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的中医按摩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子宫脱垂民间偏方秘方【临床特点】指子宫由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阴道口外。
平时常感下腹部沉重、腰酸,劳累后则感到有东西落出阴道口,静卧后会自动回缩上去。
由于子宫颈长期暴露摩擦可出现局部溃烂感染,形成慢性炎症,表面出血,白带增多,且有疼痛感。
【治疗】1.子宫脱垂(1)块石灰1500克,韭菜500克,放在一起置入澡盆内,再加热水。
患者坐盆上,让热气熏蒸阴部。
稍冷后用韭菜汁外洗阴部,并将子宫送入阴道内,然后平睡2小时。
此法适用于初期子宫脱垂,对病久、脱垂厉害的效果不大。
(2)巴戟天30克,猪大肠150200克。
先将猪大肠洗净,把巴戟天纳入猪大肠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服,每日1次,连服数次。
(3)香蕉花(凋谢落地的),炒黄存性,研末,开水送服,日服2次,每次1汤匙。
(4)芭蕉根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丝瓜络48克,大曲酒500毫升。
将丝瓜络烧存性,研细,分成14等份备用。
每天早晚饭前各服1份,白酒9毫升送服,7日为一疗程,间隔57日,服第2个疗程。
(6)蚯蚓7条,置瓦上焙干,研末,分2次,用黄酒冲服。
(7)鳖1只,杀死烤黄酥,研末酒冲服,每日3次。
(8)艾叶、千里光各50克,韭菜根30克,大葱白1个,藜芦6克,水煎,熏洗患处。
(9)韭菜250克,煎汤熏洗外阴。
(10)大枣1000克,血余炭、红花各15克,红茶195克,红糖750克。
前4味研末,化糖为丸每丸9克重每晚服1丸。
(11)枳壳、黄芪各30克,升麻6克,水煎。
每日2次服。
2.子宫脱垂,白带较多(湿热型)(1)五倍子60克,煎水洗患处每日1次,每日1剂,连用810日。
(2)苦参30克,枯矾3克,煎水先熏后洗,每日1次,每次1剂。
3.子宫脱垂,子宫外翻(气虚型)蓖麻子2050粒,捣如泥,摊于白布上,贴患者头顶百会穴。
如子宫上收时,应及时将药膏揭下,或贴脐下1寸处,或贴脐下3寸处。
4.子宫脱垂、气虚脱肛鳝鱼250克,去内脏,加盐及调料,煮熟后食肉饮汤。
子宫脱垂的中医治疗方法子宫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下垂,常导致腹股沟疼痛、尿频、性交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是气血虚弱、脏腑下垂、经络失于固摄所致,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从调养气血、固摄脏腑入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1.气血调养法:中医讲究“养血为本”,要调理子宫脱垂,首先要养血。
常用的养血方法包括食疗、药疗和按摩等。
食疗上可以多吃些补血的食物,如桂圆、红枣、黑豆等,药疗则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如当归、熟地等。
按摩时可以通过轻轻按摩下腹部来刺激和活血,促进子宫恢复。
2.固摄脏腑法:子宫脱垂主要是由于脏腑下垂所致,因此固摄脏腑非常重要。
中医常用的方法有针灸和熨法。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流动,从而达到固摄脏腑的目的。
熨法是用温热的药物或砭石烫灸的方法,通过对脐部、腹股沟等部位的热力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腹股沟的肌肉收缩,从而固定子宫位置。
3.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在子宫脱垂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揉、按、拍和叩等。
按摩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但一般都是以轻轻揉动下腹部和腹股沟为主,以帮助子宫复位。
4.腹部拘引法: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患者躺在床上,医生用双手轻轻拘引患者的腹部,使脏器重新升上,达到固定子宫的目的。
5.草药调理法:针对不同的病情,可以选择一些草药来进行调理。
比如在气虚血弱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黄芪、党参等中药来补气,补血。
对于寒凝导致的脏腑下垂,可以使用红花、陈皮等温阳化寒的草药来调理。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节,保持正常的大便习惯和排尿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活动。
对于有子宫脱垂症状的女性,建议及早就诊,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帮助恢复子宫的正常位置。
子宫脱垂的艾灸疗法作者:单桂敏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15期子宫脱垂又名“子宫脱出”“阴脱”“子宫不收”“子肠不收”,中医把本病归为“阴挺”范畴,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
