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防地下室通风概论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667.50 KB
- 文档页数:16
人防工程通风人防工程通风?指人防工程的通风系统及滤毒间的设计和应用。
人防工程通风比一般地下工程通风复杂,因为人防工程存在一个消波滤毒的问题。
即保证这类工程具有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的“三防”能力,用以消除冲击波、放射性尘埃、化学毒剂、细菌等的危害,同时还需要把清净无毒的空气送人工程内部。
“三防”通风设施平时不必一律装备齐全,只预留位置,在应急之时即行安装。
这些设施对设计地下工程通风的主要影响,是在通风系统中增加了一部分阻力,或者说增加了一部分通风动力的消耗。
风流运动规律是空气由压力高的地方流向压力低的地方,地下工程通风就是利用工程内外空气压力之差,促进空气按所需的方向和数量流动的—种技术措施。
地下工程通风的基本任务是,向地下各工作地点供应足够数量的新鲜空气,稀释和排除各种有害物质(包括炮烟、有害气体和粉尘),调节工程内部的气象条件,创造舒适的劳动环境。
人防工程还要造成“超压”,防止有毒气体渗漏到工程内部,保证工程具有“三防”的能力。
人防工程的进风系统包括:进风口、扩散室、洗消间、滤毒箱、通风机、消音器及其连接这些设备的管道;排风系统包括:排风口、消音器、排气活门等及其连接这些设备的管道。
平时使用时除通风机及消音器外均可省去。
一般单元地下室、地下车间、小型洞室,进、排风组成一个系统,可省略排风系统。
实践证明,人防工程的通风滤毒室(间)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应符合以下原则:1.通风滤毒间应位于工事牢固的地区,并力求染毒管路(滤毒前的管路)段最短。
一般人防掩体、地下医院的通风滤毒间设在工事首部。
2.在较长的地下坑道分区段通风时,要每一区段设一通风间,为造成两翼对角通风,滤毒通风间可设在各该区段的中间。
3.滤毒通风间应有足够的安装面积,一般不小于15~20㎡.4.为保证清洁通风和滤毒通风的转换和通风系统的严密,应在滤毒装置前后设有密闭活门。
5.重要的地下工程,为保护过滤装置不被大量粉尘所堵塞,可在滤毒器前方设置除尘器。
地下人防工程通风方式是什么文档1:一、地下人防工程通风方式的概述1.1 为什么需要通风1.2 通风方式的作用1.3 通风的目标和要求二、自然通风方式2.1 自然通风原理2.2 自然通风的适用条件2.3 自然通风的特点和优点2.4 自然通风的缺陷和限制三、机械通风方式3.1 机械通风原理3.2 机械通风的适用条件3.3 机械通风的特点和优点3.4 机械通风的缺陷和限制四、强制通风方式4.1 强制通风原理4.2 强制通风的适用条件4.3 强制通风的特点和优点4.4 强制通风的缺陷和限制五、混合通风方式5.1 混合通风原理5.2 混合通风的适用条件5.3 混合通风的特点和优点5.4 混合通风的缺陷和限制六、其他通风方式6.1 层流通风方式6.2 换风通风方式6.3 局部通风方式6.4 微通风方式七、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地下人防工程:指建设用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抵抗战争、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工程。
2. 通风方式:指地下人防工程进行通风处理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和手段。
3. 自然通风:指通过自然气流的对流和通风效应来实现地下人防工程的空气交换。
4. 机械通风:指通过机械设备的运行来引导、加速和实现地下人防工程的空气交换。
5. 强制通风:指通过强制送风和排风来实现地下人防工程的空气交换。
6. 混合通风:指结合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优点,采用混合通风系统来实现地下人防工程的空气交换。
文档2:一、地下人防工程通风方式的分类1.1 自然通风方式的分类1.2 机械通风方式的分类1.3 强制通风方式的分类1.5 其他通风方式的分类二、自然通风方式的详细介绍2.1 自然通风原理2.2 微通风方式2.3 换风通风方式2.4 层流通风方式2.5 局部通风方式三、机械通风方式的详细介绍3.1 机械通风原理3.2 轴流通风方式3.3 离心通风方式3.4 混流通风方式四、强制通风方式的详细介绍4.1 强制通风原理4.2 自然排风方式4.3 机械排风方式5.1 混合通风原理5.2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结合方式5.3 微通风与换风通风结合方式六、其他通风方式的详细介绍6.1 层流通风方式6.2 换风通风方式6.3 局部通风方式6.4 微通风方式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3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概述人防地下室建筑是建筑的一种类型,是为战时居民防空需要而建造的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的建筑物。
整个建筑是密闭的,其口部设计与通风设计,在战争空袭的条件下,能满足并能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确保生命安全。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必须严格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进行。
应确保战时的防护要求,满足战时与平时使用功能所必须的空气环境与工作条件。
设计中可采取平战功能转换的措施。
密闭门91-元协调一致,以减少转换工作,保证战时使用。
通风方式:平时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采用机械通风时,应能满足清洁通风、过滤通风、隔绝通风。
三种通风方式,在使用中由一种通风方式转换到另一种通风方式,是靠关闭和开启系统中某些密闭阀来达到目的。
人员掩蔽所:按防护单元划分,掩蔽所面积不大于800m2,容纳的掩蔽人员,可按每人应占掩蔽面积计算。
掩蔽面积是指供人员掩蔽使用的有效面积,不含口部房间、通道面积;不合通风给排水、供电等设备房间面积;不含厕所盥洗、洗消间的面积与建筑墙体占用面积。
一等人员掩蔽室/人,二等人员1 m2/人,防空专业队员掩蔽室3m2/人。
一等人员掩蔽所系指地、局级以上机关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系指一般城市居民掩蔽所。
防护通风设计设计参数1 各类工程战时人员新风量按表采用。
32 战时清洁通风的室内空气温湿度宜按表选用。
3 平时人员通风新风量标准宜按表采用。
表平时人员通风新风量标准[m3注: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时,人员新风量不宜小于30m3/(人·h)。
4 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选用。
注:1.冬季温度适用于集中采暖地区; 2.车库冬季温度不应低于5℃。
