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研究病历(子宫脱垂)
- 格式:doc
- 大小:233.00 KB
- 文档页数:14
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气血虚弱型子宫脱垂的效果作者:陈畅凯宗轶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气血虚弱型子宫脱垂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2例气血虚弱型子宫脱垂患者,按系统随机化法分为A、B组,每组66例。
A组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B组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情况和尿失禁改善情况。
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为89.39%,显著高于A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补中益气汤;子宫脱垂;治疗效果;盆底肌功能[中图分类号] R711.23;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b)-0155-03子宫脱垂多是因创伤、分娩等原因导致长期腹压增高和盆腔肌肉和韧带松弛引起的,中医称其“阴脱”,是因气血虚弱、阳气不足导致的子宫不固、阴挺下脱[1]。
补中益气汤具有提中气、升气焰、升清阳的作用,与气血虚弱型子宫脱垂的治疗机理不谋而合[2]。
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利用电流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经的盆底肌训练方法,临床证实具有一定改善盆底肌功能的作用[3]。
为此,本研究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气血虚弱型子宫脱垂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2例气血虚弱型子宫脱垂患者,按系统随机化法分为A、B组,每组66例。
纳入标准:①临床检查符合气血虚弱型子宫脱垂的诊断[4];②下腹下坠、小便频繁、子宫下移;③半年内未接受系统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盆腔腹水、组织发育不良、肿瘤等妇科疾病;②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③有药物和电刺激使用禁忌证者。
A 组:平均年龄(42.26±2.93)岁;平均病程(6.53±1.41)年;初产妇28例,经产妇38例;子宫脱垂Ⅰ度41例,Ⅱ度25例。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南京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实验医院子宫下坠研究小组子宫下坠病是广大农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患。
我院四年来在各地展开针灸巡廻教学时,为配合实习,都开放了针灸门诊,先后共治疗本病6000余例,疗效相当显著。
我们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自1958年秋即在南京市孝陵卫,安徽滁县与宣城三处的巡廻门诊中,作了重点治疗,本年二月份更专门组织了研究小组,至安徽当涂大公圩人民公社办理简易住院治疗,兹将上述四处410例的初步观察,作如下介绍,以供参考。
一、病名本病由于地区的不同,时代的演变,名称很多,像民间所称的“掉茄子”、“颓葫芦”、“沙果”等等,都是象征子宫脱出于阴户部分的形态而定的。
皖南一带,又以妇女小肠气称之,想系与男子的疝气相彷彿而取名。
从历代医学文献来看,在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诸病源候论等书中,就有“阴挺出”、“阴下脱”的记载。
晋唐而后的医家,大多以下坠程度的轻重、形态不同的譬喻等等,而在命名上互有出入。
如丹溪心法、薛氏医案,景岳全书、外科证治全书、叶氏女科、竹林女科等书,又有“阴挺”、“阴茄”、“阴菌”、“除”、“子宫脱出”等不同的名称;关于病情的描写,治疗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究其实际,大多是指子宫下移的疾患,其中“子宫脱出”这一名称虽然明确了是子宫的疾患,但是患病的程度有轻重。
并非所有患者都是整个子宫脱出于阴道之外。
因此我们采用“中国医学大辞典”所载“子宫下坠”这一名称,既能概括轻重不同的程度,又显明易解是子宫疾患。
二、病因本病的病原,古人各就所见,从症测因,说法很多,可分如下几点。
主诉:外阴脱出一肿物1+年。
现病史:患者于1+年下蹲时发现外阴脱出一肿物,如鸡蛋大小,伴便意频数,无腹痛腹坠,无腰膝酸软,可自行还纳,未行任何治疗,后每于下蹲或增加腹压后自感肿物脱出渐增大,遂来我院就诊,妇科门诊检查示:子宫脱垂Ⅱ度重型,建议手术治疗并于2018-07-09收住院,入院后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给予无痛诊刮术,术后病理结果良性。
现患者为求手术治疗,门诊以“子宫脱垂Ⅱ度重型”收入院。
现症见:无腹痛腹坠,便意频数,无小便困难,无恶寒、发热,无阴道不规则流血、流液,纳眠好,大便正常。
近半年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史及其接触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月经史、及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原籍,来威海居住生活10余年。
生活习惯同正常人,无特殊嗜好,既往月经:20 5-6天/30天,38岁绝经后未再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流液。
平素白带少,无异味。
23岁结婚,丈夫因“肝癌”去世,G3P3AL3,1967、1969、1973年分别经阴顺产二子一女,健在,之后宫内节育器避孕6年,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器。
