虫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合理的使用和过量施用农药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农药残留不仅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功能,还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引发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农田土壤农药污染已成为全球农业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在我国,农药使用量居世界前列,农田土壤农药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据统计,我国农田土壤中检测出的农药种类繁多,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
这些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长,降解缓慢,容易累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开展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综合治理研究,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背景是基于当前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严峻形势,探讨有效的综合治理策略。
这包括从源头控制农药的使用,提高农药利用效率,减少农药流失发展绿色、环保的替代农药以及采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为我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3. 综合治理方案综合治理农田土壤农药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和末端治理三个方面入手,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
源头控制是防治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根本。
应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管,规范农药的生产和销售,禁止或限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环境友好型农药。
目前,中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居世界首位。
平均每天我们吃进5-7克农药。
目前有研究表明近四成的恶性癌症和残留农药超标有关。
其中剧毒有机磷类年使用量约占70%,毫克级的有机磷农药即可致人畜于死的。
当农药残留在人体中达到一定数量,不为人体所分解时,将无法避免的发生各种病变。
另外,环境中农药残留的危害:直接喷洒的农药除部分着落于作物上或漂移至附近农田外,大部分落入土壤中。
土壤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则是直接施入土壤中。
在土壤中连年使用某种农药,虽然土壤中农药的残留,一般不会直接引起人们中毒,但它是农药的储存库和污染源。
土壤中的农药既可被作物继续吸收,可蒸发逸入大气,亦可经雨水或灌溉水流入河流和渗入地下水中,残留期长的六六六可被胡萝卜、花生等吸收,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期很长,玉米地除草剂如使用不当,对下茬小麦仍有药害,麦田中使用的高效除草剂绿磺隆,虽用量很少,但对下茬玉米、油菜、大豆和水稻等作物生长都有影响。
六六六、滴滴涕等脂溶性强、持久性杀虫剂停止使用后,以非持久性杀虫剂取代,又引起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是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易被雨水淋溶而污染地下水,如涕灭威、克百威、莠去津、甲草胺、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乐果等在地下水中都有检出,有的地区地下水温低,微生物活动弱,进入地下水的涕灭威需2-3年才降解一半。
如“敌敌畏”、“六六六”等。
此外,有机磷农药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等,虽然在理论上都已经被禁止使用10年多了,但那些余毒在土壤中至少要有20---30年的光景才有可能失效。
况且,它们并没有真正被禁用,所以,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摆脱这些残毒的伤害,还是一个未知数。
前年,因为北京市场有机蔬菜卖的价格好,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我们也曾受北京那边朋友的邀请,试图在京郊生产有机蔬菜,但对北京近郊、中郊和远郊土地的化验结果,农药和化肥残留已经污染到地下一百几十米深处,连地下水都被污染,根本种不出真正符合有机标准的蔬菜来,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重新定位到内蒙古的树林中。
土壤农药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摘要我国是生产和消费农药的大国,农药在使用过程中有80%~90%进入土壤,使得土壤受农药污染严重,严重制约了农业与食品安全的发展。
对土壤农药污染的来源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土壤农药污染的危害,以期减少土壤农药的污染。
关键词土壤;农药污染;来源;危害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238-0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生产和消费农药的大国。
目前,农民大多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喷洒农药,使得土壤受农药污染严重。
研究表明,农药在施用过程中只有一部分留在植物上,另一部分进入土壤、空气中[1]。
而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贮藏库”与“集散地”。
研究表明,使用的农药量的80%~90%将最终进入土壤,其中80%以上残留在土壤0~20 cm的表土层[2-3]。
土壤农药污染现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亟需解决。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施用农药的量特别大,因此土壤受农药污染的程度也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4]。
1 土壤农药污染的来源
土壤中农药污染的来源主要有直接和间接2种形式[5-7]。
1.1 直接进入土壤
一是农药直接施于土壤。
如一些除草剂或以拌种、浸种和毒谷
等形式施入土壤。
二是向作物喷洒农药时有一部分直接落到地面上。
农药按此途径进入土壤所占的比例在作物生长前期大于生长后期、农作物叶面积指数小的大于叶面积指数大的、颗粒剂大于粉剂、农药雾滴大的大于雾滴小的、静风小于有风。
1.2 间接进入土壤
一是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
为防治病虫害向作物喷洒农药时,除一部分直接落到地面,相当部分附着在作物表面,经风吹雨淋落入土壤中。
二是悬浮大气中的农药。
部分农药随喷洒过程直接进入大气,悬浮于大气中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农药,经雨水溶解和淋失,降落到土壤中。
三是动植物残体上的农药。
含有农药的动植物残体经分解将农药带入土壤。
四是灌溉水中含有的农药。
用来灌溉的水体被农药污染,农药随着灌溉过程进入土壤。
2 土壤农药污染的危害
虽然土壤自身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当进入土壤的农药量超过土壤的环境容量时就会形成土壤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总之,土壤农药污染的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6-10]。
2.1 对农作物的影响
土壤中残留的农药会通过植物的根系活动逐渐转移至植物中,使得植物中的农药残留量增大,影响农产品的质量,造成农民的经济效益下降。
2.2 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很多农药都会毒杀土壤中的生物,如蚯蚓等。
蚯蚓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有利生物,可以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并能使土壤中的肥力提高,但是部分高毒农药会杀死蚯蚓。
2.3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不同的农药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也不同,同一种农药对不同种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也不同,但总的来讲农药可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种群数量。
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不管是有益微生物还是有害微生物,均被其杀灭或者是抑制生长,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
此外,土壤中残留的农药还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调,营养成分不平衡、失调或缺乏,对土壤中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不利。
2.4 对人畜健康的影响
土壤中残留农药可被粮食、蔬菜作物吸收,使之遭受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
另外,还可随着土壤表层饮用水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2.5 其他影响
土壤中残留的农药还会使土壤的物理性状发生改变,养分不均匀,最终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土壤长期受农药影响,最终会使土壤明显酸化。
此外,还会使土壤受重金属污染,造成不可
挽回的损失。
当土壤中的残留农药通过影响某种生物的数量从而影响了当地的生物链就会严重影响环境。
比如农药通过稻穗使鸟类数量大减从而使田鼠数量剧增,并进一步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破坏环境。
除此之外,土壤中的残留农药会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从而改变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使土地沙漠化,土壤可用面积减少,进一步影响环境[11]。
3 参考文献
[1] 万雷,张琼.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2012(5):51-52.
[2] 侯洪刚.关于土壤中农药污染残留及降解途径研究[j].现
代农业,2012(5):50-51.
[3] 田兴云,冯德华.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6):245-246.
[4] 陈菊,周青.土壤农药污染的现状与生物修复[j].生物学教学,2006(11):3-6.
[5] 洪坚平.土壤污染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81-85.
[6] 吴敏.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耕作与栽培,2003(6):49-50.
[7] 武俊. sphingobium sp. bhc-a 中六六六异构体降解基因的克隆与降解途径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8] 权桂芝.土壤的农药污染及修复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1):35-38.
[9] 刘娜.农药污染的危害[j].剑南文学,2010(8):217.
[10] 覃彩丽.农药污染现状与环境保护措施[j].新农村,2012(1):136-137.
[11] 福山.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s1):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