5 人防地下室战时隔绝防护时间,以及隔绝防护时室内CO2的容许含量,应按表采用。
人防地下室隔绝防护时间应按下式进行计算:t=1000·V·(y-y0)/(N·y1) (3-1)式中t- 隔绝防护时间,h;V- 人防地下室密闭区容积,m3;y- 人防地下室室内CO2容许含量,%(应按表采用);y0- 隔绝防护前人防地下室室内CO2初始含量%,其值:医院急救、救护站隔绝防护前的新风量3~5 m3/(人·h),取y0=~%,y≤%;专业队人员与二等人员掩蔽室隔绝防护前的新风3~5 m3/(人·h),取y0=~%,y≤%;y1-每人呼出CO2量,L/h。
2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存在的问题2.1风机合用问题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涵盖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通风这三个模块,在设计中主要采用的设计形式有:清洁512020.01 |52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式和滤毒式通风系统并置方式、清洁式和滤毒式合并式风机设置中,对风机风量及风压有较高率的风机。
如果条件不允许,则不可使用并置用进风机的系统,且易选取风量和风压合适的风2.2排风系统设计问题2.2.1防毒通道换气次数校核问题在平时通风设计中,冷冻机房和防排烟通风面积,增加机房占地,虽然这种情况对于后期定影响。
在现有规范中要求,防毒通道设计中要对防毒通道换气次数予以严格审核和校正,确2.2.2战时排风与平时排风的协调问题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设计中,应保证战时和产生的浊气排放出去。
这就要求将两者通风管道但由于平时功能和战时功能不同,应在接口处补风管或排烟管,则需再设计另外的战时排风素的影响,使两者通风管经常出现打架问题,在进而影响整个人防地下室设计。
2.3留洞与预埋件问题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中,为加强其防护效果预埋处理等内容。
结合目前法律条文来看,人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
所以在设计中何预留孔洞,只容许预埋穿墙套管穿过,否则口部、防护单元隔墙等在浇筑完成后,不可出意人防通风预埋管的标高,确保周围人防门能能保证最大净高。
且预埋管要伸出人防墙面大于2.4人防地下室通风平战结合及平站功能转换基于人防地下室工程的特殊性,在实际设计功能区域,以提升人防地下室的战备效益、社用平战结合模式,对进风及排风系统实行科学空地下室的战时防护功能。
在落实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平战转换功能时一是确保通风设计与防护及使用要求相符合二是做到人力、物力、运输条件的充足,使维护生命财产安全。
基于此,在平战转换时,不必然能够在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战时功能转换三是平时使用通风口,可在临战前做好封堵四是如果两个以上防护单元在平时采用并置每个单元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做好防护与隔绝措具体来说,平战转换中采用的封堵方式主要以利用密闭盖板进行孔洞封堵;二是针对圆形风接启动密闭阀门,实现封堵效果。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探究摘要:人防地下室战时起着保护室内人员和战备物质免遭敌人武器破坏的作用。
文中根据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的特点, 阐述了战时防护通风系统的设置及其主要设备的选型, 对平战功能的转换及通风管作了论述,旨在完善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前言人防地下室肩负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战备效益三大功能,是人民防空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正确、合理的设计是实现这三大功能的最基本前提条件。
实际工作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摸索和完善,以确保人防地下室各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通风系统简介1 平时通风保障防空地下室平时功能的通风。
2 战时通风保证防空地下室战时功能的通风。
包括清洁通风、滤毒通风、隔绝通风三种方式。
(1)清洁通风室外空气未受到毒剂等物污染时的通风。
战时只要防空地下室尚未受到核、生、化武器的污染(包括次生害造成的污染),就可实施清洁式通风。
(2)滤毒通风室外空气受毒剂等物污染,需经特殊处理时的通风称为滤毒通风。
当防空地下室外的空气遭受敌人核、生、化武器的污染,进入防空地下室的空气必须进行除尘滤毒处理,并将防空地下室内部的废气靠超压排风系统排到室外。
(3)隔绝通风室内外停止空气交换,由通风机使室内空气实施内循环的通风。
隔绝通风是把防空地下室内部空间与外界连通孔上的门和管道上的阀门全部关闭或封堵,利用防空地下室本身的防护能力和气密性,防止核爆炸冲击波、放射性尘埃、毒剂、生物战剂或次生害产生的其他有害物质等对掩护人员造成毁伤的一种集体防护方式。
在战时外界空气污染的情况下,滤毒设备失效或更换滤毒设备时,应转入隔绝通风状况。
战时防护通风系统的设置及其主要设备的选型人防地下室除了少许的出入口与外界相通以外, 就是一个无任何外窗的高度密闭性的空间, 战时防护等级不高, 使用人员多、密度大, 出于平战结合的考虑, 一般防护体内通风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战时防护通风系统; 平时地下室送、排风系统; 地下室火灾时消防排烟和排烟补风系统。
3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3.1概述人防地下室建筑是建筑的一种类型,是为战时居民防空需要而建造的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的建筑物。
整个建筑是密闭的,其口部设计与通风设计,在战争空袭的条件下,能满足并能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确保生命安全。
3.1.1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必须严格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进行。
应确保战时的防护要求,满足战时与平时使用功能所必须的空气环境与工作条件。
设计中可采取平战功能转换的措施。
3.1.2与密闭门1-3.1.3护单元协调一致,以减少转换工作,保证战时使用。
3.1.4 通风方式:平时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采用机械通风时,应能满足清洁通风、过滤通风、隔绝通风。
三种通风方式,在使用中由一种通风方式转换到另一种通风方式,是靠关闭和开启系统中某些密闭阀来达到目的。