否认家族中有传染病、遗传病及肿瘤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神志清,精神好,体形适中,步伐稳健,面色萎黄,语言清晰,气息正常,近身未闻及异常气味,舌体大小适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以上病史属实患者或委托人签名:体格检查T 36.6℃P 70次/分R 17次/分BP 130/80mmHg老年女性,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发育正常。
营养正常,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充血,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鼻未见畸形,无异常分泌物。
口唇无发绀,扁桃体无肿大及化脓。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及肿大,颈静脉无怒张。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均等,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子宫脱垂病历书写模板病历书写模板主诉:患者X女性,XX岁,自述下腹坠胀、压迫感,尿急、尿频,性交疼痛,持续X个月。
现病史:患者X于X年X月开始出现下腹坠胀、压迫感,伴有尿急、尿频症状。
最近X个月,性交时出现疼痛。
患者并未寻求过治疗。
既往史:患者X无长期服药史,无特殊过敏史。
家族史:患者X无家族遗传性疾病。
个人史:患者X未婚,未生育,否认其他妇科疾病,无手术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体重XXkg,身高XXcm,体温X.X℃,血压XXX/XXXmmHg,心率XX次/分,呼吸频率XX次/分。
腹部检查:腹部平坦,无压痛,腹壁肌张力正常,未触及肿块。
盆底检查:外阴无红肿、溃疡,无异常分泌物,无明显压痛;阴道壁松弛,子宫颈呈圆锥状,位置正常,无异常分泌物;压迫阴道在阴道口可见子宫颈脱垂,触诊子宫颈柔软,抬高有轻度疼痛。
初步诊断:子宫脱垂。
进一步检查:1. 彩超:排除其他妇科疾病,评估子宫位置、大小。
2. 尿常规:排除尿路感染。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主诉、病史及体格检查所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子宫脱垂。
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建议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以提升盆底肌肉的支撑力,可参考专业医生指导的盆底康复操练。
2. 使用阴道环:选择合适大小的阴道环,将其置入阴道内,以支撑子宫,缓解症状。
3.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阴道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以修复子宫支持组织并恢复正常位置。
随访计划:1. 患者每月随访一次,评估症状的变化及治疗效果。
2. 定期复查彩超,观察子宫位置的改变。
3. 根据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1. 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站立,以减少加重症状的可能性。
2. 增加纤维素摄入,保持规律的排便,防止便秘加重腹压。
3. 避免持重,减少腹压过大的情况发生。
补中益气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子宫脱垂
刘某,女,五旬又六,厦门人士,子宫脱垂多年,5月08日线上就诊。
患者子宫脱垂多年,口服补中益气颗粒时效,停药则子宫脱垂复作,亲人介绍其线上就诊。
平素气短乏力、腹胀,口苦,眠差,饮食恶冷喜热,大便溏而完谷不化,小便可,舌暗红苔薄白,线上就诊故脉象缺如。
辨证:脾虚气陷,胆火上逆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补中益气汤
柴胡黄芩桂枝干姜
半夏花粉牡蛎黄芪
党参白术甘草升麻
当归陈皮
颗粒剂七付,早晚各一袋冲服
5月15日患者微信回复:服药子宫回收明显,大便成形,睡眠及纳食明显改善,原方加减继服十付。
5月27日患者微信回复:子宫已回收,余症消失,原方加减,颗
粒剂每日中午一袋冲服。
8月3日微信回访,患者至今子宫脱垂未发。
按语:脾宜升则健,胃以降为顺,患者太阴脾土虚弱,中焦化令不行,故饮食水谷不化荣卫气血,脾不升清,气虚不举,故子宫脱垂;胃气壅滞,胆火不得顺而下行,故上逆为口苦等症。
补中益气健脾举陷,既往服而不能长效者,乃因气虽得一时之补,而脾土终未健固,惟补火以消阴翳,壮气血化生之源方是正法。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子宫脱垂3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对照组30例,采用支持疗法,加强营养,适当休息,加强盆底肌肉锻炼。
观察两组子宫脱垂、回纳阴道变化。
结果:观察组子宫回纳阴道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
④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有较好的治疗子宫脱垂作用。
【关键词】子宫脱垂;补中益气汤子宫脱垂是指支撑子宫的组织受损伤或薄弱,致使用权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的一种生殖伴邻近器官变位的综合症。
好发产后妇女。
患者平时就会有腰酸背痛,严重时还会拖累膀胱及直肠,而会有频尿、小便解不干净或大便不顺之感。
严重危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