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为主要原因。
灸法艾灸取穴百会穴、维胞穴、中脘穴、子宫穴。
快速定位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心,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维胞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旁开6寸处,当髂前上棘内下方凹陷处;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处;子宫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旁开3寸处。
见图1、2。
操作百会穴用隔姜灸,黄豆大小艾炷每次灸3~5壮,1~2次/d。
中脘穴用单眼艾灸盒,余穴用四眼艾灸盒灸,每次灸40~60min,1次/d。
治疗原理灸中脘穴可补中益气,提高人体元气;灸子宫穴能调经理气,对子宫脱垂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百会穴为诸阳之会,所以灸百会穴具有升阳固脱之效;维胞穴,顾名思义,是维持胞宫的穴位,主治子宫脱垂。
辅助疗法按摩疗法仰卧位,用手掌顺时针摩腹60周,重点在小腹部。
再分别揉按脐下4寸的中极穴、脐下3寸的关元穴5min。
饮食疗法取猪大肠250g,黑芝麻100g,升麻9g备用。
先将猪大肠洗净,升麻用纱布包好,同黑芝麻一起放入肠中,置砂锅内放水炖至烂熟,去除升麻,加调料,分2次食用,每周2~3次。
小提示做提肛锻炼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提肛(即肛门)一紧一松的动作,2次/d,10min/次左右。
子宫按摩手法文章目录*一、子宫按摩手法1. 子宫按摩手法2. 对子宫好的食物3. 对子宫好的食疗*二、子宫保养按什么穴位*三、子宫保养注意事项子宫按摩手法1、子宫按摩手法先平躺下来,舒缓身体。
把双手搓热,置于下腹部(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紧压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频率进行,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
共操作5分钟。
)其次,搓两侧腹股沟。
把双手置于左右两侧腹股沟,从上往下斜搓,方向朝外生殖器。
以摩热为度。
共操作5分钟。
最后点按子宫穴。
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
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在做完一轮动作后,可以轻揉整个腹部,起到舒缓的作用。
用力不可过强,要以身体能耐受为主。
如果皮肤干燥者可在手上涂抹少许润滑油。
2、对子宫好的食物白萝卜有良好的防癌功效,能够有效抵制癌细胞的生长。
因此,为了预防子宫疾病,女性朋友可以多食用白萝卜。
坚果有植物精华之美称,营养丰富,蛋白质高,跟豆类食物可以相媲美,坚果中的维他命E、微量元素等有修复子宫创伤的作用。
适宜吃温性水果,忌寒性、凉性水果。
维生素C和维生素E,每天服用90毫克的维生素c和30毫克的维生素e,可帮助女性大大的减少患有子宫肌瘤以及卵巢癌的机率。
应该注意多吃些富含有钙质的食物,谷类食物对子宫发育和卵巢健康都有帮助。
3、对子宫好的食疗荔枝大枣汤:干荔枝,干大枣各7枚。
共加水煎服,每日1剂。
具有补血生津作用。
适用于妇女贫血,流产后子宫的调养。
鸡蛋枣汤具有补中益气,养血作用。
适用于贫血及病后,产后子宫的调养。
乳鸽枸杞汤具有益气、补血、理虚作用。
适用于人流后体虚及病后气虚,体倦乏力,表虚自汗等症。
参芪母鸡具有益气补血作用。
适用于子宫的调补。
豆浆大米粥:具有调和脾胃,清热润燥作用,适用于体虚子宫的调养。
子宫穴名词解释
子宫穴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和调理女性生殖系统。
本文将对子宫穴进行详细解释,包括穴位位置、功能作用以及应用方法。
正文
子宫穴是位于人体腹部的一个穴位,具体位置在下腹部中央,正好位于脐下三寸的位置。
按揉子宫穴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系统来调理子宫和女性生殖系统,达到治疗和预防妇科病的目的。
子宫穴的主要功能是调理子宫和盆腔,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女性内分泌系统。
按摩子宫穴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促进子宫收缩、增强子宫肌肉弹性,对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按摩子宫穴的方法有多种,一般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揉动或旋转。
按摩时应适度用力,不宜过于用力或过轻,以免造成不适或伤害。
按摩时间一般为每天早晚各5-10分钟,持续按摩数周或数月,效果会更好。
除了按摩外,还可以通过艾灸、针灸等中医疗法刺激子宫穴。
艾灸是指将艾条点燃后熏热子宫穴,以温热刺激来调理子宫。
针灸是将细针插入子宫穴位,刺激神经系统和经络系统,起到类似的调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子宫穴或进行其他治疗前,应先咨询专业医