3.1.5 人员掩蔽所:按防护单元划分,掩蔽所面积不大于800m2,容纳的掩蔽人员,可按每人应占掩蔽面积计算。
掩蔽面积是指供人员掩蔽使用的有效面积,不含口部房间、通道面积;不合通风给排水、供电等设备房间面积;不含厕所盥洗、洗消间的面积与建筑墙体占用面积。
一等人员掩蔽室1.3m2/人,二等人员1 m2/人,防空专业队员掩蔽室3m2/人。
一等人员掩蔽所系指地、局级以上机关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系指一般城市居民掩蔽所。
3.2防护通风设计3.2.1 设计参数1各类工程战时人员新风量按表3.2.1.1采用。
32 战时清洁通风的室内空气温湿度宜按表3.2.1.2选用。
3平时人员通风新风量标准宜按表3.2.1.3采用。
3注: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时,人员新风量不宜小于30m3/(人·h)。
4 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3.2.1.4选用。
表3.2.1.4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注:1.冬季温度适用于集中采暖地区; 2.车库冬季温度不应低于5℃。
5人防地下室战时隔绝防护时间,以及隔绝防护时室内CO2的容许含量,应按表3.2.1.5采用。
简析人防地下室通风方式设计在我国人防事业近年来逐渐向民防靠近的趋势中,以往单一的防空职能开始具备防空防灾的双重职能。
除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人防地下室在内地也得到了大力建设,成为越来越多高层民用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人防地下室通风的方式及原理介绍人防通风主要以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隔绝式通风3种方式为主。
排风系统和送风系统主要设置在人防地下室的主出入口和次出入口处。
1.1 清洁式通风清洁式通风是指在平时通风采光窗失效(被损毁或是封堵),并且没有核、化学和生物武器威胁的情况下,利用消波设施和粗效过滤器对人防外部空气进行处理来实现人防内部的通风其目的是保障战时的掩蔽人员能够拥有足够的新风。
1.2 滤毒式通风当室内掩蔽人员遭受到核、化学或是生物武器袭击而感到不适时,在保证滤毒器能起作用且毒剂浓度不高时,就需要通过消波、除尘和过滤吸收将人防外部的染毒空气变为清洁空气,从而实现人防内部的通风。
这种方式就是滤毒式通风。
1.3 隔绝式通风隔绝式通风是指在接到核或生化武器袭击警报后,除尘、过滤吸收器都不能使用的情况下时,隔绝人防地卜室与室外空气以停止室内外通风。
再通过送风机进行人防内部空气循环,为掩蔽人员提供尽可能长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机会。
2、供暖通风设计存在的问题人防地下室平时充当车库和设备用房的角色,战时就为城市防卫和生产人员指挥提供场所。
然而急剧增多的数量和规模,使我们不得不对人防地下室在设计时是否严格遵照了相关规范标准给予更多的重视。
以下将针对人防地下室的供暖通风设计,就一些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期对人防工程通风设计有所借鉴和帮助。
2.1 实现排风口部滤毒通风气流的合理引导将简易洗消间安排在防毒通道的一侧,将有利于合理组织气流,提高滤毒通风的效果。
并且应把防毒通道设计在工程口部靠外处,再把工程内部安排在简易洗消间附近这样在滤毒通风时,简易洗消间就能够首先接收内部超压排气气流,再将其通过防毒通道排至口部。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发布时间:2021-08-06T11:16:29.770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10期4月作者:刘丽[导读] 本文首先对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做了概述,然后详细阐述了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要点刘丽华优建筑设计院新疆分院 830000摘要:本文首先对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做了概述,然后详细阐述了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要点。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清洁通风量;冷热源一、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的概述目前,在人防专项规划及行政审批工作中,人防工程医疗救护在实施时一般会与地面医疗结构的设置相结合,这样的配置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一是考虑到人防工程“战备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既要满足战时人民防空的隐蔽需要,又要考虑到平时的功能利用和经济发展,不能出现闲置和浪费,又不能过度使用,以免动用战时资源,由此可见人防地下室具有鲜明的平站结合的特点;二是这样的设置对人防医疗工程实施平站转换极为有利,人防医疗工程处于地下,地下环境较为特殊,平时医疗功能和救护设备都处于未到位的状态,使得平战转换的工程量大为增加,而如果与地面医疗机构相结合,则能在战时将其医疗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医疗救护队伍也可以得到同步利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医疗救护工作的平战转换。
人防地下室医疗救护工程师人防地下室的重要组成部门,其主要担负着战时伤员的紧急救治,战略意义非同小可,其必须要保证战时的防护条件,并满足战时及平时的使用要求。
其具体做法应分别执行GB5022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03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人防地下室都在地下,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使得其极其容易聚集热量,夏季地下室内部结露严重,空气十分潮湿,那么就必须设计合适的通风空调技术来去热除湿,保障人防地下室的温度和湿度达标。
人防医疗救护工程的空气处理过程与平时民用工程一次回风空气处理过程类似。
二、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要点(一)通风方式战时人防医疗救护站对通风都特殊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人防地下室需设置三种通风模式,即清洁通风、滤毒通风和隔绝防护内循环通风。
03 第三章人防地下室通风讲解1. 引言人防地下室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及工作环境。