2006年6月~2010年10月,我院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Ⅰ度、Ⅱ度子宫脱垂,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妇科住院患者,均未经过系统治疗。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年龄28~63岁,平均39.3岁;病程3~24个月,平均8.6个月。
对照组30例,年龄26~64岁,平均38. 6岁,病程5~23个月,平均8.4个月。
子宫脱垂程度Ⅰ度、Ⅱ度、Ⅲ度分级符合中华医学会1981年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两病”科研协作组提出的“子宫脱垂”分度。
观察组Ⅰ、Ⅱ、Ⅲ度分别为18例、12例、0例,对照组为17例、13例、0例。
两组在临床资料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 05)。
1.2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6版,子宫脱垂的诊断标准及1981年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两病”科研协作组提出的“子宫脱垂”分度[1]。
①具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
②行走、劳动、下蹲或排便等腹压活动增加时,有块状物自阴道口脱出。
③妇科内检。
1.3纳入标准子宫脱垂及伴有阴道前壁或阴道后壁脱垂,年龄26~62岁,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者,发病2年以内。
子宫下垂,中医学称之为“阴挺”,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
子宫下垂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中医学认为,子宫下垂与肝肾不足、脾虚气陷、湿热下注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子宫下垂的治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1. 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导致子宫失去支撑,出现下垂。
2. 脾虚气陷:脾主中气,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不能固摄子宫,使其下垂。
3. 湿热下注:湿热侵袭,气血瘀滞,导致子宫脉络不通,进而出现下垂。
4.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阻碍子宫脉络,引起子宫下垂。
二、中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肝肾不足型方药:固冲汤加减组成:黄芪、白术、党参、当归、白芍、柴胡、升麻、柴胡、甘草。
功效:补益肝肾,升提中气。
加减:若腰膝酸软,加杜仲、续断;若头晕耳鸣,加枸杞子、菊花。
(2)脾虚气陷型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组成:黄芪、白术、党参、当归、白芍、柴胡、升麻、柴胡、甘草。
功效:补益脾气,升提中气。
加减:若气短乏力,加山药、扁豆;若食欲不振,加陈皮、砂仁。
(3)湿热下注型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功效:清热利湿,疏肝解郁。
加减:若带下量多,加黄柏、苍术;若阴痒,加苦参、蛇床子。
(4)气滞血瘀型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加减:若腹痛,加延胡索、五灵脂;若月经不调,加香附、红花。
2. 非药物治疗(1)针灸治疗取穴:关元、气海、肾俞、命门、子宫、归来、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推拿治疗手法:揉法、按法、拿法、擦法。
部位:关元、气海、肾俞、命门、子宫、归来、三阴交。
(3)饮食调养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67126投稿邮箱:sjzxyx88@·中医中药·分析补中益气汤为主中频离子导入经穴和奇穴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崔风菊(宁晋县妇幼保建院,河北 邢台 055550)0 引言子宫脱垂在临床中多见于孕妇产后,部分学者观点认为子宫脱垂的发生与分娩有直接联系,分娩中会阴保护不当会导致会阴发生裂伤,若产后休息不当则会导致子宫脱垂的情况发生[1]。
盆底肌肉锻炼是临床中治疗子宫脱垂较为有效的方法,但仅适用与病情发展情况较轻的患者。
本文对补中益气汤为主中频离子导入经穴和奇穴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我院从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4例子宫脱垂患者,遵照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单、双数分组,单数患者纳入对照组,双数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均分配37例,入院后经过相关检查确诊,均符合子宫脱垂的临床诊断标准。
对照组患者年龄31-63岁,平均(49.4±1.6)岁,病程1-5年,平均(2.1±0.6)年,子宫脱垂病情分级:Ⅰ级19例,Ⅱ级12例,Ⅲ级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2-68岁,平均(49.1±2.2)岁,病程1-4年,平均(2.3±0.5)年,子宫脱垂病情分级: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7例。
此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组间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电刺激生物疗法,应用盆底肌康复治疗仪对患者阴道内部输送强度不一的电流,对其盆底肌肉以及神经进行刺激作用,电流强度大小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进行调整,每周进行2次刺激治疗,单次治疗时长30 min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连续治疗2个月后停止治疗进行对比。