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因为每个人体质和病情不同,对穴位的刺激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必须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法。
总结起来,子宫穴是中医学中用于治疗和调理妇科疾病的重要穴位,它位于下腹部中央,在调理子宫和盆腔、促进气血运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按摩、艾灸和针灸是常用的子宫穴治疗方法,但在使用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子宫脱垂子宫从正常位置向下移位,甚至脱出于阴道口者,称为子宫脱垂,中医学称之为“阴挺”、“阴癫”。
其原因为素体不强,产后体虚,冲任不固胞络松弛,气虚下陷所致。
【诊断】1自觉会阴处坠胀感,阴道有肿物脱出,约鸡蛋或拳头大,站立或迸气时可以增大,平卧时能缩小或回缩。
肿物黏膜因经常摩擦逐渐发干、变硬增厚;或破溃而有脓性及血性液体渗出。
常伴腰酸、腹部下坠,走路时加剧,小便困难。
2 .脱垂程度,临床上分为三度:I o为子宫下降至坐骨棘水平以下,不超越阴道口;∏°为子宫颈和部分子宫体脱出阴道口外;ΠI0整个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3 .需与阴道前后壁膨出相区别,但有时可合并发生。
【治疗】一、辨证论治1气虚证子宫脱垂,劳则加剧,小腹下坠,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气升提为主。
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IOg,黄黄10g,白术10g,炒枳壳10g,当归IOg,柴胡5g,升麻5g,炙甘草3g。
4 .肾虚证子宫脱出于阴道口外,腹坠腰酸,尿频肢冷,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固脱。
方药举例:大补元煎合水陆二仙丹一炒当归10g,熟地黄10g,杜仲10g,山萸肉Iog,枸杞子IOg,炒山药15g,金樱子10g,荧实12g,炙甘草5g。
加减:脱垂部分肿痛,白带多,小便赤涩、热痛,加炒黄柏10g,龙胆草5g,意松仁20g,以清热利湿。
二、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5~6g,每日2次。
三、简易方药川乌、白及粉等份研末,每次用10~15g,纱布包扎成球状,作阴道塞药,3日1次。
如阴道及会阴撕裂者,除按上法治疗外,必须手术修补。
若局部溃破发生感染,分泌物增多者,需局部治疗。
川乌IOg,五倍子10g,加水1500m1煮沸,置陶瓮内,加醋60g,熏蒸局部。
适用于脱垂部质较硬不易回收者,常先用于针灸之前。
乌梅60g,水煎乘热熏洗,每日2~3次。
棉花根120g,水煎温服。
枳壳60g,每日用30g水煎加白糖服,另30g熬水熏洗。
子宫脱垂(阴挺)奇效方
1方。
主治:子宫脱垂。
药方:生枳壳15克,生枳实15克,生白术15克,生苍术15克,生牡蛎15克。
加减:体质虚弱者适当加入黄芪、党参、大枣、枸杞、萸肉、当归、升麻、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
方源:河南张宏仁祖传五代秘方。
2方。
主治:子宫脱垂。
药方:黄芪18克,炒升麻9克,酒白芍9克,柴胡6克,荔枝核15克,小茴香9克,巴戟天6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4.5克,青皮6克,当归身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晚上睡前服。
疗效:治疗12例,全部治愈。
方源:石家庄司恩普献方。
3方。
主治:子宫脱垂。
药方:(内服方):党参、黄芪、川断、桑寄生、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升麻、柴胡、杜仲炭、车前子、黄柏各9克。
(外洗方):苦参、蛇床子各15克,黄柏9克。
洗阴部。
经内服外洗,邪毒已除,诸症减轻时,可停用外洗方,内服方中去车前子、黄柏,加菟丝子、枸杞各9克。
服至痊愈。
疗效:治疗18例,服药10~45剂,均治愈。
方源:陕西中医。
中医偏方验方治子宫脱垂1.疾病综述子宫脱垂是指支撑子宫的组织受损伤或薄弱,致使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的一种生殖伴邻近器官变位的综合征。
根据其脱垂的程度分为三度。
子宫脱垂患者平时就会有腰酸背痛,严重时还会拖累膀胱及直肠,而会有尿频、小便解不干净或大便不顺之感。
中医称“阴挺”、“阴茄”因多发于产后又称“产肠不收”。
2.民间验方⑴生芪党参煎治疗子宫脱垂杨女士患有子宫下移,只要稍微劳累一点,子宫下垂得就会很厉害,小腹经常感到坠痛,整个人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委靡不振,话都懒得多说几句,小便频但量却不大,尤其是白带特别多,医生建议用以下的药方,生芪30克,党参15克,升麻4.5克,白术12克,益母草24克,枳壳12克,地骨皮、石榴皮各4.5克,用水煎制成汤剂服用,连服10剂后,停药1天再继续服药,如此服60剂。
杨女士使用后效果非常好。
⑵煎服金樱子根治疗子宫脱垂郎女士患有子宫下移,脱出阴道口外,并且很久都无法恢复位置,小腹下坠,腰膝酸软,每晚几乎都要起夜数次,头晕耳鸣。
医生建议用金樱子根60克,用水煎煮成汤药,连服3~4日,基本上子宫就恢复了。
⑶枳壳治疗子宫脱垂孙女士最近常常腰酸背痛,尤其腰骶深部尤为严重,但该处局部并无压痛感。
下腹部和阴道、外阴部都出现坠胀感。