在人防地下室的建设过程中,通风系统的设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本文旨在讲解人防地下室通风的相关内容。
2. 通风系统的分类通风系统一般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类型。
自然通风主要通过开窗和风道实现,而机械通风则通过设备来进行气体的传递和循环。
在人防地下室的设计中,通风系统一般采用机械通风为主。
因为人防地下室相对封闭,自然通风无法满足空气的循环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而机械通风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3. 通风系统的组成通风系统主要由送风系统、排风系统和净化系统三部分组成。
3.1 送风系统送风系统主要负责将新鲜空气送到地下室内。
送风系统主要由风机、送风管道和气门组成。
送风管道一般布置在地下室的顶棚区域,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布置。
3.2 排风系统排风系统主要负责将地下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去。
排风系统一般由风机、排风管道和气门组成。
排风管道的布置要注意排气口的位置,不能影响地面的环境和交通。
3.3 净化系统净化系统主要负责净化地下室内的空气,使其达到卫生标准。
净化系统一般由过滤设备、吸附设备、杀菌设备和除湿设备等组成。
净化系统的效果对于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非常重要。
4. 通风系统的运行通风系统的运行一般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方式。
全自动通风系统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等组成,可以自动控制送风和排风系统的运行。
而半自动通风系统则需要人工干预。
在通风系统的运行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发现系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专业人员进行修理,不能盲目操作。
•发现室内空气质量有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室内环境的健康和舒适。
5. 通风系统的维护和保养通风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其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非常重要的措施。
通风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期清理风机、风道和气门等设备,排除灰尘和异物。
浅谈人防地下室战时通风设计要点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人防工程设计经验,谈谈战时二等人员掩蔽部工程通风设计的要点和体会,希望对广大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人防工程;通风设计;战时通风;设计要点1.前言人防工程建设是人民防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城市人民防空的重要防护手段。
人防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防空袭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搞好人防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通风设计是人防工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对人防工程战时通风设计的要点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准确解读战时通风方式人防工程战时主要设三种通风方式,即清洁通风、滤毒通风和隔绝通风。
2.1.清洁通风:室外空气未受毒剂等物污染时的通风。
用于战时防空地下室周围的空气未被核、生、化武器及各类武器造成的次生灾害污染时的通风方式。
通风系统已完成由平时通风系统到战时通风系统的临战转换并已进入战时通风状态,工程所有出入口的防护门已经关闭,通风系统上的防爆波活门的底座板已关闭拴紧,室外未染毒空气由悬板与底座板之间张角空间和底座板的孔洞进入工程内。
2.2.滤毒通风:室外空气受毒剂等物污染,需经特殊处理时的通风。
用于战时防空地下室周围的空气已被核、生、化武器及各类武器造成的次生灾害污染,但其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能够被专用滤毒设备清除时的通风方式。
此时,进入地下室的空气应经油网滤尘器、过滤吸收器的除尘滤毒处理后才能送入,新风量较清洁通风时小,室内应保持30~50Pa的超压,用过的废气靠超压排风系统排出室外。
地下室出入口的防护门及密闭门应关闭。
2.3.隔绝通风:室内外停止空气交换,由通风机使室内空气实施内循环的通风。
用于战时防空地下室周围的空气被核、生、化武器及各类武器造成的次生灾害污染,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超过了专用滤毒设备的清除能力等特殊情况而实施的室内空气内部循环的通风方式。
此时应关闭所有与室外连接的门和通风系统上的阀门,利用工程本身的防护能力和气密性,防止核爆炸冲击波、放射性尘埃或毒剂、生物战剂等进入室内。
人防通风原理人防通风是指在地下人防工程中,通过通风系统对地下空间进行空气流通和气体排放,以保证地下空间内空气的清新和氧气的充足,确保地下人员的生存和工作环境的舒适。
人防通风原理是指通过一定的通风设备和通风系统,利用自然风、机械风或者二者的结合,使地下空间内的空气得到循环和更新,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
首先,人防通风原理需要根据地下空间的结构和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在设计人防通风系统时,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的布局、面积、高度、人员密度、工作强度等因素,确定通风系统的参数和通风量,以保证地下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适宜。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的密闭性和气密性,以减少外界气体的渗透和污染。
其次,人防通风原理需要根据地下空间的气候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合理选择通风方式。
在地下空间的通风方式中,常见的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地下空间内的自然气流和温度差异,利用自然风进行通风换气,适用于气候温和、风力适中的地区;而机械通风则是通过风机、排风机等通风设备,强制对地下空间进行通风换气,适用于气候恶劣、空间密闭的地区。