子宫脱垂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针灸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3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1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补中益气汤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较对照组的72.22%明显提高(P<0.05)。
结论: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脱垂;中医;针灸;补中益气汤【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332-02子宫脱垂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女性子宫偏离正常位置而沿着阴道壁下降,子宫颈外口降低至坐骨棘水平外,或者完全脱出阴道口[1]。
临床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类,大部分Ⅰ~Ⅱ度阴道脱垂患者可经保守治疗而获益。
但传统的西医用药配合盆底肌功能锻炼等疗法效果并不理想。
我院对子宫脱垂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36例,均伴有下腹坠胀、隐痛等症状,经妇科检查证实为子宫脱垂且脱垂度为Ⅰ~Ⅱ度。
年龄40~75岁之间,均已婚且尚未接受相关系统治疗。
排除Ⅲ度子宫脱垂者、合并严重宫颈口感染、溃疡及化脓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年龄40~75(52.34±3.49)岁;病程1~15(3.21±0.69)年。
对照组18例,年龄40~75(50.49±3.82)岁;病程1~13(3.32±0.75)年。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补中益气颗粒临床试验(子宫脱垂)研究病历姓名:邮编:电话:单位(住址):药物编号:│ˍ│ˍ│ˍ│试验中心名称:试验中心代码:│ˍ│ˍ│开始日期:20│ˍ│ˍ│年│ˍ│ˍ│月│ˍ│ˍ│日结束日期:20│ˍ│ˍ│年│ˍ│ˍ│月│ˍ│ˍ│日研究者签名:申办单位: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临床试验流程图注*:治疗后的各项检查需在疗程结束后的48小时内完成。
注#:凡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者,应随访至恢复正常。
一般资料中医证候分级评定标准(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注:主症:轻、中、重分别记3、6、9分;次症分别记1、2、3分,无症状记0分。
舌脉象不记分。
妇科检查宫颈位置情况:□ I 度□ II度□ III度实验室检查| | | | |年| | |月| | |日注: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的指标应在相应的备注栏中注明原因或临床分析。
入选标准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中医证候分级评定标准(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注:主症:轻、中、重分别记3、6、9分;次症分别记1、2、3分,无症状记0分。
舌脉象不记分。
妇科检查宫颈位置情况:□ I 度□ II度□ III度生命体征中医证候分级评定标准(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注:主症:轻、中、重分别记3、6、9分;次症分别记1、2、3分,无症状记0分。
舌脉象不记分。
妇科检查宫颈位置情况:□ I 度□ II度□ III度实验室检查| | | | |年| | |月| | |日注: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的指标,应在相应的备注栏中注明原因或临床分析。
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否□是若是,请填写下表1.轻:受试者可忍受、不影响治疗,不需要特别处理,对受试者健康无影响。
2.中:受试者难以忍受、需要撤药或做特殊处理,对受试者健康有直接影响。
3.重:危及受试者生命,致死或致残,需立即撤药或做紧急处理。
合并用药记录表是否有合并用药□否□是若是,请填写下表试验完成情况总结依从性评价实验室检查报告粘贴纸(用药前)实验室检查报告粘贴纸(用药后)。
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子宫脱垂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气虚型子宫脱垂患者60例,按抽签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子宫托治疗,并配以盆底肌肉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2周、4周、8周时,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子宫脱垂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子宫脱垂,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应用。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气虚型;子宫脱垂【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345-02子宫脱垂表现为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为妇科常见病,系多种病因致中气不足,下陷固摄无力而为病,或先天不足,肾气亏虚,系胞无力致病。