一旦长时间站立或者长时间步行就会引发病症,子宫下垂的程度非常厉害,然而平卧时就可以减轻这一系列的症状,甚至消失。
中医推荐采用,枳壳、茺蔚子各15克,煎煮浓缩成100毫升的汤药,加糖适量,每日服100毫升,1个月为1个疗程。
孙女士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子宫恢复状况良好,并且再没有发生脱垂现象。
3.民间偏方⑴莲籽煮猪肚:莲籽500克,猪肚1只,黄酒适量,将莲籽洗净后,放在冷水中浸泡半小时,猪肚洗净后,剖开1个缺口,将莲籽塞入肚腔内,再用线将猪肚缝好,把猪肚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后,用大火烧开,加黄酒2匙,再改用小火慢炖,直至肚子熟烂,将肚子拆线后切开,取出莲籽,烘干后研磨成粉。
中医调理子宫脱垂的精油推荐子宫脱垂是指子宫由于产后、盆腔肌肉群松弛或盆底损伤等原因,导致子宫位置下降或脱出盆腔的一种妇科疾病。
中医学认为,子宫脱垂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湿困等体内阻滞引起。
精油作为一种天然疗法,可以辅助中医调理子宫脱垂,缓解相关症状。
下面介绍几种适用于子宫脱垂的精油。
1. 薰衣草精油薰衣草精油具有舒缓、镇静、抗焦虑的作用,可以缓解子宫脱垂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同时,薰衣草精油还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在使用时,将薰衣草精油与基础油按比例混合,轻轻按摩腹部和腰部,有助于促进子宫和盆腔血液循环,缓解子宫脱垂的不适感。
2. 丝柏精油丝柏精油具有收敛、抗菌、抗炎的特性,适合用于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
将丝柏精油稀释后,可以用于腰部和下腹部按摩,有助于调理盆底肌肉组织,增强子宫支撑力,减少子宫脱垂的发生。
3. 乳香精油乳香精油具有活血化瘀、舒缓痛经的作用,对于子宫脱垂伴随的疼痛和经血不调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将乳香精油与植物基础油混合后,可以进行盆底按摩,有助于改善盆底肌肉的紧张和松弛程度,减轻子宫脱垂带来的不适感。
4. 茶树精油茶树精油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预防和缓解子宫脱垂患者的感染问题。
将茶树精油稀释后,可以用来清洁私处,消除细菌感染的风险。
同时,茶树精油还具有收敛作用,有助于收紧和强化盆底肌肉,减轻子宫脱垂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精油虽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并不能直接治愈子宫脱垂。
在使用精油的同时,还需结合中医的综合调理方法,如艾灸、针灸、中药熏蒸等。
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存在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在使用精油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总之,精油可以作为辅助疗法用于中医调理子宫脱垂,缓解相关症状。
但是,精油的使用要谨慎,必须稀释后使用,并避免过量使用。
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体位和饮食习惯,避免久坐、用力过度等不适宜的行为,有助于改善子宫脱垂的症状。
希望以上介绍的精油对于子宫脱垂的调理有所帮助。
子宫脱垂的中医按摩疗法
按摩要点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主要是由气虚、肾虚和湿热3种因素造成的,按摩法治疗子宫脱垂,主要也是从补气、固肾和除湿3个方向着手,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
治疗子宫脱垂可取的穴位比较多,如补气升阳的百会穴、强肾固本的肾俞穴、活血散热的涌泉穴等。
对于重度的子宫脱垂,应该及时就医,按摩的效果是有限的。
子宫脱垂的按摩需要借助于按摩者的力量。
按摩时取仰卧位,先用手掌着力反复轻揉腹部,并反复自小腹向上推揉,力量要柔和,感到子宫有向上提的感觉为度。
再用中指按揉气海、中级、归来、关元等穴位。
推荐穴位
按揉气海穴
位置:肚脐直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发热时疗效佳。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增多、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
按揉关元穴
位置:当脐下中3寸。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关元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腹痛、腹胀等。
按揉曲骨穴
位置: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右掌根放于曲骨穴,左掌根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宫缩乏力、痛经、闭经、带下病、月经不调、尿道炎、尿潴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