另外,人防通风原理需要根据地下空间的使用情况和安全要求进行合理设置通风系统。
在地下人防工程中,通风系统的设置需要兼顾人员疏散和逃生通道、防火防毒设施等安全要求,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疏散人员和排放有毒气体,保障地下空间内的人员安全。
最后,人防通风原理需要进行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
在地下人防工程中,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是保证通风效果和人员安全的关键。
需要定期对通风设备和通风系统进行检查、清洁和维修,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通风系统的有效性,以保证地下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和氧气充足。
综上所述,人防通风原理是地下人防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设计、选择通风方式、设置通风系统和进行运行管理,可以有效保证地下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和人员安全,为地下空间的使用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
人防工程三种通风方式控制原理人防工程是指为了保护人员在灾害或紧急情况下的安全而建造的建筑工程。
通风是人防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通过保持空气流动和新鲜空气的供应,可以提供人员在避难所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人防工程中,通风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力,如风,气压差等来实现空气的流动。
自然通风的原理是建立空气流动路径,使室内外的空气通过建筑的自然通风口和通风孔进行交换。
通风口和通风孔的位置和数量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和使用要求进行科学设计。
自然通风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但其通风效果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
2.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通过使用机械设备,如风机,送风机等来推动和控制空气的流动。
机械通风可以根据需要提供更高强度的通风效果,并且可以通过系统的控制来调节通风速度和方向。
机械通风的优点是具有可调节性和稳定性,可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
但机械通风需要消耗能源,并且设备维护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3.微风通风微风通风是一种辅助通风方式,通过利用微风来促进室内的空气流动。
微风通风的原理是在建筑物周围或内部设置合适的窗户或通风口,使得微风能够进入室内并带动空气的流动。
微风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且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
但微风通风的通风效果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只适用于特定的环境。
总的来说,人防工程的通风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微风通风三种方式实现。
不同的通风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和舒适度。
在人防工程中,通风是确保人员安全的基础措施之一,需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重视通风系统的规划和实施。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人防地下室的相关概念及通风设计的计算要点,同时也对人防通风设计中极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清洁通风滤毒通风隔绝通风平战转换中图分类号: TU834。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相关重要概念防空地下室:防空地下室是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防护建筑物,是为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掩蔽等需要,具有预定防护功能的地下室,同时还具有在紧急时刻储存粮食淡水的作用,是人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防工程分类:人防工程按构筑形式可分为地道工程、坑道工程、堆积式工程和掘开式工程;按战时功能分为指挥通信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五大类.3、通风方式:按防护通风标准,通风系统要满足清洁通风、滤毒通风和隔绝通风的要求。
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核6级常6级二等人员掩蔽部,共设有五个防护单元,其中防护单元五为人防移动电站。
建筑概况:防护单元一,建筑面积1328平米,防护面积863平米;防护单元二,建筑面积1490平米,防护面积985平米;防护单元三,建筑面积1770平米,防护面积1100平米;防护单元四,建筑面积1600平米,防护面积990平米;人防移动电站96平米。
我院承担战时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所以平时通风、排烟不做考虑。
三种通风的卫生要求根据规范对新风量及对CO2容许浓度的对应要求选取;滤毒通风时,室内要求保持30—50Pa的超压。
通风计算清洁通风:根据GB50038—2005规定,二等人员掩蔽≥5m3/(p。
h),即为863x5=4315m3/h.同时根据5.1.3条“除满足防护和使用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防潮、卫生及平时使用时的防火要求"的规定,考虑适量增大通风量。
根据防护通风设备样本,选清洁通风为5500 m3/h系列。
滤毒通风:根据GB50038-2005规定,二等人员掩蔽滤毒通风≥2m3/(p.h),即为863x2=1726m3/h.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为40次/h,体积为4。
关于地下室人防系统通风部分的设计分析摘要:作为人防工程中的重要一环,人防地下室在战时气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保障它能够安全、正常的使用。