但总体以气虚型为多见。
临床症状可见四肢无力、精神疲倦、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心悸气短、小便频繁[1]。
气虚型子宫脱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必要为患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为2012年5月—2017年5月60例气虚型子宫脱垂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收效满意,用药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气虚型子宫脱垂患者60例,按抽签法将其分成实验30例,对照组30例。
实验组:年龄36~52岁,平均(42.36±2.89)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病程1~12年,平均(6.32±1.42)年;Ⅰ度子宫脱垂21例,Ⅱ度子宫脱垂9例。
对照组:年龄35~52岁,平均(42.63±2.23)岁,初产妇17例,经产妇13例,病程1~12年,平均(6.29±1.43)年;Ⅰ度子宫脱垂20例,Ⅱ度子宫脱垂10例。
邓铁涛用补中益气汤加首乌,治阴挺,子宫脱垂,子宫下垂国医大师邓铁涛时方运用心得——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芷、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组成的,主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1)重症肌无力邓教授针对其“脾胃虚损”病机,将李东垣益气升阳的补中益气汤进行化裁,黄茂剂量调至120g,并配伍岭南补气草药五爪龙,加强补脾益损的作用,并根据兼证进行加减,肝血不足加枸杞子、首乌、黄精、鸡血藤;肾虚加菟丝子、桑框子;阳虚明显加巴戟天、肉欢蓉、淫羊蕾;阴虚明显加山萸肉,或加服六味地黄丸;心血不足加熟枣仁、夜交藤;胃阴虚党参易太子参,加石斛、金钗;痰湿壅肺加橘络、百部、紫苑;兼湿加惹茂仁、茯苓;兼痰加浙贝母;兼瘀加丹参;兼外邪一般用轻剂之补中益气汤,酌加豬签草、桑叶、千层纸、浙贝母等。
(2)子宫脱垂,邓教授认为本病乃中气下陷所致,治以补中益气汤加首乌。
基本方组成:黄芷30g,党参18g,白术15g,柴胡10g,升麻10g,当归10g,枳实5g,首乌30g,甘草5g。
邓教授根据个人经验,认为子宫脱垂与肝经有关,加首乌之意,一者在于引经,二者因胞宫冲任所系,全赖阴血所养,气得血养,血得气行,气血充和,冲任得调,所系之胞宫则能复其原位。
(3)内伤发热邓教授认为可用黄芷、党参、白术等甘温药,即所谓“甘温除大热”,是退39无以上的热。
曾洽一老年女性患者,膝关节手术后发热,每天38龙~39T,曾用各种最新最贵的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治疗近1个月,发热如故。
邓教授诊后,按甘温除热法,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嘱其先1剂2次服,热稍退,后日服2剂,睡眠较好,精神略佳,体温逐步下降,上方加减调理,半月后治愈出院。
郭某,女,28岁,1998年3月信函初诊。
患者1982年起开始出现四肢无力感觉,1984年在上海华山医院确诊为重症肌无力,CT示:胸腺增生不明显。
补中益气颗粒临床试验
(子宫脱垂)
研究病历
姓名:
邮编:
电话:
单位(住址):
药物编号:│ˍ│ˍ│ˍ│
试验中心名称:
试验中心代码:│ˍ│ˍ│
开始日期:20│ˍ│ˍ│年│ˍ│ˍ│月│ˍ│ˍ│日结束日期:20│ˍ│ˍ│年│ˍ│ˍ│月│ˍ│ˍ│日研究者签名:
申办单位: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
临床试验流程图
注*:治疗后的各项检查需在疗程结束后的48小时内完成。
注#:凡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者,应随访至恢复正常。
一般资料
中医证候分级评定标准(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注:主症:轻、中、重分别记3、6、9分;次症分别记1、2、3分,无症状记0分。
舌脉象不记分。
妇科检查宫颈位置情况:
□ I 度□ II度□ III度
实验室检查| | | | |年| | |月| | |日
注: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的指标应在相应的备注栏中注明原因或临床分析。
入选标准
排除标准
生命体征
中医证候分级评定标准(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注:主症:轻、中、重分别记3、6、9分;次症分别记1、2、3分,无症状记0分。
舌脉象不记分。
妇科检查宫颈位置情况:□ I 度□ II度□ III度
生命体征
中医证候分级评定标准(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注:主症:轻、中、重分别记3、6、9分;次症分别记1、2、3分,无症状记0分。
舌脉象不记分。
妇科检查宫颈位置情况:□ I 度□ II度□ III度
实验室检查| | | | |年| | |月| | |日
注: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的指标,应在相应的备注栏中注明原因或临床分析。
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
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否□是若是,请填写下表
1.轻:受试者可忍受、不影响治疗,不需要特别处理,对受试者健康无影响。
2.中:受试者难以忍受、需要撤药或做特殊处理,对受试者健康有直接影响。
3.重:危及受试者生命,致死或致残,需立即撤药或做紧急处理。
合并用药记录表
是否有合并用药□否□是若是,请填写下表
试验完成情况总结
依从性评价
实验室检查报告粘贴纸(用药前)
实验室检查报告粘贴纸(用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