作为地下工程中的一种人防地下室的通风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也是人防地下室设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本文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相关设计行业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人防地下室的实际通风设计情况,先对人防地下室进风系统中风机合用的问题进行简单描述,继而对消防与人防的矛盾及协调处理进行详细的论述,最终再对排风系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推动我国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工作不断进步的同时,推动我国的人防工作的不断进步,为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风机何用;消防;排风系统人防地下室的通风设计问题在人防地下室的设计中一直就是重点、难点,特别是现阶段人们对于建筑的通风、采暖等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要保障战时的防护要求,一定要对人防地下室的通风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
因此,笔者在此根据个人遇到过的一些常见现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大家日后的工作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帮助。
一、通风系统中的风机合用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人防工程的通风分为三种,分别是隔绝式通风、滤毒式通风以及清洁式通风。
也有两种型式的进风系统,详图如上,分别是a.滤毒式通风与清洁式通风合用通风机的进风系统;b.滤毒式通风和清洁式通风分别使用通风机的进风系统。
虽然这两种方式均可使用,但是我们要根据人防地下室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假若该地下室的进风机房空间已经很紧张,并且未来没有人防用途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仅安装一台风机,如图a;其他情况下,都需要安装两台风机,如图b。
假设该人防地下室的用途为二等人员的隐蔽,所以我们就要考虑战时情况,将滤毒式通风和洁净式通风的新风量按照标准进行定位,分别是2~3(m3/p·h)和5~7(m3/p·h),若是二者合用一台风机,那么风机的进风量就要保证在清洁式通风(因为滤毒式通风的新风量较小)。
人防工程三种通风方式控制原理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建造的防护工程,包括地下人防工程和人防洞室。
在人防工程中,通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地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抽排污浊气体,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人防工程的通风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控制: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依靠自然气体的运动和自重进行空气交换的一种通风方式。
它的控制原理主要是依赖于气流的压力差和温度差。
当室内外温度差异较大时,室内空气会受到温度差的驱动,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流动,实现通风的效果。
另外,在运动和风力的作用下,室外的新鲜空气能通过门窗、断口等进入室内,并把室内的污浊气体带走,实现室内空气的更新。
自然通风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门窗、通风口等进行。
2.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通过机械设备的辅助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抽排和补充。
它的控制原理主要是靠机械设备产生的风力来控制室内外气流的转动和冲击,从而实现空气的流动和交换。
在人防工程中常用的机械通风设备包括风机、空调系统和通风管道等。
风机通过转动叶片产生气流,并通过通风管道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同时将污浊气体抽排至室外。
空调系统则通过制冷和加湿等处理,实现室内空气的恒温、恒湿,并通过空气循环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
机械通风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设备的启动和停止来实现。
3.混合通风混合通风是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一种通风方式。
它的控制原理主要是通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结合,充分利用室内外气流的优势,实现室内空气的更新和净化。
混合通风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需求,灵活地调节通风量和通风方式。
例如,在温度较低时可以采用自然通风,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节约能源;当室内气体浓度较高时可以加大机械通风设备的运行,充分进行空气交换。
混合通风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控制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设备的使用进行。
总之,人防工程的通风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混合通风三种方式进行控制。
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所和需求,能够有效地保障室内空气的新鲜和舒适。
人防通风原理人防通风是指在地下工程、地下建筑等封闭空间中,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更新,以维护空气质量,确保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对于地下空间的使用至关重要。
首先,人防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空间的结构特点和人员活动情况。
地下空间通常较为封闭,空气流通受限,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和氧气不足。
因此,通风系统需要合理布局通风口和排风口,以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更新。
通风口应设置在地下空间的不同位置,以保证空气的均匀流通,排风口则应设置在空气污染较为集中的区域,如厕所、厨房等,及时排出污浊空气。
其次,通风系统的运行原理主要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气流和温度差异来实现空气流通的方式,通常通过设置通风口和排风口,利用自然气流的上升和下降来实现空气的流通和更新。
机械通风则是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如风机、排风扇等,利用机械力来推动空气的流通和更新。
根据地下空间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或者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此外,通风系统的运行还需要考虑空气的净化和调节。
地下空间中,空气污染和湿度较大是常见问题,因此通风系统需要配备空气净化设备和调节设备,如空气过滤器、加湿器、除湿器等,以确保通风系统输出的空气符合健康标准。
同时,通风系统还需要考虑能耗和运行成本的问题,合理选择通风设备和运行方式,以实现通风系统的高效运行。
总的来说,人防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是保证地下空间空气质量和人员健康安全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备配置,以及科学的运行方式,可以实现地下空间通风系统的高效运行,为地下空间的使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因此,在地下工程和地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和合理规划。
3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3.1概述人防地下室建筑是建筑的一种类型,是为战时居民防空需要而建造的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的建筑物。
整个建筑是密闭的,其口部设计与通风设计,在战争空袭的条件下,能满足并能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确保生命安全。
3.1.1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必须严格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进行。
应确保战时的防护要求,满足战时与平时使用功能所必须的空气环境与工作条件。
设计中可采取平战功能转换的措施。
3.1.2与密闭门1-3.1.3护单元协调一致,以减少转换工作,保证战时使用。
3.1.4 通风方式:平时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采用机械通风时,应能满足清洁通风、过滤通风、隔绝通风。
三种通风方式,在使用中由一种通风方式转换到另一种通风方式,是靠关闭和开启系统中某些密闭阀来达到目的。
3.1.5 人员掩蔽所:按防护单元划分,掩蔽所面积不大于800m2,容纳的掩蔽人员,可按每人应占掩蔽面积计算。
掩蔽面积是指供人员掩蔽使用的有效面积,不含口部房间、通道面积;不合通风给排水、供电等设备房间面积;不含厕所盥洗、洗消间的面积与建筑墙体占用面积。
一等人员掩蔽室1.3m2/人,二等人员1 m2/人,防空专业队员掩蔽室3m2/人。
一等人员掩蔽所系指地、局级以上机关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系指一般城市居民掩蔽所。
3.2防护通风设计3.2.1 设计参数1各类工程战时人员新风量按表3.2.1.1采用。
32 战时清洁通风的室内空气温湿度宜按表3.2.1.2选用。
3平时人员通风新风量标准宜按表3.2.1.3采用。
3注: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时,人员新风量不宜小于30m3/(人·h)。
4 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3.2.1.4选用。
表3.2.1.4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注:1.冬季温度适用于集中采暖地区; 2.车库冬季温度不应低于5℃。
5人防地下室战时隔绝防护时间,以及隔绝防护时室内CO2的容许含量,应按表3.2.1.5采用。
人防地下室隔绝防护时间应按下式进行计算:t=1000·V·(y-y0)/(N·y1) (3-1)式中 t- 隔绝防护时间,h;V- 人防地下室密闭区容积,m3;y- 人防地下室室内CO2容许含量,%(应按表3.2.1.5采用);y0- 隔绝防护前人防地下室室内CO2初始含量%,其值:医院急救、救护站隔绝防护前的新风量3~5 m3/(人·h),取y0=0.72~0.46%,y≤1.5%;专业队人员与二等人员掩蔽室隔绝防护前的新风3~5 m3/(人·h),取y0=0.72~0.46%,y≤2.0%;y1-每人呼出CO2量,L/h。
对掩蔽人员取20L/h,对工作人员取20~25L/h;N-隔绝防护时室内实际容纳人数。
6人防地下室平时各类房间换气次数可按表3.2.1.6。
3.2.2 防护通风设计要点1清洁通风要求进风系统必须设有消波装置、粗过滤器、密闭阀门、通风机等。
2滤毒通风要求防空地下室需保持正压30~40Pa,进风系统除清洁通风所必备的设备外,还应有过滤吸收器。
3排风分两种情况:a 不设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的人防地下室,在厕所设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排出,其排风量按平时厕所间换气次数要求计算、选用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
b 设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的人防地下室,在主要出入口设排风管排出,同时厕所设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排出。
主要出入口排风管、密闭阀门的风量,按保证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要求来计算。
厕所间的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按平时厕所间的换气次数要求计算风量,选用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直径与数量。
4战时主要出入口、二等人员掩蔽所的最小防毒通道保证30~40次/h的换气。
其他类型的防空地下室最小防毒通道应保证40~50次/h的换气。
当滤毒通风的计算新风量不能满足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要求时,应按规定的换气次数确定其新风量。
厕所间的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按平时厕所间的换气次数要求计算风量和选用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直径与数量。
在战时要同时保证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的超压排风量和厕所的超压排风。
如出现新风量小不能同时满足,只能在运行中调整以保证防毒通道换气。
5隔绝通风要求与外界隔绝(即不进新风不排风),内部空气进行循环。
风机入口处设置3.2.3.1。
清洁通风系统气流:1→2→31→32→5 →8→关闭密闭阀33,34;滤毒通风系统气流:1→2→33→4→34→5→8→关闭密闭阀31,32;隔绝通风系统气流为内部循环,开7→5→8→关闭密闭阀32,34。
2平时人防地下室所需通风量与战时滤毒通风风量相差悬殊,但合用的一台手摇电动风机不能满足平时使用要求时,清洁通风与滤毒通风应分别设置通风机,其进风口、粗过滤器、管道。
1-12341滤毒通风系统气流:1→2→33→4→34→51→8→关密闭阀31及32,停风机5;气活门或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等防护通风设备组成。
1设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排风系统如图3.2.4.1。
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可直接安装在墙上。
穿越密闭墙的风管要采取密闭措施。
①-排风竖井;②-扩散室;③-简易洗消室;④-防毒通道注:排风气流流向说明:清洁通风的排风,由室内过道→3b→②→1→通道或①排出(关闭3a密闭阀)滤毒通风的排风,由室内→2→③→4→④→3a→②→1→通道或①(关闭3b密闭阀)2 防护通风系统中,进排风设备抗冲击波的允许压力值,可按表3.2.5.2。
3对扩散室的要求:扩散室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或厚度超过3mm的钢板制作,出风管位置于L/3处。
如图3.2.5.1。
3.2.6 排风系统消波装置、密闭阀门、自动排气阀门或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等,设置方式按不同用途而定。
根据风量按表3.2.6.1~3.2.6.2选用。
表3.2.6.1 密闭阀1厕所间的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或自动排气阀的设置按平时厕所的换气次数所需排风量确定。
2洗消间及防毒通道处的防爆超压自动排气阀数量,按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量30~50次/h风量确定。
压差3O~50Pa。
手动密闭阀、短管的风量同上,其管内风速小于6m/s。
自动排气阀门与相邻的通风短管或密闭阀门应错开布置。
自动排气阀门不应设在密闭门的门扇上。
3.2.7 手摇电动两用风机选用应根据风管系统压力损失和电源情况选择确定。
如只供平时通风或滤毒通风,且有可靠电源时,应选择电动风机,如没有可靠的电源,应考虑手摇电动两用风机。
性能参数详见表3.2.7.1。
3.3柴油发电机房通风柴油发电机房宜设单独的进排风系统,不与人防地下室合并。
如果利用其它房间的空气进行通风时,蓄电池和厕所等房间的有害气体不得排入柴油发电机房。
3.3.2 柴油发电机房进风、排风的风量计算:1柴油机采用空气冷却时,按消除机房内余热计算进风量;2当柴油机采用水冷却时,按消除室内有害气体计算所需要的进风量。
为简化计算,可按≥20m3/kWh计算进风量。
3排风量为进风量减去燃烧空气量。
柴油机燃烧空气量,可按7m3/kWh计算。
清洁式通风时,柴油机可直接取机房内空气。
隔绝防护通风时,单独引室外空气燃烧。
吸气系统压力损失不宜超过1kPa。
表3.3.2.2排烟管散热量Q3注: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取λ=0.15~0.20[W/(m·℃)],厚度为50mm,烟气温度400℃~300℃,室温35℃。
3.3.3 柴油机房余热量计算:1柴油机采用开式水循环(水冷)时,柴油发电机组的散热量按下式计算:Q=Q1+Q2+Q3(11-2)式中:Q——柴油发电机组散热量,W;Q1——柴油机散热量,见表3.3.2.1,W;Q2——发电机散热量,见表3.3.2.2,W;Q3——柴油机排烟管散热量,W。
2 柴油机采用闭式水循环(即风冷)时,柴油发电机组的散热量按下式计算:Q=Q1+Q2+Q3+Q4 W (11-3)式中:Q4——柴油机汽缸冷却管散入机房内热量,W。
Q4的数值由厂家样本提供。
3.3.4 柴油机房的降温方式:当室内外空气温差较大时,尽量利用室外空气降温;室外空气降温不能满足时,可用其他方式对机房进行降温。
3.3.5 柴油机的排烟系统:柴油机的排烟口与排烟管要采用柔性连接,一般可采用带法兰的不锈钢波纹软管。
两台或两台以上机组连接时,排烟支管上要设单向阀门。
烟管在室内部分要有隔热处理,其表面温度≤60℃,排烟管出口处应设置消声装置。
3.3.6 人防地下室的蓄电池室可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
排风系统要单独自成系统。
蓄电由柴油发电机房供新风时,应在进风管上设密闭阀和消声器。
3.3.8 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等附属房,也要设排风。
排风管可并入发电机房排风系统。
但储油间的排风支管上要装防火阀。
3.4 工程设计实例二等人员掩蔽所,设有简易洗消间。
平时作库房用,掩蔽室有窗井采光,战时采用挡窗板完善防护密闭。
设计步骤如下:3.4.1 了解设计条件,明确设计标准,计算掩蔽人数,计算清洁通风,滤毒通风的新风量。
1计算人员掩蔽面积;掩蔽面积系指供人员掩蔽使用的有效面积。
其值为人防地下室的净面积,扣除下列各部分面积:口部房间通道面积;通风、给排水、供电等专业设备房间面积;厕所、盥洗室面积。
从建筑专业发给的作业平面中,计算得该工程的总掩蔽面积为255m2。
2二等人员掩蔽所,据规范每人占有效面积l m2(二等人员系指城市居民)。
掩蔽人数为:n=255m2/(1m2/人)=255人3计算清洁通风新风量:根据表3.2.1.1,清洁通风新风量5~7m3/(h·人),本工程取上限7m3/(h·人),总新风量L清=255人×7 m3/(h·人)=1785 m3/h。
4计算滤毒通风新风量:根据表3.2.1.1,滤毒通风新风量2~3m3/(h·人),本工程取上限3m3/(h·人),L滤=255×3=765m3/h校核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本工程设有简易洗消,据规范要求,二等人员掩蔽室主要出入口的最小防毒通道,保证40次/h的换气。
该项目最小防毒通道体积12.5m3。
L换=40次/h×12.5m3=500m3/h滤毒通风新风量765m3/h>500m3/h,取765m3/h。
580Pa,电源三相380v,0.75kW,两台并联。
2 过滤吸收器选用:滤毒通风新风量为765m3/h,选用500型过滤吸收器两台并联。
每台风量500 m3/h,压力损失700Pa。
3 粗过滤器选用:清洁通风量为1785 m3/h,选用LWP-(x)型金属网油浸滤尘器,详国标T521,每个风量1000 m3/h,初压力损失21Pa,两台并联。
4 消波装置选用:进风口部防爆波活门,一般由建筑专业设计选用。
暖通专业要作校核,本工程应选用门式防爆悬板活门MH1800-3,通风量1800 m3/h,v≤8m/s,抗冲击波0.3MPa。